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航空网上值机:沈从文和丁玲是因为什么闹翻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29 17:11:56
他们原来是很好的朋友啊,后来怎么就成了陌路人了,老师没有详细讲,谢谢

研究沈从文和丁玲,好象是两个人的问题,牵涉到文化现象、文化人物,把人物考证的特别深入和细致,对我们文学史的描述不会是简单的结论。我在写作过程中,最初的感受要做好做大。
  关于《记丁玲》及《记丁玲女士》,我们现在看到的《记丁玲》,最早发表是在《国文周报》上的《记丁玲女士》,发表中有很多删节。丁玲晚年79年批评沈从文,她根据的是《记丁玲》这本书,而不是《国文周报》的《记丁玲女士》。
  为什么当年关系密切的朋友到后来反目,引起沈从文那么大的气愤,还是归到前面讲的,到底这两个作家是一种风花雪月、卿卿我我的被丁玲所说的“低级趣味”的关系,还是在更大意义上文化人物的性格反差和走向。
  在“五四”时代一直到“左联”成立,胡也频、丁玲、沈从文三人关系很密切。在北京沙滩这一带,住在一个院子,三个人是住在一起的。房东的孩子后来写了有的写“同住”,有的叫“同居”,房东的孩子写应该是同住,不应叫同居。在上海租阁楼,三个人也是住在一起,一起在上海办杂志,上海小报也有三个人住一起的报道。
  从沈从文《记丁玲》,开始一见到丁玲就觉得很可爱,二人都是湘西人,谈的话上有共同语言和乡音,胡也频在追丁玲,沈从文、丁玲二人一讲话就忘了胡也频,胡也频不平,沈从文讲在与丁玲谈话时,从来没有考虑她是一个女性。沈从文这样解释之后,胡也频就比较平静。
  没发现沈从文和丁玲之间有任何涉及到爱情的记录和文字。他们友谊深到我们现在很难想象。胡也频被捕之后,包括他去世之后,为了让丁玲母亲不担忧,沈从文以胡也频的名义给丁玲母亲写信。后来确实沈从文护送丁玲和她的孩子回湖南,而沈从文的身份是丁玲丈夫的身份。到武汉见到凌淑华,现在能看到的一张照片,丁玲抱着儿子有沈、有凌在武昌的照片。丁玲和沈从文的关系密切到难以想象的程度,但是二人在各自写文章里,没有提到二人有什么关系,对历史的考证很难入手,他们的关系不是爱情关系,为什么在胡去世之后,二人关系密切?
  “五四”男女交往态度比后来是要开明开放,更开放一些。丁玲与沈从文友谊交往比较随便,比较互相帮助。开始丁玲不写小说,做一些杂务,编刊文字是胡也频与沈从文,对那一代人的关系不必太多的从鸳鸯蝴蝶派去想。这样的事,不是我所愿追求和我擅长的。两个作家在各自创作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沈从文有性格上的弱点,或是他后来的变化,当年他发表的情歌,因为民歌很多跟性有关系,作家写这个作品、本人的愿望,对方能否引起他的追求,或者热爱,要做个案分析。
  为什么两个当年关系如此密切的作家后来产生了矛盾,也许是二人之间性格上的矛盾冲突或见解上的矛盾冲突。从大的走向上,二人矛盾是必然的。丁玲是豪放的女性,沈从文是温和细腻的一个作家。从思想倾向上讲,沈从文反对激烈的革命,反对专制,反对把文艺政治化,这是他一生的特点和他的成就所在。丁玲的《沙菲日记》,是最受欢迎、最畅销的女作家。丁玲被捕,软禁在南京,逃跑出来到了延安,后来丁玲追求的是革命的文学,丁玲和“五四”时代的可爱女性作家的面貌已不存在了,而是一个坚定的、热情的、更加粗犷的女作家。沈从文是一个真正艺术性的作家。从他的角度,他认为文学应该写人性,他在《记丁玲》从人性上写丁玲、写胡也频。丁玲在50年代红极一时,55年肃反之时,认为她被捕之后、软禁期间,有自首(?)的历史问题,57年把她打成“右派”。都是周扬在整她,平反之后,她最恨周扬,从当时情况下,周扬控制文化界,各个方面都站上风。丁玲作为一个刚刚平反的作家,被认为有历史问题,不可能对周扬进行批评。《诗刊》找丁玲约稿,丁玲就写了篇《也频与革命》,实际上要向读者向公众表达她是革命的,不是叛徒和右派。文章好像是对沈从文批评得很厉害。谈到性格、两性关系,丁玲用很严厉的“低级趣味”“下流”来批评。
  丁玲为什么79年不点名的批评指责沈从文,不指责周扬,沈从文给徐迟等好多朋友写信,表示愤慨。意思就是在这个时候,拿沈从文开刀,拿沈从文的不革命映衬她的革命。丁玲这样做和她潜意识或者根本上,她去延安后,她已经是一个革命的作家了,并没有把她当革命作家看待,一再说她是叛徒。沈从文在33年她失踪之后写的《记丁玲》,实在没有必要在将近半个世纪之后提这个事。这个事情值得花精力研究背后的大问题。
  沈从文在丁玲失踪之后是很愤慨的,胡也频被捕之后也是,为了救胡也频,通过关系去找陈立夫(?)。这种关系无论胡也频去世、丁玲失踪,沈从文从友谊的角度,仗义执言,帮他们的忙,营救他们出来。《记丁玲》完全出于纪念,而不是根据隐私来写畅销书。沈从文是从人性的角度,认为有才华的作家不应该是搞革命。真正的轰轰烈烈的“左联”运动留不下真正的文学作品,从这个角度来批评的。丁玲认为你不是革命者你怎么知道革命者,两个人的矛盾,从根子上讲,是对革命和文学的态度。40年代50年代不可能拿出来谈。当时,丁玲到了延安,沈从文在国统区,完全走的是两条路。
  丁玲“右派”之后,发生了一件事,象征意义的事件,57年丁玲被打成“右派”之后,被送到北大荒劳改,文代会丁玲作为代表被请参加,沈从文49年到故宫没有从事文学,没受到大的冲击。在冷寂中离开文坛。
  60年代两人关系有区别的。在文代会期间,发生了一件事。有一次开完会,丁玲走出会场之后,沈从文在路边等着要跟她打招呼,丁玲走过来,沈从文上去打招呼,丁玲不屑一顾的没有理沈从文就走了。这个细节有什么意义呢?丁玲虽然57年被打成“右派”,她认为自己的革命信念没有丧失,她一直认为她是革命的,被误解。沈从文一直被认为是右翼文人,我也比你右翼文人革命,不愿和你这样的人交往,她依然认为她比沈从文要革命,更是国家的主人。不是两人很具体的个人恩怨造成的。79年之后,平反之后,大家都希望她能对历史有新的认识,有所反思,每个人要正视。寄之厚望的,丁玲后来晚年也让大家感到遗憾。
  我写丁玲、沈从文这个作品,并不是要站在沈从文的立场,替他辩护。我只想尽量从一个客观的立场上叙述两人的恩怨史,解读20世纪知识分子不同的政治走向。这种走向到底政治原因、文化原因、性格原因,哪种因素更大?具体的事物具体的人物上,表现不一样。对这两个人,都起作用。

主要是因为这两个作家之间见解上和性格上的性格反差太大,人生志向也不同,矛盾是必然的。
丁玲是豪放的女性,追求的是革命的文学,是一个坚定的、热情的、更加粗犷的女作家。沈从文是温和细腻的一个作家。从思想倾向上讲,沈从文反对激烈的革命,反对专制,反对把文艺政治化,这是他一生的特点和他的成就所在。

沈从文是从人性的角度,认为有才华的作家不应该是搞革命。丁玲认为你不是革命者你怎么知道革命者,两个人的矛盾,从根子上讲,是对革命和文学的态度。丁玲写文章,拿沈从文开刀,拿沈从文的不革命映衬她的革命。

57年丁玲被打成“右派”之后,被送到北大荒劳改,而沈从文49年到故宫没有从事文学,没受到大的冲击,在冷寂中离开文坛。

两个人差距越来越大,就更无法互相理解了。丁玲虽然57年被打成“右派”,她认为自己的革命信念没有丧失,她一直认为她是革命的,被误解。沈从文一直被认为是右翼文人,我也比你右翼文人革命,不愿和你这样的人交往,她依然认为她比沈从文要革命,更是国家的主人。不是两人很具体的个人恩怨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