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哪里买手表:什么是鼻行动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6 07:07:39
最好有详细资料和图片

鼻行动物五十年前被人类毁灭

19世纪末,德国诗人克里斯蒂安·摩根茨坦在他的诗中写到了一种“用鼻子走路的动物”,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到这种动物并启用了“鼻行动物”这个名词。不过,当时人们都以为这是诗人“诗兴大发”后的“丰富想象”。直到1941年,瑞典人谕姆维斯特在南太平洋哈伊艾爱群岛上真正发现了许多用鼻子走路的动物后,才引起大家的关注。

鼻行动物是胎生的哺乳动物,共有14科189种。鼻行动物的最大特征是拥有结构与功能奇特的鼻子,鼻子数有一个到数个不等,鼻子的形态也千奇百怪,有的像柱子,有的像树枝,有的像喇叭,有的像蜗牛。鼻子的功能已异化为主要用于移动和支持身体,包括爬行、跳跃和捕捉食物等,所以它的鼻子有“鼻性步行器官”之称。鼻行动物的后肢几乎退化得无影无踪,前肢大多也明显缩小,不再具有爬行功能。它们的体毛细而光亮,尾巴比较发达,有的尾巴能套取食物,有的尾巴生有毒钩,是有效的御敌武器。其中一种长有四个长鼻子的“四鼻类”大型鼻行动物,身高可达1.7米以上。

遗憾的是,鼻行动物还未及向大家展示,1957年美国的一次秘密核实验,使哈伊艾爱群岛整体沉没,鼻行动物全部罹难。从发现到毁灭,鼻行动物只在人类的视野里停留了短短16年。

《新民晚报》2004年10月8日

《靠鼻子行走的奇异动物》
除鲸等少数动物外,哺乳动物一般都是有4条腿,靠这4条腿奔跑觅食,逃避敌害。可是想不到世界上竟还有一类不用腿走路却用鼻子步行,大头朝下面尾巴朝天的怪物,在动物学上把它们叫做“鼻行动物”。
鼻行动物栖息于南太平洋的一群古岛——哈依艾爱群岛。这片群岛是由瑞典人谕姆维斯特于1941年发现的。谕姆维斯特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从日本军队的战俘收容所里逃脱出来,漂泊来到这片群岛当中的哈伊达太菲岛上的。这是一个南北长32千米,东西宽16千米的小岛由石灰岩和粘板岩构成,岛上有一座高为1752米的活火山。这个面积为1690平方千米的群岛,有大小20多个岛屿,遍生热带植物,分布着固有的特异生物群落。岛上曾经有土著居民700多人。居民们称这群岛为“太古之岛”。现在群岛的海岸边建有一座哈依艾爱达尔文研究所,有国际生物考察团住在那里考察鼻行动物。他们在那里获得了大量的鼻行动物生态观察资料和记录。鼻行动物的发现及其科研成果,轰动了国际动物学界,动物学家一致认为这是本世纪动物学领域里的重大发现。
鼻行动物是胎生哺乳动物,共有14科189种。它们拥有一个很大的家族,在动物进化史上占有一定地位。它们的祖先很可能是食虫类动物,在特殊地理环境下,走了一条超进化的道路。
鼻行类的最大特征是它们的鼻子构造极为特殊,有的只有1个奇形怪状的鼻子,有的有4个鼻子或者更多的鼻子。它们的鼻子千姿百态,有的像根柱子,有的像个喇叭,有的像只蜗牛。其鼻子也有多种功能,不但可用鼻子爬行,跳跃,甚至能用鼻子捕捉虫子。鼻子在它们的生活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动物学家给它们的鼻子起了个名字叫“鼻性步行器官”,简称“鼻器”。所谓鼻器只是一种功能性的概念,并不是形态学上的概念。它们的鼻子决不可与象、猪或其他动物鼻子同日而语。
鼻行类的另一个特征是四肢逐渐退化。它们的四肢作为移动器官,早已失去了它本来的功能,其四肢功能已由鼻子取而代之。鼻行类的后腿有的退化成两条短小的赘物,有的干脆就没有后腿。前腿作为一种把握器官,依然存在,但很少使用。
鼻行类的第三个特征是大部分体表有毛,皮毛有各种各样的颜色,有的身上还长有硬鲮。它们的皮毛很细,有光泽,很漂亮。足尖、耳朵、头部、鼻端一般都没有毛。
鼻行类的第四个特征是尾巴也比较发达。有的尾巴比身体还长,能用尾巴套取食物;有的尾巴带有毒钩,能置敌于死地。
鼻行类的繁殖力不太强。一般一胎只怀一个崽,妊振期为7个月到1年,很少一胎多崽。由于它们栖息的群岛天敌较少,存活率较高。
遗憾的是,1957年南太平洋的一次秘密核武器试验中,群岛下沉,整个鼻行类毁于一“弹”。从1941年发现到1957年毁灭,鼻行类仅仅展现人类面前短短16年,连个活标本都灭亚留下。

虽然动物界种类万千,形态各异,堪称无奇不有,但如果有人告诉你有一种用鼻子而不用腿行走的哺乳动物,恐怕你还是要为这大吃一惊。然而在八十年代末出版的一本著作里,竟然详细地记载了这类动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并以生动而逼真的画笔,描绘了该类动物的外形。这将引起人们怎样的惊奇和轰动呢?

鼻行类的一种,鼻部有关节,可跳跃前行,会飞
这本名为《鼻行类》的书并不是神话或科幻小说,而是一本文笔严谨的动物学著作。它是瑞典动物学家哈拉特·什廷普的遗作,由日本京都大学教授日高敏隆翻译并出版。该书以翔实、丰富的文学资料和清晰精美的解剖图、生态图,第一次向世人介绍了鼻行类动物的生活。

据该书称,鼻行类是哺乳动物中极为特殊的一目,共有14科189种,栖息在太平洋的希埃依群岛。这类动物最突出的特征是依靠鼻部行走,觅食,鼻部成为最主要的运行器官,并高度特化,生出“鼻足”之类衍生器官。而四肢严重退化,仅用来抓握食物。尾部则较发达,并起着身体平衡的作用。鼻行类身体一般密布体毛,但也有少数种类身披穿山甲样的鳞甲。它们繁殖力不强,一次只生一胎,妊娠期7个月,四季均可怀孕生产。由于生存环境安全,没有天敌,鼻行类已在希埃依群岛生存了数十万年之久。

长着四只鼻足的鼻行类动物标本 :略
二战期间,瑞典人埃纳·佩特鲁森从日本法西斯的集中营侥幸逃出,1941年经漂流辗转来到希埃依群岛,发现该群岛因远离大陆,人迹罕至,不仅尚未进行生态研究,而且有的岛屿根本无人知晓。如其中的希达迪菲岛即是由埃纳发现后才确定方位补画入地图的。该群岛产生于遥远的地质年代,至迟在白垩纪后期就已与大陆分离。因此岛上生息着许多古老而独特的生物种群,鼻行类动物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种。有的岛上曾有土著人居住,后因染上“外来人”带来的流感病毒而全部死亡。二战后一个国际研究机构曾在群岛的密罗纸利岛东岸建立研究所,进行生物学调查研究,但1957年美国在这里进行核试验,随着无情的巨响与蘑菇云冲天升起,刚刚发现十六年的岛屿与研究人员收集整理的珍贵标本、图片、调查记录案一起葬身海底了。哈拉特书中的图片与资料,据称即来自对当时岛上这些科研图片与记载的残留记忆。

日本生物学家们根据哈拉特的图片和资料,精心制作了鼻行类动物的复原标本,引起了世界生物学家和动物爱好者们的极大兴趣。如能找出确凿的实物标本,那么鼻行类的发现可称为本世纪动物学史上的重大事件。但也有人认为,鼻行类缺乏在动物发展史与分类学上的依据,又没有出土的化石之类可作参考,因此真伪还很难说。如今希埃依群岛业已毁灭,埃纳和哈拉特等人也均已作古。一切均已无从寻觅,真耶?伪耶?面对着复原的鼻行类动物标本,人们除了遗憾,还有无穷的困惑。

虽然动物界种类万千,形态各异,堪称无奇不有,但如果有人告诉你有一种用鼻子而不用腿行走的哺乳动物,恐怕你还是要为这大吃一惊。然而在八十年代末出版的一本著作里,竟然详细地记载了这类动物的形态和生活习性,并以生动而逼真的画笔,描绘了该类动物的外形。这将引起人们怎样的惊奇和轰动呢?

这本名为《鼻行类》的书并不是神话或科幻小说,而是一本文笔严谨的动物学著作。它是瑞典动物学家哈拉特·什廷普的遗作,由日本京都大学教授日高敏隆翻译并出版。该书以翔实、丰富的文学资料和清晰精美的解剖图、生态图,第一次向世人介绍了鼻行类动物的生活。

据该书称,鼻行类是哺乳动物中极为特殊的一目,共有14科189种,栖息在太平洋的希埃依群岛。这类动物最突出的特征是依靠鼻部行走,觅食,鼻部成为最主要的运行器官,并高度特化,生出“鼻足”之类衍生器官。而四肢严重退化,仅用来抓握食物。尾部则较发达,并起着身体平衡的作用。鼻行类身体一般密布体毛,但也有少数种类身披穿山甲样的鳞甲。它们繁殖力不强,一次只生一胎,妊娠期7个月,四季均可怀孕生产。由于生存环境安全,没有天敌,鼻行类已在希埃依群岛生存了数十万年之久。

二战期间,瑞典人埃纳·佩特鲁森从日本法西斯的集中营侥幸逃出,1941年经漂流辗转来到希埃依群岛,发现该群岛因远离大陆,人迹罕至,不仅尚未进行生态研究,而且有的岛屿根本无人知晓。如其中的希达迪菲岛即是由埃纳发现后才确定方位补画入地图的。该群岛产生于遥远的地质年代,至迟在白垩纪后期就已与大陆分离。因此岛上生息着许多古老而独特的生物种群,鼻行类动物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种。有的岛上曾有土著人居住,后因染上“外来人”带来的流感病毒而全部死亡。二战后一个国际研究机构曾在群岛的密罗纸利岛东岸建立研究所,进行生物学调查研究,但1957年美国在这里进行核试验,随着无情的巨响与蘑菇云冲天升起,刚刚发现十六年的岛屿与研究人员收集整理的珍贵标本、图片、调查记录案一起葬身海底了。哈拉特书中的图片与资料,据称即来自对当时岛上这些科研图片与记载的残留记忆。

日本生物学家们根据哈拉特的图片和资料,精心制作了鼻行类动物的复原标本,引起了世界生物学家和动物爱好者们的极大兴趣。如能找出确凿的实物标本,那么鼻行类的发现可称为本世纪动物学史上的重大事件。但也有人认为,鼻行类缺乏在动物发展史与分类学上的依据,又没有出土的化石之类可作参考,因此真伪还很难说。如今希埃依群岛业已毁灭,埃纳和哈拉特等人也均已作古。一切均已无从寻觅,真耶?伪耶?面对着复原的鼻行类动物标本,人们除了遗憾,还有无穷的困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