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制作彩铃:城市经济学的出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30 02:58:56

毕业去向为:国家机关、银行、研究机构、咨询机构、高校、大企业等。 
  城市经济学【Urban Economics】,是研究城市产生、成长、城乡融合的整个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及其规律的经济学科。城市经济学是用经济分析方法研究城市在产生、成长、城乡融合的整个发展过程中的经济关系及其规律的经济学科,主要研究城市经济的基本理论和具体经济问题。
  专业培养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
  2.掌握经济学基础理论和城市经济学基础理论,具有独立从事创新性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
  3.掌握本学科领域全面而坚实的的专门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城市经济学专业应用型人才。
  开设主要课程
  1.城市经济学
  2.城市经济分析方法
  3.城市规划
  4.城市投融资
  5.城市可持续发展
  毕业生去向
  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均参加过科研课题和调研,学生毕业时能很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工作满意度非常高,就业率接近100%(有个别学生因出国等选择不就业)。毕业去向为:国家机关、银行、研究机构、咨询机构、高校、大企业等,还有大约15%攻读博士。
  博士毕业生去向为:研究机构、高校师资、国家机关、大型国企,国内外著名科研机构或大学做博士后。

浅议城市经济学的整体性与理论框架

一、整体性问题是一个哲学问题

(一) 世界整体性的根源和表现

我国古代哲学家早有"宇宙同源"的思想,认为宇宙源于"元"、"气"、"一"等等。近代唯物主义认为宇宙的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

现代系统论的产生,实际提出了"宇宙同构"的思想,认为世界任何事物都是以系统的形式存在着的。其中最基本的系统形式应该可称之为"点辐射"或"点衍生"形式。"点辐射"的常态存在形式就是"中星-卫星"结构。大到太阳系、小到原子都是这种结构。现代区域的存在形式越来越看的清楚,是以"城市"为"中星",以周围次级城镇村为"卫星"的地理结构。"点衍生"的常态,在自然界表现为门、纲、目、科、属、种系统,在社会表现为行政、宗法、宗教各类系统,在经济领域表现为产业结构、管理结构各类系统,如此等等

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宇宙的普遍规律三条,现代思维科学提出"老三论"、"新三论",实际是共同提出了一个"宇宙同律"的非常重要的思想。城市经济的发展是一部极其丰富的哲学教科书。城市经济中存在的各种现象的相互关系及其发生、发展都可以用哲学上的"三条规律"和"老三论"、"新三论"得到完整解释。城市经济学自己所揭示的城市化规律、城市发展规律也都具有普遍性。城市经济学的教学科研任务归根到底也就是要充分、正确地揭示和阐释这些普遍规律,以指导城市工作者的实践。

(二)世界整体性的机制和过程

世界的整体性的提出是由于物质的永恒的运动、发展和变化。其运动、发展、变化的基本形式和轨迹就是空间维的辐射和时间维的衍生,而"万变不离其宗"。这个"宗"就是物质的本质属性和根本规律

世界的整体性之所以持续维系而不崩溃,乃在于世界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性,牵一发而动全身;世界万事万物的相互依存性和相互作用,一损俱损,一荣俱荣;还在于宇宙演变过程中形成的结构的层次性和有序性。城市经济的存在就具有这种内外整体性。城市与乡村是一个整体。城市内部也是一个整体,任何城市要素都是普遍联系的、互相依存的和具有有序的层次结构性的。

世界的整体性又不是凝固的、一成不变的定式,它是发展变化的。其一般规律是由无序到有序、由不甚紧密到紧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城市经济的整体性也是如此。所以,以下结论是真理:

任何整体性描述形成之日就是它开始过时之时。

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长青!

但是,人们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又离不开对客观事物的整体把握,又离不开理论的抽象,怎么办呢?

二、世界整体性的系统把握与辨识

(一) 系统分类

任何事物都是以系统的形式存在着,因此首先可以和必须进行系统分类,要分清系统的层次性及其相互关系。认识城市经济对城市系统首先进行正确的分类是前提性条件。其一、从城市经济的外部联系和关系上,不难看出宏观经济、中观经济、微观经济分类的必要性和科学性;其二、从城市经济的内部联系和关系上,不难看出多角度多层次分类的必要性和可能性。

(二) 概念建构

任何事物的系统存在形式都需要用概念加以抽象把握,任何事物的本质和现象及其运动变化规律也都需要运用概念加以抽象把握。世界的整体性反映为人的认识的整体性,便需要用概念体系的整体性来表达。任何科学体系无不表现为它的科学范畴体系,而此科学的"完整性"无不要以它所建构的范畴体系是否完整来检验和表达。

根据自然科学和现代思维科学的发展,我们不难看出,学科范畴系统的形成一般存在以下轨迹:首先是"主体"概念和"客体"概念的产生;然后,从主体概念中衍生出"结构"、"功能"等概念。(结构一般是事物特点和性质的根据,而功能是事物地位、作用、效益的基础。)从客体概念中衍生出"环境"、"空间"、"条件"等概念;从二者的结合上,自然产生"发展(变化)"及其规律性的概念;在"有人系统"中,"管理"和"经营"的概念也就应运而生了。在自然科学中,其体系的形成主要是前三方面概念和范畴的运用、变化和组合;在社会科学、农业科学中,其科学体系的形成则无非就是上述四方面的基本概念和范畴的运用、展开、衍生和排列组合。

城市经济学是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出生"较晚的一门经济学,80年代初才由西方传入中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其理论体系自然还处于见仁见智阶段。本人的《城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就是根据以上认识形成的。根据城市经济的特点、研究需要和本人的经验乃有发展、结构、环境、效益、区域、管理六篇及其相关18章的出现。这个学科范畴、概念体系的建构,当然还不能说已经十分完美,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研究。

(三) 相关分析

系统分类与概念建构 是否科学、合理、完备,很重要的检验工具就是系统之间与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关系的分析。从这种分析中,可以看出系统之间和概念之间相互接近、相互依存的程度和层次性。不过,这种分析也要分层次进行。

首先是两维关系的分析,也就是两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或正向、或负向、或线形、或非线形)关系。例如城市化率与人均GDP便具有正相关关系,而第一产业比重与人均GDP则具有负相关关系;而城市人口、生产要素密度与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是先正向而后负向的。这些相近的概念就必须有序"编织"在一起进行系统研究

其次是多维关系分析,这是两维关系分析的必然,是对事物要素相关关系进行整体分析的要求。从上述两维分析中,不难看出城市化率、人均GDP值、第一产业比重具有多维连带关系,经济密度、经济效益、GDP 值也具有多维连带关系。再如,警力成本、犯罪损失、社会成本之间,环境污染损失、环保投资、社会成本之间也都是多维相关关系。

多维关系有的可以进行定量分析,有的则只能进行定性分析。本书的六篇其相互关系就是如此。第1篇是"发展",后面5篇(结构、环境、效益、区域、管理)均与发展相关,无一例外;同样地,第2篇"结构",与其前后的5 篇(发展、环境、效益、区域、管理)也是息息相关的,无一例外;如此类推。也就是说,各篇都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整体。同样地,全书18章也都不是孤立的,也是互相联系、互相依存的整体。

再次是矩阵联系和关系,这是多维联系和关系的标准模式。这种联系的普遍性在产业界已经首先得到充分揭示和证明。作为对客观事物进行反映的理论体系,其实也具有这种内在联系的奥秘。发现和整理这种标准联系,有助于理论体系建构的科学化和完备。本书曾为此做过尝试,是否成功有待后来者评说和完成。

三、城市经济学理论整体性的把握与探索

根据以上认识和探讨,我们用矩阵的形式把全书内容作了7×7的排列,其中,1-6各排各列的内容,皆摘自原书六篇。每列的内容即每篇的内容提要,每行的内容则是每篇可以写入而没有写入,相当于"输出"到其他各章(各列)的内容。第7行第7列是进一步考虑到内容的完整性新补充进去的。我们试图用这个理论矩阵来说明自己对城市经济学的整体性及其各部分相互联系和关系的理解。下面就是这一矩阵体系:

综观上述理论矩阵的形成,我们体会以下特点:

1、是城市发展历史逻辑和城市经济学研究方法逻辑的统一。历史逻辑可以从矩阵的主对角线去看,可以发现体系结构遵循从"城市发展"的历 史开始,继而有结构、环境的城市问题,20世纪60年代之后,城市效益、城市区域、城市管理问题相继进入城市发展的历史进程中。而方法逻辑可以从行列关系来看,发现城市经济学理论分析蕴涵着的系统方法,即从城市经济学研究对象总的目标系统出发,有层次有先后地分化出具体的研究子系统,并指出了这些子系统之间相互关系,从而更深刻更全面地揭示了城市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规定性。

2、它是理论研究和实践分析的统一。正如该书自序中已经指出的,本书体系的出现也不完全是逻辑推理的产物,它是作者有感于城市发展中存在的现实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有针对性的安排。例如,城市化的客观规律问题、城市基础产业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城市空间结构问题、公共经济问题、城市规模效益问题、城市环境问题、外部经济问题和城市区域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正是传统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没有关注或很少关注的。而这些问题恰恰是20世纪60年代以来各国城市经济发展中大量发生的,急需理论的指导,特别是我国自70年代末改革开放之后,城市经济的发展更需要理论指导的支持。这些实际感受对这个理论体系的形成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它是演绎法和归纳法的统一。演绎法是指由研究对象的界定到科学范畴的展开,城市经济学是研究城市系统经济运行、经济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在这个研究对象的界定下,将经济学的研究分为六大范畴展开,并用理论矩阵形式加以表现,体现了演绎法的具体运用;而该矩阵通过对城市发展、城市结构、城市环境、城市效益、城市区域、城市管理6行6列的综合研究,最后都归结到城市系统经济运行、城市系统经济关系和城市系统经济规律的研究,体现了归纳法的应用。

4、它是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的统一。城市经济学从一般理论范畴归属来看是属于应用经济学,即一般认为它是运用理论经济学原理分析解决城市经济问题的。但是,由于城市经济学所要揭示的空间经济问题、外部经济问题、聚集和扩散经济问题、分布问题等等,往往不能直接在传统经济学理论体系中找到系统的原理,不得不在一边研究城市经济的实际应用问题时,一边同时研究这些实际应用问题所涉及的经济学基础理论问题。实际上,应当也有一门能够解决城市经济问题、区域经济问题、产业经济问题等中观性经济问题的理论经济学,但是,这一学科还远远没有形成,从而使城市经济学在完成城市经济实际问题的研究任务的同时,不得不涉及理论经济学问题的研究。从这一意义上说,城市经济学的某些内容又是理论经济学。这个矩阵对作为理论经济学的中观经济学的诞生也许会有一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