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35天可以做人流吗?:油棕的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5 04:24:07

世界植物油王——油棕
拉丁学名:Elaeis guineensis Jacg
英文名:oil palm
棕榈科油棕属的一个种,学名Elaeis guineensis Jacq.,热带木本油料作物。单位面积产油量特高,故有“世界油王”之称。
原产于热带非洲,自然分布于13°N-12°S之间的热带雨林到热带草原的过渡地带。中国1960年开始正式栽培,主要种植在海南省的南部和西部,云南省西双版纳自治州也有少量种植。
植株高大,属单子叶植物。根为须根系,由初生根、次生根、三生根和四生根组成,后两者为主要吸收根。茎直立,不分枝,圆柱状,茎粗30-40cm,老树高达10m以上。叶片呈螺旋状着生于茎顶。肉穗花序,雌雄同株异序,少量出现雌雄混合花序。雌花序由许多小穗组成,每个小穗着生6-40朵雌花,呈螺旋状排列于小穗上,受精后约6个月果穗成熟。每穗有果1000-1500个,穗重10-15kg,最重可达50kg以上。果实由外果皮、中果皮、内果皮和核仁组成。成熟的中果皮又称果肉,鲜果肉含油率50%左右,棕油即由果肉榨取。内果皮又称核壳,由坚硬致密的石细胞组成。核仁富含油脂和蛋白质,鲜核仁含油率约50%,棕仁油即从核仁榨取。
油棕定植后第三年开始结果,6-7龄进入旺产期,经济寿命20-25年,自然寿命长达100年以上。在高温多雨的东南亚地区,全年开花结实,每公顷产油4-6t。油棕的染色体数为2n=32。
喜高温、湿润、强光照和土壤肥沃的环境,但在季节性干旱地区也有较大的适应性。温度是制约油棕分布和产量的主要因素。年平均温度24-27℃,年雨量2000-3000mm,分布均匀,每天日照5小时以上的地区最为理想。年平均温度23℃以上,月均温22-23℃的月份有7-8个月,年雨量1500mm以上,干旱期连续3-4个月的地区能正常开花结果,但出现季节性产果。年平均温度低于22℃,并有短期霜害的地区,果实发育不良,产量极低,不宜栽培。深厚和富含腐殖质的土壤最适于种植油棕。
栽培技术 在生产上用加热处理法催芽效果最佳。可在38-40℃的发酵坑、暖房、恒温箱或人工气候室处理80-90天催芽。种子萌芽后即移植于过渡苗圃,长到5-6片叶再移入装有肥土的塑料袋,培育12-14个月,选叶片羽裂早、开叉大、叶面积大、裂片多的壮苗定植。
一个油棕园一般以4000-10000ha.为宜。种植密度一般每公顷135-180株,植距8×8m或7×8m,正方形或三角形种植。三角形种植,可更合理地利用土地和空间,单位面积产量较高。雨季初期定植为宜。
植后1-4年为幼龄期,以营养生长为主。行间要控制萌生植物,种上豆科覆盖作物或适当间作短期的经济作物。根圈每年除草3-4次,并用杂草覆盖。叶片尽量保留或修去少量老叶。二三龄时,每年每株施有机肥30kg以上,化肥以氮肥为主,适当施磷、钾肥。
六七龄进入旺产期,对水、肥要求强烈,一般每年每株施有机肥50kg左右,硫酸铵或氯化铵2-3kg,过磷酸钙2-3kg。硫酸钾或氯化钾1-2kg。成龄树根圈每年除草2-3次。
病害主要有树冠病(crown disease)、生理性病害有果腐病(bunch rot)、虫害有红脉穗螟Tirathaba rufivena、刺蛾Darna trima等,其中以红脉穗螟和刺蛾为害较重。国外有致命的油棕苗疫病(Seedling blast disease)和维管萎蔫病(Vascular wilt disease),前者由真菌Fursarium oxysporum引起幼苗根腐病死;后者由真菌引起整个树冠枯死。中国尚未发现这两种病害,引种时应注意检疫,防止传入。
主要产品为棕油(palm oil)和棕仁油(palm kernel oil)。棕油淡黄至棕红色,是一种半固体油脂,含饱和脂肪酸50%以上,不饱和脂肪酸45%左右,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A和维生素E。精炼后油味清淡,不易酸败,可作食用油、起酥油、人造奶油,可制高级肥皂、化妆品、洗涤剂、蜡烛、油漆、防锈剂、润滑油、内燃机燃料,以及用于铁皮镀锡、钢铁淬火等。
棕仁油白色,含饱和脂肪酸80%左右,不饱和脂肪酸13-20%,可作烹调油、人造奶油和糖果、点心、饼干、雪糕、面包的配料,还可制高级肥皂、洗涤剂和润发酯。
1986年世界产棕油822.7万吨。马来西亚生产棕油最多,年产454.2万吨,约占世界总产的55.25。
1983年世界棕油出口量为393.8万吨。其中马来西亚出口最多,为290.6万吨,占世界出口量的73.7%。

一亩能膏万口肠,油棕毕竟是油王。
花生九倍差堪拟,椰子千枚难较量。
这是我国当代著名诗人郭沫若赞赏热带棕榈科植物油棕的诗句。
油棕果子
油棕原产热带西非,由于树形有点象椰子,所以也被人们称为"油椰子"。油棕果含油量高达50%以上,一株油棕每年可产油30-40千克,每亩产油可达100-200千克,采用优良品种,小面积一亩产油可高达600多千克。油棕亩产油量是椰子的2-3倍,是花生亩油量的7-8倍,所以被人们誉为"世界油王"。由于油棕的油脂产量特高,且用途比较广泛,所以,近百年来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竞相引种,我国海南、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区也于1926年开始种植油棕。
油棕油也泛称棕油或棕榈油,是一种棕红色的非干性油脂,含有大量的类胡萝卜素、维生素E和微量胆固醇,而且燃点较低,用它炸出来的土豆和方便面等食品,不仅清香酥脆,美味可口,而且能耐长期贮藏,所以热带地区人民很早以前就把它视为上等的食用油脂。经过加工提纯的油棕油,清如水,滑如脂,不仅可以药用和食用,而且是机械工业和航空运输业必不可少的高级润滑油,还是一种很好的钢铁板防锈剂和焊接剂。此外,油棕的原油还可以用来生产肥皂、香皂,油棕仁可生产酱油,油棕壳可生产活性碳。
油棕果子
油棕的果子特别有趣,它们总是成串地"躲藏"在坚硬且边缘有刺的叶柄里面,近似椭圆形,表皮光滑,刚长出来时是绿色或深褐色,大小如蚕豆,成熟时逐渐变成黄色或红色,比鸽卵稍大。成熟的油棕果采摘下来后,加点糖或盐用水一煮就可以直接食用,果肉油而不腻,清香爽口,但果肉中有一些比较粗糙的纤维,容易塞牙。
图片:http://www.foodmate.net/4images/7/8226.html

油棕
油棕的形态很像椰子,因此又名“油椰子”,它的故乡在西部非洲。100多年前,它一直默默无闻地生长在热带雨林中。直到本世纪初,才被人们发现和重视,如今已是世界“绿色油库”中的一颗明星,成了名符其实的“摇钱树”。

油棕是世界上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一种木本油料植物。一般亩产棕油200千克左右 ,比花生产油量高五六倍,是大豆产油量的近10倍,因此有“世界油王”之称。

油棕属棕榈科,常绿直立乔木,高达10米,树径30厘米,树干有宿存的叶基。叶长3—6米,簇生茎顶,裂片带状披针形,约50—60对,羽状叶片。花单性,雌雄同株,肉穗花序,四季开花,花果并存,相映成趣。核果卵形或倒卵形,每个大穗结果1到3千个,聚合成球状。最大的果实重达20千克,果肉、果仁在15千克以上,含油率在60%左右。

从油棕果实榨出的油叫做棕油,由棕仁榨出的油称为棕仁油,都是优质的食用油。它们还可精制成高级奶油、巧克力糖,代替可可脂、冰淇凌用油等。在工业上可制造优质香皂等。果壳可提炼醋酸、甲醛,制活性炭、纤维板。棕油饼可作饲料。花序成熟后,流出的液汁还可以酿酒。

油棕树的经济寿命有20—25年之久。我国的海南、两广、台湾、福建、云南等省区都有引种,目前正在积极兴建油棕园。

http://www.baidu.com/s?wd=%D3%CD%D7%D8&cl=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