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ren校友录还有吗:方孝孺是怎么死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26 11:35:11
听说是腰斩,死时还用自己的血写"篡"字是真的么

方孝孺最后被判腰斩,处死於南京聚宝门外。传说腰斩后,方孝孺还能以肘撑地爬行,以手沾血连书十二个半的「篡」字才断气。朱棣将方孝孺九族诛尽还无法息怒,便把方孝孺的门生和朋友也算作一族一并予以处死,被杀者共达八百七十三人,投狱和流放充军者更逾数千。

方孝孺(1357一1402),宁海缑城里溪上方(今大佳何乡溪下王附近,村已废)人,字希直,又字希古,号逊志。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父克勤,明洪武初曾授山东济宁知府。
孝孺自幼聪慧,读书过目不忘,六岁时即能作诗,人奇其才,呼为“小韩子”。十五岁随父兄北上济宁,励志攻读,少年学问,多得之于庭训。及长,承学于著名学者宋濂。时宋濂门下,学子如云,如胡翰、苏伯衡诸生,悉为学界名流。孝孺一登门,则相形见绌,皆自愧不如。宋濂亦器重孝孺,曾以“百鸟中之孤凤”作比。
洪武十五年(1382),朝廷命各朝觐官举荐贤士,东阁大学士吴沉等起荐二十六岁的方孝孺。应徵至京,在奉天门受旨作《灵芝》《甘露》两诗,甚合旨意。赐宴时,太祖有意使人欹斜几具,试其为人,孝孺必正而后坐。上喜其举止端庄、学问深厚,有期待日后辅佐子孙之意,厚礼而遣还乡。此后十年,孝孺居家读书写作,著有《周易考次》《宋史要言》等篇。虽生活清苦,贫病交迫,甚至连日断炊,仍奋笔不辍。三十一岁时,仇家与叔争讼,词连孝孺,官府籍其家,械押至京问罪。皇上见孝孺名字,特命释放回家。及至洪武二十五年(1392),朝廷再次荐孝孺。太祖才召授汉中府学教授。翌年闰四月至蜀任教,深得蜀献王赏识,聘为世子师。洪武三十一年(1398),太祖死,惠帝即位,遵照太祖遗诏,召方孝孺入京,任翰林侍讲。次年又升为翰林学士,值文渊阁。惠帘尊以师礼,日侍左右以为顾问。帝读书每有疑处,即召孝孺讲解。后恩遇日重,凡国家大事,常命孝孺就届前批答。当时宫中纂修《太祖实录》及《类要》等史书,孝孺担任总裁。后又晋升为文学博士,奉命与董伦、高逊志等人主持京考,试取天下贡士。
建文三年(1401),燕王朱棣反。当时朝廷征讨檄文,均出自孝孺之手。并为朝廷多方策划,欲阻燕兵南下。无奈局势苍黄,难以逆转。第二年,燕兵破金川门入京师,宫中大火,惠帝不知所踪。孝孺日夜恸哭于殿陛。朱棣进京后,清宫三日,诛杀旧臣。镇抚将军伍云执孝孺献朱棣。朱棣自北平南下时,军师姚广孝曾对朱棣说:“臣有所托。”朱棣问“何为。”广孝答道:“南有方孝孺者,素有学行,武成之日,必不降附,请勿杀之,杀之则天下读书种子绝矣。”当时朱棣颌首答应。至此,朱棣命孝孺进宫起草即位诏书。孝孺披麻带孝上殿,痛骂朱棣,拒不草诏。朱棣无奈,将孝孺关押狱中,命宫中百官,每日数次劝说,甚至派遣孝孺两位学生廖镛、廖铭去狱中相劝,但毫无效果,反被训斥。朱棣决定亲自劝导方孝孺,命锦衣卫强行撕去孝孺缝死在身上的丧服,套上朝服,绑架进殿。孝孺到后,朱棣破例为孝孺设座,并起身劝慰说:“先生何自苦,余欲学周公辅成王耳。”孝孺立即反问道:“成王安在?”朱棣说:“渠自焚死。”再问道:“何不立成王之子?”朱棣说: “国赖长君。”又问:“何不立成王之弟?”朱棣无法回答,只好搪塞说:“此朕家事耳,先生无过劳苦。”即暗示左右,强行授笔于方孝孺,并说:“诏天下草,非先生不可。”孝孺接过笔,疾书“朱棣篡位”四字,投笔于地,放声大哭,且哭且骂说:“死即死,诏不可草。”朱棣发怒说:“汝不顾九族乎?”孝孺奋然回答说:“便十族奈何!”骂声益厉。朱棣大怒,命人将方孝孺从嘴角直割到耳朵,孝孺满脸是血,仍喷血痛骂不绝。朱棣厉声道:“汝焉能遽死。当灭汝十族!”于是,一面将方孝孺关押狱中,一面搜捕其亲戚家属等人,逮解至京,当着方孝孺的面,一个一个杀戮。每杀一个追问一声,是否能回心转意。孝孺强忍悲痛,始终不屈服于朱棣的残酷威胁,当弟弟方孝友被抻到时,方孝孺看着因受自己牵累而行将就戮的弟弟,不觉泪如雨下。孝友从容吟诗一首慰藉孝孺:“阿哥何必泪潸潸,取义成仁在此间,华表柱头千载后,旅魂依旧到家山。”孝孺也作绝命词一首:“天降乱离兮孰知其由,奸臣得计兮谋国用猷,忠臣发愤兮血泪交流,以此殉君兮抑又何求,呜呼哀哉兮庶不我尤。”最后,朱棣将方孝孺押至聚宝门外磔死。所灭十族(九族以及他的学生),死者达八百七十三人,入狱和充军流放者达数千。孝孺死后,其弟子德庆侯廖永忠之孙镛、铭等人捡其遗骸,葬于聚宝门外山上(地在今南京雨花台西侧山麓)。墓地至今尚存。死于宁海城邑的方氏族人,有义士马子同收其残骸,投于一口井中,后称此井为义井。
方孝孺擅长文章,《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称“孝孺学术醇正,而文章乃纵横豪放,颇出入于东坡、龙川之间。”故每一文出,海内争相传诵。孝孺死后,朝廷文禁甚严。弟子私藏孝孺遗稿,集为《缑城集》。后世文禁渐弛,遂有《逊志斋集》行世。清代《古文观之》亦选载其《深虑论》《豫让论》二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