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规划:边塞诗的特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5 15:52:38

边塞诗派的特色,大概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


一、在诗的风格上,奔放雄伟,慷慨激昂,以气象雄浑见长.

二、在诗的体裁形式上,以七言歌行为主,也有若干七言绝句,因为七言诗句法多变化,适足以显现慷慨雄浑之气.

三、在诗的题材内容上,以边塞景色与战争场面为主.描写的景观有狂风、酷热、严寒、冰雪、大沙漠、惨烈悲壮的战役、异国情调的胡乐等.人物多为都护、将军、单于、胡姬、征人、胡儿.地名则有天山、阴山、瀚海、轮台、疏勒等.

四、作者均富有浪漫进取的精神,人生观积极而乐观.因此诗中充满了激情和豪兴,显示出充沛的爱国情感.固然也有反映战争残酷、黯然思乡的一面,更洋溢著马革裹屍、立功沙塞的雄心……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其中有些宏伟的篇章不但是汉族文学的宝贵财富,而且极具历史意义。

边塞概念

边塞即指边疆的概念,应该说是伴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

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正式形成。夏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不但建立起强有力的国家机器,而且不断发展和扩大其统治领域,可见疆域一开始便成为统治阶级非常有兴趣的中心问题。经过殷商到西周,统一的奴隶制国家政权越来越得到巩固和发展,疆域的划分逐步比前代明晰。如《诗经·大雅·江汉》“江汉之浒,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彻我疆土。……于疆于理,至于南海。’”这里叙述周宣王派召虎领兵征伐淮夷之事,从中可见周人边疆观念与意识在文学实践中得到一定的反映。

一、汉魏南北朝时期的边塞诗

(一)概况:  
反映边地战争的艰苦和征人思妇的相思苦。诗歌体裁以乐府诗为主。代表作品如: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曹丕的《燕歌行》、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蔡琰《胡笳十八拍》、《悲愤诗》,徐陵《关山月》、王褒《渡河北》等。


(二)陈琳《饮马长城窟行》:
“饮马长城窟,往水寒伤马骨。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作书于内舍,便嫁莫留住。善待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语一何鄙。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君不独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住。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间。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
诗人分别以旁观者的口吻,边疆战士的口吻,家中思妇的口吻,真实的诉说了边塞征战之苦。语言素朴,构思独特。代表了这一时期的边塞诗风格。

二、隋代的边塞诗
(一)概况:
边塞题材较为普遍,甚至出现多位诗人同题唱和边塞诗的盛况。诗歌体裁既有歌行体又有近体绝句。虽数量不多,也无一流作家,但促进了边塞诗的发展。代表作品有:卢思道《从军行》、薛道衡《出塞》二首等。


(二)《从军行》简析:
该诗为七言歌行体。诗中把塞外肃杀的气氛和征人怀乡,思妇闺怨的情思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意境优美,语言清丽流畅,对偶工整和谐。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间。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 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长风萧萧渡水来,归燕连连映天没。从军行,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长风萧萧渡水来,归燕连连映天没。从军行,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



边塞诗派的特色,大概可以归纳为以下四点:

一、在诗的风格上,奔放雄伟,慷慨激昂,以气象雄浑见长.

二、在诗的体裁形式上,以七言歌行为主,也有若干七言绝句,因为七言诗句法多变化,适足以显现慷慨雄浑之气.

三、在诗的题材内容上,以边塞景色与战争场面为主.描写的景观有狂风、酷热、严寒、冰雪、大沙漠、惨烈悲壮的战役、异国情调的胡乐等.人物多为都护、将军、单于、胡姬、征人、胡儿.地名则有天山、阴山、瀚海、轮台、疏勒等.

四、作者均富有浪漫进取的精神,人生观积极而乐观.因此诗中充满了激情和豪兴,显示出充沛的爱国情感.固然也有反映战争残酷、黯然思乡的一面,更洋溢著马革裹屍、立功沙塞的雄心……

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其中有些宏伟的篇章不但是汉族文学的宝贵财富,而且极具历史意义。

边塞概念

边塞即指边疆的概念,应该说是伴随着国家的出现而产生的。

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的正式形成。夏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不但建立起强有力的国家机器,而且不断发展和扩大其统治领域,可见疆域一开始便成为统治阶级非常有兴趣的中心问题。经过殷商到西周,统一的奴隶制国家政权越来越得到巩固和发展,疆域的划分逐步比前代明晰。如《诗经·大雅·江汉》“江汉之浒,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彻我疆土。……于疆于理,至于南海。’”这里叙述周宣王派召虎领兵征伐淮夷之事,从中可见周人边疆观念与意识在文学实践中得到一定的反映。

一、汉魏南北朝时期的边塞诗
(一)概况:
反映边地战争的艰苦和征人思妇的相思苦。诗歌体裁以乐府诗为主。代表作品如:陈琳的《饮马长城窟行》、曹丕的《燕歌行》、鲍照《代出自蓟北门行》、蔡琰《胡笳十八拍》、《悲愤诗》,徐陵《关山月》、王褒《渡河北》等。

(二)陈琳《饮马长城窟行》:
“饮马长城窟,往水寒伤马骨。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官作自有程,举筑谐汝声。男儿宁当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长城。长城何连连,连连三千里。边城多健少,内舍多寡妇。作书于内舍,便嫁莫留住。善待新姑嫜,时时念我故夫子。报书往边地,君今出语一何鄙。身在祸难中,何为稽留他家子。生男慎莫举,生女哺用脯。君不独见长城下,死人骸骨相撑住。结发行事君,慊慊心意间。明知边地苦,贱妾何能久自全。”
诗人分别以旁观者的口吻,边疆战士的口吻,家中思妇的口吻,真实的诉说了边塞征战之苦。语言素朴,构思独特。代表了这一时期的边塞诗风格。

二、隋代的边塞诗
(一)概况:
边塞题材较为普遍,甚至出现多位诗人同题唱和边塞诗的盛况。诗歌体裁既有歌行体又有近体绝句。虽数量不多,也无一流作家,但促进了边塞诗的发展。代表作品有:卢思道《从军行》、薛道衡《出塞》二首等。

(二)《从军行》简析:
该诗为七言歌行体。诗中把塞外肃杀的气氛和征人怀乡,思妇闺怨的情思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意境优美,语言清丽流畅,对偶工整和谐。

“朔方烽火照甘泉,长安飞将出祁连。 犀渠玉剑良家子,白马金羁侠少年。…天涯一去无穷已,蓟门迢递三千里。朝见马岭黄沙合,夕望龙城阵云起。…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间。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 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长风萧萧渡水来,归燕连连映天没。从军行,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白雪初下天山外,浮云直上五原间。 关山万里不可越,谁能坐对芳菲月?流水本自断人肠,坚冰旧来伤马骨。…长风萧萧渡水来,归燕连连映天没。从军行,君行万里出龙庭。单于渭桥今已拜,将军何处觅功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