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飞喀纳斯的飞机:出师表问题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29 16:29:06
在第七段文字中,作者回顾了哪两件事?回顾这些事的目的是什么?

lz是说的这段吗?
“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於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料。臣鞠躬尽,死而后已,至於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

确切的说是三件事:
1、“败军于楚”:指建安十三年(208),曹操大军南下,刘备在当阳长坂被击溃事。当阳属古楚地,故云。
2、“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本句指刘备遣诸葛亮去江东连和,孙刘联军在赤壁大破曹军。建安十六年(211)刘备势力进入刘璋占据的益州,后来攻下成都,取得巴蜀地区。
3、“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本句指刘备因孙权背盟,袭取荆州,杀害关羽,就亲自领兵伐吴,在秭归(在今湖北省宜昌市北)被吴将陆逊所败。

诸葛亮列举以上事件的目的是突出有些事也超出了他的预料,世事无常。也是希望以此来说服反对北伐的人,意思是,我诸葛亮并非圣贤,而且最难于判断的,就是战事,很难加以预料。臣下只有竭尽全力,到死方休罢了。至于伐魏兴汉究竟是成功是失败,是顺利还是困难,那是臣下的智力所不能预见的。

《后出师表》是《前出师表》的姊妹篇,写于建兴六年(228)。由于《三国志》本传中不载,《文选》里也不见选录,而是为《三国志》作注的裴松之,在注文中引自张俨《默记》,所以,有人认为此表是伪作。但也有人认为,从体例文风来看,后表与前表并无二致;而且《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中,诸葛恪说:“近见家叔父表陈与贼争竞之计,未尝不喟然叹息也。”所指可能即系后表。
《后出师表》作于第一次北伐失败之后,大臣们对再次北出征伐颇有异议。诸葛亮立论于汉贼不两立和敌强我弱的严峻事实,向后主阐明北伐不仅是为实现先帝的遗愿,也是为了蜀汉的生死存亡,不能因“议者”的不同看法而有所动摇。正因为本表涉及军事态势的分析,事关蜀汉的安危,其忠贞壮烈之气,似又超过前表。表中“鞠躬尽力,死而后已”之句,正是作者在当时形势下所表露的坚贞誓言,令人读来肃然起敬。

三顾茅庐和白帝城托孤
突出刘备理贤下士的品格以及对他的感激之情

三顾茅庐\临危受命和白帝托孤
此文写在他北伐之前,所以目的是让刘禅治理好国家,让他放心去北伐,使北伐的计划得以实现。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761111.html

三顾茅庐\临危受命和白帝托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