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主会刀友:烧饼是谁发明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7 17:11:22
人物

据史书考证,烧饼是汉代班超同西域时传来的。〈续汉书〉有记载说:“灵帝好胡饼。”胡饼就是最早的烧饼,唐代就盛行了。〈资治通鉴.玄宗〉记载:安史之乱,唐玄宗与杨贵妃出逃至咸阳集贤宫,无所裹腹,任宰相的杨忠国去市场买来了胡饼呈献。当时长安做胡麻饼出名的首推一家叫辅兴坊的店铺。为此诗人白居易赋诗一首称:“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于饥谗杨大使,尝香得似辅兴无。”说在咸阳买到饼象不象长安辅兴坊的胡麻饼。胡麻饼的做法是取清粉、芝麻五香盐面清油、碱面、糖等为原辅料,和面发酵,加酥入味,揪剂成型,刷糖色,粘芝麻,入炉烤制,因而白居易说“面脆油香”了。此做法与现代烧饼差不多。宋代陶谷的〈清异录〉一书记载:“僖宗幸蜀之食,有宫人出方巾包面粉升许,会村人献酒一提,偏用酒浸面,敷饼以进,嫔嫱泣奏曰:‘此消灾饼。’乞强进半枚。”说的是880年8月,黄巢农民起义,兵逼长安,唐僖宗仓皇出逃,没有吃的,宫女用宫中带出的一点面粉,用村里人送的酒,一起和面,先在锅内烙,后在炉内烘熟,拿给他吃,说这是消灾的饼。僖宗勉强吃了半块。这种先烙后烤的方法和现在相同。“消灾饼”不用芝麻,大概就是现在的火烧了。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已有“烧饼做法”,与唐代的烧饼做法相差无几。

说说掉渣儿烧饼

烧饼土的“掉渣儿”,吃起来就是有味儿。

面食乃是中华饮食文化中的一绝,面条、馒头、包子、饺子……都是平民百姓最普通不过的饮食。烧饼也是其中的一员。

烧饼,属大众化的烤烙面食,这类面食品种颇多,有大饼、烤饼、芝麻烧饼、油酥烧饼、起酥烧饼、发面堆、搪麻酱烧饼、炉干烧饼、缸炉烧饼、罗丝转烧饼、油酥肉火烧、什锦烧饼等等,相传唐代人们喜欢吃胡饼,上面洒有芝麻,就是现代烧饼的前身,而这胡饼据说是从西域传过来的。烧饼是烙制的,绝大多数的烙制食品是用饼铛烙后在加以烘烤,以保持恒温,与现今使用的烤箱功能倒是有几分相同,烤出的烧饼焦、脆、香、酥,热烘烘甚是可口。

不过说起烧饼大家总是想起北方,毕竟那里是面食的王国。但这“掉渣儿烧饼”却地地到到是咱们湖北土家族的特色小吃。

土家族自称“毕兹卡”,是中华大家庭中一个历史悠久、文化较发达的少数民族。二千多年前,他们就定居于今天的湘西、鄂西一带。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土家人民以自己的勤劳而和智慧,开发了湘鄂渝黔接壤的广大地区,创造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对我们伟大祖国的缔造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今天他们主要集中在湖南西北部、湖北西南部、重庆西南部、贵州东北部等地。

土家族地区的社会形态的发展演变有其自身的特点。即自秦汉以来,就一直落后与汉族地区的社会形态,直至土改流后才基本上趋于一致。在这两千年的漫长时期中,中原汉族地区的中央集权日益巩固发展,封建化进程十分迅速,社会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土家族地区一直处于封建割据的局面,虽前后经历了羁縻州县制和土司制度两个时期,但社会性质变化不大,在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发展相对比较迟缓,而这正为其保留自己的民族特色提供了绝好的机会。吃、穿、用、住处处体现了土家人自己的风格和特点。

在吃的方面,土家人菜肴讲究酸、香、辣,俗话说:“三日不吃酸和辣,心里就象猫爪抓,走路脚软眼也花”,故特别看中辣椒、胡椒、花椒、大蒜、胡葱、韭菜、香椿等,辛辣香味独特的作料食品。旧志记载说:因土人居住“从岩遂谷门,冰泉凛冽,岗瘴郁蒸,非辛辣不足以温胃健脾。”

那这“掉渣儿烧饼”又是怎么来的呢?这就要说到晏琳的家庭了。

晏琳一家是地地到到的土家人,有着土家族人特有的朴实和聪慧,勤劳与善良,而他们最拿手也最骄傲的就是家族中人人都会做几样土家族的特色菜,简直是一个有土家族特殊的美食世家。现在家中年龄最大、辈分最高的就是晏琳的外公、外婆,特别是外婆,可以说是“掉渣儿烧饼”的发明人,他根据自己几十年做土家菜的经验,将面食的酥脆和土家人自己的口味融合在一起,将普普通通的一个饼做的表面金黄,饼里酥脆,闻着香,吃着脆,真真的鲜、香、酥、脆样样俱全,可谓是中华面食大家族又增添了新一员。

而将这饮食上的发明创造带给土家族以外的人,并将其商品化,市场化的任务就落在孙女晏琳的头上了。晏琳在武汉读完大学,也和其他毕业生一样找了一份白领的工作,一做就是三四年,但她一直不局限于朝九晚五的生活,总想做点有特色、有创意的事情。终于在几番思量,几番努力之后,将这带着自己民族、自家特色的风味小吃带到了武汉,并取名为“掉渣儿烧饼”。

喜欢吃烧饼的人

掉渣儿烧饼就是北方的发面饼,抹了一层酱。味道怪怪的 。

武大郎

我也想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