埙演奏的曲子都有什么:色既是空空既是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30 12:13:28
这是一句佛家用语,谁能告诉我是什么意思啊?

佛经的《般若心经》是"色既是空"的真正出处.
??
??佛经云:
??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既是空,空既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
??意思无非是超脱俗世之后,色即成了空无,什么也不是,什么也没有了.
??
??所以最后空也是色,色也是空

在佛学等易学里经常会看见这样的理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例如在易学科普名著《西游记》里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知空不空,知色不色。色即空兮自古,空言是色如然。色色原无色,空空亦非空。五蕴皆空。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我相信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人能够从物理学的角度阐明其物理学含义。现在阐述如下:
色、空、无都是一种物质,这种物质就是易学里讲的“经络穴位”里的物质,也就是“气”物质,就是炁学里的“虚物炁体”这种物质。空不是真的空,而是有物存在的空间,空中有色物质,即光能物质。我们学过的物理学知识告诉我们,色物质(光物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是空的,是无有。我们之所以能够看见光,是由于光物质照射到其他物体上的反光作用,否则我们是不能够看见光的,所以是“无、空”。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此句出自于《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是在中国流行最广泛的佛经.据说这是观音菩萨和舍利佛的一段对话.在佛学界,对心经的评价是很高的.认为心经是佛经的总括,读懂了心经,读佛经就入门了.

佛法中这句话基本要阐述的是万物本空的理念,原是要使我们了解万事本无其永恒的体现,一切皆将坏散,教我们不要对万物起执情,而使身心不得自在。结果有些人谈空却又恋空,其实恋取世事和恋空并无分别,同样是执取而不放。恋空的人弃绝一切以求一个空字,最后还是有一个“空”的意念无法除去。殊不知万事万物本空,弃与不弃都是空的,有弃绝的念头便已不空,爱空的念头已是“有”了。说明了色和空是不相碍而相同的。执着于色的人不明白“色即是空”,执着于空的人也不明白“空即是色”。

还有句话曰“耽静反为静缚”,不知大家听过没。也是同样的道理。静并不是教人躲到安静的地方,不听不想,那样等于用一个静字将自己束缚住,动弹不得,又有什么好呢?真正的静是心静而非形静,是在最忙碌的时候,仍能保持一种静的心境,不被外物牵动得心烦气躁。我很欣赏这句话,同时也在参悟此种心境。觉得在尘嚣之中保持着心的静境,岂不比那些寂静中虚度时日,或是身在寂静心不寂静的人更有意韵吗?

‘色'是指有形质的一切万物。此万物为因缘所生,并非本来实有,因此其当体是空。此谓之‘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指人间之物质、身体本系空无实体,而由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成,故称空即是色;四大若离散,则复归空无,故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并非析色见空,而系体达色之当体即空之故,空者亦非意味断灭,即有即空方是真空。此真空既为有,故必不异于有,以空即是有,而说空即是色。

指真空不异于色法,空的当体即是色。

可以理解为:以物质为表象的世界其实质是空无所有的,而所谓"空无所有"是依心起解的。

所以色即是空--相对人的认识的表象世界是空的,而空的表现形式是依附于心(例:人)的认识的--空即是色。

“空”是宁静,是大脑一片空白,是彻底的陶醉,那些真正达到过爱与性的高峰的人,对这种体验是不会陌生的,而对于那些曾经达到过“高峰体验”的人,则更能深入领会佛陀 “空”的意境。所以,用更多常人能感受的话来说,佛教上所谓的“空”,就是男女做爱同时达到性高潮的那飘飘欲仙的一刻,所以《心经》上说:色即是空。

那些深深爱过的人 都是有过这种瞬间天堂的感觉的,但他们又常常被深深地摔入地狱,所以他们反而对天堂感到害怕了。他们必须度过难关,放弃希望而沉沦是愚蠢的,他们必须坚信 天堂还能达到。 当人能把“空”的高潮体验无限延伸时,也就成了西方极乐,也就有了成佛。 绵延开来的“空”是所有痛苦的终结,是心理学的顶峰。

色,佛教界的专用名词;意即是物质及名利,空是没有的意思。
物质世界以及名和利对人来说是不可能没有;但也不能过分追求。
就是要一分为二的、辩证的看待、和对待这个物质及名利问题。

我的理解,纯属原创,本人非信佛之人:

色:在佛家,即世间可视、可以感知存在之万物
空:绝对的空无,是指心境上的空无,按唯物观点,世间是不可能绝对空无的,这里的空是一种至空至无的佛家理想心境。

佛家认为:
色即是空,即,你能感知到的万物,可以在你的心里变得空无,成为空白,在此表示对万物“视而不见”,即心中无一“物”,同时此“万物”也包括意念、欲望等。所以说,佛家需要人可以超越一切世俗,四大皆空,无欲无念,潜心修佛(其实,潜心修佛也是一种意念,所以人是无法真空的!!:)。简单的说,即使世间有万物,但佛心空无一物,此仍一种境界,一种心境。

空即是色,当人心中已经抛却一切万物、欲望、牵挂时,此人的“心”已经达到佛门人要求的空了。但佛门不是以此空为至高,而是要这个“空”的心中包溶着佛缘、佛理、世间因果等,而佛缘、佛理、世间因果等此时将占据佛人的心。即是说,虽然,佛人心中空无一物,但却海纳世间万物(此物非彼物,这个色也不包括色情之类的欲望在内!)。

我个人觉得,这是佛门在教化人,放弃一切欲望,将心腾空放佛佛缘、佛理、世间因果等经论。

我也觉得(本人不了解宗教),这也是佛教不容易成为一个合时代的信仰,现实的现代人,那里会四大皆空呢?

再说,大家都四大皆空了,中国还怎么发展,下一代谁来生,美女谁来娶??

大家都无欲了,社会还怎样发展,
人类还能进步吗?

大家都信佛了,
谁来搞四个现代化,未来的五年计划不是要泡汤?

所以我觉得,一方面,中国人的确是缺信仰,
信其他教吧,又觉得没面子,毕竟佛教在中国历史很久,有点先入为主的感觉。信吧,在文化又同国人有些不入调!

不过,从近来政府正在进行的一系列潜在“信仰”教育我觉得这个问题还是得到了重视!

但愿国人,信仰可以慢慢培养,但一定要有一颗感恩的心!

`倒数第三楼的,物质是物质,思想是意识.先有物质,后有意识.这是唯物主义的那个什么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