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管局电话:谁知道“佳文”这个名字的含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27 05:34:53
可以顺便测一下名

道学大师老子的《道德经》中的道:

道可道,非常道!!!
道的二律背反
老子研究中的一个争论不休的问题,即老子的道究竟是物质实体抑或是精神实体的问题。
然而,若要在正理解老子,没有必要陷入这种经院式的循环辩论中,而应当深入分析“道”的真实意义。如果打破老子
思想的神秘外壳,通而观之,那么老子的全部哲学可以提挈领地概括为三句话,即:
太初有道。
其道一为“变”,二为“反”。
圣人用之:明道,通变用反。
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一章)。这两句话是《道经》的开篇之首,对于老子全书具有提纲挈领的意义。它以思辨的形式,道出了规定与否定、有限与无限的辩证关系。
老子认为,记本身无起点亦无终点,“绳绳兮不可名”(14章),是不可规定的无限实体。但另一方面,老子又认为,道也不是栖身于宇宙之外的一个超越物,它存在于宇宙中,存在于事物中。
这里老子实际提出了一种蕴涵矛盾结构的命题,即:
一方面——
道不可道,不可名。(“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第1章)
道无形,无象。(“是谓无状之状,无象之象。”)(14章)
另一方面——
道可道,名可名。(“吾不知其名,强为之名,字之曰道。”)(15章)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圆众甫。”(ZI章)
道有形,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象”,“其中有精”。)(ZI意)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康德所谓“二律背反”,也就是逻辑上的所谓“悖论”。
老子认为,驾驭着方有而又超越千万有之上的道,乃是万物所生的本根。“夫物芸芸,各归其根”(16章)。由这一观点中,他引出反感觉论的认识论。他说:“天下有始,司以为天下母。即得其母,以知其子。”(52章)“不出于户,以知天下。不窥于牖,以知天道。(47章)“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47意)
宇宙中的万物纷纷芸芸,而“道”却是他们的总体、本根。由于万物形态及现象的多样性,所以任何感官的把握都只能达到片面的局部。只有理性的思辨才能把握万物的总体实体和本体,“道”。从而做到“不行而知,不为而成。”
老子贬低感性认识的原因,是因为他从宇宙现象和人世经验的流动不居中,意识到感性认识的表面性、片面性、偶然性、主观性。黑格尔指出:
老子正是从对感性事物的这种否定中走向对感性知识的怀疑和否定。他要求越过感性现象而直接深入到对宇宙实体——道的认识。他认为只有通过对这种普遍规律的认识才可以推导出对各种特殊事物的先验性的认识。所以老子这种反感觉论的认识论,实质乃是中国古代哲学中一种尚处在萌芽形态的理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