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鲁锦产品图片大全:以物物物 则物可物 以物物非物 则物非物 物不得名之功 名不得物之实 名物不是 是以物无物也 的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30 05:34:49
什么意思?
以物物物 则物可物 以物物非物 则物非物 物不得名之功 名不得物之实 名物不是 是以物无物也

哲学啊

  夫以名求物,物无当名之实。以物求名,名无得物之功。物无当名之实,非物也;名无得物之功,非名也。是以名不当实,实不当名,名实无当,万物安在?〔注释:同上书,152页上〕。
  这是说,用物的名强加于物,则被定名的,都可称为物;用物的名加之于非物,则非物虽被冠以物名,实际上并不是物。可见物并非因具有物的名就合乎物的实,同样,名也非因其加之于物而成为真名。僧肇认为,在认识论领域,以物的概念(名)去认识物,物并没有和名相符合的实,以物去求名,名也没有代表物的功用。“名”与“实”不相当,“实”与“名”也不相当。名实既互不相当,哪里还有真实的万物存在呢?僧肇通过揭示名(概念)的主观性以及名实之间的矛盾,来论证万物现象的虚假性。
  与名实关系的论证相联系,《不真空论》还阐发了“万象不能自异”的论点:“万象虽殊,而不能自异。不能自异,故知象非真象;象非真象故,则虽象而非象。”〔注释:同上书,152页上〕。这是说,森罗万象,千差万别,宇宙现象虽有差异,但并非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由于事物本身都是无自性的,性空的,因此事物本身并无彼此之别。这样也就可知事物并不是真象,是虽象非象,也即幻象。僧肇说:“故《中观》云:物无彼此,而人以此为此,以彼为彼。彼亦以此为彼,以彼为此,此彼莫定乎一名,而惑者怀必然之志。然则彼此初非有,惑者初非无。既悟彼此之非有,有何物而可有哉?”[注释:《不真空论》,《大正藏》第45卷,152页下]。这也是说,事物原来并无彼与此的差异,区分事物的彼此完全出自于人为,是人们强加在事物之上的。既然事物没有彼此的分别差异,又有什么事物是真正存在的呢?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苦海无涯,回头是岸。
前世五百年的回眸才换得今世的擦肩而过
为何不必?
一切皆为虚幻
不可说,不可说
菩提并无树,明镜亦无台,世本无一物,何处染尘埃!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即般若生。

问曰:“为何人有善恶之分?”
佛曰:“人无善恶,善恶存乎尔心”

问曰:“如何能静?如何能常?”
佛曰:“寻找自我。”
问曰:“世间为何多苦恼?”
佛曰:“只因不识自我。”
问曰:“人为何而活?”
佛曰:“寻根。”
问曰:“何谓之根?”
佛曰:“不可说。”

佛曰: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佛曰,人生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长久,求不得,放不下。

佛云:一刹便是永恒。

摘自:回答者:专 tbhc9045 - 见习魔法师 二级 1-2 13:45

哲学啊

夫以名求物,物无当名之实。以物求名,名无得物之功。物无当名之实,非物也;名无得物之功,非名也。是以名不当实,实不当名,名实无当,万物安在?〔注释:同上书,152页上〕。
这是说,用物的名强加于物,则被定名的,都可称为物;用物的名加之于非物,则非物虽被冠以物名,实际上并不是物。可见物并非因具有物的名就合乎物的实,同样,名也非因其加之于物而成为真名。僧肇认为,在认识论领域,以物的概念(名)去认识物,物并没有和名相符合的实,以物去求名,名也没有代表物的功用。“名”与“实”不相当,“实”与“名”也不相当。名实既互不相当,哪里还有真实的万物存在呢?僧肇通过揭示名(概念)的主观性以及名实之间的矛盾,来论证万物现象的虚假性。
与名实关系的论证相联系,《不真空论》还阐发了“万象不能自异”的论点:“万象虽殊,而不能自异。不能自异,故知象非真象;象非真象故,则虽象而非象。”〔注释:同上书,152页上〕。这是说,森罗万象,千差万别,宇宙现象虽有差异,但并非事物本身所固有的。由于事物本身都是无自性的,性空的,因此事物本身并无彼此之别。这样也就可知事物并不是真象,是虽象非象,也即幻象。僧肇说:“故《中观》云:物无彼此,而人以此为此,以彼为彼。彼亦以此为彼,以彼为此,此彼莫定乎一名,而惑者怀必然之志。然则彼此初非有,惑者初非无。既悟彼此之非有,有何物而可有哉?”[注释:《不真空论》,《大正藏》第45卷,152页下]。这也是说,事物原来并无彼与此的差异,区分事物的彼此完全出自于人为,是人们强加在事物之上的。既然事物没有彼此的分别差异,又有什么事物是真正存在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