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师学期工作计划:民俗知道的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29 21:40:53
江南的民俗,最好是绍兴的

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绍兴至今流传下来很多端午节的风俗。

  食粽子。裹粽子、尝粽子,是端午节的习俗。相传这一天,是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屈原因忧国伤时,悲愤投汨罗江而死的日子,黎民把粽子投入江中,以免屈原的尸体被鱼虾吃了,端午食粽子风俗由此而来。陆游也有端午食粽的诗篇留传下来,诗曰:“盘中共解青菰粽,哀甚将簪艾一枝。”

  划龙舟。绍兴是水乡泽国,河道纵横。在端午节,民间常组织划龙舟活动,每条龙舟配备10余名划桨手,舟首一人持旗或擂鼓指挥,以统一动作、节奏,舟尾的一名舵手,握长橹,边摇边把握方向。各条龙船争先恐后,场面甚为壮观。建国后,在瓜渚湖、马山等地多次举行端午龙舟比赛活动。

  佩香袋。每当端午节来临,旧时绍兴城乡到处可见人们佩戴香袋,以驱邪避疫。其形有如老虎、兔子、小人的,有如粽子、鸡心、菱角的,多以彩缎或色布为料,用丝线刺绣,色彩缤纷,造型精巧。香袋以孩童佩戴者为多。从科学角度讲,端午天气开始炎热,佩挂香袋则有消除汗臭、清爽神志的功效。

  挂蒲艾、饮雄黄酒。旧时绍兴城乡于端午这一天,家家都用艾蒿、菖蒲扎成剑形条束悬挂于门上及床前,屋子里燃熏撒有雄黄的艾草,为的是消灾祛祸,避邪除疾。人们还喝雄黄酒,孩童则在额上涂雄黄,以驱邪气、百疾和毒虫。其实,端午已属夏季,正是时疫多发、虫蝎活动之时,而艾草和雄黄,具有一定的药理和杀虫功能,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样做,可说是一种适合时令的卫生防疫。
  全是关于绍兴的,有方言、风俗等等:http://www.u0575.com/sxfy_fs.asp

我只知道有社戏,其余的问其他人吧。

千金不须买画图,听我长歌歌鉴湖---道出了水乡绍兴的撩人醉心之处~~~热闹的水乡社戏,喜庆的船上迎亲,传统的手工酿酒、酱油制作,穿梭的乌篷小船……腊月里人们忙着祝福,搡年糕、裹粽子、串腊肠、扯白糖等,构成了喜庆、祥和、古老、淳朴的水乡古镇风情~~~~~~

----鲁迅在《风波》一文中写道:“这村庄的习惯有点特别,女人生下孩子,多喜欢用秤称了轻重,便用斤数当作小名。”其实,不单是鲁迅笔下的“这村庄的习惯有点特别”,而这个特别的习惯在绍相当普遍,并一直延续至今。用婴儿出生时的体重命名,寓有纪念意义。人口普查登记时,绍兴全市名叫“六斤”、“七斤”、“八斤”的人相当多。鲁迅在《风波》里就用这个习俗来命名“九斤老太”和她的孙子“七斤”、曾孙女“六斤”,并从他们出生时体重的减少,来刻划那常说“一代不如一代”的九斤老太的形象,是十分巧妙的。
----用婴儿出生时祖父的年龄命名,同样寓有纪念意义和祝愿祖孙健康、长寿的意思。这种命名法不仅为绍兴人所特有,而且在绍兴是习以为常的。鲁迅作品《风波》中的“八一嫂” 、《离婚》中的“八三”和《社戏》中的“六一公公”,就是其中的几个例子。据调查,鲁迅外婆家安桥头确有他儿时的农民小伙伴鲁六一、鲁六四、兄弟俩就是在他们的祖父六十一岁和六十四岁的时候出生的。因此,“六一公公”在绍兴不一定是须发花白的老头子,很可能是一位年纪很小,辈份很大的人。
----我国一年十二个月都有它们的别名,如称一月为茶月,二月为杏月,三月为桃月,四月为梅月,五月为榴月,六月为荷月,七月为凤仙月,八月为桂月,九月为菊月,十月为芙蓉月,十一月为荔枝月,十二月为腊月。绍兴人也往往依据子女出生时的月份或时令来取名,所以,不论男女老少,名叫“阿茶”、“杏生”、“梅仙”、“荷姑”、“桂香”、“蓉英”和“春芳”、“秋芬”之类的绍兴人为数甚多。鲁迅认为阿Q可能是“阿桂”,其依据就在这里。
----在绍兴,人们口角相争时,要是被人辱骂为“畜生”,他一定视为奇耻大辱,要火冒三丈的;可是却乐意用牲畜或十二生肖来给刚出世的小孩取名。人们认为:猪狗等畜生是最下贱的动物,而高贵的不易养大,下贱的才不为邪鬼所注意而容易养大。显然,这种命名法既反映了家长祈福避邪的愿望,又夹杂着迷信成分。但是,相沿成习,直到现在,命名为“阿狗”、“阿猫(毛)”、“阿兔”的绍兴人仍比比皆是。
----“和尚”本是人们对出人的称呼,在如却有人来给自己的孩子取名。究其原因,恰如鲁迅说的:“名孩子为'和尚',其中是含有迷信的。中国有许多妖魔鬼怪,专喜欢杀害有出息的人,尤其是孩子;要下贱,他们才放手,安心。”旧是,也有一些绍兴人把孩子抱到关帝庙、包公殿去,寄名为关公、包公的弟子,祈求神灵的保佑,这些孩子的名字里便有“关”或“包”子。
----随着移风易俗宣传教育的深入,带有迷信色彩的名字也就越来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