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查和启信宝哪个好:请教三个问题,谢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10 11:24:42
1 什么是“三民主义”?

2 什么是“党八股”??

3 “五四运动”是什么?

请详细赐教,谢谢/

1905年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把同盟会的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
党八股:是一种文风,内容空洞、形式死板的文章或报告
五四运动是1919年5月4日发生于中国北京的一场爱国运动。

起因于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巴黎和会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的消息传来后,北京学生群情激奋,开展了集会、游行、罢课等活动。后得到了中国各地学生及各界的广泛支持,并最终演变成了全国性的罢市,罢工还有学生罢课活动。从而形成了全国规模的爱国运动,并最终迫使北洋政府拒签了和约。

五四运动同时是一场文化、思想改革运动。运动中全面质疑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和文化;提出“打倒孔家店”,提倡“民主与科学”(即德先生与赛先生)。并提出新文化运动,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北京大学是这场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

中国共产党党史一般将其定义为“反帝反封的爱国运动”,并以此运动作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正式宣布5月4日为中国青年节。

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政治学说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纲领。由孙中山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所制订,包括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个主要部分。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独立、民主和富强是社会发展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摒弃了农民阶级的农业社会主义和皇权主义,逾越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君主立宪的藩篱,认真吸取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制订出建立共和制的民主革命的纲领和方案,就是实行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当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阶段后,忠实于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孙中山又采取积极的态度,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反映了新的历史特点,获得了新的生命力。

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是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帝国主义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而在国内还存在着以满洲贵族为首的清政府与汉族、其它少数民族的矛盾,两种矛盾交错纠结,呈现出复杂的状况。孙中山首先揭橥的战斗旗帜就是民族主义,反满是他在清末倡导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之一。争取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振兴中华,则构成民族主义的另一主要内容。孙中山和他的战友们的革命活动具有强烈的救亡色彩。兴中会宣言开宗明义地指出,中国面临着“瓜分豆剖”、“蚕食鲸吞”的厄运。“维持国体”则是奋斗的主旨。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外邦逼之”与“异种残之”并列为民族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的基本原因。如何挣脱殖民主义的枷锁.他认为只有推翻清朝政府才能救亡图存。孙中山还主张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承认民族自决权。

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建立共和制度,是孙中山倡导的民权主义的基本内容。他揭露和抨击封建专制制度,指出它阻抑社会经济的发展,剥夺人民起码的权利,推行文化钳制政策。他坚信这种黑暗野蛮的社会政治制度决非“自由平等的国民所堪受的”,要求迅速改变这种状况。他指出经由“国民革命”推翻封建暴政、建立共和国,是民权主义实现的主要途径。他从严酷的社会实际中认识到,“世界立宪,亦必以流血得之,方能成为真立宪”。他举起武装反清的旗帜,以实现共和的理想。他为共和国勾勒出一幅简图:“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他对政体的有关问题进行了长期构思,主要内容为“革命程序论”、“政党和政党政治论”、“权能区分论”、“地方自治论”、“全民政治论”和“王权宪法论”。既阐述了民主建政的过程和原则,又规划了政府的结构。

发展社会经济,使国家富强起来,是民生主义的主要内容。孙中山所倡导的民生主义“不外土地与资本问题”。在土地问题上,他主张平均地权,土地国有。采取“核定天下地价”、“照价收税”、“照价收买”和“涨价归公”的措施,使由于社会进步而造成的土地增值归于国家,人民不必再纳赋税,地主不得“坐享其成”而致“垄断”。孙中山的土地方案主要吸取和借鉴了美国经济学者H.乔治和英国思想家J.密尔的观点。在资本问题上,他提出了“节制资本”和“国家社会主义”(或称“集产社会主义”)的主张,认为“凡夫事物之可以委诸个人或其较国家经营为适宜者,应任个人为之”,“至其不能委诸个人及有独占性质者,应由国家经营之”。他相信这种相互为用的方案既能“防资本家垄断之弊”,又可“合全国之资力”以发展实业。他认为“实业主义行于我国”是社会的必然趋势。

三民主义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概括了民主革命的任务,体现了人民的愿望,顺应了近现代的历史趋向。其实质是自觉的资本主义化的纲领,对于中国摆脱中世纪的状态,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但它也带有历史的局限性,主要是缺乏明确的、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内容,发展资本主义的民生主义又涂上了主观社会主义的色彩。它的不彻底性影响了它的科学性和革命性,限制了它的作用。

旧民主主义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后,孙中山与时俱进,在中国共产党和国际无产阶级的帮助下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的发布,标志着新三民主义的形成。在新三民主义中,反对帝国主义的内容明确化,同时主张打倒与帝国主义相勾结的军阀。民族主义的主要目的“在使中国民族得自由独立于世界”,而对于中国人民说来,“其目标皆不外反帝国主义而已”。民权主义的发展,也使“主权在民”的观念得到了进一步体现。孙中山对西方共和政治的认识有所深化,具有一定的批判性,认为“近世各国所谓民权制度,往往为资产阶级所专有,适成为压迫平民之工具”,必须建立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者所得而私”的民主政治,以防止欧美现行制度的流弊。他主张人民有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权,以主人的身份管理政府。他对于民生主义中的土地方案突出了“耕者有其田”的内涵,认为这样“才算是彻底的革命”。此外,孙中山还确立了联俄、联共和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以之作为革命的战略和策略,使得新三民主义更具完整性。新三民主义无愧为“国民革命”的旗帜,成为民族民主革命统一战线的共同纲领,表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的进步性,但它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带有某些历史局限。
http://history.1001n.com.cn/info/info.asp?id=4141
http://www.niat.jx.cn/newsasp/qh/lilunzhichuang/maoxuan/maoxuan1/third/3-7.htm五四运动

1919年5月4日爆发的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伟大革命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1919年1月,美、英、法、日等帝国主义国家在法国巴黎召开“和平会议”。这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在中国人民舆论的压力下,向会议提出废除袁世凯和日本订立的不平等条约“二十一条”,要求将德国在山东的租借地、胶济铁路以及其他权利归还中国,同时还提出七项“希望条件”废除势力范围;撤退外国军队、巡警;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撤销领事裁判权;归还租借地;归还租界;关税自主等。但这些要求和希望均遭到参加“和会”的帝国主义国家拒绝。不仅如此,他们还决定将德国在山东掠夺的权利全部让予日本,并将其写进了《协约和参战各国对德和约》即《凡尔赛和约》。至此,中国在巴黎和会上的外交完全失败。但军阀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消息传出,举国愤怒。5月4日,北京学生3000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等口号。会后举行了游行示威,愤怒的爱国学生痛打了亲日派官僚章宗祥,并放火焚烧了亲日派官僚曹汝霖的住宅。军阀政府派军警镇压,逮捕学生30多人。全北京学生立即实行总罢课,并通电全国表示抗议。天津、上海、长沙、广州等地学生也纷纷游行示威,声援北京学生。在日本、法国等国的中国留学生以及南洋华侨学生都开展了爱国活动。6月3、4两日,军阀政府又逮捕北京学生近千人,激起全国人民的更大愤怒。上海、南京、天津、杭州、武汉、九江及山东、安徽等地的工人举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政治罢工,上海和全国各重要城市的商人也先后举行罢市。至此,五四运动发展到新的阶段,即从开始的共产主义知识分子、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三部分人的统一战线运动,发展为以工人阶级为主力军,包括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范围的革命运动--“六三运动”,运动的中心也由北京移到上海。6日至10日,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的职务;28日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也是中国青年运动的伟大开端。它开创了中国革命知识青年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五四运动实际斗争的锻炼,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造就了一批青年共产主义者。他们深入工农群众,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领导罢工斗争,促成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建立做好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http://cyc7.cycnet.com:8091/worksnew/content.jsp?id=1095&s_code=0201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提出内容是:民权,民主,民生。为旧三民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