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玉米交易市场:镇海有哪些烈士墓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27 19:01:59

崔真吾 崔真吾 (1902-1937)
崔真吾又名功河,浙江鄞县人,1919年考入本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烈士,1937年被桂系军阀李宗仁圈名亲批秘密杀害于广西南宁。
烈士在本校就读期间,为学生自治会骨干,参与编辑《自助会周刊》。“五四”运动后,宁 波中等学校学生联合会成立,崔以效实代表身份参与工作,加入“演讲团”,在抑制日货、 抗日自救爱国运动中初露锋芒。入厦门大学后,受当时在厦大任教的鲁迅先生教育与影响, 和有志新文学青年共同创立“泱泱社”,出版《波艇》刊,崔被推为主编。《波艇》是“提 倡白话,和社会闹一通”的进步刊物,鲁迅先生曾指导并亲自为该刊审改、撰写文章。在厦 大学潮中,崔是骨干,遭校方开除。?
翌年,辗转入上海复旦大学,与鲁迅、柔石交往甚密,现存的鲁迅先生日记书信集中有103 次提到崔真吾烈士。他们共同集资创办了《朝花社》。崔博学多才,喜音乐、摄影,善治印 、木刻。他的著译甚丰,有诗集《忘川之水》,译作史沫特莱的《将军的戒指》、斯惠忒拉 的《接吻》及与鲁迅、柔石合译的《奇剑及其他》等多部。崔于1932年去广西任中学教员, 在党领导下继续以文艺为武器打击敌顽。1937年9月,与王公度等一起被秘密捕杀。今鄞县樟村有烈士陵园。

柳启霖 柳启霖 (1915-1944)
柳启霖又名剑清,浙江省慈溪人。抗日战争中任浙东游击纵队中队指导员。 在谭启龙指挥的上虞前方镇一次攻防战中带伤掩护队伍,撤退时光荣牺牲。

钟泉周 钟泉周 (1919-1949)
钟泉周浙江镇海人,1938年本校高中肄业。解放战争时期烈士,1949年2月牺 牲于上海,为上海解放前夕著名的“公交三烈士”之一。
烈士在校时品学兼优,从西南联大出来后,于1946年回上海,入公交公司保养场工作。1948 年,工人在推翻为反动派把持的黄色工会后,他被选为上海市公共交通公司福利会理事长。 他处处为工人着想,替工人说话,被反动派视为眼中钉。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反动派 加紧对上海的控制。为保障工人权益,他在我党领导下,与王元、顾伯康等一起发动工人举 行“反饥饿”大罢工,使上海交通一度陷于瘫痪。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汤恩伯策划了“ 借人头,平工潮”阴谋,逮捕了钟泉周等三同志。在法庭上,他大义凛然地质问:“我是工 人福利会的一员,我为广大员工谋福利,何罪之有?”处于垂死挣扎中的国民党反动派蛮不 讲理,于捕后第二天即下毒手杀害了三烈士。上海烈士陵园中现有钟泉周等三烈士墓。

董善宝 董善宝 (1922-1948)
董善宝又名楚光,浙江慈溪人,1941年效实上海分校高中毕业。解放战争时期烈士,1947年牺牲于山东。
烈士在效实就读六年,易地宁波、高桥、上海分校三处。在“流亡”式学习生活中,他始终 勤奋求学,成绩优良,且爱好体育活动。于政府、经济、学习问题上敢于发表独立见解。据 现任中央化工部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所长、顾问的早期地下党员叶咸元在回忆动员烈士参加 革命过程中,盛赞他“弃小我而就大我”的精神。1944年,他从暨南大学辍学回宁波参加三 五支队,又受四明山根据地文教处委派,在西区慈湖中学等处开展工作,抗战胜利又奉命随 军北撤,编入第三野战军。历任团政治部战地报编辑、连指导员等职。在著名的孟良崮战役 中立功,负重伤,伤初愈即返部队参加淮海战役,在徐州一带阻击敌邱清泉兵团,烈士奉命 率队夺取一小山头,身先士卒,在向山顶冲峰时被密集的手榴弹击中牺牲,时年27岁。

董学高 董学高 (1925-1948)
董学高又名陈友刚,浙江宁波人,1942年前效实上海分校学生。解放战争时 期烈士,1948年在张小钩子的一次战斗中牺牲。烈士在校求学期间,积极参加进步学生组织“一六学会”活动,立志追求光明。1942年冬, 辗转赴新四军浙东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抗日战争期间,在浙东鄞西一带搞民运工作。日寇 投降,烈士随部队北撤,编入华东野战军,当过侦察队、警卫连、步兵连等指导员,是一名 优秀政治干部。1948年,在张小钗子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23岁。

林舜琴 林舜琴 (1926-1945)
林舜琴,浙江宁波人,1942年前效实上海分校学生。抗日战争时期烈士,1 945年10月,牺牲于宁波庄桥大袁陈村。
烈士于宁波沦陷后赴效实上海分校就读,是“一六学会”会员,喜读《西行漫记》、《钢铁 是怎样炼成的》等进步书刊。1945年秘密离家,改名江孝山,投奔新四军浙东纵队三五支队 。日寇投降后,纵队奉命北撤,蒋南瑛以三北特派员身份带武工队留在敌占区坚持斗争,林 舜琴担任蒋秘书。同年10月下旬,武工队进驻庄桥大袁陈村,不幸被伪保长告密,敌人以一个中队包围大院,烈士沉着地迅速烧毁了重要文件后准备突围。敌人又以火油洒房屋烧房, 烈士浑身是火,跳入水缸,壮烈牺牲,时年仅19岁,解放后遗骨迁葬在镇海烈士陵园。?

张处让 张处让 (1923-1943)
张处让又名宋养生,1942年效实上海分校高中毕业。抗日战争时期烈士,194 3年牺牲于宁波。
烈士在校期间,学习勤奋,成绩优异,是我校进步学生组织“一六学会”发起人之一。他们 目睹国土沦丧,日寇横行,深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便由董善登、陈维芳、方之极、 董学陶、冯丁、张处让六人为主组成“一六学会”,引导同学读进步书刊、唱革命歌曲、编 油印刊物……影响遍及校内外,入会人数占全校学生总数50%以上。1943年春,他(当时已是 大同大学学生)便带领第三批“一六学会”会员冲破重重困难,到达四明山抗日根据地。入 伍后历任民运干事、组长、总队副指导员。1943年底,由于叛徒出卖,不幸被投靠日寇的国 民党党部逮捕。在狱中,他团结难友,坚持同敌人斗争,义正辞严地揭露国民党假抗日真反 共的反动面目。后被日寇押解至宁波华美医院附近,放出狼狗,活活咬死。

葛镇祥 葛镇祥 (1926-1947)
葛镇祥又名华红,浙江慈溪人,1942年前就读于效实上海分校。解放战争期 间烈士,1947年牺牲于山东滕县战役。
烈士的家庭是一个革命家庭,成员中有多名中共党员。儿童时候又就读于我党领导下的裘市 洋墅小学,自幼受到多方面进步思想的熏陶。随父去效实上海分校就读后,又受到革命环境 影响,更加热爱共产党,向往进步,追求光明。其后更名华红,即取“中华红军”之意。?
1942年7月,烈士与“一六学会”会员陆如心同回宁波,即秘密投奔新四军浙东抗日根据地 ,次年4月入党,年仅16岁,烈士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历任文化教员、连指导员等 职,1947年7月,在进攻山东滕县战斗中身先士卒,登上城楼,不幸被敌子弹击中腹部,英 勇献身,时年20岁。

陆如心 陆如心 (1920-1946)
陆如心又名如稔、华军,浙江宁波人,1942年前效实上海分校学生。抗日战 争时期烈士,1946年在山东泰安战役中牺牲。
烈士在上海分校就读期间,追求进发,向往光明,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斗争。1942年7月与葛 镇祥烈士结伴回宁波,奔赴四明山革命根据地,次年4月入党。烈士历任浙东纵队政治部青 年科干事,鄞奉中队副指导员,纵队二营五连指导员。在1946年6月攻打山东泰安战役中, 他身先士卒,巷战时被敌砍断一只手臂,仍负伤战斗,又被敌子弹射中胸部,壮烈牺牲,时 年仅20岁。辞世后,英名镌刻在泰安革命烈士纪念碑上。

李侠民 李侠民 (1911-1943)
李侠名又名长来,浙江镇海人,1926年本校四二制三届毕业。抗日战争时期 烈士,1943年牺牲于镇海柴桥镇。
烈士于1931年起即投身于新文化运动,“七•七”芦沟桥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 1938年与其弟健民(亦效实学生)一起奔延安参加革命。入陕北公学,同年加入共产党。后奉 命返回故乡开展革命工作,先后任镇海县抗日自卫委员会委员,战时文化事业推进委员会委 员,《战时镇海》、《镇海儿童》编辑,县民众教育馆馆长等职。任职期间,积极从事抗日 救亡活动,主持农会工作,发动减租减息运动,又以龙山风湖中学为据点,建立秘密党支部 。1943年2月,镇北办事处委派去接收镇海国民党江南苏本善部时,在柴桥发生遭遇战,因寡不敌众遭捕后惨遭杀害。烈士墓建于镇海大碶镇。

沙文求 沙文求 (1904-1928)
沙文求浙江鄞县人,1924本校旧制十一届毕业。大革命时期烈士,1928年被 敌人杀害于广州红花岗。
烈士于“五四”运动爆发后第二年考入本校,在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积极投入反封建的学潮。 在校时勤奋好学,尤爱体育运动,精少林拳术,运动会上的长跑、跳高、跳远的冠军或亚军 ,往往为他所获,又是校武术队骨干,善使花刀、梅花枪、单刀拐。入上海大学后,他经常 聆听当时任社会系主任的瞿秋白同志教育。“五卅”惨案发生后,沙文求参加了当时有名的 南京路示威游行,同年底加入共产党。1926年受党指派,回故乡发动与组织农民运动。北伐 战争中奉调赴广州,在中山大学与陈铁军等革命者一起与反动校长戴季陶展开斗争。“4•1 2”政变后,沙转入秘密活动,根据党的指示谋划广州起义,任赤卫队长等职。起义失败后 ,他化名史永,任共青团广州市委秘书长。1928年8月被捕,牺牲在广州红花岗,就义时尚 高呼“共产党万岁!”时年24岁。今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及鄞县樟村烈士陵园有他的忠骨和纪念碑。

袁敦襄 袁敦襄 (1898-1920)
袁敦襄又名次助,浙江慈溪人,1919年本校旧制六届毕业。“五四”运动中 ,为调查抵制日货,奔走伤足献身。
1919年5月,日本要我青岛,勾结媚外官员,要挟腐败的政府,人民群起自救,宁波也掀起 抑制日货,抗日自救运动。袁敦襄同学时任宁波市学生联合会会长,他积极组织发动各校同 学入社会户说巷劝,相戒勿与敌通市易,又分批分队至江北船埠查封拦截。袁事事带头,不 分昼夜,遭艰历难从不推诿,往往一日往返十数次,终因积劳伤足,又延误医机,成为宁波 “五•四”青年运动中第一位捐躯者,卒时年仅22岁。

陈忠良 陈忠良 (1920-1946)
陈忠良又名肖规、仲庭,浙江慈溪人,1942年前效实上海分校学生。解放战 争时期烈士,1946年在解放长春的一次战斗中牺牲。
烈士早在宁波洪塘小学求学期间,便受到该校地下党员的教育。入效实上海分校后,成为当 时校中进步学生组织“一六学会”核心成员。在学会组织的时事讲座中,他常常是主要宣讲 人,内容有“皖南事变”等。1942年8月,烈士与学会中的杨不绠、叶兆兰、孙祥华等人一起经苏北抗日根据地,去抗大五分校六连学习,年底分配到连排干部组成的淮海分区警卫营当战士。我军反扫荡取得胜利后,调任三师师部特务团政治处任技术书记。日寇投降后随部 队进军东北,于1946年3月解放长春战争中被敌冷枪击中,光荣献身。

【金陵了望报道】2005年10月25日,为纪念浙江宁波镇海籍烈士朱枫诞辰100周年,在烈士故里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这天,嘉宾中有两位鬓染微霜的女士相见分外激动。一位是朱枫烈士之女、南京军区离休干部朱晓枫,另一位是上海化工专家沙尚之,她是上世纪40年代中共南京地下市委书记陈修良之女。81年前,宁波女师三年级学生朱枫曾在“憩园”接待过她的同窗好友、宁波最早的女共产党员、40年代任中共南京地下市委书记的陈修良。这段珍贵友情和对“憩园”的难忘印象,1997年被已是九旬高龄的陈修良记载在纪念朱枫的文章《她牺牲在台湾》中。而今,已改建为“朱枫烈士纪念楼”的“憩园”内还挂着陈修良的题诗:“纪念朱枫烈士:助人为乐道德高尚,以身殉国壮志未偿,巾帼英雄千古留芳,同窗同学老更难忘。陈修良题于一九九四年”。

“潇湘馆”走出的忠诚战士

朱枫,原名朱贻荫,1905年出身于镇海一个富商家庭,其父朱云水曾任渔业公会会长。朱枫自幼从其母陈氏读书,16岁考入宁波女子师范学堂。该校是上世纪初浙东开风气之先的名校,恽代英、罗亦农、张秋人、宣中华等早期共产党人都曾来这里传播进步思想。朱枫品学兼优被选为班长,同担任学生会主席的宁波姑娘陈修良结为好友。1924年初夏女师放假,朱枫邀陈修良到镇海作客,住在被后者戏称为“潇湘馆”的憩园闺楼中。陈修良晚年回忆道:憩园内竹篱假山,小桥流水,园后有书房3间,是朱枫父亲读书、会客的地方。她家藏书颇多,字画满墙,我们一个来月多数在书房里读书论文,过得极为惬意。但我发现那时她还是个多愁善感的人,深宅大院,平日里独处闺中,没有人可以谈心……

陈修良的家庭情况与朱枫家不同。母亲是杀出封建大家庭的“叛逆者”,先崇敬鉴湖女侠秋瑾,后又称颂孙中山,还以其号“逸仙”作为女儿陈修良的原名。那次朱陈闺楼相叙,当陈修良把想做革命家的理想告诉她时,根本没想到这位多愁善感的名门闺秀后来会成为自己的战友,甚至以轰动台湾的悲壮捐躯结束革命的一生。1925年的“五卅”反帝斗争中,朱枫和一批进步同学在陈修良带领下投身爱国热潮,参加游行集会,声援上海工人和学生。陈修良因此被校方开除,朱枫对她表现出很大的同情。第二年朱枫从女师毕业,去上海当家庭教师,在那里同已是共青团员、从事革命活动的陈修良见了面,并经陈介绍结识了宁波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成了他的书法弟子。应朱枫之请,沙孟海为其取新名“谌之”、字“弥明”。“沙氏五兄弟”是浙江现代史上极富才情和社会影响的传奇人物,陈修良日后同沙孟海的三弟沙文汉结婚,四弟沙文威(史永)成了朱枫的入党介绍人,以及后来负责朱枫的对台情报工作。

1927年朱枫远嫁沈阳,与镇海同乡、奉天兵工厂工程师陈绶卿结婚。“九一八”事变后,随夫返回故里,翌年丈夫病逝。在日寇侵华的民族存亡之秋,年轻守寡的朱枫走出旧式家庭,奋起参加日益高涨的抗日救亡运动。为人慷慨又多才多艺的她与一群志同道合者在镇海民众教育馆举行义卖展览,将自已多年创作和收藏的书画金石工艺制品标价出售,得款悉数捐献给前线抗战;继而又让出自家房屋办起“镇海工艺传习所”,安置难民和失学青年,组织生产自救。在敌机袭击轰炸下,她会同医护人员组织医疗队救死扶伤;她还带领歌咏队、演剧队积极宣传抗日,在《保卫卢沟桥》、《放下你的鞭子》等街头剧里扮演角色。

1937年底,朱枫同救亡中相知结合的伴侣朱晓光西去武汉,参加党领导下的新知书店工作,从此踏上革命征途。她将变卖家产所得500大洋捐给“新知”。后在金华,为支持台湾爱国人士李友邦筹建台湾抗日义勇队少年团,她又出资800大洋购买一批急需物品赠送,并将自己才8岁的女儿朱晓枫送进“台少团”。1939年秋,朱晓光夫妇奉命入皖南云岭,在新四军军部开办随军书店,为抗日爱国武装提供精神食粮。一年后她接受新任务只身前往敌占区上海,为大后方的革命出版事业采购物资,因经费不足,朱枫将早年存在上海银行的母亲遗物3克拉钻戒卖得3000元贴上,并亲自押运走海路,绕道香港等地,再溯东江而上,穿过重重封锁线抵达广西桂林。

皖南事变发生后,得知在新四军中的丈夫朱晓光被俘,朱枫经组织安排,化装成“阔太太”前往上饶集中营探监,在敌人眼皮下通风报信、送医送药,促成了后来朱晓光等人的成功越狱。1944年朱枫在上海工作时遭日寇逮捕,她经受住了严刑逼供的考验,被营救出狱后光荣入党。

重逢风云际会的上海滩

抗战胜利前夕,朱枫进入中共华东局在上海的贸易部门和情报部门工作,对外身份是“联丰布号”会计和“鼎元钱庄”股东。当时中共上海党的秘密联络点在法租界景华新村22号一座小洋楼,楼内常住的只有双目失明的老太太陈馥和她年幼的外孙女及一个女佣。老太太的女儿、女婿就是陈修良和沙文汉,那时他俩都在江北敌后根据地。常来照看陈老太她们的便是朱枫。朱枫初来陈家时见屋里空荡荡的,为避外人生疑,用自己的钱买来了几件家具。

陈修良在缅怀朱枫的文章里谈到她同朱枫阔别多年后的相见:“我同朱枫重逢是在抗战胜利后1946年的上海,如今我们已是真正的战友,比起当年在宁波师范的友情来,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其实,她1944年回到上海时,知道我战斗在淮南新四军根据地,常常到我家去探望和照顾我母亲和孩子。我知道她抗战胜利后在搞情报工作时,曾归张唯一同志领导。此时,她过去那种多愁善感的才女形象,连影子也没有了。她还是热情爽朗,还是恳挚友善,但十几年的锻炼已使她既善交际应对,又十分谨慎周密,我感到兴奋:朱枫成熟了。”陈修良在上海同朱枫相处很短暂,她当时已被派到南京任地下党市委书记。南京、上海相继解放和新中国成立后,调到香港从事贸易和情报工作已一年多的朱枫本可以回到内地与亲人团聚,但新的战斗任务又需要她去台湾从事秘密联络;下达任务的正是刘晓、沙文汉负责的华东局对台工委通过香港办事处进行的。

海天茫茫中的无尽思念

朱枫1949年11月25日离港赴台。在台北她住在继女阿菊家,利用合法居留身份作掩护跟中共“台工委”书记蔡孝乾、“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中将分别取得联系,传达华东局指示,密取并转移重要情报。1950年初,正当朱枫准备返回大陆时,岛内国民党当局加紧“扑杀红色”。由于蔡孝乾被捕叛变,朱枫在吴石帮助下已飞离台北,躲进舟山沈家门存济医院,仍于2月18日被捕。关押定海期间,朱枫吞金自尽被急送台北抢救,后被关进保密局监狱。身陷囹圄的朱枫“在敌人面前表现出一个革命者、共产党人为革命、为人民忠贞不屈的革命精神。”(引自1983年中共中央有关部门为烈士做出的《组织结论》)6月10日,朱枫英勇就义于台北马场町刑场。

由于可以想见的原因,对朱枫烈士的公开纪念迟到了40年。1990年6月,北京召开朱枫烈士就义40周年座谈会前,烈士之女朱晓枫专程去上海看望陈修良老人,并根据陈老的讲话录音整理了一篇书面发言。文中最后一段这样说:“1949年南京解放,我当时很忙,未能知道朱枫到台湾的事。1950年1月中央决定我参加访苏代表团,8月回到上海,徐雪寒同志告诉我朱枫在台湾牺牲的消息……我对她的死是非常悲痛的,我本想给朱枫写点回忆录,但后来我自己也遭到不幸,吃了不少苦。去年我看到中央寻找台湾牺牲者名单中有朱谌之,我马上告诉了朱晓枫,现在想写点回忆材料,但眼睛不好,又患背痛,只好先讲这些。”

陈老所说的“我自己也遭到不幸,吃了不少苦”,当指她和沙文汉在上世纪50年代的政治运动中被错划右派、沙文汉含冤至死、她在十年浩劫中又历尽磨难的遭遇。所幸的是坚强的老人活到了改革开放之后,亲眼看到了“拨乱反正见青天”,并用自己的余生尽心尽力为许多受“极左”路线迫害的老战友、好同志平反昭雪。耄耋之年的陈修良不顾体弱多病,写了大量的革命回忆录和对历史与现实问题进行反思和探讨的文章,受到了党史研究界和社会各方面的重视与好评。1998年陈老重病住院期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还去探望了她。陈修良于逝世前的1997年所写并发表的万字长文《她牺牲在台湾》,就是老人履行她对朱枫后人许下的诺言,也反映了在纪念朱枫烈士题词中所表达的“巾帼英雄千古留芳,同窗同学老更难忘”的真挚心声。

崔真吾 崔真吾 (1902-1937)
崔真吾又名功河,浙江鄞县人,1919年考入本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烈士,1937年被桂系军阀李宗仁圈名亲批秘密杀害于广西南宁。
烈士在本校就读期间,为学生自治会骨干,参与编辑《自助会周刊》。“五四”运动后,宁 波中等学校学生联合会成立,崔以效实代表身份参与工作,加入“演讲团”,在抑制日货、 抗日自救爱国运动中初露锋芒。入厦门大学后,受当时在厦大任教的鲁迅先生教育与影响, 和有志新文学青年共同创立“泱泱社”,出版《波艇》刊,崔被推为主编。《波艇》是“提 倡白话,和社会闹一通”的进步刊物,鲁迅先生曾指导并亲自为该刊审改、撰写文章。在厦 大学潮中,崔是骨干,遭校方开除。?
翌年,辗转入上海复旦大学,与鲁迅、柔石交往甚密,现存的鲁迅先生日记书信集中有103 次提到崔真吾烈士。他们共同集资创办了《朝花社》。崔博学多才,喜音乐、摄影,善治印 、木刻。他的著译甚丰,有诗集《忘川之水》,译作史沫特莱的《将军的戒指》、斯惠忒拉 的《接吻》及与鲁迅、柔石合译的《奇剑及其他》等多部。崔于1932年去广西任中学教员, 在党领导下继续以文艺为武器打击敌顽。1937年9月,与王公度等一起被秘密捕杀。今鄞县樟村有烈士陵园。

柳启霖 柳启霖 (1915-1944)
柳启霖又名剑清,浙江省慈溪人。抗日战争中任浙东游击纵队中队指导员。 在谭启龙指挥的上虞前方镇一次攻防战中带伤掩护队伍,撤退时光荣牺牲。

钟泉周 钟泉周 (1919-1949)
钟泉周浙江镇海人,1938年本校高中肄业。解放战争时期烈士,1949年2月牺 牲于上海,为上海解放前夕著名的“公交三烈士”之一。
烈士在校时品学兼优,从西南联大出来后,于1946年回上海,入公交公司保养场工作。1948 年,工人在推翻为反动派把持的黄色工会后,他被选为上海市公共交通公司福利会理事长。 他处处为工人着想,替工人说话,被反动派视为眼中钉。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反动派 加紧对上海的控制。为保障工人权益,他在我党领导下,与王元、顾伯康等一起发动工人举 行“反饥饿”大罢工,使上海交通一度陷于瘫痪。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汤恩伯策划了“ 借人头,平工潮”阴谋,逮捕了钟泉周等三同志。在法庭上,他大义凛然地质问:“我是工 人福利会的一员,我为广大员工谋福利,何罪之有?”处于垂死挣扎中的国民党反动派蛮不 讲理,于捕后第二天即下毒手杀害了三烈士。上海烈士陵园中现有钟泉周等三烈士墓。

董善宝 董善宝 (1922-1948)
董善宝又名楚光,浙江慈溪人,1941年效实上海分校高中毕业。解放战争时期烈士,1947年牺牲于山东。
烈士在效实就读六年,易地宁波、高桥、上海分校三处。在“流亡”式学习生活中,他始终 勤奋求学,成绩优良,且爱好体育活动。于政府、经济、学习问题上敢于发表独立见解。据 现任中央化工部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所长、顾问的早期地下党员叶咸元在回忆动员烈士参加 革命过程中,盛赞他“弃小我而就大我”的精神。1944年,他从暨南大学辍学回宁波参加三 五支队,又受四明山根据地文教处委派,在西区慈湖中学等处开展工作,抗战胜利又奉命随 军北撤,编入第三野战军。历任团政治部战地报编辑、连指导员等职。在著名的孟良崮战役 中立功,负重伤,伤初愈即返部队参加淮海战役,在徐州一带阻击敌邱清泉兵团,烈士奉命 率队夺取一小山头,身先士卒,在向山顶冲峰时被密集的手榴弹击中牺牲,时年27岁。

董学高 董学高 (1925-1948)
董学高又名陈友刚,浙江宁波人,1942年前效实上海分校学生。解放战争时 期烈士,1948年在张小钩子的一次战斗中牺牲。烈士在校求学期间,积极参加进步学生组织“一六学会”活动,立志追求光明。1942年冬, 辗转赴新四军浙东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抗日战争期间,在浙东鄞西一带搞民运工作。日寇 投降,烈士随部队北撤,编入华东野战军,当过侦察队、警卫连、步兵连等指导员,是一名 优秀政治干部。1948年,在张小钗子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23岁。

林舜琴 林舜琴 (1926-1945)
林舜琴,浙江宁波人,1942年前效实上海分校学生。抗日战争时期烈士,1 945年10月,牺牲于宁波庄桥大袁陈村。
烈士于宁波沦陷后赴效实上海分校就读,是“一六学会”会员,喜读《西行漫记》、《钢铁 是怎样炼成的》等进步书刊。1945年秘密离家,改名江孝山,投奔新四军浙东纵队三五支队 。日寇投降后,纵队奉命北撤,蒋南瑛以三北特派员身份带武工队留在敌占区坚持斗争,林 舜琴担任蒋秘书。同年10月下旬,武工队进驻庄桥大袁陈村,不幸被伪保长告密,敌人以一个中队包围大院,烈士沉着地迅速烧毁了重要文件后准备突围。敌人又以火油洒房屋烧房, 烈士浑身是火,跳入水缸,壮烈牺牲,时年仅19岁,解放后遗骨迁葬在镇海烈士陵园。?

张处让 张处让 (1923-1943)
张处让又名宋养生,1942年效实上海分校高中毕业。抗日战争时期烈士,194 3年牺牲于宁波。
烈士在校期间,学习勤奋,成绩优异,是我校进步学生组织“一六学会”发起人之一。他们 目睹国土沦丧,日寇横行,深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便由董善登、陈维芳、方之极、 董学陶、冯丁、张处让六人为主组成“一六学会”,引导同学读进步书刊、唱革命歌曲、编 油印刊物……影响遍及校内外,入会人数占全校学生总数50%以上。1943年春,他(当时已是 大同大学学生)便带领第三批“一六学会”会员冲破重重困难,到达四明山抗日根据地。入 伍后历任民运干事、组长、总队副指导员。1943年底,由于叛徒出卖,不幸被投靠日寇的国 民党党部逮捕。在狱中,他团结难友,坚持同敌人斗争,义正辞严地揭露国民党假抗日真反 共的反动面目。后被日寇押解至宁波华美医院附近,放出狼狗,活活咬死。

葛镇祥 葛镇祥 (1926-1947)
葛镇祥又名华红,浙江慈溪人,1942年前就读于效实上海分校。解放战争期 间烈士,1947年牺牲于山东滕县战役。
烈士的家庭是一个革命家庭,成员中有多名中共党员。儿童时候又就读于我党领导下的裘市 洋墅小学,自幼受到多方面进步思想的熏陶。随父去效实上海分校就读后,又受到革命环境 影响,更加热爱共产党,向往进步,追求光明。其后更名华红,即取“中华红军”之意。?
1942年7月,烈士与“一六学会”会员陆如心同回宁波,即秘密投奔新四军浙东抗日根据地 ,次年4月入党,年仅16岁,烈士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历任文化教员、连指导员等 职,1947年7月,在进攻山东滕县战斗中身先士卒,登上城楼,不幸被敌子弹击中腹部,英 勇献身,时年20岁。

陆如心 陆如心 (1920-1946)
陆如心又名如稔、华军,浙江宁波人,1942年前效实上海分校学生。抗日战 争时期烈士,1946年在山东泰安战役中牺牲。
烈士在上海分校就读期间,追求进发,向往光明,积极从事抗日救亡斗争。1942年7月与葛 镇祥烈士结伴回宁波,奔赴四明山革命根据地,次年4月入党。烈士历任浙东纵队政治部青 年科干事,鄞奉中队副指导员,纵队二营五连指导员。在1946年6月攻打山东泰安战役中, 他身先士卒,巷战时被敌砍断一只手臂,仍负伤战斗,又被敌子弹射中胸部,壮烈牺牲,时 年仅20岁。辞世后,英名镌刻在泰安革命烈士纪念碑上。

李侠民 李侠民 (1911-1943)
李侠名又名长来,浙江镇海人,1926年本校四二制三届毕业。抗日战争时期 烈士,1943年牺牲于镇海柴桥镇。
烈士于1931年起即投身于新文化运动,“七•七”芦沟桥事变后,积极参加抗日救亡活动, 1938年与其弟健民(亦效实学生)一起奔延安参加革命。入陕北公学,同年加入共产党。后奉 命返回故乡开展革命工作,先后任镇海县抗日自卫委员会委员,战时文化事业推进委员会委 员,《战时镇海》、《镇海儿童》编辑,县民众教育馆馆长等职。任职期间,积极从事抗日 救亡活动,主持农会工作,发动减租减息运动,又以龙山风湖中学为据点,建立秘密党支部 。1943年2月,镇北办事处委派去接收镇海国民党江南苏本善部时,在柴桥发生遭遇战,因寡不敌众遭捕后惨遭杀害。烈士墓建于镇海大碶镇。

沙文求 沙文求 (1904-1928)
沙文求浙江鄞县人,1924本校旧制十一届毕业。大革命时期烈士,1928年被 敌人杀害于广州红花岗。
烈士于“五四”运动爆发后第二年考入本校,在新文化运动影响下积极投入反封建的学潮。 在校时勤奋好学,尤爱体育运动,精少林拳术,运动会上的长跑、跳高、跳远的冠军或亚军 ,往往为他所获,又是校武术队骨干,善使花刀、梅花枪、单刀拐。入上海大学后,他经常 聆听当时任社会系主任的瞿秋白同志教育。“五卅”惨案发生后,沙文求参加了当时有名的 南京路示威游行,同年底加入共产党。1926年受党指派,回故乡发动与组织农民运动。北伐 战争中奉调赴广州,在中山大学与陈铁军等革命者一起与反动校长戴季陶展开斗争。“4•1 2”政变后,沙转入秘密活动,根据党的指示谋划广州起义,任赤卫队长等职。起义失败后 ,他化名史永,任共青团广州市委秘书长。1928年8月被捕,牺牲在广州红花岗,就义时尚 高呼“共产党万岁!”时年24岁。今广州起义烈士陵园及鄞县樟村烈士陵园有他的忠骨和纪念碑。

袁敦襄 袁敦襄 (1898-1920)
袁敦襄又名次助,浙江慈溪人,1919年本校旧制六届毕业。“五四”运动中 ,为调查抵制日货,奔走伤足献身。
1919年5月,日本要我青岛,勾结媚外官员,要挟腐败的政府,人民群起自救,宁波也掀起 抑制日货,抗日自救运动。袁敦襄同学时任宁波市学生联合会会长,他积极组织发动各校同 学入社会户说巷劝,相戒勿与敌通市易,又分批分队至江北船埠查封拦截。袁事事带头,不 分昼夜,遭艰历难从不推诿,往往一日往返十数次,终因积劳伤足,又延误医机,成为宁波 “五•四”青年运动中第一位捐躯者,卒时年仅22岁。

陈忠良 陈忠良 (1920-1946)
陈忠良又名肖规、仲庭,浙江慈溪人,1942年前效实上海分校学生。解放战 争时期烈士,1946年在解放长春的一次战斗中牺牲。
烈士早在宁波洪塘小学求学期间,便受到该校地下党员的教育。入效实上海分校后,成为当 时校中进步学生组织“一六学会”核心成员。在学会组织的时事讲座中,他常常是主要宣讲 人,内容有“皖南事变”等。1942年8月,烈士与学会中的杨不绠、叶兆兰、孙祥华等人一起经苏北抗日根据地,去抗大五分校六连学习,年底分配到连排干部组成的淮海分区警卫营当战士。我军反扫荡取得胜利后,调任三师师部特务团政治处任技术书记。日寇投降后随部 队进军东北,于1946年3月解放长春战争中被敌冷枪击中,光荣献身。

【金陵了望报道】2005年10月25日,为纪念浙江宁波镇海籍烈士朱枫诞辰100周年,在烈士故里举行了隆重的纪念活动。这天,嘉宾中有两位鬓染微霜的女士相见分外激动。一位是朱枫烈士之女、南京军区离休干部朱晓枫,另一位是上海化工专家沙尚之,她是上世纪40年代中共南京地下市委书记陈修良之女。81年前,宁波女师三年级学生朱枫曾在“憩园”接待过她的同窗好友、宁波最早的女共产党员、40年代任中共南京地下市委书记的陈修良。这段珍贵友情和对“憩园”的难忘印象,1997年被已是九旬高龄的陈修良记载在纪念朱枫的文章《她牺牲在台湾》中。而今,已改建为“朱枫烈士纪念楼”的“憩园”内还挂着陈修良的题诗:“纪念朱枫烈士:助人为乐道德高尚,以身殉国壮志未偿,巾帼英雄千古留芳,同窗同学老更难忘。陈修良题于一九九四年”。

“潇湘馆”走出的忠诚战士

朱枫,原名朱贻荫,1905年出身于镇海一个富商家庭,其父朱云水曾任渔业公会会长。朱枫自幼从其母陈氏读书,16岁考入宁波女子师范学堂。该校是上世纪初浙东开风气之先的名校,恽代英、罗亦农、张秋人、宣中华等早期共产党人都曾来这里传播进步思想。朱枫品学兼优被选为班长,同担任学生会主席的宁波姑娘陈修良结为好友。1924年初夏女师放假,朱枫邀陈修良到镇海作客,住在被后者戏称为“潇湘馆”的憩园闺楼中。陈修良晚年回忆道:憩园内竹篱假山,小桥流水,园后有书房3间,是朱枫父亲读书、会客的地方。她家藏书颇多,字画满墙,我们一个来月多数在书房里读书论文,过得极为惬意。但我发现那时她还是个多愁善感的人,深宅大院,平日里独处闺中,没有人可以谈心……

陈修良的家庭情况与朱枫家不同。母亲是杀出封建大家庭的“叛逆者”,先崇敬鉴湖女侠秋瑾,后又称颂孙中山,还以其号“逸仙”作为女儿陈修良的原名。那次朱陈闺楼相叙,当陈修良把想做革命家的理想告诉她时,根本没想到这位多愁善感的名门闺秀后来会成为自己的战友,甚至以轰动台湾的悲壮捐躯结束革命的一生。1925年的“五卅”反帝斗争中,朱枫和一批进步同学在陈修良带领下投身爱国热潮,参加游行集会,声援上海工人和学生。陈修良因此被校方开除,朱枫对她表现出很大的同情。第二年朱枫从女师毕业,去上海当家庭教师,在那里同已是共青团员、从事革命活动的陈修良见了面,并经陈介绍结识了宁波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成了他的书法弟子。应朱枫之请,沙孟海为其取新名“谌之”、字“弥明”。“沙氏五兄弟”是浙江现代史上极富才情和社会影响的传奇人物,陈修良日后同沙孟海的三弟沙文汉结婚,四弟沙文威(史永)成了朱枫的入党介绍人,以及后来负责朱枫的对台情报工作。

1927年朱枫远嫁沈阳,与镇海同乡、奉天兵工厂工程师陈绶卿结婚。“九一八”事变后,随夫返回故里,翌年丈夫病逝。在日寇侵华的民族存亡之秋,年轻守寡的朱枫走出旧式家庭,奋起参加日益高涨的抗日救亡运动。为人慷慨又多才多艺的她与一群志同道合者在镇海民众教育馆举行义卖展览,将自已多年创作和收藏的书画金石工艺制品标价出售,得款悉数捐献给前线抗战;继而又让出自家房屋办起“镇海工艺传习所”,安置难民和失学青年,组织生产自救。在敌机袭击轰炸下,她会同医护人员组织医疗队救死扶伤;她还带领歌咏队、演剧队积极宣传抗日,在《保卫卢沟桥》、《放下你的鞭子》等街头剧里扮演角色。

1937年底,朱枫同救亡中相知结合的伴侣朱晓光西去武汉,参加党领导下的新知书店工作,从此踏上革命征途。她将变卖家产所得500大洋捐给“新知”。后在金华,为支持台湾爱国人士李友邦筹建台湾抗日义勇队少年团,她又出资800大洋购买一批急需物品赠送,并将自己才8岁的女儿朱晓枫送进“台少团”。1939年秋,朱晓光夫妇奉命入皖南云岭,在新四军军部开办随军书店,为抗日爱国武装提供精神食粮。一年后她接受新任务只身前往敌占区上海,为大后方的革命出版事业采购物资,因经费不足,朱枫将早年存在上海银行的母亲遗物3克拉钻戒卖得3000元贴上,并亲自押运走海路,绕道香港等地,再溯东江而上,穿过重重封锁线抵达广西桂林。

皖南事变发生后,得知在新四军中的丈夫朱晓光被俘,朱枫经组织安排,化装成“阔太太”前往上饶集中营探监,在敌人眼皮下通风报信、送医送药,促成了后来朱晓光等人的成功越狱。1944年朱枫在上海工作时遭日寇逮捕,她经受住了严刑逼供的考验,被营救出狱后光荣入党。

重逢风云际会的上海滩

抗战胜利前夕,朱枫进入中共华东局在上海的贸易部门和情报部门工作,对外身份是“联丰布号”会计和“鼎元钱庄”股东。当时中共上海党的秘密联络点在法租界景华新村22号一座小洋楼,楼内常住的只有双目失明的老太太陈馥和她年幼的外孙女及一个女佣。老太太的女儿、女婿就是陈修良和沙文汉,那时他俩都在江北敌后根据地。常来照看陈老太她们的便是朱枫。朱枫初来陈家时见屋里空荡荡的,为避外人生疑,用自己的钱买来了几件家具。

陈修良在缅怀朱枫的文章里谈到她同朱枫阔别多年后的相见:“我同朱枫重逢是在抗战胜利后1946年的上海,如今我们已是真正的战友,比起当年在宁波师范的友情来,真是不可同日而语。其实,她1944年回到上海时,知道我战斗在淮南新四军根据地,常常到我家去探望和照顾我母亲和孩子。我知道她抗战胜利后在搞情报工作时,曾归张唯一同志领导。此时,她过去那种多愁善感的才女形象,连影子也没有了。她还是热情爽朗,还是恳挚友善,但十几年的锻炼已使她既善交际应对,又十分谨慎周密,我感到兴奋:朱枫成熟了。”陈修良在上海同朱枫相处很短暂,她当时已被派到南京任地下党市委书记。南京、上海相继解放和新中国成立后,调到香港从事贸易和情报工作已一年多的朱枫本可以回到内地与亲人团聚,但新的战斗任务又需要她去台湾从事秘密联络;下达任务的正是刘晓、沙文汉负责的华东局对台工委通过香港办事处进行的。

海天茫茫中的无尽思念

朱枫1949年11月25日离港赴台。在台北她住在继女阿菊家,利用合法居留身份作掩护跟中共“台工委”书记蔡孝乾、“国防部参谋次长”吴石中将分别取得联系,传达华东局指示,密取并转移重要情报。1950年初,正当朱枫准备返回大陆时,岛内国民党当局加紧“扑杀红色”。由于蔡孝乾被捕叛变,朱枫在吴石帮助下已飞离台北,躲进舟山沈家门存济医院,仍于2月18日被捕。关押定海期间,朱枫吞金自尽被急送台北抢救,后被关进保密局监狱。身陷囹圄的朱枫“在敌人面前表现出一个革命者、共产党人为革命、为人民忠贞不屈的革命精神。”(引自1983年中共中央有关部门为烈士做出的《组织结论》)6月10日,朱枫英勇就义于台北马场町刑场。

由于可以想见的原因,对朱枫烈士的公开纪念迟到了40年。1990年6月,北京召开朱枫烈士就义40周年座谈会前,烈士之女朱晓枫专程去上海看望陈修良老人,并根据陈老的讲话录音整理了一篇书面发言。文中最后一段这样说:“1949年南京解放,我当时很忙,未能知道朱枫到台湾的事。1950年1月中央决定我参加访苏代表团,8月回到上海,徐雪寒同志告诉我朱枫在台湾牺牲的消息……我对她的死是非常悲痛的,我本想给朱枫写点回忆录,但后来我自己也遭到不幸,吃了不少苦。去年我看到中央寻找台湾牺牲者名单中有朱谌之,我马上告诉了朱晓枫,现在想写点回忆材料,但眼睛不好,又患背痛,只好先讲这些。”

陈老所说的“我自己也遭到不幸,吃了不少苦”,当指她和沙文汉在上世纪50年代的政治运动中被错划右派、沙文汉含冤至死、她在十年浩劫中又历尽磨难的遭遇。所幸的是坚强的老人活到了改革开放之后,亲眼看到了“拨乱反正见青天”,并用自己的余生尽心尽力为许多受“极左”路线迫害的老战友、好同志平反昭雪。耄耋之年的陈修良不顾体弱多病,写了大量的革命回忆录和对历史与现实问题进行反思和探讨的文章,受到了党史研究界和社会各方面的重视与好评。1998年陈老重病住院期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同志还去探望了她。陈修良于逝世前的1997年所写并发表的万字长文《她牺牲在台湾》,就是老人履行她对朱枫后人许下的诺言,也反映了在纪念朱枫烈士题词中所表达的“巾帼英雄千古留芳,同窗同学老更难忘”的真挚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