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四项不正常怎么办:请问谁有关于大自然之类的资料?现在急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30 13:06:48

神 奇 的 宝 库
----雅鲁藏布大峡谷及其命名

一、世界第一大峡谷
雅鲁藏布江是我国第五大河,在我国境内全长2100余公里,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是世界最高的大河。奔流不息的雅鲁藏布江,孕育了世世代代的藏族人民,哺育了古老的藏族文化,被藏族人民亲切地称为“母亲河”。
雅鲁藏布江发源于喜马拉雅山中段的杰马央宗冰川,在古代藏文中称为“央恰藏布”,意为“从最高峰顶上流下来的水”。当它从上游马泉河,经中游藏南谷地,浩浩荡荡日夜东流时,遇上东喜马拉雅山的最高峰南沙巴瓦峰的阻遏,于是从藏东南米林县海拔3100米的派为入口,生生地切开了喜马拉雅山脉,围绕南迦巴瓦峰做了个奇特的马蹄形大拐弯,切割在青藏高原东南斜面上,形成连续、多弯的大峡谷。
7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组织了专门小分队,对雅鲁藏布江下游的大拐弯峡谷进行水利资源考察;1982年到1984年,中国科学院登山科学考察队又先后4次对这一地区开展大规模的综合性科学考察,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其中不乏重要的发现和创见。在此基础上,1994年春天,几位参加过当年考察和探险的科学家对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世界之最的命题进行了论证和确认。他们在室内对1:5万的航测地形图、航空相片和卫星摄像图,以南迦巴瓦峰为基点,跨越大峡谷,与对岸的加拉白叠峰(7234米)在南北、东西方向各做剖面,进行分析和测量,并把实际考察结果和数据对照订正。计算结果表明:切开喜马拉雅山,急泻在青藏高原东南斜面上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平均深度5000米以上,最深达5382米;大峡谷由派到中印边界,总长约496公里。这意味着雅鲁藏布大峡谷是目前所知的地球上最深、最长、海拔最高的河流峡谷,它比此前认为的世界第一深的秘鲁科尔卡大峡谷,还深2000多米;比世界著名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长440米)还要长出56公里,还要深3000多米。
有院士指出,如果说我国出土的秦兵马俑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艺术高度发达的见证,那么雅鲁藏布大峡谷则是出现在中华大地上迄今世界上最大的峡谷,是大自然中具有科学意义的世界奇观。我国拥有世界最高峰枣珠穆朗玛峰,又拥有世界第一大峡谷枣雅鲁藏布大峡谷,这对任何一位中国公民来说,都是可以引为自豪的。

二、大自然的奇观
美国人以科罗拉多大峡谷为自己的骄傲,一位美国总统甚至说:没到过科罗拉多大峡谷,就等于没到过美国。那么随着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第一的地位被确认,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不看看雅鲁藏布大峡谷,就不能说看到了人世间真正壮丽的山河!
雅鲁藏布江下游围绕南迦巴瓦峰作如此奇特的拐弯,这在世界大河的发育史上是很少见的。不仅如此,大峡谷中还叠套着一个个直角形的小拐弯,一个峡谷镶嵌着一个峡谷,其中尤以白马狗熊到帕隆藏布江汇口之间的峡谷段最为雄险幽深,在这几十公里长的范围内,峡谷河道作“弓”字形的规则弯曲转折,受不同方向构造控制。
雅鲁藏布江的最早发育约在第三纪上新世以前。那时在平均海拔1000多米的原始高原面上,雅鲁藏布江顺高原面的自然地面倾斜,在宽浅的谷地内由西向东流。上新世以后,青藏按原强烈间歇性隆起,雅鲁藏布江随隆起而作下切,在下切过程中它理所当然要选择那些地壳上的薄弱部位,即利用不同方向的构造断裂带作选择性的下切,在大峡谷地区河谷就是适应东西向、北西向和北北东方向的三组构造断裂下切发育而形成的大峡弯。这种选择性的下切是随着青藏高原(包括喜马拉雅山)第四纪以来的阶段性抬升而作间歇性的下切,因此从分水岭到河谷底部留下多级成层的地貌形态,其中特别是中更新世的黄土状物质沉积以后,高原在第四纪后期作加速抬升,河流作更深的下切,现在大拐弯的峡谷形态奠基于这次强烈上升过程。因此我们说,雅鲁藏布江(包括大拐弯)是在高原强烈上升以前就已经形成了的一条适应构造发育的先成河。
大峡谷中最险峻、最核心地段,是从派乡的大渡卡到墨托县的邦博,长约240多公里。根据日本人提供的资料,大峡谷核心河段从空中看,有百十公里长的连续瀑布。
1993年秋天,中日两国联合对大峡谷进行探险考察,我国科学家实测到的江水流速竟高达每秒18米,恕吼的急流挟带着巨大石砾,轰轰隆隆地磨蚀着河床,奔腾急泻。
本世纪初,一位叫沃德(F.K.Ward)的英国探险家声称自己到过大峡谷腹地。他在《藏东南考察记》里生动地描述了他深入大峡谷腹地后所看到的奇丽景色。他提到了在大峡谷中发现的两条大瀑布(在大江的主干上生成大瀑布很少见),灿烂的阳光照耀着它们,飞落的瀑布上升起了美丽的彩虹,于是沃德将瀑布命名为“虹霞瀑布”,还摄下黑白照片作为证明。据当地的门巴族老人说:这里过去的确曾有两条河床大瀑布,就在白马狗熊下方到大拐弯顶端的岗朗之间的峡谷河床上,瀑布周围还有温泉。当地人曾在那里修了座佛庙,站在佛庙上,往下看是虹霞瀑布,往上可眺望南迦巴瓦峰上挂下来的冰川和郁郁的林海。但是1950年一次大地震,这一切都消失了,至今再也没有人能走进去过。
由于高大山脉的阻挡,喜马拉雅山南北形成两种不同的气候、不同的自然带和截然不同的自然景观,南坡温暖湿润,北坡干燥寒冷。但是,大峡谷劈开了青藏高原与印度洋水汽交往的山地屏障,如一条长长的“湿舌”,向高原内部源源不断输送着水汽。夏季,印度洋暖湿气团通过大峡谷这条“湿舌”涌入青藏高原,带来了大量降水,使雅鲁藏布江谷地成为青藏高原中最温暖、湿润的地区,被称为“高原上的西双版纳”,这使热带的界限在这里向北推进了6个纬度,成为北半球热带的最北限,使以大峡谷为中心的藏东南地区到处是生机盎然的绿色,与高原广大地区的高寒荒漠形成鲜明的对照。这里的原始森林是我国三大主要林区之一。在水平距离只有几十公里,垂直高度不足5000米的范围内,可以看到类似于我国海南岛到北极的全部自然景观。据不完全统计,大峡谷里有3600多种维管束植物,集中了西藏63%的物种;大型真菌500多种,占我国已知大型真菌的60%;哺乳动物60多种,约占西藏总数的一半。大峡谷是天然的植物博物馆、山地生物物种的基因库。

三、命名问题
由于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势险峻,长期以来不肯向世人揭开自己的神秘面纱,以至人们对她的称谓也极为混乱。
1929年英国人F.K.沃德绘制的从大拐弯峡谷顶端以下近南北走向的墨托河段称为“底项峡”。西班牙文版的《阿吉拉尔大图集》第2册第201页上,把雅鲁藏布江下游段用蓝体字母注记为“Di-hang”。
《青藏自然地理资料(地文部分)})(科学出版社,1962年)以大拐弯峡谷顶端为界(也即以喜马拉雅山脉北东向分水山脊为界)以下墨托境内峡谷河段称“底项大峡谷”,以上(主要在米林县境内)注明为“工布藏布”。
中国地图出版社1992年10月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分省地图集》中从米林县的派到墨托县的巴昔卡这一段的大拐弯峡谷被称为“底杭峡”。
1993年美国人曾窥探过大峡谷进口一幕,看到山峰,说它是“南迦巴瓦大峡谷”。
1994年4月1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有关大峡谷的报道中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1997年4月2日《北京青年报》有关报道中称为“雅鲁藏布江峡”。
1997年国家测绘局地名研究所的武振华在《中国测绘》杂志发表论文,主张命名为“雅鲁藏布峡”。
1998年3月27日《北京青年报》何平平、汤海帆撰写的《大峡谷十大悬念》的报道中称之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
此外还有人称之为“西藏大峡谷”、“林芝大峡谷”“墨托大峡谷”、“ 雅鲁藏布江大弯峡”等。
从以上罗列的资料可以看到,对大峡谷的称谓极为混乱。随着近年来对该峡谷科学考察、探险、旅游等不断深入,名称的混乱状况愈演愈烈。该峡谷作为我国境内新确定的世界之最,应当赋予它一个科学、健康的名字,这是我国主权与尊严的体现,是我国对世界文化事业负责的表现。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和民政部《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都明确规定,国内著名的自然地理实体名称,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提出意见,报国务院审批。雅鲁藏布大峡谷属于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自然地理实体,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对它的命名工作。 “Dihang”(被译为“底项”、“底杭”等)原本只是代表大峡谷下段的局部河段的一种说法,虽然命名原因无法搞清,但早期资料中它是指中印边界附近的河,原本就不是指大峡谷的全部,甚至根本不是指峡谷,而只是雅鲁藏布江的一个河叉,只是后来才被错误地指称为大峡谷的一段。
把大峡谷说成是“南迦巴瓦大峡谷”也是一样,它只能指示大峡谷最为险峻的一段,而无法概括整个大峡谷。以局部来代表全部显然是不科学的。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被认为是20世纪末一次重大的地理发现,是中国人民的珍贵财富和世界人民的共同自然遗产,它的定名涉及到政治主权,也为了21世纪大峡谷新时代的到来,因此必须经过科学论证,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确定一个健康、科学、响亮的名字。根据民政部领导的指示,全国地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8月19日在北京民族饭店组织召开了“雅鲁藏布江马蹄形大拐弯峡谷科学命名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政部地名研究所、国家测绘局地名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33人出席会议,有关部委12人作为特邀来宾参加了会议。全国地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民政部副部长李宝库出席会议并致贺词,14位学者宣读了论文。
会议对雅鲁藏布江马蹄形大拐弯峡谷(以下简称“大峡谷”)的命名主要有以下几种建议:1.“雅鲁藏布大峡谷”。主要理由是认为“大峡谷”一词能较好地反映该地的特色枣世界上目前所知的最大峡谷;2.“雅鲁藏布峡”,主要理由是认为用“峡”符合汉语地名命名习惯”;3.“波南峡谷”,主要理由是藏文文献中有“波洛绒居”(意为“波密以南的大峡谷”)的记载。其它还有“雅鲁藏布大峡”、“墨米林峡”等建议。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大峡谷是目前所知的新的世界最大峡谷,位于我国民族聚居地区,应给予恰当的名称。对大峡谷的研究、宣传日益深入、广泛,应尽快定名。
作为我国地名工作主管机构的民政部区划地名司高度重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命名工作,在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和各有关部门的意见的基础上,向国务院报送了“关于批复西藏自治区雅鲁藏布大峡谷命名的请示”。1998年10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将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命名为“雅鲁藏布大峡谷”。全国各大新闻媒体都对此进行了广泛报道,社会各界纷纷称赞政府解决了一个长期困扰人们的问题,为大峡谷的研究、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
对这一新的世界之最进行成功命名有着重大意义:
---我国政府赋予大峡谷一个科学、健康的名字,一方面是我国政府对该地实施管辖权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是我国对世界文化事业高度负责的体现。
---大峡谷所在地区是民族聚居地区,对大峡谷地名的命名,征求了当地政府的意见,尊重了当地少数民族人民的风俗习惯,是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在地名工作中的生动体现。
---大峡谷是世界各国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赋予她一个科学、健康的名字,有利于避免混乱,促进了学术研究的进行。对大峡谷的命名实际起到了“龙头”作用,将对大峡谷的植物、动物、水利、地质等一系列科学研究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对大峡谷的标准地名论证活动,实际上是为当地做了一次难得的宣传,“地名也是生产力”。以地名为突破口,提高该地的知名度,将为该地方今后的交通、水电、旅游、开发、建设,乃至该地方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民政部作为我国地名主管部门,将对许多尚未正式命名的热点地区进行命名。围绕雅鲁藏布江马蹄形大拐弯峡谷标准名称问题所开展的论证、宣传活动,是该项工作的良好开端。为今后我国系列热点地名的命名、论证及宣传活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我们认为将大拐弯峡谷命名为“雅鲁藏布大峡谷”符合科学命名的要求。
第一,这样命名有利于达到使大峡谷的名字传播的目的。雅鲁藏布江是世界闻名的大河,是当地人民的母亲河,她的名字已经深入人心,不仅当地人民倍感亲切,而且全世界都很熟悉。将大峡谷与雅鲁藏布江联在一起,利于人们注意和记忆。
在藏语中“藏布”就是“江”的意思。叫“藏布江”实际上是地名通名的重复。但由于该地名早已约定俗成、深入人心,所以继续使用。但进行新的命名时应尽量避免这种情况。
大拐弯峡谷是雅鲁藏布江上最大的峡谷,而且是世界上目前所知最大的河流峡谷,是名副其实的“大峡谷”。
可见,将大峡谷命名为“雅鲁藏布大峡谷”一方面符合地名命名中“派生地名”的命名规律,指出了该地所在的位置,将其与世界闻名的雅鲁藏布江联系在一起,容易记忆,另一方面反映出该地的地理属性枣峡谷,和它的特点枣最大的峡谷,同时避免了通名的重复。这样最方便人们使用这一地名,从而有利于它的传播。
第二,这样命名符合地名学的要求。“雅鲁藏布大峡谷”这一地名完全具备地名的特性,符合地名学的一般要求。
1.它具有指位性。它揭示出该地与雅鲁藏布江的密切关系,对该地的方位枣“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雅鲁藏布江流域”进行了限制,使人很容易了解其地理位置。“大峡谷”又使它区别于雅鲁藏布江上的其它峡谷,说明了它“大”的特点,也不存在重名的问题。因此该地名完全具有指位性。
2.它具有指类性。反映出该地的地理属性为河流峡谷,通过名称确定了该地的属性。
3.它具有社会性,反映了时间观念。“雅鲁藏布”一方面印记了该地位于藏族人民聚居区这一区域语言特征,另一方面显示了它不是古代地名的时代性,“大峡谷”反映了该地是在现代地理学知识指导下进行命名的,属于现代科学发展后的地名,更揭示了命名的时间。命名时注意选择人们熟悉的词汇作为地名的组成部分,同时尽量减少用字,反映了提供社会更方便使用的原则。
4.它符合地名的继承性和稳定性特性。地名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但每个时代的地名都是大部继承、少量更改、另有新增,保持相对稳定性是地名作为社会公共信息的基本要求。自然地理实体地名较少受政治变革的影响,更应该稳定,而自然地理实体的专名是最少变化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表明了对“雅鲁藏布”这一专名的继承,维护了地名的稳定。
5. 它的构成符合地名语词结构要求。专名十通名是现代地名语词结构的普遍形式,“藏布”原本是“江”的意思,属于通名,但由于“雅鲁藏布江”这一约定俗成地名的广泛流传,“藏布”在这里变成了专名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用“雅鲁藏布”作为专名是合理的。“大”字作为通名的修饰成分,用在这一世界之最的峡谷名称中也是恰当的。“峡”与“谷”的含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分别释为“两山夹水的地方”和“两山或两块高地中间的狭长而有口的地带”,在汉语中都可以单独作为通名使用,但如果称“大峡”或“大谷”都不符合汉语使用习惯,而且现代自然科学中已经广泛使用“峡谷”作为通名,如前文所述的“科罗拉多大峡谷”、“科尔卡大峡谷”等,因此“峡谷”可以作为通名使用。“大峡谷”显示了这一自然奇观的宏伟气魄,用在这里起到了“传神”的作用。
因此,将大峡谷命名为“雅鲁藏布大峡谷”符合当地人民的习俗,符合命名规律,能起到地名作为社会基本公共信息的作用,有利于对大峡谷信息的传播,是科学、健康的。1998年10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将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命名为“雅鲁藏布大峡谷”,揭开了大峡谷研究、利用的新篇章。我们希望大峡谷的正确命名将成为这一自然奇观走向世界之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

神 奇 的 宝 库
----雅鲁藏布大峡谷及其命名

一、世界第一大峡谷
雅鲁藏布江是我国第五大河,在我国境内全长2100余公里,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是世界最高的大河。奔流不息的雅鲁藏布江,孕育了世世代代的藏族人民,哺育了古老的藏族文化,被藏族人民亲切地称为“母亲河”。
雅鲁藏布江发源于喜马拉雅山中段的杰马央宗冰川,在古代藏文中称为“央恰藏布”,意为“从最高峰顶上流下来的水”。当它从上游马泉河,经中游藏南谷地,浩浩荡荡日夜东流时,遇上东喜马拉雅山的最高峰南沙巴瓦峰的阻遏,于是从藏东南米林县海拔3100米的派为入口,生生地切开了喜马拉雅山脉,围绕南迦巴瓦峰做了个奇特的马蹄形大拐弯,切割在青藏高原东南斜面上,形成连续、多弯的大峡谷。
70年代初,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队组织了专门小分队,对雅鲁藏布江下游的大拐弯峡谷进行水利资源考察;1982年到1984年,中国科学院登山科学考察队又先后4次对这一地区开展大规模的综合性科学考察,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其中不乏重要的发现和创见。在此基础上,1994年春天,几位参加过当年考察和探险的科学家对雅鲁藏布大峡谷为世界之最的命题进行了论证和确认。他们在室内对1:5万的航测地形图、航空相片和卫星摄像图,以南迦巴瓦峰为基点,跨越大峡谷,与对岸的加拉白叠峰(7234米)在南北、东西方向各做剖面,进行分析和测量,并把实际考察结果和数据对照订正。计算结果表明:切开喜马拉雅山,急泻在青藏高原东南斜面上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平均深度5000米以上,最深达5382米;大峡谷由派到中印边界,总长约496公里。这意味着雅鲁藏布大峡谷是目前所知的地球上最深、最长、海拔最高的河流峡谷,它比此前认为的世界第一深的秘鲁科尔卡大峡谷,还深2000多米;比世界著名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长440米)还要长出56公里,还要深3000多米。
有院士指出,如果说我国出土的秦兵马俑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艺术高度发达的见证,那么雅鲁藏布大峡谷则是出现在中华大地上迄今世界上最大的峡谷,是大自然中具有科学意义的世界奇观。我国拥有世界最高峰枣珠穆朗玛峰,又拥有世界第一大峡谷枣雅鲁藏布大峡谷,这对任何一位中国公民来说,都是可以引为自豪的。

二、大自然的奇观
美国人以科罗拉多大峡谷为自己的骄傲,一位美国总统甚至说:没到过科罗拉多大峡谷,就等于没到过美国。那么随着雅鲁藏布大峡谷世界第一的地位被确认,我们可以自豪地说:不看看雅鲁藏布大峡谷,就不能说看到了人世间真正壮丽的山河!
雅鲁藏布江下游围绕南迦巴瓦峰作如此奇特的拐弯,这在世界大河的发育史上是很少见的。不仅如此,大峡谷中还叠套着一个个直角形的小拐弯,一个峡谷镶嵌着一个峡谷,其中尤以白马狗熊到帕隆藏布江汇口之间的峡谷段最为雄险幽深,在这几十公里长的范围内,峡谷河道作“弓”字形的规则弯曲转折,受不同方向构造控制。
雅鲁藏布江的最早发育约在第三纪上新世以前。那时在平均海拔1000多米的原始高原面上,雅鲁藏布江顺高原面的自然地面倾斜,在宽浅的谷地内由西向东流。上新世以后,青藏按原强烈间歇性隆起,雅鲁藏布江随隆起而作下切,在下切过程中它理所当然要选择那些地壳上的薄弱部位,即利用不同方向的构造断裂带作选择性的下切,在大峡谷地区河谷就是适应东西向、北西向和北北东方向的三组构造断裂下切发育而形成的大峡弯。这种选择性的下切是随着青藏高原(包括喜马拉雅山)第四纪以来的阶段性抬升而作间歇性的下切,因此从分水岭到河谷底部留下多级成层的地貌形态,其中特别是中更新世的黄土状物质沉积以后,高原在第四纪后期作加速抬升,河流作更深的下切,现在大拐弯的峡谷形态奠基于这次强烈上升过程。因此我们说,雅鲁藏布江(包括大拐弯)是在高原强烈上升以前就已经形成了的一条适应构造发育的先成河。
大峡谷中最险峻、最核心地段,是从派乡的大渡卡到墨托县的邦博,长约240多公里。根据日本人提供的资料,大峡谷核心河段从空中看,有百十公里长的连续瀑布。
1993年秋天,中日两国联合对大峡谷进行探险考察,我国科学家实测到的江水流速竟高达每秒18米,恕吼的急流挟带着巨大石砾,轰轰隆隆地磨蚀着河床,奔腾急泻。
本世纪初,一位叫沃德(F.K.Ward)的英国探险家声称自己到过大峡谷腹地。他在《藏东南考察记》里生动地描述了他深入大峡谷腹地后所看到的奇丽景色。他提到了在大峡谷中发现的两条大瀑布(在大江的主干上生成大瀑布很少见),灿烂的阳光照耀着它们,飞落的瀑布上升起了美丽的彩虹,于是沃德将瀑布命名为“虹霞瀑布”,还摄下黑白照片作为证明。据当地的门巴族老人说:这里过去的确曾有两条河床大瀑布,就在白马狗熊下方到大拐弯顶端的岗朗之间的峡谷河床上,瀑布周围还有温泉。当地人曾在那里修了座佛庙,站在佛庙上,往下看是虹霞瀑布,往上可眺望南迦巴瓦峰上挂下来的冰川和郁郁的林海。但是1950年一次大地震,这一切都消失了,至今再也没有人能走进去过。
由于高大山脉的阻挡,喜马拉雅山南北形成两种不同的气候、不同的自然带和截然不同的自然景观,南坡温暖湿润,北坡干燥寒冷。但是,大峡谷劈开了青藏高原与印度洋水汽交往的山地屏障,如一条长长的“湿舌”,向高原内部源源不断输送着水汽。夏季,印度洋暖湿气团通过大峡谷这条“湿舌”涌入青藏高原,带来了大量降水,使雅鲁藏布江谷地成为青藏高原中最温暖、湿润的地区,被称为“高原上的西双版纳”,这使热带的界限在这里向北推进了6个纬度,成为北半球热带的最北限,使以大峡谷为中心的藏东南地区到处是生机盎然的绿色,与高原广大地区的高寒荒漠形成鲜明的对照。这里的原始森林是我国三大主要林区之一。在水平距离只有几十公里,垂直高度不足5000米的范围内,可以看到类似于我国海南岛到北极的全部自然景观。据不完全统计,大峡谷里有3600多种维管束植物,集中了西藏63%的物种;大型真菌500多种,占我国已知大型真菌的60%;哺乳动物60多种,约占西藏总数的一半。大峡谷是天然的植物博物馆、山地生物物种的基因库。

三、命名问题
由于雅鲁藏布大峡谷地势险峻,长期以来不肯向世人揭开自己的神秘面纱,以至人们对她的称谓也极为混乱。
1929年英国人F.K.沃德绘制的从大拐弯峡谷顶端以下近南北走向的墨托河段称为“底项峡”。西班牙文版的《阿吉拉尔大图集》第2册第201页上,把雅鲁藏布江下游段用蓝体字母注记为“Di-hang”。
《青藏自然地理资料(地文部分)})(科学出版社,1962年)以大拐弯峡谷顶端为界(也即以喜马拉雅山脉北东向分水山脊为界)以下墨托境内峡谷河段称“底项大峡谷”,以上(主要在米林县境内)注明为“工布藏布”。
中国地图出版社1992年10月出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分省地图集》中从米林县的派到墨托县的巴昔卡这一段的大拐弯峡谷被称为“底杭峡”。
1993年美国人曾窥探过大峡谷进口一幕,看到山峰,说它是“南迦巴瓦大峡谷”。
1994年4月1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有关大峡谷的报道中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1997年4月2日《北京青年报》有关报道中称为“雅鲁藏布江峡”。
1997年国家测绘局地名研究所的武振华在《中国测绘》杂志发表论文,主张命名为“雅鲁藏布峡”。
1998年3月27日《北京青年报》何平平、汤海帆撰写的《大峡谷十大悬念》的报道中称之为“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
此外还有人称之为“西藏大峡谷”、“林芝大峡谷”“墨托大峡谷”、“ 雅鲁藏布江大弯峡”等。
从以上罗列的资料可以看到,对大峡谷的称谓极为混乱。随着近年来对该峡谷科学考察、探险、旅游等不断深入,名称的混乱状况愈演愈烈。该峡谷作为我国境内新确定的世界之最,应当赋予它一个科学、健康的名字,这是我国主权与尊严的体现,是我国对世界文化事业负责的表现。国务院《地名管理条例》和民政部《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中都明确规定,国内著名的自然地理实体名称,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提出意见,报国务院审批。雅鲁藏布大峡谷属于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自然地理实体,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对它的命名工作。 “Dihang”(被译为“底项”、“底杭”等)原本只是代表大峡谷下段的局部河段的一种说法,虽然命名原因无法搞清,但早期资料中它是指中印边界附近的河,原本就不是指大峡谷的全部,甚至根本不是指峡谷,而只是雅鲁藏布江的一个河叉,只是后来才被错误地指称为大峡谷的一段。
把大峡谷说成是“南迦巴瓦大峡谷”也是一样,它只能指示大峡谷最为险峻的一段,而无法概括整个大峡谷。以局部来代表全部显然是不科学的。
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发现被认为是20世纪末一次重大的地理发现,是中国人民的珍贵财富和世界人民的共同自然遗产,它的定名涉及到政治主权,也为了21世纪大峡谷新时代的到来,因此必须经过科学论证,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确定一个健康、科学、响亮的名字。根据民政部领导的指示,全国地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8月19日在北京民族饭店组织召开了“雅鲁藏布江马蹄形大拐弯峡谷科学命名学术研讨会”,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政部地名研究所、国家测绘局地名研究所等单位的专家、学者33人出席会议,有关部委12人作为特邀来宾参加了会议。全国地名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主任、民政部副部长李宝库出席会议并致贺词,14位学者宣读了论文。
会议对雅鲁藏布江马蹄形大拐弯峡谷(以下简称“大峡谷”)的命名主要有以下几种建议:1.“雅鲁藏布大峡谷”。主要理由是认为“大峡谷”一词能较好地反映该地的特色枣世界上目前所知的最大峡谷;2.“雅鲁藏布峡”,主要理由是认为用“峡”符合汉语地名命名习惯”;3.“波南峡谷”,主要理由是藏文文献中有“波洛绒居”(意为“波密以南的大峡谷”)的记载。其它还有“雅鲁藏布大峡”、“墨米林峡”等建议。
与会同志一致认为,大峡谷是目前所知的新的世界最大峡谷,位于我国民族聚居地区,应给予恰当的名称。对大峡谷的研究、宣传日益深入、广泛,应尽快定名。
作为我国地名工作主管机构的民政部区划地名司高度重视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命名工作,在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和各有关部门的意见的基础上,向国务院报送了“关于批复西藏自治区雅鲁藏布大峡谷命名的请示”。1998年10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将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命名为“雅鲁藏布大峡谷”。全国各大新闻媒体都对此进行了广泛报道,社会各界纷纷称赞政府解决了一个长期困扰人们的问题,为大峡谷的研究、开发创造了有利条件。
对这一新的世界之最进行成功命名有着重大意义:
---我国政府赋予大峡谷一个科学、健康的名字,一方面是我国政府对该地实施管辖权的表现,另一方面也是我国对世界文化事业高度负责的体现。
---大峡谷所在地区是民族聚居地区,对大峡谷地名的命名,征求了当地政府的意见,尊重了当地少数民族人民的风俗习惯,是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在地名工作中的生动体现。
---大峡谷是世界各国学者研究的重要课题,赋予她一个科学、健康的名字,有利于避免混乱,促进了学术研究的进行。对大峡谷的命名实际起到了“龙头”作用,将对大峡谷的植物、动物、水利、地质等一系列科学研究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对大峡谷的标准地名论证活动,实际上是为当地做了一次难得的宣传,“地名也是生产力”。以地名为突破口,提高该地的知名度,将为该地方今后的交通、水电、旅游、开发、建设,乃至该地方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民政部作为我国地名主管部门,将对许多尚未正式命名的热点地区进行命名。围绕雅鲁藏布江马蹄形大拐弯峡谷标准名称问题所开展的论证、宣传活动,是该项工作的良好开端。为今后我国系列热点地名的命名、论证及宣传活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我们认为将大拐弯峡谷命名为“雅鲁藏布大峡谷”符合科学命名的要求。
第一,这样命名有利于达到使大峡谷的名字传播的目的。雅鲁藏布江是世界闻名的大河,是当地人民的母亲河,她的名字已经深入人心,不仅当地人民倍感亲切,而且全世界都很熟悉。将大峡谷与雅鲁藏布江联在一起,利于人们注意和记忆。
在藏语中“藏布”就是“江”的意思。叫“藏布江”实际上是地名通名的重复。但由于该地名早已约定俗成、深入人心,所以继续使用。但进行新的命名时应尽量避免这种情况。
大拐弯峡谷是雅鲁藏布江上最大的峡谷,而且是世界上目前所知最大的河流峡谷,是名副其实的“大峡谷”。
可见,将大峡谷命名为“雅鲁藏布大峡谷”一方面符合地名命名中“派生地名”的命名规律,指出了该地所在的位置,将其与世界闻名的雅鲁藏布江联系在一起,容易记忆,另一方面反映出该地的地理属性枣峡谷,和它的特点枣最大的峡谷,同时避免了通名的重复。这样最方便人们使用这一地名,从而有利于它的传播。
第二,这样命名符合地名学的要求。“雅鲁藏布大峡谷”这一地名完全具备地名的特性,符合地名学的一般要求。
1.它具有指位性。它揭示出该地与雅鲁藏布江的密切关系,对该地的方位枣“中国西藏自治区的雅鲁藏布江流域”进行了限制,使人很容易了解其地理位置。“大峡谷”又使它区别于雅鲁藏布江上的其它峡谷,说明了它“大”的特点,也不存在重名的问题。因此该地名完全具有指位性。
2.它具有指类性。反映出该地的地理属性为河流峡谷,通过名称确定了该地的属性。
3.它具有社会性,反映了时间观念。“雅鲁藏布”一方面印记了该地位于藏族人民聚居区这一区域语言特征,另一方面显示了它不是古代地名的时代性,“大峡谷”反映了该地是在现代地理学知识指导下进行命名的,属于现代科学发展后的地名,更揭示了命名的时间。命名时注意选择人们熟悉的词汇作为地名的组成部分,同时尽量减少用字,反映了提供社会更方便使用的原则。
4.它符合地名的继承性和稳定性特性。地名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但每个时代的地名都是大部继承、少量更改、另有新增,保持相对稳定性是地名作为社会公共信息的基本要求。自然地理实体地名较少受政治变革的影响,更应该稳定,而自然地理实体的专名是最少变化的。“雅鲁藏布大峡谷”表明了对“雅鲁藏布”这一专名的继承,维护了地名的稳定。
5. 它的构成符合地名语词结构要求。专名十通名是现代地名语词结构的普遍形式,“藏布”原本是“江”的意思,属于通名,但由于“雅鲁藏布江”这一约定俗成地名的广泛流传,“藏布”在这里变成了专名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用“雅鲁藏布”作为专名是合理的。“大”字作为通名的修饰成分,用在这一世界之最的峡谷名称中也是恰当的。“峡”与“谷”的含义在《现代汉语词典》中分别释为“两山夹水的地方”和“两山或两块高地中间的狭长而有口的地带”,在汉语中都可以单独作为通名使用,但如果称“大峡”或“大谷”都不符合汉语使用习惯,而且现代自然科学中已经广泛使用“峡谷”作为通名,如前文所述的“科罗拉多大峡谷”、“科尔卡大峡谷”等,因此“峡谷”可以作为通名使用。“大峡谷”显示了这一自然奇观的宏伟气魄,用在这里起到了“传神”的作用。
因此,将大峡谷命名为“雅鲁藏布大峡谷”符合当地人民的习俗,符合命名规律,能起到地名作为社会基本公共信息的作用,有利于对大峡谷信息的传播,是科学、健康的。1998年10月6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将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峡谷命名为“雅鲁藏布大峡谷”,揭开了大峡谷研究、利用的新篇章。我们希望大峡谷的正确命名将成为这一自然奇观走向世界之路上迈出的坚实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