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志成集团:亚洲建筑民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30 09:31:38

在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后现在建筑的影响下,亚洲建筑出现了与只相抗衡的多元主义的倾向,多元跟裂解成为亚洲建筑史应对文化趋同的一种策略。所谓多元理解,从高雅的、精英文化,分解为雅俗并存的,也就是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相互共存的文化。从现在单纯的技术性文化转化为明显的技术加上媒体这种文化的结合,从三维时空,立体式的文化,走向片断式的、平面式的文化。

也就是说从精英文化走上大众文化,也就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了建筑俚俗化的倾向,不带民族偏见的,不受个人审美影响的一种文化。同时打破了功能对形式的简单对应,我们知道很多的建筑,要求是功能和形式一一对应,就是说,我设计的办公楼,你的内部功能就应当适当的在外部反应,就是反应建筑功能并不是建筑美学塑造的唯一功能,我们可以反映我们的气候环境,也可以反映我们的地域文化,这样使我们的建筑出现了更多的风格,出现了更多的追求。

这个图片是眉山打听的建筑博物馆,实际上使用的是精英文化跟民俗文化相结合出来的建筑,用的是高技术的材料,但是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充满民俗气氛的,带有乡土气息,就像刚才楼先生说的那么一种建筑形象。

另外多元裂解,是单纯的技术文化向技术加媒体文化的转变,我们知道,现代主义最典型的设计技巧,就是利用工业化的生产手段,标准化的构件和功能,所代表的技术审美为代表的文化,我们称之为机器的或者是技术的。现在来说,我们在20世纪开始,这种单纯的技术文化,已经把技术作为一种媒体手段加以应用,加以表现,给以打破了。也就是说,建筑师是从结构与设备,建筑的流程动态等等方面去表现它的自然、光影,创造出了前所未有的带有信息、广告、媒体这种效果。

这个是日本仙台的艺术馆,柱子像水草一样,把技术冷冰冰的那种东西,变为了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包含了文化气息的,带有一种地域文化特色的一种美学作品。

从三维立体式的文化,走向裂解的平面文化,其实它在很多方面是非常理性的,非常严谨的,不只是外部的形象要反应内部,而且各个细部,各个立面,整体与局部之间,立面与平面功能之间,都是一个完美、统一的整体,那么后现代主义这种多元裂解下,变成了平面的塑造,可以裂解,可以内部不一样,可以实行所谓双层表皮,这么一种塑造的手法。

那么多元价值观的解体,也就是说是建筑文化的裂解成为一种时尚,但是,随着我们亚洲建筑师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他们认识到,对于现代主义,国际式的文化裂解并不是最终的目的,最终是重构自身的有机的系统。

还有一个方面应该注意到,如果是说阻碍当代建筑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早期是国际式的那种统一的、世界大同的文化的话,那么到了80年代以后,那种出现了多元文化、裂解式的文化,实际上也对建筑文化产生了一个冲击和破坏。举个例子,现在无论是北京、天津、深圳、上海,我们看到都是非常好的,但是当你组合在一块的时候,实际上每一个组织都是多样化带来的新的面目,使你根本就没有任何的特点。所以说,我们应该重构建筑文化,另外建筑文化也是商业影响下的媚俗文化,以及无中心、无地域特色的,五花八门的文化,以及漠视文化的理性规则的所谓反文化。

另一方面,随着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人类保护资源的意识日益增强,建筑结合资源,这种理念在建筑的创造当中日益回归,所以在很多亚洲建筑创造当中,就尊重自然,利用自然,巧妙的接近自然,这种现象慢慢的得到回升。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部分的建筑师已经逐渐的向地域文化方面偏移,人们发现,相对于其他的因素而言,像阳光、温度等气候条件,以及地形、地质、地貌等地理环境因素,这些来说是稳定的,特别是我们强调的可持续发展,强调了节能,那么这种对环境,对气候的尊重,在建筑当中重新重视就更加的重要了。

这张图片是日本的别墅馆,在这里材料仍然是非常的先进,但是应用了中国民俗所谓桃花园境作为建筑的理念。这个是中亚的建筑,在这里也是把传统文化的内容在现代建筑中得以体现。

这张图片是强调了从世界各地的民居聚拢中吸取它的养料,把很现代的建筑群化整为零,形成一种在城市当中,充满乡土气息的一种建筑形态。也就是说,在亚洲的建筑师,对西方的技术和本地区本民族的文化均采取了有选择性的吸收态度,表达了一种新的应对的姿态。

另一方面,当代的亚洲建筑师更多的关注是文化的重构,从单纯的关注建筑的外观形式,转而重视了建筑环境的生态命题,从强调建筑文化的多元裂解到追求综合,从单纯的强调用建筑学的知识处理狭义的环境,到自觉的利用综合交叉的学科去处理广义的人居环境的问题。绿色建筑、生态建筑、自然建筑也成为亚洲建筑师关注的新的特点。也就是说,重构建筑文化的体系,成为亚洲建筑师文化发展的一个必然的趋势。

这张图片是亚洲建筑师设计了一个住宅,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得出来,尽管他们强调的是现代化的生活方式,但是仍然把一些传统的那种审美的情趣引到了室内空间,像印度的建筑师,明显的表达了对气候和文化的关注,并且在空间中既表现的光影的效果,同时也把深厚的文化内涵的东西引到了现代的建筑空间里。这个是新德里银行的一个设计图片,前面是用现代艺术表现现代化的形成,随着建筑空间的延升,逐渐用印度的传统文化营造出没有地域感的建筑模式。这也是天文博物馆的照片,这里是用宗教的模式,通过细部的塑造,通过室内的民间艺术品的收藏去体现浓郁的地域感特色。

这张图片是印度建筑师设计的一个亚运村的住宅群,我们知道北京的亚运村是高楼大厦,可是他设计的是一种像民居式的低矮的建筑,就考虑了印度干热的环境气候,借助大量的密集的建筑群去创造更多的阴影,去适应它的气候和环境。

还有很多的亚洲建筑师利用材料,利用乡土技术去反应那种民俗文化,或者是说宗教文化。这个是斯里兰卡建筑师设计的。

第四是广义的地域性与高技乡土,这个也是亚洲建筑师所极力表现的内容,就是利用现代的材料与技术去创造满足某一地区的建筑,而且还带有某种的地域特色。这是我们对传统的地域空间跟广义地域建筑的比较,由于时间的关系就不再展开了。

我们从这个图上可以看出来,我们说的广义的地域空间和传统的地域空间,两级之间连接的链条,既带有传统的地域性,又带有那种国际性的那种现代技术的舒适。

另外是对传统地域性建筑和广义性地域建筑和国际性地域建筑的比较,如果大家感兴趣,我可以留下我的发言高,大家可以看。亚洲地方非常的辽阔,文化丰富多样,从事使亚洲建筑师不仅在文化方面考虑大多元,而且在地理气候上也注意了更多的试样。

那么建筑师从设计上,从早期单纯满足功能需求到表现地域文化特色,同时也对地域文化进行高度的关注。从这个建筑上我们看出来,外表是很有特点的,是带有乡土性,但是内部是非常高级的。限于时间关系,这部分就不展开了。

第五部分,我简单的说一下,我们这个针对的是城市住宅来开发的,在这里我简单的把图片放一下。这些是亚洲建筑师所创造的一些新的城市建筑,这里都有一些新的设计手法。也就是说,一方面为了降低能耗,采取了多种设计手段,比如说内部带有花园,有亲切的生活气息空间,同时尽量的尊重环境的状况,尽量的少用装饰,以适当的层高,等等,同时巧妙的利用光影,也是亚洲城市住宅设计一个很有独创性的手段。还有是巧妙的利用地方性材料,利用景观改变小气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