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江北区人社局:汉代尊儒,主要哪些书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9 01:50:10
汉代尊儒,将《诗三百》尊为《诗经》,还有其他的书吗?
诗经中流传的诗都是口头流传下来,经过编辑的吗,因为先秦焚书的。

先回答第二问:
  先秦焚书之后,一部分典籍保存了下来。比如著名的“鲁壁藏书”故事:
  西汉景帝三年(公元前154年),皇帝刘启将他的儿子刘馀从淮南迁到曲阜,封为鲁王,史称恭王。鲁恭王好治宫室,传说在扩建王宫拆除孔子故宅时,忽然听到天上似有金石丝竹之声,有六律五音之美,结果从墙里面发现了《尚书》、《礼》、《论语》、《孝经》等书,一共几十篇。这些经典是用蝌蚪文写成的,不同于当时经师们保存的用隶书书写的经典,人们就把它们称为“孔壁古文”。其中最有影响的是《古文尚书》,它比《今文尚书》多十六篇。历代的古文经学家认为这是可信的,直到清代的今文经学家魏源、龚自珍、康有为才怀疑是伪造的,但也拿不出确凿的证据。
  “孔壁古文”是什么时候进入孔壁的呢?据说是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时候,孔子第九代孙孔鲋认为“秦非吾友,……吾将藏之,以待其求”,就将这些经典藏在孔子故宅墙壁内,自己到嵩山隐居去了。孔鲋到死也没有把它们取出,但“竹简不随秦火冷”,这些经典终于保存下来。
  为了纪念孔鲋藏书,金代就在孔庙的孔子故宅内修建了殿堂,因传说拆墙取书时天上有金石丝竹之声,故取名为“金丝堂”。明宣德九年(1434年),苏州知府况钟还曾捐款重建。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重修孔庙时将金丝堂迁往孔庙西路,在原址建起了诗礼堂。后来在诗礼堂后又建了“鲁壁”,纪念孔鲋藏书。(《曲阜档案信息网》)
  退一步讲,即使鲁壁藏书的真实性值得怀疑,始皇焚书也不可能将天下的所有书籍都焚毁完。史无前例的文革不也在焚书吗,但人民的精神食粮是无法被完全毁坏的。
  除此之外,济南伏生在文化传承上的历史地位也是不容忽视的。据《史记》载:
  伏生(生卒年不详)名胜,济南人,经学家。秦代朝廷设博士以备顾问,伏生即为博士。秦始皇焚书,伏生藏《尚书》于壁中。经过秦汉之交的战乱,其所藏《尚书》尚存二十九篇。汉初,伏生以二十九篇《尚书》教授于齐鲁之间。汉文帝听说伏生能传《尚书》,欲召其入朝。此时伏生已九十多岁,行动不便,汉文帝便让太常掌故晁错到济南伏生家中学习《尚书》。伏生口授《尚书》,相传因为他年老口齿不清,曾使其女羲娥代为解说。伏生所传《尚书》,即今《今文尚书》二十八篇;伏生弟子根据伏生对《尚书》的解释,编成《尚书大传》。 (山东新华网)
  这样第一个问题就好回答了:包括四书五经(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等)在内的儒家经典虽然遭秦火,但却由暗藏、口传的方式存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