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走向生本读后感:请大家说说孙中山的相关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10 10:11:51
请大家说说孙中山的相关资料!

伟大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先生诞生于广东省香山县(今名中山市)翠亨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孙中山幼名帝象,读书时取名文,号日新,字德明,1886年改号逸仙,1897年在日本化名中山樵,辛亥革命后,则常以中山为名。

  孙中山幼年时爱听老人讲述太平天国的故事,少年时代在美国属地檀香山先后就读于英美教会所办的意奥兰尼学校和奥阿厚书院。1883-1886年,孙中山继续求学于香港拔萃书室、域多利书院。毕业后,他先进广州博济医院附属南华医学堂学习,后来转入香港西医书院(这所学校后来并入香港大学〕学医。在校期间,他不但努力攻读医学,而且还广泛研读了西方国家的政治、历史、军事、科学书籍,并结识了不少有志革命的青年朋友。

  1892年7月,孙中山以最优异的成绩在香港西医书院毕业,曾先后在澳门、广州等地行医。他的医术精明,而且对贫穷病人免费治疗,因此,行医“不满两三月,声名鹊起”。

  1894年6月,孙中山到天津上书李鸿章,要求改革时政,被置之不理。同年,爆发了中日甲午战争,清政府在战争中接连失败,孙中山进一步认清了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愈发坚定了救国的信念。遂赴檀香山,在华侨中宣传革命。这年11月24日,他在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提出了“驱逐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次年1月,孙中山回到香港,成立了香港兴中会,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因事泄而失败,被迫逃亡海外。清政府将他作为重要国事犯到处悬重赏通缉。此后他在海外16年,先后 5次环游世界,在华侨中广泛宣传革命,建立革命组织。

  1896年10月,孙中山在英国伦敦被清政府使馆诱捕后经他的老师英国人康德黎营救脱险。1905年 8月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在东京成立,孙中山被一致推举为总理。在同盟会机关报《民报》的发刊词里,孙中山首次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

  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积极发动武装起义。孙中山直接领导的起义有1907年5月的黄冈起义、6月的七女湖起义、9月的防城起义、10月的镇南关起义、1908年2月的钦州起义、4月的河口起义,1910年2月的广州新军起义以及1911年4月27日(阴历3月29日)的黄花冈起义,加上1895年的广州起义和1900年的惠州起义,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共领导了10次武装起义。这些起义虽然失败,却唤醒了中国人民,敲响了清王朝的丧钟。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孙中山在美国闻讯,立即在欧美各国开展外交活动,争取各国的支持,并于同年12月25日回到上海。29日,在南京举行的17省代表会议上,孙中山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到南京宣誓就职,建立了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成了临时参议院,公布了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由于立宪派和其他旧势力对袁世凯的支持以及革命党人的妥协态度,孙中山被迫于1912年2月13日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并荐袁世凯以自代。3月8日袁世凯在北京就职。

  4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正式解职。

  孙中山与宋庆龄于1915年在日本结婚

  袁世凯上台后,逐步实现其变共和为专制的阴谋。1913年3月20日,他派 人在上海暗杀了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4月,又非法签订善后大借款,准 备发动内战,消灭南方革命力量。孙中山看清了袁世凯的真面目,发动了二 次革命,江西、南京、上海、四川等地先后起兵讨袁,但因国民党内部涣散, 在袁军的进攻下,不到两个月先后失败。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被迫逃亡日本。1914年7月,他在东京成立中华 革命党,被推举为总理,继续领导反袁斗争。

  1915年10月25日,孙中山与宋庆龄在日本东京结婚。同年12月,袁世凯不顾全 国人民的反对,公然称帝。12月25日,爱国将领蔡锷首先在云南举起了讨袁护 国的旗帜,各省纷纷响应。袁世凯被迫取消了帝制,在举国人民的唾骂中一命 呜呼。 袁世凯死后,中国仍处于各派军阀割据混 战的动乱局面。张勋复辟事件发生后,孙中山 立即举起护法旗帜,号召国会议员南下护法。 1917年9月1日,在广州召开的国会非常会议上, 孙中山当选为中华民国军政府大元帅。军政府 成立后,滇、桂军阀通过改组军政府排挤孙中 山。1918年5月4日,孙中山向非常国会提出辞 职,离粤赴沪。自此到1920年11月,孙中山在 上海完成了《孙文学说》、《建国方略》、《 建国大纲》等箸述。 为了建立一支真正的革命力量,1919年10 月,孙中山把中华革命党改组为中国国民党。此时,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 五四”运动已经爆发。1920年10月,在孙中山的督促下,陈炯明率粤军攻克 广州。11月,孙中山回到广州,重新护法军政府。1921年 5月,孙中山在广 州就任非常大总统,成立正式政府。

  1922年6月,陈炯明发动叛乱,孙中山被迫离开广州再赴上海,二次护法运动又告失败。此后,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和苏俄的帮助,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1923年初驱逐陈炯明后,孙中山在广州重建大元帅府,并派出“孙逸仙博 士代表团”访问苏联,邀请苏联政治和军事顾问到广州帮助中国革命。1924年1月在广州召开了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党纲、党章,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同时创办黄埔军官学校,训练革命武装干部。同年10月在镇压 广州商团叛乱后,应北京政府之邀,他扶病北上共商国事,终因积劳病剧,于次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

孙中山先生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于翠亨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0岁入村塾读书,12岁到檀香山读书,17岁时回国。1884年与本县卢慕贞女士结婚。1886年至1892年先后在广州、香港学医。毕业后,在澳门、广州行医,并致力于救国的政治活动。1894年上书李鸿章遭到拒绝,遂再赴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

1905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系统地提出其三民主义思想,并与保皇派进行了激烈的论战。1895年至1911年策划多次反清武装起义,屡遭挫折而斗志弥坚。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得到各省响应,导致清朝专制统治的覆灭,是为著名的“辛亥革命”。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体。1912年4月卸大总统职,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宣传。同年8月,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袁世凯窃据大总统职位后阴谋复辟帝制,孙中山乃于1913年发动“二次革命”。1914年在日本组织成立中华革命党。1915年与宋庆龄结婚。

1917年,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组织中华民国军政府,被推举为大元帅,开展护法运动。1919年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担任总理。1921年,非常国会又于广州议定组织中华民国正式政府,孙中山就任大总统,再举护法旗帜。1923年,孙中山第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成立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复任大元帅。同年接受苏俄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决定国共两党实行合作,以推进国民革命。1924年1月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了国民党,重新解释其三民主义。同年秋,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孙中山应邀北上,共商国是。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不治,逝世于北京。

孙中山 (1866-1925)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广东香山(中山)人,1892年毕业于香港西医书院。赴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誓推翻清朝。1905年在日本联合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为总理。 1911年辛亥革命后被十七省代表推举为中国民国临时大总统。

中山先生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日新,后改号逸仙,旅居日本时曾化名中山樵,“中山”因而得名。
1866年11月12日孙中山出生于翠亨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10岁入村塾读书,12岁到檀香山读书,17岁时回国。1884年与本县卢慕贞女士结婚。1886年至1892年先后在广州、香港学医。毕业后,在澳门、广州行医,并致力于救国的政治活动。1894年上书李鸿章遭到拒绝,遂再赴檀香山,创立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

1905年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系统地提出其三民主义思想,并与保皇派进行了激烈的论战。1895年至1911年策划多次反清武装起义,屡遭挫折而斗志弥坚。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得到各省响应,导致清朝专制统治的覆灭,是为著名的“辛亥革命”。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创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政体。1912年4月卸大总统职,致力于经济建设的宣传。同年8月,改组同盟会为国民党。袁世凯窃据大总统职位后阴谋复辟帝制,孙中山乃于1913年发动“二次革命”。1914年在日本组织成立中华革命党。1915年与宋庆龄结婚。

1917年,在广州召开非常国会,组织中华民国军政府,被推举为大元帅,开展护法运动。1919年改组中华革命党为中国国民党,担任总理。1921年,非常国会又于广州议定组织中华民国正式政府,孙中山就任大总统,再举护法旗帜。1923年,孙中山第三次在广州建立政权,成立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复任大元帅。同年接受苏俄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决定国共两党实行合作,以推进国民革命。1924年1月召开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改组了国民党,重新解释其三民主义。同年秋,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孙中山应邀北上,共商国是。1925年3月12日,因肝癌不治,逝世于北京。

孙 中 山 名 文 (号 逸 仙), 1866 年 11 月 12 日 诞 生 在 广 东 香 山 县 (今 中 山 县) 翠 亨 村 的 一 个 贫 苦 农 民 家 里。 他 从 六 岁 起 就 参 加 一 些 劳 动, 这 种 “农 家 子” 的 生 活 使 他 “早 知 稼 稿 之 艰 难”。 十 岁 才 入 村 塾 读 书, 机 械 地 背 诵 经 籍 令 他 十 分 厌 烦。 缠 足、 蓄 婢、 赌 博 等 等 封 建 陋 习, 引 起 他 的 反 感 和 憎 恶。 外 国 资 本 主 义 势 力 的 侵 扰 和 本 国 封 建 统 治 者 的 压 榨, 激 起 了 人 民 的 反 抗, 当 地 群 众 斗 争 连 绵 不 绝。 太 平 军 老 战 士 对 农 民 起 义 事 迹 的 忆 述, 在 他 幼 小 的 心 灵 上 引 起 了 强 烈 的 反 响。 香 山 县 有 不 少 贫 苦 或 破 产 农 民 被 迫 离 乡 背 井 到 国 外 去 谋 生, 孙 中 山 的 哥 哥 孙 眉 也 加 入 了 这 个 行 列。 孙 中 山 在 十 三 岁 时 前 往 檀 香 山, 当 时 他 的 哥 哥 已 从 佣 工 渐 次 上 升 为 当 地 的 华 侨 资 本 家。 这 次 行 程 打 开 了 他 的 眼 界 —— “始 见 轮 舟 之 奇, 沧 海 之 阔, 自 是 有 慕 西 学 之 心, 穷 天 地 之 想”。 在 檀 岛 的 五 年 多 中, 他 在 美、 英 办 的 教 会 学 校 里 开 始 接 受 “欧 洲 式 教 育”。 夏 威 夷 人 民 的 反 侵 略 斗 争 给 少 年 孙 中 山 以 激 励, “改 良 祖 国, 拯 救 同 群 之 愿, 于 是 乎 生”。 1883 年, 孙 中 山 返 回 祖 国。 他 与 好 友 陆 皓 东 在 故 乡 破 除 封 建 迷 信 的 活 动, 遭 到 一 些 守 旧 的 人 们 的 反 对, 改 良 乡 政 的 尝 试 难 以 奏 效。 孙 中 山 不 久 被 迫 前 往 香 港, 先 后 就 读 拔 萃 书 室 和 域 多 利 书 院。

就 在 孙 中 山 到 香 港 求 学 的 这 一 年, 爆 发 了 中 法 战 争。 从 鸦 片 战 争 以 来, 西 方 资 本 主 义 国 家 多 次 用 战 争 方 式 推 行 殖 民 主 义。 资 本 —— 帝 国 主 义 同 中 国 封 建 势 力 相 勾 结 把 中 国 变 为 半 殖 民 地 半 封 建 社 会 的 过 程, 也 就 是 中 国 人 民 反 帝 反 封 建 的 斗 争 过 程。 从 三 元 里 人 民 抗 英 斗 争 直 到 波 澜 壮 阔 的 太 平 天 国 农 民 战 争, 都 曾 给 侵 略 者 和 统 治 者 以 沉 重 打 击。 随 着 民 族 资 本 主 义 的 萌 发, 社 会 政 治、 思 想 领 域 中 出 现 了 新 的 因 素。 改 良 主 义 者 们 开 始 引 进 “西 学”, 并 且 传 播 关 于 社 会 变 革 的 观 念。 法 国 发 动 的 侵 华 战 争, 加 深 了 日 益 严 重 的 民 族 危 机, 越 来 越 清 楚 地 暴 露 了 请 朝 政 府 的 腐 败, 又 一 次 激 起 了 人 民 群 众 的 反 侵 略 怒 潮 并 促 进 了 改 良 主 义 的 传 播。 孙 中 山 痛 感 “中 国 现 状 之 危, 我 人 当 起 而 自 救”, 挽 救 国 家 危 亡 和 变 革 社 会 的 热 望, 更 为 炽 烈。 据 同 代 人 的 回 忆, 孙 中 山 这 时 曾 以 洪 秀 全 自 命。

1886 年 至 1892 年 间, 孙 中 山 在 广 州 和 香 港 习 医。 进 一 步 接 触 了 西 方 的 自 然 科 学 和 资 产 阶 级 的 社 会 政 治 学 说, 进 化 论 和 法 国 十 八 世 纪 资 产 阶 级 革 命 的 历 史 给 他 以 深 远 影 响。 他 在 校 期 间 的 社 会 活 动 日 益 频 繁, 与 著 名 的 改 良 主 义 者 何 启、 郑 观 应 等 交 往 密 切; 同 时, 也 同 与 会 党 有 密 切 联 系 的 同 学 郑 士 良 等 相 结 纳。 孙 中 山 常 常 同 陈 少 白 等 抨 击 时 政, 探 求 改 革 社 会 的 途 径。 他 们 提 出 “勿 敬 朝 廷” 的 口 号, 并 由 于 言 论 激 烈 而 被 称 为 “四 大 寇”。

1892 年, 孙 中 山 以 优 异 成 绩 毕 业 于 香 港 西 医 书 院。 他 先 后 在 澳 门、 广 州 等 地 一 面 行 医, 一 面 进 一 步 交 结 会 党, 联 络 有 志 之 士, 酝 酿 建 立 团 体。 1894 年, 孙 中 山 北 上 投 书 李 鸿 章, 主 张 “人 能 尽 其 材, 地 能 尽 其 利, 物 能 尽 其 用, 货 能 畅 其 流”。 书 中 所 体 现 的 通 过 改 良 手 段 效 法 西 方 而 使 中 国 资 本 主 义 化 的 思 想, 在 当 时 无 疑 具 有 进 步 意 义。 但 是 孙 中 山 未 能 会 见 这 个 权 倾 一 时 的 北 洋 大 臣, 上 书 没 有 获 得 任 何 结 果。
毫 无 疑 问, 上 书 的 失 败 给 热 爱 祖 国、 积 极 要 求 社 会 变 革 的 孙 中 山 以 很 大 的 刺 激, 促 发 了 他 的 思 想 中 的 革 命 因 素, 使 他 “积 渐 而 知 和 平 之 手 段, 不 得 不 稍 易 以 强 迫”。 在 中 日 战 争 的 炮 声 中, 他 前 往 檀 香 山 在 华 侨 中 进 行 宣 传 鼓 动。 1894 年 11 月, 最 早 的 中 国 资 产 阶 级 革 命 民 主 派 的 小 团 体 —— 兴 中 会 诞 生 了。 兴 中 会 在 入 会 誓 词 中, 提 出 了 “驱 除 鞑 虏, 恢 复 中 国, 创 立 合 众 政 府” 的 斗 争 纲 领。 在 近 代 中 国 民 主 革 命 过 程 中, 伴 同 反 清 口 号 首 次 出 现 了 资 产 阶 级 共 和 国 方 案, 虽 然 还 是 初 具 雏 形, 但 却 有 着 划 时 代 的 意 义 —— 标 志 着 比 较 正 规 的 民 主 革 命 的 开 始。 次 年, 孙 中 山 又 在 香 港 同 杨 衢 云 等 建 立 了 兴 中 会 总 机 关, 积 极 筹 备 在 广 州 发 动 武 装 起 义。 由 于 先 期 事 泄, 这 次 起 义 流 产。 然 而, 却 作 为 孙 中 山 的 “战 争 事 业” 的 发 端 而 载 诸 史 册。

广 州 起 义 失 败 后, 孙 中 山 偕 同 郑 士 良、 陈 少 白 逃 亡 日 本, 在 横 滨 建 立 了 兴 中 会 分 会。 不 久, 断 发 改 装, 赴 檀 香 山、 旧 金 山 和 英 国 进 行 革 命 活 动。 1896 年 10 月 11 日, 孙 中 山 在 伦 敦 被 清 驻 英 使 馆 馆 员 诱 骗 绑 架。 由 于 他 在 西 医 书 院 时 的 英 籍 老 师 康 德 黎 博 士 的 营 救 和 社 会 舆 论 的 压 力, 孙 中 山 才 免 于 被 押 解 回 国 处 死。 他 在 被 囚 禁 十 二 天 脱 险 后, 曾 用 英 文 写 了 《伦 敦 被 难 记》 一 书, 扩 大 了 革 命 党 人 的 国 际 影 响。 他 在 伦 敦 期 间 还 认 真 研 读 了 资 产 阶 级 的 社 会 政 治 学 说 和 自 然 科 学, 仔 细 考 察 了 西 方 国 家 的 社 会 政 治 制 度。 资 本 主 义 社 会 的 经 济 矛 盾 和 政 治 危 机, 使 他 “始 知 徒 致 国 家 富 强、 民 权 发 达 如 欧 洲 列 强 者, 犹 未 能 登 斯 民 于 极 乐 之 乡 也。 是 以 欧 洲 志 士, 犹 有 社 会 之 运 动 也。 予 为 一 劳 永 逸 之 计, 乃 采 取 民 生 主 义, 以 与 民 族 民 权 问 题 同 时 解 决。” 孙 中 山 企 图 以 “社 会 革 命” 消 除 资 本 主 义 的 “祸 患”, 但 它 在 实 质 上 不 过 是 涂 饰 着 主 观 社 会 主 义 色 彩 的 资 本 主 义 化 方 案。 三 民 主 义 的 思 想 体 系, 初 步 形 成。

1897 年 秋, 孙 中 山 离 英 赴 日。 他 的 革 命 活 动 得 到 国 际 友 人 —— 特 别 是 日 本 友 人 的 同 情 和 支 持。 他 也 援 助 了 菲 律 宾 等 国 的 民 族 解 放 运 动。 1900 年 义 和 团 反 帝 爱 国 运 动 趋 于 高 潮 时, 孙 中 山 在 十 月 发 动 了 惠 州 起 义。 这 是 孙 中 山 在 兴 中 会 阶 段 所 策 划 的 一 次 重 要 武 装 斗 争, 规 模 达 到 两 万 余 人。 起 义 虽 然 失 败, 但 却 产 生 了 积 极 的 政 治 影 响。
毫 无 疑 问, 上 书 的 失 败 给 热 爱 祖 国、 积 极 要 求 社 会 变 革 的 孙 中 山 以 很 大 的 刺 激, 促 发 了 他 的 思 想 中 的 革 命 因 素, 使 他 “积 渐 而 知 和 平 之 手 段, 不 得 不 稍 易 以 强 迫”。 在 中 日 战 争 的 炮 声 中, 他 前 往 檀 香 山 在 华 侨 中 进 行 宣 传 鼓 动。 1894 年 11 月, 最 早 的 中 国 资 产 阶 级 革 命 民 主 派 的 小 团 体 —— 兴 中 会 诞 生 了。 兴 中 会 在 入 会 誓 词 中, 提 出 了 “驱 除 鞑 虏, 恢 复 中 国, 创 立 合 众 政 府” 的 斗 争 纲 领。 在 近 代 中 国 民 主 革 命 过 程 中, 伴 同 反 清 口 号 首 次 出 现 了 资 产 阶 级 共 和 国 方 案, 虽 然 还 是 初 具 雏 形, 但 却 有 着 划 时 代 的 意 义 —— 标 志 着 比 较 正 规 的 民 主 革 命 的 开 始。 次 年, 孙 中 山 又 在 香 港 同 杨 衢 云 等 建 立 了 兴 中 会 总 机 关, 积 极 筹 备 在 广 州 发 动 武 装 起 义。 由 于 先 期 事 泄, 这 次 起 义 流 产。 然 而, 却 作 为 孙 中 山 的 “战 争 事 业” 的 发 端 而 载 诸 史 册。

广 州 起 义 失 败 后, 孙 中 山 偕 同 郑 士 良、 陈 少 白 逃 亡 日 本, 在 横 滨 建 立 了 兴 中 会 分 会。 不 久, 断 发 改 装, 赴 檀 香 山、 旧 金 山 和 英 国 进 行 革 命 活 动。 1896 年 10 月 11 日, 孙 中 山 在 伦 敦 被 清 驻 英 使 馆 馆 员 诱 骗 绑 架。 由 于 他 在 西 医 书 院 时 的 英 籍 老 师 康 德 黎 博 士 的 营 救 和 社 会 舆 论 的 压 力, 孙 中 山 才 免 于 被 押 解 回 国 处 死。 他 在 被 囚 禁 十 二 天 脱 险 后, 曾 用 英 文 写 了 《伦 敦 被 难 记》 一 书, 扩 大 了 革 命 党 人 的 国 际 影 响。 他 在 伦 敦 期 间 还 认 真 研 读 了 资 产 阶 级 的 社 会 政 治 学 说 和 自 然 科 学, 仔 细 考 察 了 西 方 国 家 的 社 会 政 治 制 度。 资 本 主 义 社 会 的 经 济 矛 盾 和 政 治 危 机, 使 他 “始 知 徒 致 国 家 富 强、 民 权 发 达 如 欧 洲 列 强 者, 犹 未 能 登 斯 民 于 极 乐 之 乡 也。 是 以 欧 洲 志 士, 犹 有 社 会 之 运 动 也。 予 为 一 劳 永 逸 之 计, 乃 采 取 民 生 主 义, 以 与 民 族 民 权 问 题 同 时 解 决。” 孙 中 山 企 图 以 “社 会 革 命” 消 除 资 本 主 义 的 “祸 患”, 但 它 在 实 质 上 不 过 是 涂 饰 着 主 观 社 会 主 义 色 彩 的 资 本 主 义 化 方 案。 三 民 主 义 的 思 想 体 系, 初 步 形 成。

1897 年 秋, 孙 中 山 离 英 赴 日。 他 的 革 命 活 动 得 到 国 际 友 人 —— 特 别 是 日 本 友 人 的 同 情 和 支 持。 他 也 援 助 了 菲 律 宾 等 国 的 民 族 解 放 运 动。 1900 年 义 和 团 反 帝 爱 国 运 动 趋 于 高 潮 时, 孙 中 山 在 十 月 发 动 了 惠 州 起 义。 这 是 孙 中 山 在 兴 中 会 阶 段 所 策 划 的 一 次 重 要 武 装 斗 争, 规 模 达 到 两 万 余 人。 起 义 虽 然 失 败, 但 却 产 生 了 积 极 的 政 治 影 响。
1900 年 义 和 团 反 帝 爱 国 运 动 失 败 后, 中 国 人 民 陷 于 灾 难 深 重 的 境 地。 清 朝 政 府 已 成 为 帝 国 主 义 列 强 的 奴 隶 总 管, 它 们 共 同 残 酷 镇 压 群 众 的 反 抗。 但 是, 民 族 矛 盾 和 阶 级 矛 盾 的 尖 锐 化 必 然 导 致 革 命 形 势 的 发 展。 群 众 的 抗 捐 抗 税 斗 争 此 起 彼 伏。 抵 制 美 货、 收 回 利 权 运 动 如 火 如 茶, 知 识 分 子 日 益 革 命 化, 革 命 团 体 纷 纷 建 立。 在 这 种 形 势 下, 孙 中 山 迅 速 认 清 了 戊 戌 变 法 失 败 后 逃 亡 国 外 的 康 有 为、 梁 启 超 一 伙 保 皇 派 的 面 目, 揭 露 了 他 们 混 淆 革 命 与 保 皇 的 险 恶 用 心, 并 从 政 治 上、 思 想 上 开 始 “扫 除 保 皇 邪 说”。 孙 中 山 在 檀 香 山 等 地 对 保 皇 党 徒 们 进 行 了 口 诛 笔 伐, 指 出 革 命 与 保 皇 “理 不 相 容, 势 不 两 立”, 充 分 表 现 了 鲜 明 的 中 国 革 命 民 主 派 的 立 场。 同 时, 他 确 信 “召 集 同 志, 合 成 大 团, 以 图 早 日 发 动” 的 时 刻 已 经 到 来, 建 立 统 一 的 革 命 组 织 成 为 当 务 之 急。

1905 年 夏, 孙 中 山 从 欧 洲 抵 达 日 本。 8 月, 以 兴 中 会、 华 兴 会 和 光 复 会 为 基 础 建 立 了 中 国 同 盟 会。 同 盟 会 以 三 民 主 义 为 政 纲, 主 张 “驱 除 鞑 虏, 恢 复 中 华, 创 立 民 国, 平 均 地 权”。 这 是 兴 中 会 誓 词 的 发 展, 也 是 具 有 比 较 完 全 意 义 的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政 纲。 同 盟 会 的 分 支 机 构 遍 及 国 内 各 省 和 国 外 一 些 地 区,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起 到 了 “革 命 之 中 枢” 的 作 用。 尽 管 同 盟 会 在 政 治 上、 思 想 上 和 组 织 上 都 存 在 着 缺 陷, 但 它 的 组 成 无 疑 把 民 主 革 命 运 动 推 进 到 一 个 新 阶 段。 “始 信 革 命 大 业 可 及 身 而 成”, 这 就 是 孙 中 山 和 他 的 战 友 们 在 同 盟 会 建 立 后 的 希 望 和 信 念。

同 保 皇 派 进 行 一 场 原 则 性 的 大 论 战, 是 同 盟 会 成 立 后 在 政 治 上、 思 想 上 面 临 的 首 要 任 务。 孙 中 山 和 他 所 领 导 的 革 命 民 主 派 积 极 投 入 战 斗, 以 前 所 未 有 的 规 模 和 火 力 向 改 良 派 进 击。 这 场 论 战 围 绕 着 革 命 与 保 皇 的 根 本 性 课 题 展 开, 《民 报》 和 《新 民 丛 报》 是 双 方 的 主 要 阵 地。 革 命 民 主 派 有 力 地 批 驳 了 保 皇 党 人 的 各 种 谬 论, 丰 富 和 发 展 了 三 民 主 义, 广 泛 传 播 了 民 主 革 命 思 想。 论 战 以 革 命 民 主 派 的 胜 利 告 终, 使 得 —— 甚 至 保 皇 派 也 不 得 不 承 认 —— “其 旗 帜 益 鲜 明, 其 壁 垒 益 森 严, 其 势 力 益 磅 礴 而 郁 积”。 尽 管 革 命 党 人 自 身 存 在 着 理 论 上 的 弱 点, 但 论 战 确 实 为 革 命 高 潮 的 到 来 准 备 了 政 治 的、 思 想 的 条 件。 在 这 场 斗 争 中, 孙 中 山 成 为 革 命 民 主 派 的 旗 手。

策 划、 组 织 和 发 动 反 清 武 装 斗 争, 是 孙 中 山 和 他 的 战 友 黄 兴 等 从 事 的 主 要 革 命 实 践 活 动。 从 1907 年 到 1911 年, 他 在 两 广 和 云 南 地 区 直 接 或 间 接 领 导 了 八 次 武 装 起 义 —— 或 是 依 靠 会 党、 新 军 和 防 营, 或 是 借 助 群 众 自 发 斗 争。 虽 然 这 些 起 义 因 为 缺 乏 群 众 基 础 和 条 件 不 够 成 熟 而 归 于 失 败, 但 却 在 政 治 上 给 予 请 朝 政 府 以 不 断 的 打 击, 促 进 了 人 民 的 觉 醒, 激 励 起 群 众 的 斗 志。 1911 年 在 广 州 发 动 的 三 月 二 十 九 日 之 役, 更 成 为 辛 亥 革 命 的 先 导。 至 此, 革 命 浪 潮 益 发 汹 涌 澎 湃。 不 断 扩 大 的 保 路 风 潮, 又 把 斗 争 推 向 高 峰。 一 场 席 卷 全 国 的 革 命 风 暴 终 于 来 到 了。

1911 年 10 月, 湖 北 革 命 党 人 在 武 昌 首 义。 各 省 纷 纷 响 应, 形 势 迅 猛 发 展。 腐 败 透 顶 的 清 朝 政 府 土 崩 瓦 解, 终 于 临 到 了 未 日。 这 是 革 命 党 人 长 期 流 血 牺 牲 的 结 果, 也 是 人 民 群 众 奋 起 斗 争 的 结 果。 正 在 美 国 活 动 的 孙 中 山 获 悉 起 义 的 消 息 后, 于 年 底 经 欧 洲 返 回 祖 国。 他 被 选 为 中 华 民 国 临 时 大 总 统, 并 于 1912 年 元 旦 在 南 京 组 织 了 临 时 政 府。 新 政 权 在 短 短 的 几 个 月 内, 制 定 了 具 有 民 主 精 神 的 《临 时 约 法》, 颁 发 了 一 系 列 除 旧 布 新 的 法 令。 辛 亥 革 命 的 历 史 意 义 是 不 可 磨 灭 的: 打 倒 了 帝 国 主 义 的 走 狗 —— 清 政 府; 结 束 了 绵 延 两 千 多 年 的 封 建 帝 制; 在 政 治、 思 想 领 域 中 造 成 一 次 民 主 主 义 的 启 蒙。 自 此 以 后, 任 何 帝 制 复 辟 都 只 能 是 一 出 短 命 的 丑 剧。
然 而, 失 败 的 阴 影 就 在 革 命 凯 歌 声 中 扩 展 着。 大 地 主 大 资 产 阶 级 的 代 表 袁 世 凯 在 中 外 反 动 势 力 支 持 下 攫 取 革 命 果 实, 力 图 在 新 的 历 史 条 件 下 通 过 “南 北 议 和” 重 新 巩 固 旧 秩 序。 同 盟 会 濒 于 涣 散 瓦 解, 具 有 相 当 政 治 能 量 的 立 宪 派 一 致 拥 袁, 群 众 斗 争 受 到 压 抑, …… 形 势 急 剧 恶 化 和 逆 转, 1912 年 2 月 13 日, 孙 中 山 便 不 得 不 在 清 帝 溥 仪 宣 告 退 位 的 第 二 天 辞 去 临 时 大 总 统 职, 并 荐 袁 以 自 代。 正 如 孙 中 山 晚 年 所 总 结 的: “曾 几 何 时, 已 为 形 势 所 迫, 不 得 已 而 与 反 革 命 的 专 制 阶 级 谋 妥 协, …… 实 间 接 与 帝 国 主 义 相 调 和”。 辛 亥 革 命 在 根 本 意 义 上 失 败 了。 半 殖 民 地 半 封 建 社 会 秩 序 没 有 真 正 改 变。

在 当 时 的 情 势 下, 孙 中 山 一 度 认 为 民 族 主 义、 民 权 主 义 “因 清 廷 退 位 而 忖 之 实 现”, 当 前 的 首 要 任 务 是 实 行 民 生 主 义, 所 以担 任 了 “全 国 铁 路 督 办”。 他 在 国 内 游 历 考 察, 到 处 宣 传 “社 会 革 命”。 但 是, 没 有 独 立、 民 主 是 不 可 能 臻 于 富 强 的。 孙 中 山 的 经 济 建 设 计 划 墨 渖 未 干, 袁 世 凯 就 反 扑 过 来。 这 个 独 夫 民 贼 在 1913 年 3 月 派 人 刺 杀 了 热 衷 于 责 任 内 阁 制 的 国 民 党 领 袖 宋 教 仁, 并 通 过 “善 后 大 借 款” 从 帝 国 主 义 列 强 手 中 乞 得 了 镇 压 革 命 党 人 的 军 费。 宋 案 的 枪 声 惊 醒 了 一 些 革 命 党 人, 正 在 日 本 访 问 的 孙 中 山 遄 返 上 海。 他 坚 决 主 张 “非 去 袁 不 可”, 举 起 “二 次 革 命” 的 旗 帜。 但 是, 由 于 “同 党 人 心 之 涣 散”, 这 场 仅 在 南 方 几 个 省 份 展 开 的 斗 争, 迅 速 被 镇 压 下 去。

孙 中 山 再 次 流 亡 日 本, 1914 年 7 月 在 东 京 又 重 组 中 华 革 命 党 以 策 划 “三 次 革 命”。 然 而, 中 华 革 命 党 的 政 纲 限 于 反 袁 而 已, 组 织 上 又 具 有 严 重 的 宗 派 主 义 和 会 党 习 气, 所 以 缺 乏 政 治 号 召 力 和 群 众 基 础 —— 它 只 有 五 百 多 名 党 员, 甚 至 连 黄 兴 都 没 有 参 与。 中 华 革 命 党 在 江 苏、 浙 江、 山 东、 陕 西 和 广 东 等 地 策 划 过 一 些 武 装 起 义, 但 未 能 产 生 重 大 的 积 极 作 用。

1915 年 10 月, 孙 中 山 与 宋 庆 龄 在 东 京 结 婚。

袁 世 凯 的 倒 行 逆 施, 特 别 是 卖 国 的 “二 十 一 条” 的 签 订 和 帝 制 自 为, 激 起 了 广 大 群 众 的 反 抗, 使 他 处 于 极 端 孤 立 的 处 境。 从 西 南 发 端 的 护 国 运 动, 得 到 了 广 泛 的 响 应, 反 袁 浪 潮 汹 涌 高 涨, “洪 宪 新 朝” 被 迫 撤 消。 1916 年 5 月 初 孙 中 山 从 日 本 返 沪, 表 示 “不 徒 以 去 袁 为 毕 事”。 袁 世 凯 在 举 国 声 讨 中 于 1916 年 6 月 死 去 后, 孙 中 山 进 一 步 要 求 恢 复 被 毁 弃 的 “约 法” 和 国 会, 在 他 看 来, 这 是 共 和 国 的 象 征。 这 种 合 理 的 要 求 竟 为 窃 踞 北 京 政 府 的 北 洋 军 阀 皖 系 头 子 段 祺 瑞 所 拒 绝, 孙 中 山 乃 于 1917 年 7 月 率 领 受 革 命 党 人 影 响 的 海 军 第 一 舰 队 和 部 分 议 员 南 下, 在 广 州 建 立 护 法 军 政 府, 与 北 京 反 动 政 权 相 对 立。 然 而, 握 有 实 力 的 西 南 军 阀 只 是 借 孙 中 山 的 名 声 以 自 重, 对 军 政 府 事 事 掣 肘, 甚 至 公 然 排 斥 孙 中 山。 军 政 府 难 以 有 所 作 为, “命 令 不 能 出 治 门”。 孙 中 山 被 迫 于 次 年 离 粤 赴 沪, 在 辞 职 通 电 中 作 出 了 “南 与 北 如 一 丘 之 貉” 的 结 论。 第 一 次 护 法 运 动 就 此 失 败。 他 在 上海 从 事 《建 国 方 略》 的 著 述, 总 结 过 去 的 经 验 和 教 训, 并 指 示 朱 执 信、 廖 仲 恺 等 创 办 刊 物, 宣 传 革 命 思 想。 孙 中 山 处 于 “孓 然 无 助” 的 绝 望 状 态。 虽 然 他 坚 持 斗 争, 旧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临 到 尾 声, 孱 弱 的 中 国 资 产 阶 级 不 可 能 领 导 旧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走 向 胜 利。
但 是, 历 史 行 程 不 会 停 顿。 十 月 社 会 主 义 革 命 开 拓 了 人 类 历 史 的 新 纪 元。 1919 年 爆 发 的 五 四 运 动 成 为 中 国 新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的 开 端。 无 产 阶 级 作 为 自 觉 的 政 治 力 量 登 上 历 史 舞 台 并 成 为 革 命 的 领 导 者, 它 的 先 锋 队 —— 中 国 共 产 党 诞 生 了, 从 此, 中 国 革 命 的 面 貌 焕 然 一 新。

孙 中 山 和 他 的 战 友 们 面 临 着 严 峻 的 考 验。 他 们 必 须 扬 弃 过 去 的 观 念, 使 自 己 的 理 论 和 实 践 活 动 达 到 新 高 度, “适 乎 世 界 之 潮 流, 合 乎 人 群 之 需 要”。 孙 中 山 积 极 地 迎 接 新 时 代 的 到 来, 在 “艰 难 顿 挫” 中 进 行 了 新 的 探 索 和 追 求。 他 赞 扬 十 月 社 会 主 义 革 命, 在 1918 年 初 致 列 宁 的 贺 电 中 表 示 “十 分 钦 佩, 并 愿 中 俄 两 国 革 命 党 团 结 共 同 斗 争”。 他 支 持 五 四 运 动, 认 为 以 青 年 学 生 为 发 韧 的 这 场 斗 争 定 会 “收 绝 伦 之 巨 果 ”。

1919 年 10 月, 孙 中 山 将 中 华 革 命 党 改 为 中 国 国 民 党, 以 “巩 固 共 和, 实 行 三 民 主 义” 为 纲 领。 次 年, 令 陈 炯 明 率 领 驻 闽 粤 军 回 帅 驱 除 盘 踞 广 东 的 “假 护 法 以 实 行 破 法” 的 桂 系 军 阀。 11 月, 孙 中 山 前 往 广 东, 并 于 1921 年 4 月 在 广 州 重 组 军 政 府, 任 非 常 大 总 统。 二 次 护 法 期 间, 孙 中 山 在 短 期 内 统 一 了 两 广 地 区, 积 极 筹 划 讨 伐 窃 踞 北 京 政 府 的 直 系 军 阀, 先 后 设 大 本 营 于 桂 林 和 韶 关。 1921 年 12 月, 孙 中 山 在 桂 林 会 见 了 由 李 大 钊 介 绍 前 来 的 共 产 国 际 代 表 马 林, 双 方 晤 谈 数 次, 集 中 讨 论 了 建 立 革 命 政 党 和 革 命 武 装 问 题。

披 着 革 命 党 人 外 衣 的 新 军 阀 陈 炯 明 在 1922 年 6 月 发 动 叛 乱, 公 然 炮 击 广 州 的 总 统 府。 孙 中 山 避 登 军 舰, 率 舰 队 给 省 城 的 叛 军 以 反 击。 在 坚 持 近 两 个 月 的 艰 苦 战 斗 后, 孙 中 山 被 迫 经 香 港 赴 沪。 这 次 “祸 患 生 于 肘 腋” 的 事 变 后 果 是 严 重 的, 在 孙 中 山 “垂 三 十 年” 的 革 命 过 程 中, “顾 失 败 之 残 酷, 未 有 盛 于 此 役 者”。 正 是 在 这 十 分 困 难 的 境 况 下, 孙 中 山 得 到 了 中 国 共 产 党 的 直 接 帮 助。 中 国 共 产 党 在 《第 一 次 关 于 时 局 的 主 张》 中 指 出: 当 前 的 民 主 革 命 以 反 帝 反 封 建 为 内 容, 现 存 政 党 中 只 有 孙 中 山 领 导 的 国 民 党 “是 革 命 的 民 主 派”; 要 求 国 民 党 改 变 “动 摇 不 定 的 政 策”。 李 大 钊 这 时 也 从 北 京 赴 沪, 同 孙 中 山 商 讨 “振 兴 国 民 党 以 便 振 兴 中 国” 的 问 题。 孙 中 山、 廖 仲 恺 还 同 苏 俄 代 表 越 飞 进 行 了 会 谈, 并 在 “联 合 宣 言” 中 确 定 了 两 国 合 作、 进 行 反 帝 反 封 建 斗 争 的 原 则。

把 国 民 党 改 组 成 为 真 正 的 革 命 政 党, 这 是 孙 中 山 在 当 时 面 临 的 一 桩 首 要 任 务。 1922 年 9 月, 孙 中 山 在 上 海 召 开 了 研 究 改 组 国 民 党 的 会 议。 共 产 党 人 参 与 有 关 工 作, 讨 论 了 改 组 计 划 和 草 拟 宣 言、 党 纲、 党 章。 孙 中 山 还 邀 请 李 大 钊 等 共 产 党 人 加 入 国 民 党, 以 便 增 加 “新 血 液”。 在 陈 炯 明 被 桂 系 逐 走、 孙 中 山 于 1923 年 2 月 返 回 广 州 重 建 大 元 帅 府 后, 改 组 工 作 的 步 伐 更 为 加 速。 中 国 共 产 党 第 三 次 代 表 大 会 制 订 了 正 确 的 统 一 战 线 方 针, 确 定 了 国 共 合 作 的 原 则, 发 出 了 积 极 协 助 国 民 党 进 行 改 组 工 作 的 第 十 三 号 《通 告》。 保 证 了 改 组 工 作 健 康 顺 利 地 进 行。 10 月, 国 民 党 改 组 特 别 会 议 在 广 州 召 开, 负 责 改 组 工 作 的 国 民 党 临 时 中 央 执 行 委 员 会 和 有 关 机 构 也 相 继 宣 告 成 立, 并 于 11 月 发 表 了 《中 国 国 民 党 改 组 宣 言》 和 党 纲 草 案。 在 讨 伐 盘 踞 东 江 地 区 的 陈 炯 明 和 声 讨 直 系 军 阀 曹 锟 贿 选 丑 行 的 同 时, 中 国 国 民 党 第 一 次 代 表 大 会 的 筹 备工 作 日 臻 完 成。
1924 年 1 月, 孙 中 山 在 广 州 主 持 召 开 了 中 国 国 民 党 第 一 次 全 国 代 表 大 会。 大 会 代 表 中 有 不 少 共 产 党 人, 如 李 大 钊、 林 伯 渠、 毛 泽 东、 恽 代 英、 肖 楚 女、 瞿 秋 白、 向 警 予 等。 李 大 钊 被 委 为 大 会 主 席 团 成 员。 大 会 通 过 了 《宣 言》, 分 析 了 当 前 的 形 势, 确 立 了 联 俄、 联 共、 扶 助 农 工 的 三 大 政 策, 以 革 命 精 神 重 新 阐 释 了 三 民 主 义, 制 订 了 包 括 废 除 不 平 等 条 约 在 内 的 22 项 政 策, 接 受 了 中 国 共 产 党 的 反 帝 反 封 建 主 张, 为 革

孙中山(1866-1925),幼名帝象,学名文,字德明,号逸仙,1866年11月12日出生于香山县(今广东省中山市)村亨村的普通农民家庭。由于他后来在从事革命活动时曾化名“中山焦”所以又叫孙中山。他在少年时就有救国救民的志向,以“洪秀全第二”自居。

1894年,中山甲午战争爆发,在民族危难中,他走上了资产阶级革命道路。同年冬,孙中山在香山创建革命团体兴中会。

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他亲自为同盟会制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并在1911年武昌起义被推举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旦在南京宣誓就职。1924年1月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建立了国共两党和各界人民的统一战线。?

作为20世纪中国的巨人、伟大的爱国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建立了不朽的业绩,他领导了具有完全意义的民主革命,为后来的革命运动开拓了道路;他推翻了封建帝制创建了中国乃至亚洲第一共和国,他是辉煌的历史里程碑;他的思想理论体系和他指定的政纲不愧为正规的全面推进中国近代化的理论和方案;他为建立一个独立、统一、民主和富强的中国而献出了全部精力和智慧。

他推动了中国近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他的思想和实践成为中国人民宝贵的财富。他是一面旗帜。他的业绩得到了全人类的广泛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