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西高速最新路况:中医的整体观在制药上的应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28 20:28:52
不是中药,使西药

所谓整体观念,即是中医学对于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以及对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整个认识。概括地说,就是认为人体与外界环境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而人体本身则又是这一巨大体系的缩影(即人身小天地),也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所以中医学的整体观念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认为人体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因而从这一观点来认识和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二是认为人与自然界(即外在环境)也保持着统一的整体关系。
人体是由若干脏器、组织、器官所组成的。各个脏器、组织或器官,都具有各自不同的功能,但这些不同的功能又都是人体整体活动的一部分,从而决定了机体在组织结构上的整体统一性,因而才保证了在生理上相互联系,以维持其生理活动上的协调平衡。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和传变,从而产生复杂的病理变化。
机体整体统一性的形成,是以五脏为中心,配以六腑,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于脏腑,外络于肢节”的作用而实现的。五脏是代表着整个人体的五个系统,人体的所有组织器官都可以包括在这五个系统之中。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成有机的整体,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来完成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这种五脏一体观充分反映了人体内部器官是相互关联的,而不是孤立的,乃是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 中医学在整体观念指导下,认为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一方面要靠各个脏腑组织发挥自己的功能,另一方面则又要靠脏腑间相辅相成的协同作用和相反相成的制约作用,才能维持其生理活动的协调平衡。而每个脏腑组织各自不同的功能,则又有整体活动下的分工合作。可以看出,这是人体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如以肝为例,分析如下:
在整体活动下肝系统:肝与胆相表里,肝主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 肝在五行属木,心在五行属火,肺在五行属金。反映在生理关系上,肝木可以生养心火;肺金则可以制约肝木。其他脏腑如脾合胃,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等等,亦是如此。
又如关于饮食水谷的受纳、消化、吸收、转输和排泄的整个过程,亦是通过胃、胆、小肠、脾、肝、大肠等脏腑的分工合作、协调作用而完成的。
此外,生理上的整体观,还体现在中医学的气血津液理论和形神统一学说方面,充分反映了机能与形体的整体统一关系。应当指出,人体阴阳两方面之间的制约、消长和转化,维持着相对的动态平衡,以及五行之间的生克和制化都是正常生理活动的基本条件,特别是“制则生化”等理论,能更进一步揭示脏腑间相反相成、克中有生的相互关系,对于维持机体生化不息、动态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看出,整体观念在中医生理学中的体现,概括来说,主要在于运用阴阳的对立统一、“阴平阳秘”等理论,来说明机体阴阳两方面相对的动态平衡;运用五行的生克制化理论,来揭示脏腑系统之间的相辅相成、制约调控的整体结构关系。现在看来,这种动态平衡观、制约调控观不仅对中医生理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且对现代生理学之发展,亦将有开阔思路的启迪意义。
病理反应的整体分析
中医学不仅从整体上来探索人体生命活动的规律,而且在分析疾病的病因病机时,亦着眼于整体,着眼于局部病变所引起的整体病理反应。人体的局部与整体是对立统一的,人体某一局部的病理变化,往往蕴涵着全身脏腑气血阴阳盛衰的整体信息。因此,中医病理学一般是把局部病理变化与整体病理反应统一起来,既重视局部病变与其相关内在脏腑之联系,更强调该病变与其他脏腑之间的相互影响。一般来讲,中医病理学是用阴阳学说来分析和概括机体阴阳失调所表现出来的整体反应状态,是用五行学说的生克乘侮理论来揭示其脏腑病变的传变规律的。所以,病理上的整体观,主要体现在病变的相互影响和传变方面。如脏腑功能失常病变,可以通过经络而反映于体表;体表组织器官病变,也可以通过经络而影响内在脏腑。同时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之间,亦可以通过经络而相互影响,发生疾病的传变。 举例说明:
例如外感风寒病证,皮表受邪,可导致皮肤肌腠营卫不和,从而产生恶寒、发热、脉浮等症。这是由于肺与皮毛相表里,外邪袭肺,而使肺气不利所致。肺失宣肃,其气上逆,则发生咳嗽。但是,咳嗽病证,既可以是肺脏本身之病变所致,亦可以由他脏病变影响及肺而发生。如肝火亢逆,上炎灼肺,则亦可以发生咳嗽,甚则咯血。
又如肝病(包括黄疸型肝炎及无黄疸型肝炎),发病初起多为湿热蕴结脾胃或肝气郁结,临床多见恶心呕吐,脘腹作胀,大便溏泄而不成形等症。这些症状多是脾胃功能失调的反映,亦即肝病影响及脾胃所致。故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指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实脾,即健脾或补脾。
此外,临床常见肝火亢盛,则面红目赤;心火上炎,则舌体溃烂、疼痛,舌尖红赤;肺热壅盛,则见鼻干喘粗;风寒袭肺,则鼻塞流清涕;肾虚不足,则腰酸、耳鸣(高调鸣响)等,则都是内脏病变通过经络反映于体表组织器官的临床见症。 诊断治疗上的整体观
由于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在生理、病理上的相互联系和影响,这就决定了可以通过五官、形体、色脉等外在的异常表现,由表及里地了解和推断内脏之病变,从而作出正确的诊断,进行恰当的治疗。
中医临床诊察疾病,其主要理论概括是“有诸内,必形诸外”(《孟子·告事章句下》)。《灵枢·本藏》亦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如舌体通过经络的循行直接或间接地与五脏相通,故人体内部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以及疾病的轻重顺逆等都可以呈现于舌,所以察舌可以测知内脏之病理状态。其他如望色、切脉等诊察方法,之所以能诊断人体病变的寒热虚实,其道理也莫不如此。
正是由于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所以对于任何局部病变的治疗,也必须从整体出发,进行整体的治疗,以获取最佳的治疗效应。 例如:
如口舌糜烂,可用清心泻小肠火的方法进行治疗。这是因为心开窍于舌,心与小肠相表里的缘故。又如感冒咳嗽,可用宣肺止咳法治之,可服用通宣理肺丸或止嗽青果丸。这是因肺气上逆则咳,故宣降肺气则能止咳。又如脱发、耳聋等病证,可用益肾补精法治之,可服用六味地黄丸等方药。这是由于肾主藏精,精血可以互化,发为血之余,肾其华在发,开窍于耳,故肾虚则耳聋、脱发,故可用补益肾精之法。其他如“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灵枢·终始》)等,都是在整体观念指导下确定的治疗原则。
可以看出,中医治疗学强调要从整体出发,从调整机体全身的阴阳气血及脏腑平衡出发,扶正祛邪,以消除病变对全身的影响,切断病变在脏腑间相互传变所造成的连锁病理反应,从而通过整体的治疗效应,达到消除病邪治愈疾病的目的。实际上,中医学的辨证论治,即是整体治疗观的具体体现。 人与自然界的统一关系 人与自然界的统一关系 ·生理上的适应调节 ·病理上的内外影响 ·诊治上的内外考虑
人体本身不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人体与自然界也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人生活在自然界之中,自然环境中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自然界的变化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体,而人体通过各种感觉器官与自然环境相接触,受自然变化的影响,并在生理、病理等方面发生相应的反应。属于生理范围内的,即是生理的适应性;超越了这个范围的,即是病理反应。形成了中医学独特的“天人相应”观点,如《灵枢·邪客》说:“人与天地相应也”,《灵枢·岁露》亦说:“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说明人的生命活动规律与自然界的变化是息息相关的。中医学根据这种“天人相应”观点,认为天有三阴三阳六气的变化和木、火、土、金、水五运的变化,人体亦有三阴三阳六经之气和五脏之气的运动,而且自然界中阴阳五行的运动变化,与人体五脏六腑的功能活动是相互通应的。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整体关系,主要表现在这三个方面:生理上的适应调节;病理上的内外影响;诊治上的内外考虑。 什么叫整体观念 整体就是统一性和完整性。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同时也认识到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称之为整体观念。
中医学中的整体观念,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二是认为人与环境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人体是有机的整体 人体是由若干脏腑、组织和器官所组成的,它们有各自不同的生理功能,而这些不同的生理功能又都是整体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机体的整体统一性,决定了它们彼此之间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以维持其生理活动的协调平衡,在病理上相互影响而产生复杂的病理反应。这种整体的联系或影响,是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的联络作用而实现的,具体表现在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等各个方面。
(1)在生理上相互联系、相互制约 中医学认为五脏六腑和皮、肉、脉、筋、骨等形体组织,以及口、鼻、舌、眼、耳、前后二阴等官窍组织之间存在着有机的联系,形成一个整体,共同完成人体统一协调的机能活动。而且脏腑组织彼此之间的关系也是相互分工合作,相互制约调节的不可分割的关系。
(2)在病理上相互影响、相互传变 病理上的整体观,主要表现在病变的相互影响和传变方面。如脏腑功能失常可以通过经络而反映于体表;而体表组织器官的病变亦可以通过经络而影响脏腑。同时,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之间,也可以通过经络而相互影响,发生疾病的传变。
(3)在诊断上司外揣内,以表知里 中医临床诊察疾病,其主要理论根据是“有诸内,必形诸于外”,故“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这就决定了中医学可以通过五官、形体、色脉等外在的异常表现,由表及里推断和了解内脏之病变,从而作出正确的诊断以做治疗的根据。如舌体通过经络直接或间接地与五脏相通,人体内部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津液的盈亏,以及疾病的轻重顺逆,都可通过经络而呈现于舌,所以察舌可以测知内脏的功能状态。
(4)在治疗上从整体出发,辩证论治 中医治疗学强调治疗要从整体出发,注意整体的阴阳气血失调情况,并从协调整体阴阳气血及脏腑的平衡出发,扶正祛邪,消除病变对全身的影响,切断病变在脏腑间相互传变所造成的连锁反应,从而通过整体的治疗效应,达到消除病邪治愈疾病的目的。如心开窍于舌,心与小肠相表里,所以可用清心泻小肠火的方法治疗口舌糜烂。其它如"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等等,都是在整体观指导下确定的治疗原则。中医临床学的辩证论治,实际上即是整体治疗观的具体体现。 人与自然界的统一性 人体不仅本身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而且人体与自然界也存在着对立统一的整体关系。人生活在自然界之中,自然环境和自然条件是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同时,自然界的各种变化,又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体,而机体则相应地产生反应。属于生理范围的,即是生理的适应性;超越了这个范围,即是病理性反应。
(1)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 一年四季的气候各不相同。春温、夏热、秋凉、冬寒,这是一年四季中气候变化的一般规律。人体在四季气候的规律性影响下,也以不同的生理功能来适应。如春夏阳气升发在外,气血容易浮于体表,故皮肤松驰,腠理开泄,人体就以出汗散热来调节。秋冬阳气收敛内藏,气血闭于内,故皮肤致密,出汗减少,体内必须排出的水液就从小便排出。在病理上人体也同样受自然界气候变化的影响。当气候变化过于剧烈,超过了机体调节功能的一定限度,或由于机体本身不够健全,不能与外在的变化相适应时,就会产生疾病。如春天多温病,夏天多热病,秋天多燥病,冬天多伤寒。临床上某些疾病如痹症、哮喘之类,也往往在气候急剧变化之际,或节气交替时节,病情复发或加剧。
(2)昼夜晨昏对人体的影响 《素问》说:"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阳气虚,气门乃闭。"这说明了人体内阳气的昼夜波动。这与现代生理学研究所揭示的体温日波动曲线吻合,说明人体功能随着昼夜的寒温变化出现节律性的改变。昼夜晨昏的变化,同样对疾病有一定的影响。《灵枢》指出:"夫日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即一些疾病多在清晨、上午比较轻微,从下午起逐渐加重,特别是夜晚更甚。这是由于昼夜阴阳之变化,人体正气也有消长的缘故。
(3)地区方域对人体的影响 因地区气候的差异,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人体的生理活动。如江南多湿热,人体腠理多疏松;北方多燥寒,人体腠理多致密。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一旦易地而处,环境突然改变,初期多感不太适应,但经过一定时间,也就逐渐地能够适应。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下,在病理上也有不同的变化,特别是某些地方性疾病,更是与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如处于低洼潮湿之地的人,多发关节疼痛或痿弱不能行走等病;居住高山上的人,多出现瘿病(大脖子病);湖区多见虫臌病等。许多地方病都与当地地理环境及生活习俗密切相关。 由于人与自然界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所以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也就成为中医治疗学上的重要原则。因此,在辨证论治过程中,就必须注意和分析外在环境与内在整体的有机联系,从而进行有效的治疗。
在这里,有必要将中医、西医这两种主要的医疗体系作以简要对比:
曾被称为国粹的中医,从整体观着眼,以阴阳、五行、脏腑的辨证施治及独特的经络学说为结构,从传统文化“天人合一”观点出发,讲究养生之道,医食同宗、防重于治,在治疗中以中草药为主、辅之以针灸等手段。中医注意到疾病与生活方式的密切关系,讲究“三分药补、七分食补”和“是药三分毒”因而中医治疗对人体毒副作用小,但疗程长、见效慢。
西医从对人体器官功能的运动、神经、内分泌、呼吸、消化、循环六大系统的生理解剖入手,治疗上以服用化学药物和手术、器械为主。疗程短、见效快。后来又发展出精神治疗、心理医疗等。
随着现代化的节奏加快、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虚实辨证的中医不再为来去匆匆的现代人所钟爱。而服药、打针与动手术的立竿见影西医成为主流医疗方式,中医迅速退化为其附庸。然而,人们对健康质量越来越高的要求,西药越来越明显的副作用,特别是治疗一些慢性疾病进展的艰难,迫使西医不得不开始注重以往被忽略的脏腑器官相互影响作用,中医也开始借助现代化的精密仪器检测治疗效果。这样,中西医结合,由治疗型向“生理—心理—社会”预防型模式转化的“未病医学”成为大势所趋。
中西医都有着很好的理论和治疗法则,只是在社会的熔炉中被歪曲了。来自病人、社会、经济方面的需要都在迫使医学考虑自身的存在和发展问题,从而使他们理论与治疗法则中所欠缺的一面迅速膨胀起来。正如中国一句格言:“针尖大的洞,斗大的风。”
中西医两种医疗模式的对比正好从某钟角度深刻反映出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其实中医也是在遭受列强凌辱和“洋务运动”的民族落后历史背景下开始被冷落的!他们的结合又在预示着两种文化的交融乃至现代化过程中我国国民性格的新塑。对于我们来说更重要的是一种社会工作专业方法本土化的珍贵启示。
http://www.lw999.cn/lunwen/lw92-lw99919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