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高新区教师编制:请教,,夜啼的原因和治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30 02:56:06
小孩尿频,不到2小时(白天、晚上都是如此)现在7个月大
夜里先哭,后尿,再睡,2小时1次
孩子尿频又是什么原因!

小儿夜啼 定惊安神
夜啼是指小儿白天一切如常,入夜则啼哭不安,或者小儿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哭啼的一种疾病。
引起小儿夜啼的原因很多,如发烧、受惊吓,虫证、口疮、饥饿以及尿布潮湿等等。其中有些是小儿的一种正常反应,有些则是病态。对于因饥饿或尿布潮湿引起的小儿夜啼,应及时发现,并在吃奶及换尿布后,夜啼即可停止。也有一些小儿有夜间点灯睡眠的习惯,当关灯后便啼哭不止,复开灯则哭自止。这是由于家长常在夜间工作,又不能将小儿分屋而眠。无意中产生的小儿不良习惯。应逐步将室内灯光调暗,让孩子慢慢习惯灯光的变化,最后关掉电灯。
对于因病引起的夜啼,要祛除病因则啼哭自止,中医认为引起夜啼的病因无外乎寒、热、惊三个方面。
寒证:是指感受寒凉,如夜间小儿踹被露腹而眠,腹部受寒而痛,所以小儿啼哭。此时,家长若用手掌平放在小儿腹部会感到小儿腹部十分寒凉。最简单的治疗办法是将热水袋放在小儿腹部热熨,注意热水袋中的热水不可过烫,以免烫伤小儿皮肤、也可将大粒食盐炒热装在布袋中,放在小儿脐腹部,同样不可过热。可起到驱寒温中止痛的效果,痛止则啼自止。中药可选用乌药散.方中有乌药、白芍、香附、高良姜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中药。治疗是次要的,重要的是预防,夜间要勤给小儿盖被防止受寒。
寒又指小儿饮食寒凉,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不分冬夏春秋,各种冷饮随处可买,小儿不知冷暖,喜食寒凉之物,所以常常造成寒凉食品伤及小儿脾胃,中医认为:寒则收引。所以寒伤脾胃常导致胃肠痉挛而痛,故而小儿哭啼,尤其是夜间。天气亦冷,内寒外寒合而为一,因此,小儿哭啼更甚,且睡眠不安。此类型的治疗从饮食上应注意少食或不食寒凉之品,特别是在春秋及冬季应避免食用冷饮及冰糕食物。中药亦可选用乌梅散、附子理中丸、虚寒胃痛冲剂,良附丸等药。
受寒的病人常常伴有气滞,而见腹胀的症状,以手敲腹可“澎澎”作响,此类病人可在药中加入行气之品如:木香、香附、香橼、砂仁、陈皮等药。
热证:小儿为阳盛体质,有些疾病虽感受寒邪,亦可郁而化热。所以小儿多火热之病,从生理上而言,小儿心有余,肝有余,也就是说,小儿常见心肝经之热,热扰心神故小儿烦躁不安,见灯火而啼,其啼哭之声多响亮,口中有热气喷人,面目红赤,哭而有泪,踹被舞拳而有力,从时间上来看,热证哭啼以上半夜为主,寒性夜啼则以午夜后为多。
对于热证的夜啼,多主张应用清心解热之品如:导赤丹加减:常用竹叶,莲心,生地黄,木通,甘草梢,车前草,炒栀子,灯心草等药物,配成汤剂水煎服,本型关键是热,所以叫选用一些清热的饮食也可达到治疗的目的。绿豆汤、莲心莲肉粥、竹叶荷叶粥,小儿七星茶等:对于食多滞阻胃肠而导致心胃热盛者,可用焦三仙煮水而饮之,一消食滞,二清冒火。小儿心经有热其尿常常黄少,因此要鼓励小儿多饮水,利小便去心火,还要通大便去胃肠之火,所以在清热药中常配用生军或熟军、元明粉等通腑泻下之品.要注意通下药宜适可而止,不可久用。有些家长自认为小儿有火,大便又干所以经常使用泻下药物,初用效果尚好,但不用大便仍然不通。孰不知小儿大便最初可能为实热,但通下之药用久,会损伤小儿脾胃,脾胃失调也可致大便干结数日一解。此时再用通下药就会更伤脾胃,而加重大便干。小儿热性夜啼也是一样,有热应清热,但不宜久用,热去则啼止,药亦应停用,再用则损伤入之正气,损伤脾胃之气,夜啼可复至。
小儿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各个系统,尤其是神经系统发育很不完善。所以,每当小儿突然受到惊吓之时就会出现心神被扰,而见夜里突然惊叫啼哭、睡卧不安、易惊易乍,似见异物,面色发青,两目发直呈惊恐之状,唤之不醒。第二天醒后,问他昨夜之事,小儿浑然不知。此为小儿受惊吓所致,因此治疗宜选用一些镇惊安神之品,如生石决明,生牡蛎、灵磁石、钩藤、蝉衣、生地、黄连、甘草、柏子仁、枣仁等药物。中成药可选用朱砂安神丸,琥珀抱龙丸,较小的婴幼儿可用牛黄抱龙丸,朱砂有毒服用时应注意不宜过量,亦不可久服。
小儿饮食不知饥饱,喜爱之食多饮多餐,一不留神便吃多了,到了夜晚胃脘过饱,自然感到不舒,胀闷不消化,睡眠自然不安而啼哭。中医称之为“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为饮食失调所致,严重的病人夜间常出现呕吐或腹泻。一般在吐泻之后,病人自觉舒服许多,此类患儿应把治疗重点放在消食导滞,食滞一消则夜寐自安。常用药物有焦楂、神曲、麦芽、内金、枳壳、枳实、陈皮、厚朴、佛手、砂仁、钩藤等药。中成药可选用山楂丸、消食丸,导赤丹,加味保和丸等。总之小儿夜啼可由多种原因引起,祛除病因则啼止神安。

小儿夜啼
小儿夜啼是指小儿白天如常,但入夜蹄哭,或每夜定时啼哭者。常用的有效临床偏方
如下。
[方一]
干姜1--3克,高良姜3--5克,粳米2两。
先煎干姜、高良姜、取汁,去渣,再人粳米同煮为粥。
本方对于因脾脏虚寒所致的小儿夜啼有效。
[方二]
花椒15克,干姜30克,大葱一握。将3味同捣如泥,把锅烧热,3味同炒,边炒边浇酒。炒熟后用毛巾将药包裹待温度适宜时,熨敷患儿腹部,每晚1次。
本方对小儿夜啼有效。
[方三]
莲子心2克,生甘草3克。开水冲泡,日数次。
奉方适用于心火炽盛所致小儿夜啼。
[方四]
黄连3克,乳汁100毫升,食糖15克。将黄连水煎取汁30毫升,兑人乳汁中调入食糖。
本方适用于小儿心经有热,夜啼不安。
[方五]
淡竹叶30克,北粳米50克,冰糖适量。将淡竹叶加水煎汤,去渣后人粳米,冰糖,煮粥。早晚各1次,稍温顿服。
本方适用于心火炽盛之夜啼。
[方六]
钩藤6克,乳汁100毫升。将钩藤水煎15分钟取汁30毫升,入乳汁中,食药乳,每次20-30毫升。
本方适用于小儿惊骇啼哭。
[方七]
蝉蜕9克,鸡内金15克。将2味微火焙脆研成极细末,每次1克,日3次。
本方适用于小儿夜惊啼哭。
[方八]
葛根5克,蜂蜜适量。葛根研粉,开水冲泡,加入蜂蜜饮服。
本方适用于小儿夜啼,有助于小儿安睡。
[方九]
大茴香、小茴香、锦文大黄各10克,面粉60克。将药研成细末,加入面粉及水,做成3个小饼,外敷肚脐处,上加热水(以小儿能承受为度),每日早、午、晚各敷1次,3个饼交替使用,连用3天。
本方适用于小儿夜啼。

小儿夜啼

病因症状

夜啼是指小儿在夜间常常啼哭不止或时哭时止,多见于半岁以下婴儿。时间久了,

会影响小儿健康,又会影响家长的工作和学习。小儿夜啼在生理上,多与饥饿、口

渴、太热、太闷、尿布潮湿、白天过度兴奋等有关;至于疾病,则多见于发热、佝

偻病、蛲虫病、骨和关节结核,或经常鼻塞,扁桃体过大妨碍呼吸等。

小儿每到夜间即高声啼哭,呈间歇发作,甚至通宵达旦啼哭不休,白天却安静不

哭,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多为脾寒、心热、惊骇、积滞四类。患儿一般全身情况

良好,与季节无明显关系。

自疗注意事项

(1)仔细观察,找出患儿啼哭的原因,以便对因治疗。

(2)卧室应保持清洁,安静。

(3)平时勿惊吓小儿,以免使小儿因精神紧张而夜啼。

(4)注意饮食卫生,以易消化食物为主。

自治疗法

1.成药自疗法

(1)稚儿灵冲剂,每次1包,每日2次。用于脾寒型(症见患儿休弱、食欲差、

大便稀溏、小便清长、哭声低等)。

(2)导赤丹,每日2次,新生儿每服1/3丸;乳儿每服1/3-1丸。用于心

热型(症见面红身热、腹部胀满、不思饮食、白天烦躁不安、夜间啼哭不止,大便

秘结、小便黄赤等)。

(3)清热导滞丸,每次1/2-1丸,每日2次。用于积滞型(症见烦躁腹胀、

不思饮食、大便干结等)。

(4)琥珀抱龙丸,每次1/3-1丸,每日2次。用于惊骇型(症见面红、鼻周

发青,常在熟睡中突然惊哭,入母怀中则哭止,多有受惊史等)。

2.验方自疗法

(1)蝉蜕3克、薄荷1.5克、灯芯1.2克,水煎服,每日2次。

(2)珍珠末1克、奶汁15毫升,混合搅匀,隔水蒸化,分1-2次服完,连服

3-5天。

(3)砂0.3克、奶汁15毫升,先将砂研成极细末,与奶汁调匀,1次服完,

每日1次,连服3-5天。

3.饮食自疗法

(1)葱白1根、胡椒3粒、艾叶3片。先将胡椒研末,艾叶揉绒,再与葱白共捣

烂,加入热白饭中,趁热(以小儿能够承受为度)放小儿肚脐上,用布扎紧固定,

每日换药1次。夜间啼是指小儿白天如常,入夜则啼哭,或每夜定时啼哭者。

(2)大蒜1头(煨熟)、乳香2克,将上述2味药共研成细末,制成药丸如芥子

大。每次7粒,用乳汁送服。

(3)雪梨汁30毫升、灯芯草2克、冰糖10克,先将灯芯草煎汁与雪梨及冰糖

混匀,再隔水蒸化,1次服完,每日1次,连服5-7天,用于心热型夜啼。

(4)黄花菜15克、莲子心3克、冰糖15克。共熬汤,每日服1次,连服5-

7天。

4.外治自疗法

(1)砂3克,取薄纸1张,表层涂上浆糊,再撒上砂药末,外敷于两足心。

(2)理中丸适量,温水调成糊状敷脐部,夜敷晨揭。用于脾寒型。

(3)理中丸适量,温水调成糊状敷脐部,夜敷晨揭。用于脾寒型。

(4)山栀子仁1粒,研细末,面粉9克、白酒5毫升,共混合后捏成面团,敷在

患儿双手挠动脉搏动处,24小时后取下。用于心热型。

(5)吴萸10克、五倍子15克、砂5克,面粉15克,共研细末,水调成糊状,

敷于两足心,每日1次。用于惊骇型。

避免误诊

小儿夜啼切忌滥用镇静药。

小儿不会言语,如因疾病引起啼哭(日夜俱哭),则应去医院检查,以免贻误病情。

小儿夜啼,不宜给巧克力、可可糖之类的糖果与饮料加以哄骗,这些都是含有兴

奋性的食品,对病情不利。

s s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