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徐高铁 永城绕弯:燕子的迁徙路线及路程 路经过的危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9 14:58:25
祥细点 孩子需要

燕子,分为雨燕、楼燕、家燕、岩燕等种类。在我国,家燕2月间开始北迁,飞达广东;3月初到达福建,中旬见于浙江及长江下游一带;4月初,间或更早在3月底以前,就可在黄河流域见其踪迹。它的迁徙路线系沿海岸北飞,同时复沿河流而到内陆,几乎遍布我国北方,以至蒙古人民共和国,及我国东北和西伯利亚的东南部。此外,还有家燕向北迁移时,先到台湾省,后向西渡过台湾海峡到福建,或者向东沿琉球群岛而达日本,或竟由此飞越东海经朝鲜而迁至东北、内蒙古及西伯利亚一带。中间飞越高山峻岭,经常要面临隼、老鹰等天敌猎食的危险。

燕子是以昆虫为食的,北方的冬季是没有飞虫可供燕子捕食的,燕子又不能像啄木鸟和旋木雀那样去发掘潜伏下来的昆虫的幼虫、虫蛹和虫卵。食物的匮乏使燕子不得不每年都要来一次秋去春来的南北大迁徙,以得到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

家燕有一个“怪癣”:它们总是在夜深人静、明月当空的夜晚迁飞,而且飞得很快,有时只能看见它们的影子一闪而过,根本看不清楚它的模样。家燕还有着惊人的记忆力,无论迁飞多远,哪怕隔着千山万水,它们也能够靠着自己惊人的记忆力返回故乡。

春天常见到双双对对的家燕忙着做窝,成群的雨燕在空中来回急速飞翔,张着大嘴捉虫吃;但秋后,竟有时一下子就再也见不到它们的踪影,却相继出现野鸭和天鹅在水面荡漾的场面。初夏,布谷鸟声声划破天空,好像在催人“快快收割”。可入秋以后,却又消声匿迹了。这些鸟类,在一年四季之中有规律的出没,是因为它们具有迁徙习性的缘故。依据这种习性,可将鸟类分为三大类。

1.留鸟:终年在同一地区生活,没有迁徙现象。如乌鸦、喜鹊、麻雀等。

2.候鸟:由于季节不同而变更生活场所,它们冬季在南方越冬,春秋又飞往北方繁殖,如家燕、大雁、野鸭、天鹅,这类鸟在越冬区称为“冬候鸟”,在繁殖区称为“夏候鸟”,而在往返迁飞途中过境的鸟称之为“旅鸟”。

3.漂泊鸟:一般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往往在同一地区的不同环境区间,随食物变化而改变栖息场所,如啄木鸟和山斑鸠,它们夏天生活在山林中,冬天则迁到原野觅食和越冬。

候鸟迁徙的途径、远近和速度各有不同。有的种类仅在我国南北方之间或我国与周围邻国之间往返,如在我国东北繁殖的白鹭、白枕鹤,它们秋天只飞往日本国的南部去越冬;有的种类则要飞行很远的路程,跨越高山,远渡重洋,才能到达目的地,如在我国东北繁殖的红脚隼,迁徙时,途经我国的辽宁、山东、江苏、福建各省,再往南飞越印度洋,直到非洲的东部或南部越冬。鸟类在迁徙时飞行的高度一般都在900米以下,小鸟则在100米左右。迁徙的速度,大都在每小时40~80公里,夜间比白天快,春季比秋季快,这是因为白天它们要觅食、饮水或因其他环境因素的干扰;春天它们要赶忙飞至繁殖地,寻找配偶、选择巢区、做巢、孵卵、育雏。经研究,形成候鸟迁徙现象的主要原因不外乎有以下三种:

1.冰川时期的影响:在冰川时期,地球北大陆多被冰川覆盖,大批昆虫、植物死亡,鸟类为了生存,多次被迫向南方迁飞,每次冰川融化后,又迁回它的出生地,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鸟类的本能而遗传下来了。

2.繁殖地的选择:鸟类的繁殖地,需要具备丰富的食物和必要的安全条件,越冬地不适宜营巢繁殖,所以每到春天,它们又返回故乡。

3.生理上的刺激:鸟类的迁徙,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体内所产生的内分泌刺激的结果。

本站编者:鸟类的繁殖地域一般相对固定(在繁殖季节食物、气候最适宜的地方),一般不认为繁殖为鸟类迁徙的主要原因。如果能为鸟类提供足够的食物,有的鸟类是不会在冬季迁徙到南方的,经人工投食的的丹顶鹤就有冬季停留在北方的现象。当一些树木的果实丰产的时候,原本迁徙的一些以果实为食物的鸟也会有停留北方越冬现象。

总之,这三方面的原因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系,相互制约的。研究鸟类迁徙工作是很有趣的,需要积累大量有关资料,开展大量的科研工作,这都需要后人去探讨,从而认识客观世界,掌握鸟类的迁徙规律。目前,研究鸟类迁徙现象,多采用环志法进行。用铝合金制成脚环,套在鸟的跗跖部位,环上刻有环志站及序号标记。环的大小随鸟腿部粗细而有不同。每个环号设一张卡片,卡片上记载着环志号码,鸟的名称、性别及老、幼,套环地点,套环日期等项,把套上脚环的鸟释放,当它们再度被捕后,获鸟者将脚环号,捕获日期和地点,报告给环志站,然后立即把鸟释放,如果得到的是带脚环的死鸟,应将脚环取下,随同获鸟日期和地点,一起寄往环志站。日积月累,便可以获得鸟类的迁徙路线、时间及一些个体生态的宝贵资料。此外,还可以采用把鲜艳的染料喷在鸟羽上观察,或把微型无线电发报机,戴在大型鸟类身体上追踪,诸如此类先进有效的方法,同样能获得可贵的迁徙资料。研究鸟类迁徙工作,只凭一个国家是远远不能进行的。要靠全世界各国的鸟类工作者和广大的爱鸟群众共同合作。鸟类是没有“国籍”的,它们迁徙的路程很长,往往由这个“国家”飞到另一个“国家”,甚至由一个”洲”飞往另一个“洲”,比如,曾在北美海岸放飞的1只套上脚环的北极燕鸥,90天以后,它在14500公里外的非洲东南部被捕;1只燕鸥在苏联北冰洋沿岸套环后飞走,竟在澳洲重又擒获,它至少飞了22500公里;金鸻的繁殖地在苏联的西伯利亚东北部和北美的阿拉斯加,秋天迁徙时,有的沿我国海岸线飞行,有的则飞越大海,经过4000公里的旅途,到达美国的夏威夷群岛。

燕子是雀形目燕科的1属。本属鸟类体小型,体长130~180毫米。翅尖长,尾叉形。背羽大都辉蓝黑色,因此,古时把它叫做玄鸟。翅尖长善飞,嘴短弱,嘴裂宽,为典型
食虫鸟类的嘴型。脚短小而爪较强。世界有20种,中国有4种,其中以家燕和金腰燕等比较常见。家燕前腰栗红色,后胸有不整齐横带,腹部乳白色。燕子一般在 4~7月繁殖。家燕在农家屋檐下营巢。巢是把衔来的泥和草茎用唾液粘结而成,内铺以细软杂
草、羽毛、破布等,还有一些青蒿叶。巢为皿状。每年繁殖2窝,大多在5月至6月初和6月中旬至7月初。每窝产卵4~6枚。第二窝少些,为2~5枚。卵乳白色。雌雄共同孵卵。14~15天幼鸟出壳,亲鸟共同饲喂。雏鸟约20天出飞,再喂5~6天,就可自己取食。食物均为昆虫。金腰燕体形似家燕,但稍大些。此种燕腰部栗黄,非常明显夺目,下体有细小黑纹,易与家燕相区别。习性亦与家燕相似,但大都栖息于山地村落间。燕是典型的迁徙鸟。繁殖结束后,幼鸟仍跟随成鸟活动,并逐渐集成大群,在第一次寒潮到来前南迁越冬

燕子,分为雨燕、楼燕、家燕、岩燕等种类。不同的燕子有不同的生活习性。比如同是燕子,雨燕的燕子属攀禽,家燕和金腰燕的燕子属鸣禽。不同种类的燕子形态也不一样。楼燕体形稍大,飞得高,飞行速度快,全身黑色,发金属光泽,鸣声十分响亮,它喜欢在亭台楼阁古建筑的高屋檐下为巢;家燕体型较小,上身为发金属光辉的黑色,头部栗色,腹部白或淡粉红色,飞的较低,鸣声较小,多以居民的室内房梁上和墙角巢穴,最喜接近人类。它们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是众所周知的益鸟,群众时代有保护燕子的习惯。当秋风萧瑟、树叶飘零时,燕子成群地向南方飞去,到了第二年春暖花开、柳枝发芽的时候,它们又飞回原来生活过的地方。“年年此时燕归来”。
雨燕是飞翔速度最快的鸟类,常在空中捕食昆虫,翼长而腿,脚弱小。雨燕分布广泛,常在高纬度地区繁殖而到热带地区越冬。有18属80种,我国4属7种。

早在几千年前,人们就知道燕子秋去春回的飞迁规律。对燕子的飞迁习性,古代的诗人曾这样描述:“昔日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燕子在冬天来临之前的秋季,它们总要进行每年一度的长途旅行——成群结队地由北方飞向遥远的南方,去那里享受温暖的阳光和湿润的天气,而将严冬的冰霜和凛冽的寒风留给了从不南飞过冬的山雀、松鸡和雷鸟。表面上看,是北国冬天的寒冷使得燕子离乡背井去南方过冬,等到春暖花开的时节再由南方返回本乡本土生儿育女、安居乐业。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原来燕子是以昆虫为食的,且它们从来就习惯于在空中捕食飞虫,而不善于在树缝和地隙中搜寻昆虫食物,也不能橡松鸡和雷鸟那样杂食浆果,种子和在冬季改吃树叶(针叶树种即使在冬季也不落叶)。可是,在北方的冬季是没有飞虫可供燕子捕食的,燕子又不能像啄木鸟和旋木雀那样去发掘潜伏下来的昆虫的幼虫、虫蛹和虫卵。食物的匮乏使燕子不得不每年都要来一次秋去春来的南北大迁徙,以得到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燕子也就成了鸟类家族中的“游牧民族”了。

家燕有一个“怪癣”:它们总是在夜深人静、明月当空的夜晚迁飞,而且飞得很快,有时只能看见它们的影子一闪而过,根本看不清楚它的模样。家燕还有着惊人的记忆力,无论迁飞多远,哪怕隔着千山万水,它们也能够靠着自己惊人的记忆力返回故乡。
家燕返回乡后头一件“大事”便是雌鸟和雄鸟共同建造自己的家园,有时补补旧巢,有时建一个新的巢穴。家燕们不断地用嘴衔来泥土、草茎、羽毛等,再混上自己的唾液。没多久,一个崭新的碗型的窝便出现在你家的屋檐下了。家燕体态轻盈,一对翅膀又窄又长,飞行时好像两把锋利的镰刀,家燕飞行时似一根刚离弦的箭,“嗖”地一声发射出去,它是个捕虫能手,几个月就能吃掉25万只昆虫,所以我们千万不能伤害它!自古以来,人们乐于让燕子在自己的房屋中筑巢,生儿育女,并引以为吉祥、有福的事。尽管燕子窝下面的地上常被弄的很脏,人们也不在意。燕子是季节性很强的候鸟,人们称它“报春归来的春燕”、“翩然归来的报春燕”等。只要见到燕子,似乎就是提醒人们:春天来了!古人曾有:“莺啼燕语报新年”之佳句。人们总是把燕子跟春天联系起来。

春天常见到双双对对的家燕忙着做窝,成群的雨燕在空中来回急速飞翔,张着大嘴捉虫吃;但秋后,竟有时一下子就再也见不到它们的踪影,却相继出现野鸭和天鹅在水面荡漾的场面。初夏,布谷鸟声声划破天空,好像在催人“快快收割”。可入秋以后,却又消声匿迹了。这些鸟类,在一年四季之中有规律的出没,是因为它们具有迁徙习性的缘故。依据这种习性,可将鸟类分为三大类。

1.留鸟:终年在同一地区生活,没有迁徙现象。如乌鸦、喜鹊、麻雀等。

2.候鸟:由于季节不同而变更生活场所,它们冬季在南方越冬,春秋又飞往北方繁殖,如家燕、大雁、野鸭、天鹅,这类鸟在越冬区称为“冬候鸟”,在繁殖区称为“夏候鸟”,而在往返迁飞途中过境的鸟称之为“旅鸟”。

3.漂泊鸟:一般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往往在同一地区的不同环境区间,随食物变化而改变栖息场所,如啄木鸟和山斑鸠,它们夏天生活在山林中,冬天则迁到原野觅食和越冬。

候鸟迁徙的途径、远近和速度各有不同。有的种类仅在我国南北方之间或我国与周围邻国之间往返,如在我国东北繁殖的白鹭、白枕鹤,它们秋天只飞往日本国的南部去越冬;有的种类则要飞行很远的路程,跨越高山,远渡重洋,才能到达目的地,如在我国东北繁殖的红脚隼,迁徙时,途经我国的辽宁、山东、江苏、福建各省,再往南飞越印度洋,直到非洲的东部或南部越冬。鸟类在迁徙时飞行的高度一般都在900米以下,小鸟则在100米左右。迁徙的速度,大都在每小时40~80公里,夜间比白天快,春季比秋季快,这是因为白天它们要觅食、饮水或因其他环境因素的干扰;春天它们要赶忙飞至繁殖地,寻找配偶、选择巢区、做巢、孵卵、育雏。经研究,形成候鸟迁徙现象的主要原因不外乎有以下三种:

1.冰川时期的影响:在冰川时期,地球北大陆多被冰川覆盖,大批昆虫、植物死亡,鸟类为了生存,多次被迫向南方迁飞,每次冰川融化后,又迁回它的出生地,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鸟类的本能而遗传下来了。

2.繁殖地的选择:鸟类的繁殖地,需要具备丰富的食物和必要的安全条件,越冬地不适宜营巢繁殖,所以每到春天,它们又返回故乡。

3.生理上的刺激:鸟类的迁徙,在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体内所产生的内分泌刺激的结果。

本站编者:鸟类的繁殖地域一般相对固定(在繁殖季节食物、气候最适宜的地方),一般不认为繁殖为鸟类迁徙的主要原因。如果能为鸟类提供足够的食物,有的鸟类是不会在冬季迁徙到南方的,经人工投食的的丹顶鹤就有冬季停留在北方的现象。当一些树木的果实丰产的时候,原本迁徙的一些以果实为食物的鸟也会有停留北方越冬现象。

总之,这三方面的原因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关系,相互制约的。研究鸟类迁徙工作是很有趣的,需要积累大量有关资料,开展大量的科研工作,这都需要后人去探讨,从而认识客观世界,掌握鸟类的迁徙规律。目前,研究鸟类迁徙现象,多采用环志法进行。用铝合金制成脚环,套在鸟的跗跖部位,环上刻有环志站及序号标记。环的大小随鸟腿部粗细而有不同。每个环号设一张卡片,卡片上记载着环志号码,鸟的名称、性别及老、幼,套环地点,套环日期等项,把套上脚环的鸟释放,当它们再度被捕后,获鸟者将脚环号,捕获日期和地点,报告给环志站,然后立即把鸟释放,如果得到的是带脚环的死鸟,应将脚环取下,随同获鸟日期和地点,一起寄往环志站。日积月累,便可以获得鸟类的迁徙路线、时间及一些个体生态的宝贵资料。此外,还可以采用把鲜艳的染料喷在鸟羽上观察,或把微型无线电发报机,戴在大型鸟类身体上追踪,诸如此类先进有效的方法,同样能获得可贵的迁徙资料。研究鸟类迁徙工作,只凭一个国家是远远不能进行的。要靠全世界各国的鸟类工作者和广大的爱鸟群众共同合作。鸟类是没有“国籍”的,它们迁徙的路程很长,往往由这个“国家”飞到另一个“国家”,甚至由一个”洲”飞往另一个“洲”,比如,曾在北美海岸放飞的1只套上脚环的北极燕鸥,90天以后,它在14500公里外的非洲东南部被捕;1只燕鸥在苏联北冰洋沿岸套环后飞走,竟在澳洲重又擒获,它至少飞了22500公里;金鸻的繁殖地在苏联的西伯利亚东北部和北美的阿拉斯加,秋天迁徙时,有的沿我国海岸线飞行,有的则飞越大海,经过4000公里的旅途,到达美国的夏威夷群岛。

厅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