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之塔奥格林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的名人有那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28 17:25:55

但丁、乔托、彼特拉克、薄伽丘、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马基雅维利等

意大利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的意大利和人文主义思想的特征
文艺复兴最早产生在14至15世纪的意大利。城市的新兴资产阶级为维护和发展其政治、经济利益,要求在意识形态领域里开展反对教会精神统治即封建文化的斗争,以新的世界观推翻神学、经院哲学以及僧侣主义的世界观。这种新的世界观支配文学、艺术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形成文艺复兴运动。所谓文艺复兴,是西欧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这一历史变革在意识形态上的反映,其历史意义是为资本主义建立统治地位制造舆论而绝非恢复古典文化。古典学术和艺术的“复兴”,不过是新的上层建筑借以建立起来的一个有利条件,他绝不代表文艺复兴运动的本质。
文艺复兴时代表现在科学、哲学、文学、艺术、教育方面的思想内容,通常称为“人文主义”。人文主义的特征,在于它歌颂世俗以蔑视天堂,标榜理性以取代神启。人文主义者反对中古教会和禁欲主义,肯定“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享受者。他们要求文学艺术表现人的思想和感情,科学为人生谋福利,教育发展人的个性,即要求把人的思想、感情、智慧都从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因此,他们提倡人性以反对神性,提倡人权以反对神权,提倡个性自由以反对中古的宗教桎梏。城市市民长期以来想封建统治者争取政治和经济自由的斗争,至此形成系统的理论。
人文主义者的种种主张,都是以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世界观为前提的。他们所说的“人”,是资产阶级的抽象化;所说的“人性”,是资产阶级的阶级性;所说的“现世”,是资产阶级即将取得统治地位的现实社会。在14-16世纪,由于人文主义思想冲击了腐朽的封建文化,因此在当时历史上仍然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它继承湮没以久的古典文明遗产,打破禁锢人心的教会权威和封建愚昧,为近代文学、艺术、教育、哲学和实验科学的发展开辟了宽阔的道路。意大利的早期文艺复兴孕育了近代西欧资产阶级的文化。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
西欧早期的资产阶级文化孕育于封建制度开始向资本主义制度过渡的时代,具有跨时代的特征。这在佛罗伦萨杰出的诗人但丁·阿利格斯(1265-1321年)身上表现得最为明显。恩格斯说道:“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纪元的开端,是以一位大人物为标志的,这位人物就是意大利人但丁,他是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生代的最初一位诗人。”①但丁的早期作品《新生》是为追念青年恋慕的碧雅特丽奇而写的。诗用托斯坎尼语写成,包括十四行诗,短歌和民谣,把妇女高度理想化,细致地描述了早死的碧雅特丽奇。他的代表性著作《神曲》也是用托斯坎尼语写成的三行体长诗,由《地狱》、《炼狱》、《天堂》三篇组成。在这部著名的诗篇里,但丁使用隐喻象征的笔法来描写当时的社会和政治,重复中古关于禁欲和来世的观念,同时还流露没落骑士贵族的幻想。但是诗中所反映的这些旧观念已经无疑地被新的思想所压倒。但丁以自己的好恶为准绳,在《神曲》中把历史或当时的人物各各安排在地狱、炼狱或天堂里。古典时代的诗人并不是按照教会的标准,放在地狱里受苦;而主教和僧侣却被打入地狱,受着永久的折磨。但丁为当时尚未死去的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在第八层地狱的火窟里预留了一个位置。这种大胆谴责教皇和僧侣的勇气,在当时来说,是难能可贵的。他还歌颂自由的理性,个人的感情,求知的精神,穿插许多故事,幻想和真实形成奇妙的结合。这一切都说明资产阶级的文化思潮正在萌芽发展。
继但丁之后的另一佛罗伦萨诗人彼特拉克(1304-1374年),具有更鲜明的特征。彼特拉克擅长十四行体的抒情诗。在他为连任洛拉而作的诗里,充分抒发了一种现世的市民情感,其思想意境已经摆脱了经院哲学所加予的束缚。诗中的洛拉也不象但丁笔下的碧雅特丽奇,她不是一个理想的形象,而是一个可见的现实人间的妇女。彼特拉克弃绝中古基督教“世界国家”的空想,热爱祖国,反对意大利的割据状态。他认为古代罗马是意大利史上的英雄时代,渴望意大利再度成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彼特拉克把复兴国家复兴的愿望寄托在复古运动上。他搜集古代的抄本和文献,竭力摹仿古人的著作,开启了爱好古典文艺的风气。他在古典文化的研究中,坚定了与中古教会和经院哲学相对立的人文主义思想。他猛烈攻击罗马教廷,比之为“邪教徒的寺院”,“野心狼的庙堂”。1341年,他获得桂冠诗人的荣誉。
薄伽丘(1313-1375年)的著名作品是短篇故事集《十日谈》。涉及的题材异常广泛,有各地商人的奇谈,有中古的神话和传说,也有从东方传来的故事,但更多的是作者所亲自观察到的社会现实。薄伽丘用现实主义的描写,对教士、贵族和男女修士的愚昧无知和荒淫无耻给予无情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他通过情节离奇的故事,宣扬个人的智慧和勇敢,及“人类平等”的思想。他的全部作品都充满新兴资产阶级的人生观,反对教会的禁欲主义。
文艺复兴的后期,意大利一个杰出的诗人是阿里奥斯托(1474-1533年)。他的最著名的代表作品《疯狂的奥兰多》取材于中古的传说。但经过诗人的创造,封建的叙事诗变成了神话故事,其中有巨人、魔术家和经历过不平凡的冒险的英雄。阿里奥斯托通过神话故事表现了人世生活的现实。诗中也有很多讽刺。例如诗中人物之一阿斯托尔伏落入人间的天堂,在那里得到比天上的幸福还好的美餐和被褥,他的马也得到厩舍和刍秣。阿斯托尔伏后来来到了月宫,那里保藏着世上的人失去的一切:眼泪、叹息、爱情、希望和智慧。这一切都严密地保存在瓶子里,并附有失主的名字,但却没有愚蠢。
16世纪后期是意大利紧急凋敝和天主教教会反动时期,这在文学创作中也得到反映。诗人塔索(1544-1595年)的《解放了的耶路撒冷》可以作为这一失去文学作品的代表。土耳其的军事胜利威胁意大利,所以塔索选择了十字军东侵时基督教徒反对伊斯兰教徒的斗争作为题材。他在这篇叙事诗里歌颂骑士制度和宗教狂热,因此这诗的主题是矛盾的:它是爱国主义的和现实的,但同时又是基督教的和中古的。塔索的作品没有像《疯狂的奥兰多》中那种有趣的讽刺;他的风格在许多地方模仿古代的叙事诗,但是失于矫揉造作。
此外,在著名的人文主义者中,还有列奥那多·布鲁尼(1369-1444年)和罗伦佐·瓦拉(约1406-1457年)。布鲁尼是新兴的人文主义教育体系的创始人,同时也是佛罗伦萨政治史的作者。瓦拉是哲学家兼语言学家,他曾就许多教会捏造的文献辨伪,其中包括所谓“君士坦丁赐赠”文书。
人文主义者带来研究古典学术的热潮。他们利用希腊哲学中的唯物主义因素和非基督教的自由思想,与教会的经院哲学对立;利用罗马法关于产权和契约信贷的原则,为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辩护;利用附带文学艺术中的现实主义成分,与中古的来生观念作斗争。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
早期文艺复兴失去艺术的主要特点在于它的现实主义倾向。艺术家开始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对周围的现实、自然界、人的体态和生活环境等加以体察,并且反映于自己的作品。不过他们还不能完全摆脱传统的影响,大多从宗教或古代神话中汲取题材,还不是直接描绘当时的社会生活现象。早在13世纪后期,意大利就开始出现现实主义的艺术作品。乔托(1266-1337年)在他的壁画里创造富有现实感的男女形象,一变中古绘画的简单和呆板。 乔托的继承者玛萨乔(约1368-1466年)发现远近透视的规律,是绘画走向现实主义的重要步骤。雕刻家吉伯尔提(1378-1455年)和多那台罗(1386-1466年)的作品,对人体作了忠实的描绘。为了对人体结构有更好的了解,他们研究解剖学,开始使艺术建立在巩固的科学基础上。多那台罗的青铜大卫佛像表现出一个纯朴的模样少年的形象。建筑家布鲁涅列斯奇(1377-1446年)利用精确的计算,解决了佛罗伦萨教堂建筑无柱圆屋顶的结构问题。他善于把古代罗马的建筑传统和哥特式结合起来。各部分的比例协调,排列的节奏性和装饰的细致,是他的建筑设计的特点。
在文艺复兴的后期,意大利出现了不少的人才。其中最杰出而具有多方面才能的是佛罗伦萨的列奥那多·达·芬奇(1452-1519年)。他不仅是一个大画家,而且是一个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达·芬奇出身于中产阶级的家庭,十四岁就学画。他研究和绘画艺术有密切联系的各种学科,如数学、解剖学、生物学、光学、力学、地质学等等;又从事、排干沼泽、开凿运河、装置机械等等设计。达·芬奇处身意大利政治纷乱的时期,展转各地,先后到过米兰、罗马、威尼斯,最后死在法国,身后留下了七千多页手稿。达·芬奇的绘画善于描绘人物的性格,通过动作、姿态来表现内心活动。在透视明暗等技术问题上,他能根据创作的目的处理,使技术表现和创作内容和谐一致。达·芬奇的著名代表作有《最后的晚餐》和《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采用一个传统的宗教题材,内容是表现耶稣在餐席上向其门徒说出“你们当中有一个人要把我出卖”这句话是的全场人物的内心反应。达·芬奇根据耶稣门徒的年龄、出身和经历,画出他们不同的心理活动:有的愤慨,有的惊愕,有的悲叹有的表示自己的清白善良。他以艺术的手法通过画面宣扬了殉道者所谓人道主义精神和善良人对于所谓真理、争议的热爱与追求揭示了对于背叛者的憎恨。全幅画面的人物虽多,但以耶稣为中心,布局匀称,色彩调和,技术上臻于完美。《蒙娜丽莎》是佛罗伦萨一个妇女的肖像画。达·芬奇在这幅画里,勾画出一个人间少妇的青春,历来评论家都认为这是他的名作之一。与达·芬奇同时代的米开兰基罗(1475-1564年)是著名雕刻家、画家、建筑家和诗人。他虽以宗教故事为题材,但作品中所表现的,则是市民阶级的人本精神。他的雕刻代表作有大卫像和摩西像,绘画杰作是分别画在罗马西斯丁教堂天花板上和墙壁上的《创世纪》和《末日裁判》。《创世纪》描绘了数以百计的体形魁伟的人物,不封建神学贬抑为生而有罪、永远匍匐在创世主脚下的人,歌颂为自然的、挺生在天地之间的巨大力量。《末日裁判》从另一个角度表达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人本思想,它控诉基督教所谓末日宣判所加于世人的痛苦,连云端的“神之子”基督都为之动容,浓浓地抹上了“人”的感情色彩。拉斐尔(1483-1520年)融合了意大利两个世纪以来艺术发展的精华他所画的圣母像,已经不是虔诚天主教徒所崇拜的圣玛利亚,而是城市市民阶级所欣赏的温良贤淑的母性。从1508年起,他费时十年之久,为教皇的梵蒂冈宫殿画壁画,总名为《教权的建立和巩固》。他成功地把许多人物安置在广大的空间里,布局宏伟。他的《雅典学院》表现世俗思想的胜利。《辩论会》虽以教会历史上的许多人物为题材,但画中的人物与其说是基督教的圣者,不如说是古代的哲人智者在沉思默想和交谈辩论中的形象。威尼斯画派的著名代表是提善。他的题材丰富多彩,有的是肖像,有的是宗教故事,有的是希腊、罗马的神话,着色鲜艳,布景华丽。宗教故事画也被世俗化了。他的《圣母升天》洋溢着一个凡俗妇女的欢乐情景。在文艺复兴后期的意大利,享有盛誉的艺术家还有波提舍里(1444-1520年)、布拉曼特(1444-1514年)等。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政治思想
在意大利各种纵横捭阖的政治斗争中,产生了近代资产阶级思想的萌芽。最著名的是尼科罗·马基雅维利(1469-1527年)。和过去的政治学说不同,马基雅维利不是从抽象的神学概念出发,而是根据观察和经验,以历史事实为例证,得出结论。他把政治学从宗教和道德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提出应以“国家的利益”为政治行为的唯一准则。因此,他主张统治者为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在外交上应依靠实力,不必遵守信义和诺言。马基雅维利的政治思想反映了新兴资产建立民族统一国家、加强中央集权制度的强烈要求,他的民族主义思想和反神学观点有其进步性。但他所鼓吹的超社会的国家和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的理论是反人民的。马基雅维利主义后来为一切反动派和法西斯主义所利用,作为实行恐怖独裁的理论根据。
16、17世纪之交,意大利出现了光辉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索·康帕内拉(1568-1693年)是当时一个先进政治思想家和爱国者。他在狱中写成的《太阳城》是一个虚构的城邦。居民不知道什么是私有财产人人都从司农业或手工业劳动,共同享受劳动果实。社会上既没有富人,也没有穷人,每人每天工作不超过四小时,其余的时间读书、娱乐。太阳城的管理人都由人民选举,并可由人民撤换。最高领袖是一个有大智慧、大才能的人,他既是祭司,又是哲学家。他手下有三个助手,分司爱、力和智慧。 康帕内拉指出私有财产是一切罪恶的根源,他主张人人在政治上、经济上平等,有力的抨击阶级剥削的社会。他说:“极端的贫穷使人成为恶棍、滑头、骗子、小偷、阴险者……而富贵则使人目空一切,骄傲自满,愚昧无知,变节卖国,强不知以为知,诈骗,吹嘘,冷酷无情,欺骗弱小等。”这种没有私有制、没有社会不平等和阶级压迫的社会空想,表达了当时意大利最下层人民的要求和愿望。但康帕内拉所主张的统治力量仅仅属于知识界,他所提倡的“智者政治”不可能引向人人平等的目标。
文艺复兴的传播
文艺复兴很快地在意大利以及其他国家里传播开来。15世纪时,除佛罗伦萨外,还出现了其他的文艺复兴中心,如罗马、米兰、威尼斯、那不勒斯。到15世纪后期,人文主义也传播到法国、西班牙、德国、尼德兰和英国。许多国王贵族延揽意大利的建筑师和画家。这些国家也都发展了自己的早期资产阶级文化。
印刷术的发明对于文艺复兴的传播具有重大的意义。中古的书籍长期是用手抄写在羊皮纸上的,流传不广。随着我国造纸术和印刷术的西传,西欧在14世纪普遍改用纸张抄书,在15世纪初年开始采用雕版印刷。15世纪中叶,德国人约翰·古登堡发明活字印刷。起初活字用木制,后来改用金属。1440年,古登堡还发明了一种可以在纸张两面印字的印刷机。印刷术的发明和改进大大促进书籍的流传有利于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发展。
① 恩格斯:《1893年意大利文原版序言》,见《共产党宣言》,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第22页。
主要参考资料——《世界通史》人民出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