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卷的批是什么意思:关于同性恋的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30 08:02:38
这个问题很敏感...但希望大家发表自己的看法,人们应该如何看待同性恋?它会不会消失?是不是这类人是怪人?意见越多越好!!

这个问题很奇怪吗?不会吧,这是很正常的呀,人有男女之分,那为什么男女在一起就是正常的呢?同性恋在一起就不正常呢?男女在一起是时间上的长久而形成的习惯问题.没有什么大不了的,
人们应该是如何去看待人的,就应该如何去看待同性恋这不是一样的吗?其实同性恋在很久很久之前就有了,只是以前没有现在开放很多人都不敢讲的说.
这种人不是怪人,只是和我们的爱不同而已,你不能因为有人喜欢你不喜欢的东西,就说别人是怪人,不是吗?每个人都有喜欢东西的自由,何况是人呢?

关于同性恋问题的正确说明

关于同性恋

同性恋(homosexuality)通常指在正常生活条件下性成熟个体对同性成员表现出持续的性爱倾向,包括思想、感情和性爱行为,而对异性缺乏性爱倾向或性爱倾向减弱。有的人对这种性爱倾向不感到厌恶和烦恼,没有痛苦体验,呈自我和谐(ego—syntonic)状态;有的人则感到内疚与痛苦,要求纠正,表现为自我不和谐(ego—dystonic)。

1.素质性(或真性)同性恋(exclusive homosexuality):病人对同性表现出持续的性爱倾向,保持着持久的同性性行为,同时对异性毫无性的兴趣,甚至厌恶、反感。他们是纯粹的同性恋者,是同性恋群体中的主体。他们常被迫结婚,以掩饰自己的性身份,减轻来自社会的压力,但婚姻常不稳定。有的人则终生独身。

2.双性恋(bisexuality)型同性恋:他们既对同性有强烈的性爱倾向,又对异性保持着性兴趣。他们大多保持着良好的夫妻关系,既有同性性活动,又有较满意的异性性生活。

3.情景性(或境遇性)同性恋(conditional homosexuality):通常由与异性隔绝的客观环境引起,目的是宣泄积聚起来的性能量。一旦环境改变,同性恋行为随即消失。

根据在性活动中的角色,可将同性恋分为主动和被动同性恋。主动者所扮角色是与其本身性身份相背的角色,如男性性身份呈女性性角色。但多数同性恋者扮演的是双重性角色。

流行病学调查表明,男性同性恋者占男性人群的4—5%,女性同性恋者占女性人群的1—2%。双性恋者占成年人口的10%左右。

同性恋已经从精神疾病的诊断分类中剔除

先转一贴:
标题:同志,你是“同志”吗?
作者:杜吹剑

不知从何时起,“同志”这个颇具革命意味的称谓,悄然从人们的口头上消失了。今天,倘若你仍“同志”长“同志”短的称呼对方,无疑会遭遇异样的眼光,敏感点的,还会揣测你是不是在传递某种信息。

什么信息呢?那自是“同性恋”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性取向为同性的朋友,要以“同志”互谓,但就这词儿的字面含义和出现背景而言,却倒也恰当——既“志同道合”,又跟革命岁月中的那些革命同志一样,长期处于“地下”状态。所以,在这个大家都不“同志”的时代,他们将“同志”一词勇敢地继承下来相互砥砺,倒也使传统人士笑也笑不出,骂呢,又不知从何下口。

其实,“同志”问题由来已久,但以前人们一直视之为“病态”,称其为“同性恋患者”。对这个称呼,“同志”们是大大反对的。对“同性恋”问题颇有研究的社会学家李银河博士说,事实上,有同性恋取向的人群比例高达10%。显然,这么多人“有病”,是说不过去的。而且最新医学研究也证明,同性恋既不是一种疾病,也并非爱滋病的罪魁祸首。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反过来想一想,如果“同志”们称我们这些一见俊男美女心就怦怦跳的异性爱者为“异性恋患者”,我们当然也会跳将起来,大大的不干。

虽有科学撑腰,但仍有许多人还是觉得同性恋者不对劲,是“变态”。变态,是相对常态而言的。什么是常态呢?在此指的当然是男女异性交合以保生命不息的正常状态。但同性爱者们却对之不以为然,理由是:难道性爱的目的就是为了生殖吗?异性恋者不是也有许多所谓的“丁克”家庭吗?怕因为同性恋而使人类绝种,那不是杞人忧天吗?要真有那么一天——全世界的人都成“同志”了,克隆技术不正好可以担负繁衍人类的重任嘛!?

而更使同性恋者们理直气壮的是,古今中外的许多“同志”不仅没有给人类社会带来灾难,而且贡献极大,声誉极隆。远点的,如古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等人,就被人怀疑为同性恋者。古希腊有类似同性恋的风俗,诸多男子在一起讨论哲学、政治,互相爱慕,这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高尚的行为。在古希腊文史哲著作中,可常见描写年轻美貌的男子和当时的大哲学家在一起的事。在《回忆苏格拉底》中有记载,一位苏格拉底朋友的儿子——个美男子向苏格拉底提出肉体要求而被拒绝。当然,苏格拉底在此之所以拒绝,理由是肉体要求是低下的(也包括美女对他的要求),精神追求是高尚,显然,他认为同性恋是正常的。就女同性恋的英文Lesbian而言,其来源与古希腊著名诗人萨福Sappho有关。Lesbian的原意是勒斯波斯(Lesbos)岛人,因为当年萨福收了很多女弟子,与她们在该岛上搞同性恋,因而得名。而且,中国古代的文史作品中也屡屡可见“男风”、“男宠”,并且有人引经据典地考证出大诗人屈原也是一位同性恋者。当然,因为时代久远,无法确证,古代某些伟人是否同性恋确实可以存疑,但现代的同性恋伟人则是证据确凿,众所周知。如被誉为“现代科学之父”的培根,哲学家维特根斯坦、福柯,音乐家柴可夫斯基,诗人惠特曼,文学家王尔德,艺术家达芬奇、米开朗基罗,“人工智能之父”阿兰·图林等等。还有电影演员张国荣,就已经公开承认自己的性取向。这老兄多才多艺,快奔五十的人了,还被人称为“哥哥”,令我极为艳羡,故特列出,算作咱中国“同志”的杰出代表。如果说这些人变态,那谁是常态呢?!

这么一说,想想也有几分道理在。如果我们再仔细想来,那些顽固地视“同志”为“病态”或“变态”的人,其实往往也会把跟自己趣味不投的人视为“变态” ——左看右看,反正就是不顺眼——更有甚者,就是看着跟自己一样的也不顺眼,这似乎才算得上“变态”吧?(umystery@sohu.com)

可以接受是绝对肯定的,就想看待变性人是的,别把人当在动物园看动物是的对待,他们是需要更多关爱的,大家不妨做下换位思考就会体会到了(任何事情都可以以此方法试试,效果不错)

同性恋无非是在传宗接代上有些问题,其他的我觉得没什么.不同部分同性恋表现出有很明显的异性行为状态,比如很女人的男人和很男人的女人,我会稍微觉得有点逗.大部分同性恋除了在性取向方面,其他方面心理都没什么的,所以还好...

至于存在时间,个人觉得是物质发展到一定阶段,开放程度就加强,传统啊道德啊都淡了,大家比较在乎自己的想法,有自己的原则和自己的喜好.

关于同性恋的问题http://cul.sina.com.cn/focus/tongxl.html

我个人认为同性恋存在就有存在的道理,看你用什么眼光去看待它!

完全可以接受的啊,古代人都可以坦然接受的问题,为什么到了现代就不行呢?这完全是个人的选择,社会无权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