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版管理评审计划:需要一个辩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2 18:56:26
需要一个辩论稿子,关于传媒对青少年利与弊

我就是青少年``没什么不好的

全世界平均每分钟出版一本书,西方四大通讯社每天生产新闻稿350万字,重要信息可在几秒钟内到达全球各地……大众传媒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传播手段现代化,形态多样化、速度快捷化和范围全球化,是传媒时代最显著的特。大众传媒不仅在文化领域取得了举足轻重的领导地位,而且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影响到政治运作和经济发展。传播革命中的大众传播媒介,不但使人类的信息增殖到史无前例的程度,而且成为社会教育的主力军。在信息社会中生存的现代人已视大众传媒如空气般必不可少。有人甚至将它们称为似乎可以身临其境、直接感受的“准环境”,以便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相区别。这种传媒“准环境”不但承载着成为这个时代真正财富的信息,同时也引起了整个人类的生活模式与思维方式的变革。然而,信息在发出→传递→接受三维之间的“环境问题”也在不断地恶化:首先,在发出信息内容阶段,一方面由于大众传播趋向于商业化,信息趋向于商品化,使经过传媒“炒作”的信息垃圾进一步演化成信息污染;另一方面,被称为“后殖民主义”的媒介帝国主义的信息侵略也正威胁着各国本土文化的生存与发展,破坏了媒介“准环境”的生态平衡;其次,在信息传递阶段,随着多媒体教育观的确立,传媒的无形教育似乎比学校教育更具影响力,信息化已把文化推进到“语言文化”、“文字文化”之后的“图像文化”。以电视、电影为中心的“图像文化”,具有语言、文字所不可比拟的形象性、具体性,因而对提高教育的直观性、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然而,它负面的作用是既降低了教师传递的信息量在学生所能接受到的信息总量中的比重,也减弱了教师传递的信息对学生的吸引力。

尽管大众传媒影响巨大、一路走红,但是人们对于它的利与弊,不论是在学术界还是在社会上,迄为还在争执不休,没有形成共识。20世纪下半叶,针对大众传媒在商业动机的刺激下所普及的流行文化对社会成员的精神追求的误导,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的各种负面影响,以主要工业化国家为首,提出了教育界应以系统化的课程或训练教给学生适应急剧变化的媒介环境,培养青少年的媒介批判意识,使其能够辨别和抵御大众传媒的不良影响,从而兴起了一种新的教学科目——媒介素养教育,并逐渐扩大到其他国家。

邵培仁教授主持的浙江省新闻传播学类重点教材建设项目《大众传媒通论》(邵培仁、海阔著,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就是为了对学生进行传媒素养教育,指导学生具有健康的媒介批评能力,使其能够充分利用媒介资源完善自我,参与社会发展,其核心思想是抗拒大众传媒中的流行文化价值观念,鼓励学生去甄辨与抵制没落文化的腐蚀与麻痹,保护本国文化传统、语言、价值观和民族精神的纯正和健康。全书从阐述大众媒介的基本概念入手,以各种媒介产生的先后顺序为经,以各具特点的媒介为纬,经纬结合,史论结合,全景式地展示了报纸、杂志、图书、广播、电视、电影、录音、计算机、互联网、新媒介和通讯社、广告、公关的历史、现状与趋势,深刻地分析了它们在大众传播过程中的性质、特点与功能,揭示了它们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的互动共进的生态关系,并在大量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中国大众传媒的运作与经营以及受众如何正确地科学地利用传媒、接受信息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和意见。全书视野开阔,观点新颖,内容翔实,语言生动,是一部优秀的面向全国高校大学生的通识课教材,也是一部有益的面向全社会、旨在提高人们传媒素养和传播水平的案头必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