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科技公司排名:这个月去桂林.好玩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4 09:26:58

非常好玩,还想再去

早就听说桂林好玩啦
有江山会景处--叠山
大自然艺术之宫--芦迪岩
桂林山水的缩影--伏波山
桂林最大的综合性生园--七星公园
正阳步行街
在磨盘山码头乘船游览漓江风光,阳朔陆地风光,观桂林夜景

桂林山水的代表-漓江风景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岩溶山水游览区,千百年来它不知陶醉了多少文人墨客。新版人民币20元背面,就是漓江山水的一段。
如诗如画的漓江发源于兴安县的猫儿山,流经桂林、阳朔,至平乐县恭城河口。由桂林至阳朔的83公里漓江,像一条青绸绿带,盘绕在万千峰峦之间。奇峰夹岸,碧水萦回,景色十分秀美。沿江田园错落分布,也是观赏人文民风的佳处。
游览漓江,有一个绝妙之处,就是不愁天气变化,因为不同天气漓江景色有不同特点:晴天,看青峰倒影;阴天,看漫山云雾;雨天,看漓江烟雨。甚至是阴雨天,但见江上烟波浩渺,群山若隐若现,浮云穿行于奇峰之间,雨幕似轻纱笼罩江山之上,活像一幅幅千姿百态的泼墨水彩画。正是“桂林山水甲天下,绝妙漓江泛秋图”。
通常的游览路线是净瓶山大桥-良丰江-父子岩-磨盘山-竹江码头-杨堤-望夫山-九马画山-冷风渡-兴坪古镇-阳朔。

桂林的城区不大,但景致颇多。宋朝时期著名诗人范成大说好看的岩洞“有名可纪者三十余所,皆去城不过七八里,近者二三里,一日可以遍至。”清代的山水画家朱树德不但说出桂林最美的十六景,而且还把它们画了出来。而今,江山多娇,新景倍出,一日之内,已不可能将桂林城内之景全都览遍,而只能有所选择,仔细欣赏。在此,我们只是介绍市内一日游和二日游的游程安排,供游人参考。
桂林的市内游览可以分为山水游和古迹游。
在山水游中,一日游可以看看芦笛岩、叠彩山、伏波山、象鼻山、七星公园和民俗风情园。二日游则分为东西两条线路。东线一日,游尧山风光、七星公园、穿山、东方游乐村、象鼻山等地;西线一日,看芦笛岩、叠彩山、伏波山、西山公园、南溪山、民俗风情园等景。
在古迹游中,一日之内能游览明代王城、靖江王陵、桂海碑林、甑皮岩、独秀峰等地。
在桂林市内,最有代表性的景点主要有: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南溪山、尧山、独秀峰、七星岩、芦笛岩、甑皮岩、明代王城、榕湖、杉湖等。
象鼻山,又称象山。明代诗人孔镛写道:“象鼻分明饮玉河,西风一吸水应波。青山自是饶奇骨,白日相看不厌多。”这一百看不厌的象鼻山位于城南璃江和桃花江的江流汇合处。山形酷似一头巨象,伸长鼻子临江吸水,因而得名。象鼻与象身之间的大洞,便是著名的水月洞。范成大说它“其形正圆,望之端整如月轮”。水月洞里江水通流,可泛小舟,在明月之夜,它的倒映则构成“水底有明月,水上明月浮”的“象山水月”奇观,而使历代诗人吟咏不止。洞内外崖有古代石刻文物50余件,其中以宋代爱国诗人张孝祥、范成大和陆游的作品最为有名。陆游虽然没有到过桂林,但对这里的奇山秀水神往不已。他把诗和信札寄给当时任昭州(今广西桂林市平乐县)太守的朋友杜思恭。杜思恭则“命工刻于崖石,与世人共之”。象鼻山的山脚有石级小路通上山顶。山顶平展,绿树成荫,当年太平军在此架炮攻城。在山顶的东端有明代的实心砖塔,因嵌有普贤菩萨像而得名普贤塔。塔身好似圆形宝瓶,又像剑柄,又有人称之为瓶塔或剑柄塔。象鼻山的南麓有近年改建的始创于唐代的云峰寺,寺内陈列着太平天国的历史文物。在寺的西面是一座舍利塔,这里原来还有个开元寺。唐代的鉴真和尚第五次东渡日本失败,漂到海南岛,在北归的途中,经过桂林时,居住于开元寺,在此主持大典,讲法传经。可惜古寺早废,只留下这座佛塔叙说当年盛事。象鼻山,景色优美,是桂林山水的象征和桂林城的标志,最令中外游人喜爱。
伏波山在桂林市区东北的漓江边上,因为唐代曾在山上修建汉朝伏波将军马援祠而得名。这座山孤峰挺秀,一半插入江潭,另一半则枕于陆地。每年春夏,江水暴涨,山麓遏阻急浪狂澜,使江水倒转回旋,有降伏波涛之力。伏波山景致优美,岩洞奇特。山的东面是临江回廊、吸波茶室和依崖而建的听涛阁,西面有登山石阶,可达半山亭和山顶,登高眺望,可看到桂林清秀如画的水光山色,因而有“伏波胜景”之美称。山东麓还有著名的还珠洞,洞内玲珑剔透,勾连曲畅,洞壁有一百多种石刻,其中宋代大书画家米芾的题名、自画像和诗人范成大的题诗堪称珍品。还珠洞的洞名来源于一个古代传说,相传有一位渔人进入此洞,见到在一条形状如狗,正瞑目而睡的神秘动物前,有颗莹光四射的宝珠,他取珠而归。宫府知道后,命他归还宝珠。当渔人返洞还珠时,那如犬的动物乃酣未醒。于是后人便称此洞为还珠洞。洞的东面豁然开朗,临于江潭。在近水之处,有一石柱下垂,上粗下细,底端有一寸多的空隙,不与地面相接,据说是被伏波将军用利剑砍断,故称试剑石。从这里盘桓而上,可以到达千佛洞,内有唐代摩崖造像二百多尊。在进入伏波山门时,还可看见一口5000多斤的铸铁大钟和一口能煮成担米的千人锅。这两件清代定粤寺的巨大遗像,虽然经历了三百多年风雨剥蚀,但至今仍然完整无缺,纹饰和铭文也清晰可认。定粤寺在抗日战争时期毁于战火,铁钟和铁锅便移置于此。
距伏波山只有千米之遥的是叠彩山,它位于桂林市北的漓江之畔,包括四望山、于越山和明月、仙鹤两座山峰。因山石层层横断,如彩绸锦缎相叠,故而得名,古代山上多桂树而称之桂山,又由于山中有个四季生风的洞,也叫它作风洞山。山的南麓有登山古道,拾级而上数十步即可到达叠彩亭。亭东的小山就是于越山,山顶有于越亭,从亭中眺望明月峰的山石,便见叠彩层层,琳琅满目,最能领略“叠彩”之意。叠彩亭西是四望山,四望山的西北侧则为仙鹤峰,仙鹤洞从山腹东西贯穿。叠彩山的主峰是明月峰。走过山腰的叠彩门,便可见到“成仁碑”和“仰止堂”。明末大臣瞿式耜和张同敞在桂林抗清被俘,至死不降,就义于此,留下了他们的唱和诗《浩气吟》。过了“仰止堂”,就可以感到阵阵清风从风洞里扑面而来。风洞略似葫芦形状,前后开敞,中间狭小,南北对穿,终年凉风习习,古人因而写下了“洞锁烟霞六月寒”的佳句。穿过风洞就是叠彩楼,此处明朗开阔,便于观景,有“江山会景处”的美称。出叠彩楼依山右行至望江亭,再向上攀登,就可以到达明月峰顶的拿云亭。此处是五代时楚王马崇所建马王台遗址。1963年春,朱德和徐特立以80高龄,健步登山拿云亭,写有“登高不用杖,脱帽喜东风”和“拿云亭上望,漓水来春风”的唱和诗句。游人立于拿云亭,向上好像能摘星揽月,摩天拿云;向下可以俯瞰漓江,蜿蜒南去;远望群山峻岭,秀丽奇特;近看桂林全城,尽收眼底,这里是桂林揽胜赏景的最佳处。唐代以来,叠彩山就是旅游胜地,历代留下很多诗文题刻。其中以唐代元晦、宋代朱希颜、明代刘台、清代袁枚等人的作品最为有名。清末康有为来桂林讲学时,就住在风洞前的景风阁,留下了“康岩”“素洞”等题刻,以及“努力崇明德,随时爱景光”的手书对联。第二年,他在北京为变法图强而发起著名的“公车上书”,在签名的各省举人中,以广西的人数最多。
南溪山在市区南面的将军桥头,离火车站约1公里,因南溪萦绕而得名。它有东西两峰,彼此并列,耸拔千尺,北面的峭壁,山石洁白。雨后新晴,云雾初散,阳光照映在山石上,会反射出耀眼的光彩。在古代“南溪新霁”就是桂林八景之一。南溪山洞多而奇,以北面的白龙洞最为著名。它洞口高敞开阔,好像一间高大的石屋,石壁白色,有一石乳下垂,极似龙头,所以叫作白龙洞。洞内有双狮石、玉笋迎春、白龙吐珠等奇景。出白龙洞右行,便到玄岩,这是一个由钟乳石组成的丰富多彩的画廊。此洞分成两道。右道可到穿云岩,该洞岩道较短,常有云雾穿门,岩口有不少珍贵的石刻。左道可通观音岩,它因洞口有一组钟乳石酷似观音菩萨而得名。从观音岩沿左侧一条小路,可达龙脊洞。龙脊洞洞壁奇险,气势雄伟。现在这三洞已经串通,从白龙洞入口,游到玄岩,再接着游龙脊洞,然后再出来。南溪山的外形像个巨大的马鞍,马鞍的凹处就是龙脊坳,这里嶙嶙巨石,若断若续,东高西低,极像龙脊。龙脊坳的南侧山腰有训仙岩,洞内遍布宋明以来的石刻。出刘仙岩,便可到达一个上小下大的田螺,故名螺窟。南溪山已被建成公园,园内竹林青葱,松柏苍翠。南溪桥南有一泉,名叫白龙泉,泉水清冽,古时曾进贡皇帝,所以又称贡泉,现设饮泉茶室,供游人酌茗憩息。

尧山位于市东郊,因传说秦时曾在此处建尧帝庙而得名。它原是桂林古海中的岛屿,也是桂林唯一的土山。这里岗峦起伏,气势磅礴,海拔909米,是桂林的最高点。山上苍松翠柏,绿色连天。春天,杜鹃盛开,争艳斗丽,花红遍野。冬天,山有积雪,银海一片,颇具北国风光,因此,“尧山冬雪”便成为桂林的胜景。明代诗人严震直赞道:“朔风从东来,吹堕遥空雪;洒向尧山顶,相看最奇绝。”尧山不仅风景优美,而且古迹丰富,最著名的是明代靖江王陵和抗清英雄张同敞的墓。

靖江王陵位于尧山的西南麓,是明太祖朱元璋重孙靖江王朱守谦及其历代子孙的陵园。除第一代靖江王朱守廉和末代的朱亨嘉、朱亨鄄外,其余十一代靖江王均葬于此。在方圆100余平方公里内,有王、妃及宗室墓共300余座,是全国保存得比较完整的明代藩王墓群。每座王墓有内外两道围墙,封土硕大,墓前有享堂和碑亭,两旁陈列高大有石人、华表以及虎、狮、羊、象、麒麟等石兽,雕刻精湛,古朴深厚,值得观赏。游人可重点游览第三代庄简王朱佐敬与王妃之合葬墓。登上墓顶,可俯瞰整个陵园,苍松翠柏与红墙朱殿交相辉映,非常壮观。
独秀峰位于市中心的古王城里,它得名于南北朝诗人颜延之的“未若独秀者,峨峨郛邑间”的诗句。它孤峰平地拔起,巍然屹立,陡峭高峻,气势雄伟,被赞誉为“南天一柱”,与叠彩山、伏波山三足鼎立于市内。从正面看,独秀峰巍峨端庄;从侧面看,却峭拔挺秀。在朝阳和晚霞的照耀下,它好像披上紫袍金带的王者,所以又称为紫金山。山的西麓有一条蜿曲而上,共306级的石磴道,直通峰顶。山道转折形成乐山、探奇、瞻云之景,其间还有“螺磴穿云”、“昆仑天柱立”等题刻。从峰顶极目,全城秀色,尽收眼底。独秀峰虽然孤峰独立,但奇洞不少。其中最著名的是东麓的读书岩,它像一间石室,内有天然的石窗、石榻。颜延之当年在桂林当太守时,府治就在独秀峰的东面,因而经常到此处读书。山的西麓还有一洞,叫太平岩。北麓有泉,名“廉泉”,亦名“独秀”,明靖江王因泉凿地为池,形似月牙,又叫它作月牙池。独秀峰在古代就是桂林著名的风景点,被称作“独秀奇峰”。清代诗人袁枚写诗赞道:“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桂林山形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
普陀山位于七星公园的中心,由七星山西北的天枢、天璇、天矶、天权4峰组成。因山上有洞庭湖供奉观音菩萨,而按佛教习俗称之为普陀山。山的西麓有元风洞,盛夏酷暑,此处却凉风习习,所以明代诗人俞安期写诗赞道:“深洞贯阴崖,寒飙生不绝。悬泉石罅垂,炎月吹成雪。”从这里沿桂花林荫道北行不远是普陀门,门内右侧有护碑亭,直立两块碑石,一书“逍遥楼”,为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手笔,碑的背面是宋代李彦弼的《湘南楼记》,另一碑是明代包裕的《重修广西省城碑记》。从普陀门上山,左入“超尘静境”,过拥翠亭和小蓬莱长廊,便到普陀石林。这里奇石峥嵘,石骨嶙峋。唐太宗李世民曾派李靖来此取瑞石回长安,刻制欧阳询写的《九成宫醴泉铭》碑。李靖曾在这里修建庆林观,相传“庆林观”三字是唐太宗亲笔所题。傍山有普陀楼,登楼可以远眺桂林风光,楼后有观音洞,是供奉观音菩萨的地方。普陀楼旁就是普陀岩,但岩的左壁却刻有篆书“碧虚岩”。这是明代道士潘常静的错刻。碧虚岩说是七星岩,此三字本应该在七星岩口,却因潘道士耳聋听不清而错刻在此。穿过普陀岩,登上玄武阁,在阁左窗外的崖壁间有“龟蛇合一”的浮雕。普陀山的天矶峰上有摘星亭,登亭极目四望,便可以看到宋代大诗人刘克庄所写的“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的壮丽景色。
“驼峰”是骆驼山的简称,因其酷似一只蹲在地上的骆驼而得名,又因像一只古代的酒壶,也叫它作壶山。明代末年江南名士雷鸣春避战乱而隐居于此,遍种桃花,著书立说。他为人好饮,醉必长啸,自号“酒人”,死后葬于山脚,山上刻有“雷酒人之墓”。每年春天,桃花红遍,仿佛给骆驼山披上赤霞,景色极其优美,古人因此称之为“壶山赤霞”,即驼峰赤霞。这是桂林十六景之一。游人至此,必与之照像留念,以纪游兴。该山在普陀山后,两侧有动物园、盆景场、花圃和茶室。

桂林市西北郊的光明山,外表看去并不奇特,在它南侧山腰上有一个洞口,两旁生长着可以做成笛子的芦草,当地人称之为芦笛洞。这是一个雄奇瑰丽的岩溶洞穴,迄今已有60多万年的历史。洞内有大量的石乳、石笋、石柱、石幔和石花,组成了各种优美的景物,如狮岭朝霞、石乳罗帐、原始森林、云台揽胜、盘龙宝塔、帘外云山、远望山城、幽景听笛等等,被人赞为“大自然艺术宫”。它的洞深有240米,因曲折有致,游程约500米。1962年著名作家邓拓游完芦笛岩后写道:“乍看这个洞口又矮又小,似乎是很平常的岩穴,但是,一走进洞里,印象马上大变。满目琳琅的红、绿、黄、白各种颜色的钟乳石,构成了这个神话世界的万般奇景。整个岩洞分为两个部分,也可以叫做前洞和后洞。前洞是一组又深又大的由马蹄形通道联成的洞穴;后洞则是一个宽广深邃的大岩。在前后洞衔接的地方,有一个水潭,把岩洞分成两个部分,中间乱石堵塞,还要经过一番修理,才能顺利通行。芦笛岩的钟乳石,分外鲜艳玲珑,光辉耀眼,处处都是五彩缤纷、如花似锦。红的如珊瑚,绿的如翡翠,黄的如琥珀,白的如玉石。整个洞府好像全部是用宝石、珠翠、珊瑚、象牙、绸缎和脂粉堆积起来的,简直和神话传说中的阆苑仙宫一样。......我自己好像真的做了一场美梦,永远不能忘记这神话世界的迷人景色。”芦笛岩在1000多年前就有人游览了,洞内迄今仍保存着唐宋以来的壁书77则,大部分是墨笔所写,字迹仍可辨认。元明以后此洞成为当地人民躲灾避难之所,洞口被堵,少为人知。明末地理学家徐霞客来桂林考察时,游遍了桂林城东各洞及名胜,却没有涉足于桂林的城西北。直到1959年,芦笛岩才被政府开发,1962年正式向游人开放,成为桂林的一大名景,被称为“芦笛仙宫”。

http://www.ewt163.com/com/tyl/cp.php?nowmenuid=109

去桂林四季皆宜,一年四季都可以去。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但最好冬天不要去,去桂林看的是山水,冬天水量很少。现在去是可以的。

现在应该不错
我也想去,但不去桂林,而是去阳朔,还想去看看德天瀑布,跟团,没这条线,自助又怕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