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美国学者孟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7 12:01:11

  保罗·孟禄(Paul Monroe 1869-1947)是美国反动的资产阶级教育家和教育史学家。
  孟禄对于中小学教育、教学法及自然科学的教学等问题,也曾发表过不少值得重视的意见。他说:"前三年是普通学科,后三年则分为几科,学生可随意选择一种,这种办法在美国叫平行学科制这里面有一种理科,是预备将来学生学医、学农业、学工业用的实用学科。此外有商科,美国中学生有30%是学商科的,……还有文科是预备将来学政治、法律等用的。"孟禄十分重视办好中学,他说:"我偏重中学的缘故,因为中学关系颇大,一方面预备升入大学;一方面预备升入大学;一方面预备职业,大学好不好,视中学毕业生如何,中学毕业生不一定都能升学,所以还要使他们有从事职业的能力,以便将来自谋生计?quot;有一次他在谈到中国教学方法时说:"中国今日的中学教学法,是一种讲演式的教授法,学生居于被动的地位,无自动的精神。这种方法学中国古文,或者可用;若学今日的科学,是万万不行的!"。"行以求知"是孟禄教学法思想的核心,是有借鉴价值的。他为了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精神,还主张使用"设计教学法"。他说:"现在美国教育最新趋势,不仅使学生自动参与学习历程,并进一步使学生自动解决具体问题,这种方法名之曰'设计教学法'。此法起源于法律学校。研究法律,不在研究原理,而在研究法庭所已有的案件,使学生自己先下判断,再由教师指示原则,证明学理。医学研究,也是如此,使学生实地诊病,研究原则"。
  孟禄重视教育,是因为充分认识到人才对国家的重要性,他在一次谈话中说道:"假如中国有三四百的科学专家,就比较中国有三四百万军队还要强些。"

  孟禄(P·Monroe,1869—1947),美国教育家、教育史学家。1869年生于印第安纳州北麦迪逊市。1892年,毕业于印第安纳大学弗兰克林学院,获理学士学位。此后四年,在公立中学任教,并出任校长。1897年,在芝加哥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任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讲师。1901年,赴德国海德堡大学学习。1913年,受美国政府委派,率团考察菲律宾教育。1915~1923年间,任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院长。1923—1928年间,任哥伦比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院长。1925—1928年,任该校以著名教育家巴纳德命名的教育讲座教授。1931—1933年,创办美国中国学院,并任院长。1932—1935年间,先后担任美国女子教学院院长和土耳其罗伯特学院院长。1935—1943年间,任各国教育协飞国际联盟主席。先后担任叙利亚斯迈纳学院、美国索菲亚学院、中国岭南大学等校理事,并被哥伦比亚大学、北京大学、巴塞尔大学、爱尔亚都柏林大学等高等学府授予名誉博士学位。曾先后受到日本、中国、波兰等国政府的嘉奖。1921年,孟禄来华访问,宣传其教育思想,对中国1922年的学制改革和“新学制”的制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孟禄一生著述甚丰,主要有:《希腊、罗马时期的教育史资料》(1904年)、《托马斯·普莱特与16世纪的教育复兴》(1905年)、《教育史教科书》(1905年)、《教育百科全书》(1910—1913年)、《简明教育史教程》(1914年)、《中等教育原理》(1928年),等。其中,以《教育史教科书》最为著名。

  在现代世界史上,孟禄的主要贡献不仅在于对美国以及亚洲一些国家的教育发展,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更重要的还在于对现代教育史学科的进一步成熟和发展,产生了非常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教育史教科书》(A text-book in the history of edu cation),1905年美国纽约麦克米伦公司出版,以后曾多次重印。全书正文760页,约500余万字。

  《教育史教科书》系统阐述了西方教育从远古时代到20世纪初的发展历程。全书共14章。第l章“原始教育”,探讨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目的、内容和方法,分析原始教育对后世教育发展的影响,明确提出了教育的心理起源论。第2章“东方教育”,多方面分析了中国古代教育的目的、内容、组织、方法、基本特征,考察了中国古代的考试制度、家庭教育,认为古代中国教育充分体现了东方教育的共同特性。第3章“希腊——作为进步调节的教育”,全面叙述古希腊教育的历史发展。具体探讨了从荷马时期到希腊化时期的各个历史阶段希腊教育的发展状况和教育理论的演化,并分析了希腊教育对近现代西方教育发展的。深远影响。第4章“罗马——作为实际训练的教育”,着重阐述了古代罗马教育发展和衰落过程。第5章“中世纪——作为训练的教育”,重点分析了基督教教义及教会组织对中世纪西欧教育的影响,以及中世纪大学的兴起、发展和大学的组织结构。第6章“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教育”,着重探讨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的基本思想内容、人文主义教育家的学说与实践。第7章“宗教改革与反宗教改革:教育的宗教概念”,着重研究了宗教改革时期西欧教育的发展和变化,分析了宗教改革运动对教育的影响,具体探讨了马丁·路德等人的教育学说以及该时期学校教育中所取得的成就。第8章“实在论教育”,分别阐述了以伊拉斯谟等人为代表的人文主义实在论、以蒙旦为首的社会实在论以及以夸美纽斯为代表的感觉实在论的教育思想及其对15一17世纪西欧学校实践的影响。第9章“教育的训练概念”,着重探讨了以洛克为首的训练论的教育思想及其起源、原则和对欧美各国教育实践的影响。第10章“教育中的自然主义趋势”,着重分析了以卢梭为代表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潮的形成、发展与实践。第11章“心理学趋势”,探讨了以裴斯塔洛齐、赫尔巴特、福禄倍尔等人为代表的近代教育心理学化运动的起源、发展和在欧美一些国家中的传播和实践。第12章“科学趋势”,通过对斯宾塞、赫胥黎等人教育思想的研究,分析了科学教育思潮的变迁以及在各级教育中的实施。第13章“社会学趋势”,具体探讨了近代国民教育运动的思想依据和发展。第14章“结论:晚近的折衷趋势”,着重分析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国家中产生的教育思潮,认为这些思潮的基本倾向在于调和近代以来相互斗争的教育理论。

  该书具体阐述了以下一些基本观点:

  1.教育的心理起源论。作者在论述原始教育时,明确提出,由于原始人的意识尚处于初步发展的状态,因此,原始人所从事的教育活动,在本质上是一种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行为的无意识模仿。这种无意识的模仿活动,是最早的人类教育形态,文明社会的教育就是在此基础之上发展而来的。虽然在其主观上,孟禄并没有明确地把无意识模仿的观点作为一种教育起源理论,但由于他认为原始教育以最简单的形式体现了一切教育的基本特性,因而事实上涉及到了教育的起源问题。

  2.关于古代东方教育。在论述以中国为代表的古代东方教育时,孟禄指出,东方国家的教育与其政治一样,与民族的文化习俗具有密切的联系,其目的就在于维持社会的传统。由于这个原因,古代东方教育具有明显的保守性,它并不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变革,而是静止不变的,在长达几千年的时间中,都不曾发生明显的变化。显然,孟禄关于古代东方教育的见解受到了黑格尔等人的影响,表现出非常明显的欧洲中心论的倾向。

  3.关于西方教育史的分期。在《教育史教科书》中,孟禄明确提出了西方教育历史发展的分期。他认为,古希腊、罗马时期是西方教育的古代阶段,在此之后,则进入长达千年的中古(中世纪)阶段。从文艺复兴开始,西方教育的发展进入了其近代阶段。

  4.关于教育思想的产生与作用。《教育史教科书》虽然兼及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但主要探讨的是教育思想的发展。在分析教育思想产生的根源和发展的动力时,孟禄更主要地是从特定历史时期的思想观念、文化环境的角度进行探讨的。在他看来,教育思想主要是在一定历史时期哲学、文化、政治等方面观念的影响下产生的,并随着文化、观念的变化而变迁。与此相联系的是,孟禄认为,在教育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教育思想比教育实践更为重要,教育思想是教育实践的基础,教育实践则是以教育思想为指导进行的。由于这个原因,教育实践的进步与发展主要取决于教育思想所提供的动力。

  5.关于希腊教育的地位与影响。在《教育史教科书》中,孟禄用了大量的篇幅探讨古代希腊教育的发展历程。通过对不同历史时期希腊教育的变化、教育思想的演进以及希腊教育基本特征等问题的研究,孟禄认为,希腊教育为西方教育的全部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希腊人的自由教育理想、对教育目的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理解与实践,为西方近代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动力。因此,在一定程度上,西方教育的历史发展是希腊教育理想的延伸、拓展、实践和丰富。

  6.关于近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在阐述西方教育思想的发展进程时,孟禄一方面强调近代哲学、自然科学、政治理沦、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变化,对近代西方教育思想发展所产生的巨大作用。认为与教育直接相关的某些领域思想观念的发展,是促进教育思想进步的直接动力。另一方面,孟禄则重视教育思想之间的相互联系,认为任何一种重要的教育理论,既有其历史上的渊源,又对后代的教育理论研究发生一定的影响。由此,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教育家之间,客观上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在不同的教育思想之间,存在着必然的逻辑关系。由于这个原因,一部教育史(教育思想史)在本质上就是不同时代人们对教育现象和规律不断认识,以及这种认识不断发展的过程。

  《教育史教科书》的出版,标志着美国教育史学科研究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20世纪早期,它一直是美国师范院校教育史课程的标准教科书。并对欧美其他国家的教育史学科研究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前,本书一直是中国大多数高等师范院校教育史课程的重要教学参考书。总之。《教育史教科书》是一部教育史学科的经典著作。

  本书的基本特点或长处在于:(1)它强调以历史的相互联系来阐述教育的发展进程,因而有利于更为深刻地理解、揭示教育历史现象及其内在的基本逻辑。由于这个原因,孟禄对不同教育家之间的思想联系,对卢梭、裴斯塔洛齐、赫尔巴特等人教育思想的阐述,都具有明显的特点,产生了不小的影响。(2)注重对教育思思的传播与实践的研究。在探讨洛克、卢梭、裴斯塔洛齐、赫尔巴特、福禄倍尔等人的教育思想和近代的各种教育思潮时,孟禄都用了大量的篇幅说明某种教育思想和教育思潮在不同国家的传播、推广和实践,并以此说明教育思想的作用及其与教育实践的相互关系。(3)史料丰富,较为恰当地处理了史与论的相互关系。在论述各个历史时期的教育状况时,孟禄都运用了大量的史料,并以此为基础,对各种教育历史现象进行理论分析、概括。从而既避免了史料堆砌的弊端,也避免了空发议论的缺陷。

  《教育史教科书》存在的缺陷主要是:(1)明显的“欧洲中心论”倾向。孟禄对古代东方教育特点等方面的论述,对古代希腊教育的高度评价,事实上反映了非常明显的“欧洲中心论”倾向。这使他不可能客观、历史地看待古代东方教育,从而影响了全书的科学价值。(2)明显的历史唯心主义倾向。孟禄的教育史观明显受到黑格尔等人历史哲学的影响。在阐述教育起源、教育发展的基础和动力等问题时,孟禄过分强调文化、思想等因素的作用,而忽视了经济、社会的作用,忽视了教育实践对教育思想的作用。这使他难以真正全面、深刻地阐述教育的历史现象和规律。(3)过分强调教育思想,而忽视教育实践。虽然作为一部教育史教科书,但它更侧重于教育理论,而相对忽略了对教育实践的探讨。

哈哈,还以为素梦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