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市场营销策略:能说说什么是合纵和连横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30 07:58:03

战国时期出现了合纵和连横两种外交策略。所谓合纵和连横,指的是战国时期诸侯国中以韩、赵、魏等为主,北连燕、南连楚,形成一条纵线,称为"合纵"。合纵有"合众弱以攻一强"的意思,主要针对的是强秦对弱国的兼并。而韩、赵、魏等国东连齐或西连秦,形成一条横线,称为"连横"。连横则有"事一强以攻众弱"之意,它是在战国时期兼并战争强弱分明的情况下,弱国一方面被迫帮助强国进行兼并战争,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机追随强国而从其它弱国谋利。

合纵与连横实际上是一种外交与武力相结合的国策选择。外交政策的选择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未来的地位,战国时期的各国国君都非常注重外交策略。当时出现了一大批游士和食客,后来人们称之为纵横家,他们四处奔走游说,为各国君主出谋划策,希望自己的主张能得以实现。在他们之中,最著名的是张仪和苏秦。张仪曾两次相秦,凭三寸不烂之舌,胜过百万雄兵,拆散六国合纵,而鼓吹连横,把楚怀王骗得客死他乡。苏秦则先后挂六国相印,声名显赫一时。

当时楚国与齐国为对抗秦国而结成"合纵"联盟,而秦国为了东进,派张仪入楚,竭力鼓吹"连横",劝楚国与齐国断绝外交关系而从秦,并口头许愿,要归还楚国商於(今河南淅川县西南)600里地方。

商於是秦国与楚国相接壤的军事战略要地,易守难攻的武关位于其间,如果能得到,无疑会壮大楚国的实力。因此张仪的许愿对楚国非常具有诱惑力。

等到楚怀王与齐国断绝了外交关系,向秦国索取商於之地时,张仪却装病不出,躲躲闪闪,不肯见楚国使节。张仪最后实在躲不过去出来接见时,糊弄楚国的使节说,以前他只答应过把自己的封地6里送给楚国,并没有说过600里的事。

受到张仪愚弄的楚王听说后大怒,楚怀王十七年(公元前312年),发兵与秦国作战。楚军初战不利,楚王随后调动全国军队,与秦军决战于蓝田(今陕西蓝田),又一次大败而归。

这一战之后,楚国丢失了汉中之地,虽然还拥有强大的实力,但是已经无力向秦国发动进攻,只能处于守势。此后秦军乘胜不断发动对楚国的进攻。公元前311年,秦攻取了楚国的召陵。公元前278年,秦军又攻占楚国经营了几百年的都城郢,楚国从此一蹶不振。

赵国位于北方,其周围被齐、中山、燕、林胡、楼烦、东胡、秦、韩、魏等国包围,时人称赵为"四战之国"。由于长期与游牧民族和其它诸侯国对抗,赵人民风剽悍,十分善战。

进入战国以后,赵国的君主为赵武灵王,他是那个时代屈指可数的英明君主。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使赵国军事力量迅速增强。为了发动对秦国的进攻,他主动提前将王位传给幼子赵何,而自号为"主父",使自己从烦琐的政务中解脱出来。

胆大心细的赵武灵王,化装成赵国使者西入秦国,当面窥审秦昭王的神态,侦察关中地形,因为"其状甚伟,非人臣之度",而为秦王发觉,险些被俘。探知了秦国的虚实之后,他一度打算亲自统率赵国铁骑,南下偷袭秦国,希望由赵国一统天下。

强大起来的赵军攻灭了位于赵国腹地的"心腹之患"中山国,又相继打败了林胡、楼烦,领土向北拓展到燕、代,新增上千里的疆域。赵国一跃而成为北方的军事强国。

然而,在公元前260年,秦军在长平消灭了整整45万赵军精锐。赵国元气大伤,再也无力与秦国相抗衡。

自商鞅变法以来,强大的秦军通过一次次战争以不断消耗东方列强的军事力量。在130年的时间里,秦军歼灭六国军队160多万。到公元前230年的时候,再也没有对手能够与秦军抗衡,秦王嬴政就此发动了大规模的统一战争。

十年统一战争期间,六国军队的伤亡总数超过了200万。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数字。

公元前221年,年老的齐王最后一次登上城头,秦国的大军已兵临齐都临淄城下。秦军黑压压一片,铺天盖地。仅仅10年前还是七国并立的华夏大地,如今只剩下孤零零的齐国了。齐王很清楚,对于眼前的这支军队,抵抗已经毫无意义了。在过去的10年里,就是他们,使五位君王沦为俘虏,五个国家从地图上消失。如今,该轮到他和齐国了。他们没有做任何抵抗就投降了。最后的齐国不战而降,秦军挺进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临淄。至此,战国时代结束,秦帝国诞生了。

合纵连横(hezong lianheng) 战国时期纵横家所宣扬并推行的外交和军事政策。苏秦曾经联合“天下之士合纵相聚于赵而欲攻秦”(《战国策·秦策》三),他游说六国诸侯,要六国联合起来西向抗秦。秦在西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与合纵政策针锋相对的是连横。张仪曾经游说六国,让六国共同事奉秦国。秦在西方,六国在东方,东西相连,故称连横。

合纵连横的实质是战国时期的各大国为拉拢与国而进行的外交、军事斗争。合纵的目的在于联合许多弱国抵抗一个强国,以防止强国的兼并。连横的目的在于事奉一个强国以为靠山从而进攻另外一些弱国,以达到兼并和扩展土地的目的。当时的最著名的纵横家除了苏秦、张仪之外,还有公孙衍。公孙衍曾于前318年联合魏、赵、韩、燕、楚五国攻秦。时人说:“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滕文公》下)后来苏秦和赵的奉阳君李兑也曾于前287年联合五国攻秦,使秦被迫废除帝号,产生了很大影响。然而,张仪在秦推行的连横策略取得了更大的成功,使秦惠王“拔三川之地,西并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散六国之从(纵),使之西面事秦”(《史记·李斯列传》),真正达到了通过连横政策的推行而兼并土地的目的。合纵连横的斗争适应了战国形势发展的需要,对各国政治产生了很大影响,其历史作用应当引起人们重视。

所谓合纵连横,

从策略上来说,合纵是“合众弱以攻一强”,阻止强国进行兼并。

连横是“事一强以攻众弱”,强国迫使弱国投降并帮助它进行兼并。

从地域上来说,以韩、赵、魏为主从燕到楚,南北合成一条纵线,东抗齐或西抗秦是为合纵;东连齐或西连秦,东西连成一条横线,进攻其他弱国是为连横。

哈哈,看过寻秦记的朋友大概都知道那么点概念吧,嘿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