2017青岛中考数学:谁有古代婚嫁风俗的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4 08:41:22
古代(汉族)婚嫁风俗资料:包括服饰、发型、礼仪、程序等等……
当天拜堂举行仪式的内容都是什么?

最好能有新郎新娘服装的图片

网上找,好多的!

花金满头妆宝髻,两眼乌珠红嘴皮。
定是新娘有福份,皆有月老作良媒。
万绿丛中一点红,今宵织女会牛郎。
恰似好花开并蒂,成双成对入洞房。
莆仙民间歌谣生动地描述了男女婚嫁时的真实情景。
旧时,莆仙男女婚嫁基本上沿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讲求门当户对以及早婚早喜的陋习。婚嫁的主要程序与中原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等婚姻礼民俗大体相同。然而,由于莆仙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这一带的婚嫁风俗多彩多姿,至今仍留存着古代掠婚制的某些生活情景,从中可窥探到古代婚嫁的活化石。
议婚。在莆仙,男女到了适婚的年龄时,当父母的要请长辈出来议婚,或请媒人设法最合。千里姻缘一线牵,人们常以月老、月下老人来称呼媒人。媒人这一行,历史十分悠久。据《诗经》载:匪媒不得。指的就是当时的婚姻要经过媒人撮合的风俗。
媒人,有主人请来的,也有其主动找上门的。她们往往用伶牙利齿,把男大当婚、女大当嫁、门当户对、郎才女貌、天生一对、地造一双等话语,把本来互不相识的男女双方的父母和尊长说得心动,并进一步要求男女双方开出庚贴(即生辰八字贴),以便两边撮合。女方父母如有意联姻,便开出女儿的生辰八字交给男家,根据男女双方的八字进行对照和推算,俗称“合八字”,并将双方的八字压在灶公香炉下搁三天。若三天内家中一切平安顺利,说明是相生而不是相克,是天作之合,男方就可以正式请媒人向女方提亲。
相亲。相亲,莆仙俗称看亲情。就是男方正式向女方提亲之后,男方父母就要到女方看厝相亲。相亲的仪式较为简单。男方选择一个吉祥之日,由媒人告知女方父母,在相亲之日,让女儿多加打扮,男子及其父母只观察女子的外貌而已。这时,女子也趁机偷看男子的身材容貌。男方若对女子的容貌及体态满意,认可就行,其他单凭媒人说词。男女双方也因此生发出不少笑话或悲剧来。
按莆仙的礼俗,男方登门相亲,女方若对男子感到满意,就会给男方的每一位客人一碗煮熟的鸡蛋,俗称“月老蛋”,男方若对女子(包括家庭状况等)感到满意,便可以吃下月老蛋;若不中意,就不运这碗蛋。以这种委婉的方式表达当事人的心意,避免双方产生尴尬不愉快。男方吃了月老蛋后,女方还会煮出点心~线面(长寿面),意即平安长寿。客人吃了长寿面后,每人都要在碗底放一个较丰厚的红包,以示谢意。经过了相亲,男女双方及其尊长都无反对意见,这门亲事就算基本议定了。
定亲。定亲,俗称“订婚”“贺定”“放定”。男女双方相亲后,便由媒人发挥很重要的作用,她周旋于男女双方之间,几经讨价还价,使双方皆大欢喜,从而顺利进行定亲的仪式。
定亲时,男方要选定吉日,由男方的亲人,如夫妻双全、子孙兴旺,或头胎生男孩的妇女等有福气的人,组成6人、8人或12人和媒人等(双方是双数的),女性要穿红色衣裳,携带聘金的一部分及金银首饰,连同庚贴、香烛、花炮送到女方家。这时,女家放鞭炮,然后煮出点心(线面)分给亲邻,表示女儿已许配人家。现代则把男方送来礼品中的糖果、香烟分赠亲友和邻居,同时备酒宴招待男方来宾。当女方家中再次放鞭炮时,定亲的仪式遂告完成。
订佳期。俗称“看日子”。男方决定迎亲的日子,把吉日用红贴告知女方,并送担盘礼物。盘是细竹篾编成有墙边的圆形盘,漆红,叫红盘,其口径为50厘米左右。每担共有10个大小的红盘,每边5个、下大上小叠层而上。也有富豪人家备礼丰厚的达10担盘。担盘之礼,是对女家尊重之意。若女家的祖母健在的,红盘中应有猪肉、线面各一盘作为敬奉上辈,俗称妈盘。送担盘的礼物中,有猪脚肉、线面、米粉、红团、糕粿、菜丸以及聘金,各色衣料衣屣等,分别依层装入盘中。女家接收红盘之后,即行祭告祖先,然后将礼物中的肉面、糕粿分给亲友,借以告知女儿结婚的佳期。亲友知道之后,便要为其送礼添妆,俗称捧花粉,也叫送嫁、走喜。随着佳期的临近,女家根据男家的聘金多寡,开始备办嫁妆。男家把备好的红头巾(莆仙称新妇罩)、宽膊大袖的红袄(俗称上头衫)、花烛喜炮和礼贴按议定的未尽礼数,由媒人送到女家。出嫁女迎娶前三五天,发梳妆打扮试新衣。一些沿海和山区的乡村,女方还有带内亲的男童(俗称小舅)与新娘伴睡的风俗,祈盼来年生男孩。
迎亲。俗称迎娶。男女双方张灯结彩,布置一新。妇方在出嫁的前一天,将嫁妆分为数杠,然后抬往男家,扛数越多,女家越体面。嫁厚薄不等,主要有五伯衣(内外衣裤)、线袋五谷种子等日常用品作嫁妆。如今在经济条件好的一些地方,有自行车、摩托车和彩电、电冰箱等家用电器作嫁妆。
古时,莆仙迎娶,要行笄礼,俗称新娘的成人礼或上头礼。新娘在上红桥之前,要在闺房内梳妆。女家请一位福寿双全的长辈妇人,给新娘梳头饰发,并把纸制或红绸制成的五芯花,分别插在新髻的两边,俗称“上头”。“上头”其俗非常久远,据《花蕊夫人宫词》称:年初十五最风流,新赐去鬓便上头。所以男冠礼,女加笄俱称“上头”。
迎亲时,男方事先派人雇素菜桥抬放在女家厅堂内。红轿,莆仙叫“新妇轿”。红轿用木头制成,雕花镂、施以色彩,轿的上方,插上四条扎金色滚龙,所以又叫“龙轿”。轿门两边,贴上红纸条一对,体现女家的身份,以示体面。轿门悬挂一块染红的猪肉,以避“白虎”伤害。红轿后改成扎花通风的花轿,俗称“催妆”。但新娘仍按例俗举行上轿前的仪式,依依离情,迟迟不愿上轿。直至吉时已到,才和父母亲友告别,穿上红褂,戴上红绸结花巾帽,在喜娘的扶持下,挥泪泣别上轿。喜娘关上轿门,把用红绳结牢。轿子起行时,喜娘将一脸盆清水,和轿底洒去,口赞四句吉祥语,俗称喊四句。喜娘每喊一句后,众人都跟着 喊一声好哇!如:
洒轿夫啊……好哇!
好丈夫啊……好哇!
洒轿脚啊……好哇!
好达家(莆仙方言婆婆)啊……好哇!
新娘的花轿一出厅堂,女家立即紧闭大门,并用铁耙拦在大门后,以防财龙被女儿拖去,这是一种旧俗。
花轿出门上路,新娘在轿里要嘤嘤哭泣。若父母已丧,更要喊叫父名母名,放声大哭;若不这样,会指为不孝。
花轿到男家大门,新郎的祖父祖母、父母及家人都须暂时回避,俗称避冲。新娘的花轿进门后,主婚人即请“送房兄”把嫁妆盘中的蚊帐取出,挂在新房中的眠床上,然后把红枣、花生、瓜子、桂圆干、糖果和硬钱币等向帐子的四解撒去,取早生贵子之意。送房兄一面撒帐,一面口赞吉祥语:
撒帐东西南北方,
百无禁忌姜太公。
桂子兰孙联科第,
荣华富贵喜匆匆。
莆仙民间婚嫁请“送房兄”是古代掠婚制的遗俗。这在支云许多地方还可以看到古老掠婚制的踪迹。据《嘉庆滇南杂志》载,古时女儿出嫁前三天,在门前搭起松屋,并储备淘米水几十缸。男子迎娶那天,新郎跟娶亲队伍直入松屋,挟持女子乘快马而去,父母用淘米水泼洒男方,并呼叫亲友追赶,追赶不上便返回。男家掠婚后,怕妻族率回抢,遂请壮健的亲友多人来防御或助威,直到鸡鸣掩门后才散去。
在莆田沿海一带,也有新娘提前一天到男方家中,次日举行婚礼的风俗,与众不同。
拜堂。俗称“成人”(行婚礼)。花轿进入厅堂后,新娘还不能立即下轿。到了吉时,司仪高喊行亲迎礼、请新郎登堂。喜娘即引新娘到花轿前,由新娘亲手把轿门的红绳解开,然后新郎退到厅堂的左边等候。这时,喜娘领着新郎的小弟弟(小舅子)或父母双全的两个孩子,到轿前,请新娘出轿,这才由喜娘打开轿门,扶出新娘,到厅堂神案前的右边与新郎对面站定,即行婚礼。
在莆仙,婚礼一般要在黄昏时举行。这可追到古代娶妇以昏时(《说文解字》)的婚俗。是因为古时男女情爱之事,较为神秘,往往要在夜幕掩盖下才相宜。举行婚礼时,厅堂外鼓声起、鞭炮齐鸣。
新郎新娘先拜天地,再拜祖宗。然后夫妻交拜,并要喝交杯酒、进三汤、三点(即小碗内装桂圆、红枣、莲子熬汤)。接着,请出新郎的父亲母亲,双双分别端坐在八仙椅上,接受新郎新娘的拜礼。拜毕,父亲给了一副红箸(10双),预祝早生贵子,母亲给了一双红团,以示全家团圆。新郎新娘还要向在场的长辈拜礼,长辈们回赠给小红包~ 压拜钱。
新郎新娘在告祖、拜堂之后,新郎家要备办酒席,宴请宾客。全席应有12道菜,表示一年12个月,月月美满。上第6道菜时,新郎由一位大爷陪同,和各桌敬酒。酒席的最后两道菜是甜的:有用糯米粉做成圆圆的丸子;桂圆、红枣、莲子熬成的甜汤,寓意新婚甜蜜、白头偕老。婚宴的最后一道菜吃完之后,鞭炮再度响起,酒席散了。莆仙独特的婚俗~“闹洞房”开始。据说,古时婚俗,在娶亲的路途中,对新郎和新娘戏弄或取笑,夹杂着许多笑谑的节目。莆仙把便古代的婚俗搬到洞房中进行。
莆仙婚俗中,闹洞房是整个婚礼的高潮,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麒麟送子(即送孩儿),在喜宴开筵前,由乐队和凤灯前导,送房兄手捧瓷孩儿,后面跟着提灯的,捧烛和果盒的,从户外送到洞房,新郎在洞房门口迎接,把瓷孩儿安放在眠床的板架上,并将红烛、果盒、一碗清水等排在桌上,凤灯挂在床前的楼梁上,捧果盒的人赞吉祥语:
今夜大家送孩儿,
新郎新娘笑微微。
燕尔新婚鱼得水,
早生贵了耀门楣。
赞语唱毕,宾客拥入新房看新娘。送房兄故意把一碗清洒在床上,名曰孩儿洒尿了。
抱出灯。在喜宴结束时,已是夜深更静了。宾客们在送房兄的组织下,聚集在洞房内,准备闹洞房。首先是抱出灯(表示早生男丁),在洞房的新床前挂小红灯一对,俗称百子灯。在送房兄的号令下,新郎将新娘抱起,让新娘用双手交换左右灯笼,再次挂后,送房兄随即赞吉祥语:
洞房花烛小神仙,
一对凤灯挂两边。
东西交换入门喜,
一刻千金乐少年。
做经文(即抱出灯后,戏谑新郎新娘的节目)。其主要节目除了抱出灯,还有瓜子装鼻、仙女过桥、争吃仙果、观音滴露等。一般俗例,只作一个戏谑新郎和新娘的节目,但“送房兄”节目较多,直闹到东方快泛白,雄鸡啼鸣时候,“送房兄”才让主人放鞭炮。并唱四句赞语:
大家齐出门,
双手掩房门。
洞房初会面,
夫妻情意绵。
在唱赞语的同时,送房兄便随手为新郎新娘掩门,俗称圆房。这时,筋疲力尽的新郎新娘才算松一口气,想要休息,但东方已经放白,金鸡叫得更欢了。
新娘回门。俗称请转马(新娘在新郎的陪伴下,第一次回娘家)。
在新婚的第二天清晨,新娘要到厅堂上问候公婆、长辈,与家中亲人会面,俗称出厅。并要亲下厨房作第一次炊事。
新郎新娘婚后第三天(现在一般在婚后第二天)新婚必须偕同新郎家,回门前,女家派新娘的弟弟(小舅子)到男家邀请新郎,俗称请子婿、亦称请转马。新婚夫妇坐轿(新郎或骑马),由大爷引导步行上门,而新娘则可一直坐轿到门前。新婚夫妇入门时,女家鸣炮奏乐,之后,又免不了要办味道宴,按当地风俗热闹一番。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提倡婚恋自由。20世纪50年代,随着《婚姻法》的贯彻实施,凭父母之命、媒约之言的包办婚姻和繁琐陋俗的婚姻礼仪了逐渐废除,以茶话会、分喜糖等简单节约的新式婚礼已相当普遍。进入80年代后,自由恋爱蔚然成风,逢年过节,各地组织几十对甚至上百对的集体婚礼,由当地领导为新郎新娘证婚,婚礼简朴、隆重。在经济较发达的地方,也开始流行旅游结婚度蜜月的新风尚。 纳.采

俗称议婚或说媒,请媒人到女方说媒,了解女方的心意,看看这门亲事有没有成功的希望。媒人到女方家提亲时,通常以活雁作礼,象徵忠贞不二。

问.名

问名:俗称「合八字」,先由媒人送女方的八字庚帖到男方家,上面写著女方的出生年、月、日、时,男方必需放在祖先案上观查几天,如果家中这几天都平安无事,就再将男方的八字送到女方家。女方接受了男方八字之后的三天内,每天早晚要在家中神佛前烧香拜拜。在这几日内,男女双方的家中,如果有任何一方发生被偷盗、物品损毁、或家人生病等不祥之事,那麼婚事就不成了。

纳.吉

又称小定或文定,也就是订婚。问名后如果卜得吉兆,男方就请媒人到女方家致赠礼物,并通知女家决定这门亲事,同时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送给新娘枚金戒子 。

纳.徵

俗称大聘或完聘,男方选定吉日到女方家举行订婚大礼。纳徵通常在婚礼前十日至一个月内进行,除了要准备聘金外,还要有六件或十二件礼,聘礼名称都有吉祥的涵意,数量为双数,取成双成对的意思。

请.期

俗称择日,由男家选定婚期大喜之日,并请求女方家的同意。

亲.迎

正式举行婚礼。把新人的八字都写在红纸上,请择日师择定黄道吉日,并由媒人奉送双方同意后,举行迎亲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