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考国际驾照:杨振宁对国家有哪些贡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8 12:27:27
这的问题很紧急,请快一点给我答案
谢谢了,各位!!!!!!!

杨先生为人类的科学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而且成果是以公开论文形式发表的,每个国家都可以享受他的成果,中华民族也是人类的一分子,自然也可以享受这份成果.在今后这些理论转化为实际技术后,我们中华民族必将可以利用成果为我们造福.我姑且把这种贡献叫做长期非直接的贡献.

任何人都无权强制性的去规定爱国的具体表现,爱国并不一定要去为祖国发展核武器,爱国也并非一定要获得这个国家的国籍,只要他为祖国做出了贡献就可以了.不少归国科学家和许多拒绝去台湾的科学家在解放后后遭受了残酷的迫害甚至致死,那么许多科学家不回到祖国是情理之中的,难道要他们回国遭批斗吗?难道要他们回国被整死吗?他们爱国完全可以有自己的方式,他们可以再国外为民族争光,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后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祖国作出短期直接的贡献.
任何一个国内的科学家有杨先生这么大的影响力去筹集资金聘人才吗?
有人认为杨先生再国内享受了过于丰厚的物质条件,所以辱骂他.但是这些条件似乎并不是杨先生自己提出来的,是我们的政府给予的,有本事去辱骂政府好了.

杨振宁为清华大学筹款1000万美元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杨振宁教授近日来了香港,对香港大学闹出的李嘉诚医学院命名风波,感到很关注。因为,他现在在北京清华大学的主要工作,就是筹款!

报道说,杨振宁教授是前年自美国返清华定居的,头一年,他亲自执教“大一物理”;之后,他便放下了教学工作,全部精力集中到发展清华高等学术研究中心的工作上。

清华高等学术研究中心,是杨振宁仿照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中心模式创立的,规模不大、人数不多,但人员和研究项目都一定是第一流的。“中心”的日常运作经费由清华校方负责,但如果要特邀一些科学家来担任访问学人,“中心”就要自己拿出经费。因此,筹款成了“中心”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杨振宁订出的第一个筹款目标是一千五百万美元,目前已完成了一千万(即七千八百多万港元),尚欠五百万美元。

“财大气粗”聘姚期智

筹款对大学及研究工作的重要性,杨教授举出了一个生动的例子。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华裔学者姚期智教授,是当今计算器学的全球权威,清华校方和杨振宁都很想把他聘到清华去,姚教授本人也有此意。但是。聘请姚期智这样一位高薪教授,在内地要经过重重“关卡”,一时之间下不了决定。但姚期智不是坐在那里干等的,聘请的机会一纵即逝。

这时,杨振宁教授马上作出了决定,他打电话给姚期智说:“你来清华,你在美国薪酬多少,我们照付,一个子儿也不少!”

杨教授说,他之所以如此慷慨“拍胸口”,就是因为研究中心已经筹到了一千万美元,才能“财大气粗”。如果没有这些捐款支持,像姚期智这样的人才就有可能和清华擦身而过。现在,姚期智已经成为清华大学计算器学系的教授,并参与国家实验室的工作。

杨振宁教授指出:目前,筹款工作对中国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来说十分重要,因为国家各方面的发展都好了,不少当年留学不归的尖子科技人才,都有意回国服务,但是薪酬待遇上的差距是一大障碍。目前,在美国,一位拿到博士学位两、三年的年轻教授,年薪约为六万至八万美元,但如果回到中国,每个月最多可以拿到一万五千元人民币。对一些已经结了婚有妻子、孩子的学者来说不能不考虑到钱的问题。而如果大学和研究机构有捐款支持,就可以提供同等待遇吸引一流的人才回来。

徐立之不该被指责

杨教授慨叹说,筹款是一件很不容易的工作,要找到合适的对象,还要碰上合适的时机。比如刚好经济低潮或地产市道不好,去找地产商捐款,还有不碰壁的吗?

事实是,以杨振宁教授那样的“大面”,也碰到过筹款铩羽而归的经验。

杨教授对香港大学校长徐立之近日的遭遇,大表同情。杨教授说,徐立之是一流学者,在血液病方面的研究很有成就,几乎就拿到了诺贝尔奖;筹款工作对他来说是吃力的,能得到李嘉诚慷慨捐助十亿港元很不容易,对大学是大好事,一些人为什么要对徐校长横加指责呢?

杨教授最后笑着说:“如果李嘉诚先生捐给清华高等学术研究中心十亿元,我一定会将‘中心’以他命名!”

1.和李政道先生合作给华人迎来第一个诺贝尔奖,给世界华人带来了声望。至于他们之间的恩怨。他们的老师吴健雄也只是说遗憾,没有指责任何一个。具体谁对这个奖贡献多无法评价。但是即使李政道先生也还是说,杨振宁在物理学的眼光深刻,少有人及。即使完全按照李政道先生的说法,杨先生在这个得奖的过程中,还是不可取代的。

2。70年代回国,为红色中国得到世界了解和承认做出了贡献。也为中美建交穿针引线。这次回国受到周恩来总理的高度重视。我想,总理不是趋炎附势是非不分之徒吧

3. 70年代后,多次回国演讲,多次组织联系国外著名学者教授来中国讲学。在这点上,杨先生和李先生走的是不同的路线,李先生作的是组织中国优秀学生出国留学,当然还有为建议国内试行博士后制度。但是具体谁用心谁不用心也谈不上,每个人的能力有偏重,认识有不同而已。

4.利用自己在物理学界的地位,宣传中国和树立中国形象。鼓励留学生多回国。这个在国外听过杨先生讲演的都知道,杨先生几乎每次讲演必谈中国,谈邓先生。

5.学术成就。这个应该把李政道,吴健雄等先生算在一起。但是杨先生无疑是其中很杰出的一位。让物理界对华人刮目相看,也使得美国人承认和惊叹华人的才智。更重要的,他们的贡献,是对整个人类的贡献。

6.晚年回国。协助清华建立高研中心,并且留校任教授,指导研究,教授学生。对于有天赋的学生来说能够在基础学习阶段得到一个对物理学有远见的人的提点,影响有时是决定性的。高研中心的钱很大一部分也是杨先生从国外集资来的,这一点上,比北大的高数中心向国家要钱要高尚不少吧

杨先生和李先生的恩怨,是个人间的事情。虽然让人遗憾,但是却很难指责,当事人都不愿意详谈,包括他们的朋友老师,也不愿意提及。而其他方面两个人常常有攀比的意思,很有趣。比如李先生建立了从中国高校选拔学生赴美著名高校留学的计划。
杨先生就联系了国外著名学者来华讲学的长期计划。李先生在北大建立了著名的君代
奖学金,杨先生就开始在清华做访问教授,后来干脆留下任教。李先生给中科院选购了高能电子对撞设备,而杨先生开始计划筹建高研中心。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每个人都有缺点,但是两位先生的赤子之心,我想也说的上日月可鉴 。

1957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美籍华人科学家杨振宁

杨振宁 (Chen Ning Yang) 1922年9月22日出生于中国安徽省合肥市。原籍安徽省原凤阳府。杨振宁的父亲杨克纯(字武之)是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数学博士,回国后曾任清华大学与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主任多年。杨振宁1938年至1944年在中国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读书,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杨振宁的学士论文的导师是吴大猷,硕士论文导师是王竹溪。1945年赴美求学,1948年获芝加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8年至1979年获普林斯顿大学和波兰、美国等6所院校的理学博士学位。曾先后任普林斯顿高级研究所研究员和普林斯顿大学教授。是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1966年起任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艾伯特·爱因斯坦讲座教授兼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1999年5月21日正式退休,石溪分校同日将理论物理研究所命名为“杨振宁理论物理研究所”,同年被该校授予一等荣誉博士学位。

杨振宁于1956年与李政道教授共同提出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原理,因而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这一原理彻底改变了人类对对称性的认识,为人们正确认识微观粒子世界开辟了新天地。提出非阿贝尔规范场理论,大大促进了四种基本相互作用的研究。在粒子物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开拓性工作。另外,杨振宁还是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诸多领域中重要研究方向的先驱和奠基人。

1971年以来,他多次到中国探亲、访问和讲学,同时努力帮助中国学者和留学生在美进行科研和学习,在促进中美科技交流和合作中起了重要作用。1998年6月,清华大学授予杨振宁为清华大学名誉教授,1994年6月他被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外籍院士。

夫人杜致札(已故)是杜聿明的女儿,她是杨振宁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附属中学教书时的学生。他们于1950年结婚,生有两子一女:长子杨光诺、次子杨光宇和女儿杨又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