榉木原木:“君子寓于义,小人寓于利”这句话出自何处?请详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29 05:42:35

你们都解释错误了!
孔子从来没有对“利”持任何贬低的态度。

《论语·里仁》中,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人们常常拿这句话论证孔子鄙视小人、鄙视利,实则完全错误。请看看《礼记》中的一段话,就可以知道,孔子在此正是在强调“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是在强调“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外本内末,争民施夺。是故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是故言悖而出者,亦悖而入,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未有上好仁,而下不好义者也;未有好义,其事不终者也;未有府库财,非其财者也。孟献子曰:‘畜马乘,不察于鸡豚;伐冰之家,不畜牛羊;百乘之家,不畜聚敛之臣。与其有聚敛之臣,宁有盗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长国家而务财用者,必自小人矣。彼为善之。小人之使为国家,灾害并至,虽有善者,亦无如之何矣。此谓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礼记·大学》

《易传》同时亦有“义,利之和也”之句。

孔子从来没有贬低“利”,这在论语中也有诸多体现。
《论语·子罕》:“子贡曰:‘有美玉於斯,韫椟而藏诸?求善贾而沽诸?’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
可见孔子并不反对追求“利”

关于义利之便,《寻根》某期上有文章解释,可惜暂时不在我身边,如果你有兴趣我可以回去找一找。

严重更正一二楼的“寓”字

这句话出自《论语》里仁第四
【原文】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孔子说:“君子只晓得义,小人只晓得利。”

"君子寓于义,小人寓于利",这正是孔圣人对君子与小人的区别。那些博大精深的学问,往往不能被广大的普通老百姓所认识,而聪明人又认识得太深刻了。这正是《中庸》中孔子叹息中庸之道行不通.。“君子寓于义,小人寓于利”,要求“君子以义为质,礼为行之,孙(逊)以出之,信以成之”,这其中,“礼”“孙”“信”是对君子行为方式上的要求,“义”则是对君子“何以为质”的一个明确论述.

出自《论语•里仁第四》
原文如下: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具体含义是指认为君子与小人价值指向不同,道德高尚者只需晓以大义,而品质低劣者只能动之以利害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
君子于事必辨其是非,小人于事必计其利害。所以君子可以晓以大义,而小人则只能动之以利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