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兄贵资源百度云:我想学笛子和葫芦丝,哪里有这方面的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28 03:11:14

1、(1)葫芦丝,流行于云南地区傣、彝、阿昌等民族的乐器。这种乐器用半截小葫芦作为音箱,以三根长短不一的竹管并排插在葫芦的竹管下端,嵌有铜质筑片,中间较长的一根竹管开七孔。吹奏时,口吹葫芦细端,指按中间竹管的音孔,在奏出旋律的同时,左右两根竹管同时发出固定的单音,与旋律构成和音。葫芦丝音色柔和,常用于独奏和合奏。
  葫芦丝是由一个葫芦和一根主管两根副管构成的。是全手工作的。管内有簧片,而簧片的制作对技术上的要求特别高,它基本上决定了葫芦丝的音色和寿命,而葫芦丝的价值也就在簧片上了。演奏时是气流通过葫芦传递使簧片振动产生声音。另外葫芦丝因配上了副管,演奏时就多了一到两个附加音,显得更加丰满而热烈,音色优美飘逸!葫芦丝分为高音葫芦,中音葫芦和低音葫芦。一般葫芦大音低,葫芦小音就高。挑选葫芦丝要注意几点:一是音准程度,特别是低音5和3;二是高音区要明亮,无杂音,中音无沙音;三是主管和副管要协调;最后就是外观无开裂,破损。一般未曾吹过的葫芦丝刚开始要用些力,吹了一段时间后,音色就会变美,吹也轻松多了!
  (2) 葫芦丝 巴乌简介

  葫芦丝 、巴乌有着共同的渊源,人民把它们视为姐妹乐器,其主要区别是葫芦丝是竖吹气流经葫芦的传递使簧片产生振动;而巴乌是用上下嘴唇包着横吹,气流直接振动簧片;另外葫芦丝还配有附管,演奏时根据需要可打开1至2个附加音,使音更加丰满而热烈,其次是音色上的区别,葫芦丝的音较为清亮,优美飘逸。它们的音域相同,演奏指发和技巧一样,有人就说会吹葫芦丝就会吹巴乌。

  葫芦丝的起源与演变

  葫芦丝是傣族人民传统民族乐器之一,当地人称它为“荜”(傣语),也称葫芦箫。民间还流传这样一个传说;很久很久以前,一对青年相爱了,小卜冒(傣语:小伙子)种竹子;小卜少(傣语;小姑娘)种葫芦,以作为他们的定情物,有一年发洪水,村寨被洪水冲毁,为了逃生,小卜冒用竹子做成竹筏,小卜少栓上葫芦以增加浮力,但还是难以承担两人的重量,为了让心爱的人,小卜冒毅然跳进洪水中。而小卜少为了不辜负他,顽强地活了下来,但还是无法排谴对心上人的深深思恋,整日以泪洗面,于是就用三节竹子和一个葫芦,做成乐器,每当想念心上人时就拿出来吹奏,以缅怀昔日的缠绵和爱恋。

  传说是美丽而感人的,至于它的真实性人们也各说纷纭。根据专家考证,葫芦丝是傣家一种古老的乐器“荜”(傣语)所演变而来的。这种乐器是跟葫芦丝的主管差不多,也是簧片振动而发声的,只不过正面的按音孔是8个,这种乐器在傣家传统节日赶摆中还可以看到它的影子,随着社会的发展,民族音乐与现代音乐的进一步接轨,及审美观念的需要。经过人们的不段改良,创新,今天的葫芦丝比过去的“荜”不论从外观和音色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特别是近几年云南民族音乐的快速发展,葫芦丝的变化更是层出不穷,各种精美的外表更是令人眼花缭乱,生产的厂家,手工作坊各地到处都是。

  一种流传千年的少数民族乐器能有今天的发展,如此的被人们喜爱是令人高兴的。可专家认为不论怎样发展都别忘了它是民族的乐器,特别是在制做音色上面,有的厂家及工作室为了迎合一些顾客的喜欢将产品的声音改得又大又亮,这种产品在初学者眼里觉得是上等货,可在专家们听起来却没有什么民族的味道,离民族乐器几个字越来越远了。

  2(1)柯勒长笛练习曲综述
  当前我国的长笛教育正处于普及阶段,怎样合理地选用长笛教材,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可能的较全面地提高学生的演奏能力是长笛专业教学中值得重视的问题。柯勒的长笛练习曲由浅入深,较系统地介绍了长笛演奏法、演奏技巧及音乐理论、音乐表现方式和音乐表情处理的方方面面,是经过百年历史考验的长笛练习曲中经典之作,也是我国长笛教育中经常使用的教材。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这些作品,现将柯勒和他的主要长笛练习曲做如下综述。

  埃内斯托.柯勒(ERNESTO KOEHLER)是意大利著名的长笛演奏家与作曲家。1849年12月4日,出生于意大利北部城市莫德那,父亲是莫德那宫廷乐队的首席长笛,是柯勒的启蒙老师。从少年时代起,柯勒就开始显露出长笛方面的才华。在1869年后的两年间,他担任了维也纳卡尔剧院的首席长笛。1871年,他来到俄罗斯的圣.彼德堡,在帝国芭蕾剧院担任长笛演奏员,此时他才22岁。1900年起,他开始在帝国歌剧院担任首席长笛,并成为全俄罗斯最富有名望的长笛演奏家。1907年5月17日,他在圣.彼德堡逝世。

  柯勒不仅是以为出色的长笛演奏家,而且还是一位颇有影响的长笛作曲家、教育家。他为学生们谱写了中级程度的独奏曲、二重奏、四重奏曲,为演奏家谱写了难度较大的、华丽的音乐会独奏曲、幻想曲等,还以教育为目的编写了优秀的长笛初级教程、长笛中级、高练习曲。所有这些乐曲与练习曲在现代长笛的发展与教育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并产生着深远影响。

  柯勒的长笛初级教程(Easy Melodic Progressive Exercises,op.93,2 vols)分上、下二册,是一套十分完整的长笛启蒙教程。此教程的上册由50首短小而容易演奏的音乐片段组成。从发音训练开始。循序渐进地介绍了音阶、音程、变化音、调式、调性、节拍、速度等音乐要素,结构严谨地介绍了长笛的各种基本演奏方法和相关的音乐知识,难能可贵的是柯勒在此初级练习曲中选用了多种形式的音乐素材和优美的旋律或优秀的民歌作为练习内容,使初学者既学习了演奏,又广泛地接触了有风格特色的音乐。在教学中如果能按照作曲家的要求掌握此教程的训练内容,将会对长笛进一步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初级教程的下册由87首练习曲与音阶组成。练习曲的开始部分十分详细地介绍了切分音、复切分音、颤音、回音、波音、断奏、变奏等有关长笛演奏的基本技巧与音乐知识,它的特点是每首练习曲分别解决一个技巧性问题。到此时练习曲的篇幅和演奏难度与上一册相比明显加大,但又不失其旋律的优美与曲式结构的完美,可以说这时的每首练习曲都是一首包含技巧训练的、风格迥异的乐曲。它具有挑战性,对练习者的能力是一种考验。练习曲进行到27课时,出现了双吐音、三吐音的练习。众所周知,双吐音、三吐音的练习是长笛演奏中一种难度较大的技巧,它需要舌头、气息、手指的协调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演奏效果。掌握了双吐音、三吐音技巧就等于提高了快速演奏分句、经过句的能力,对演奏水平的提高会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柯勒在此阶段的练习曲中安排了整整10课篇幅较大的、不同调性、不同节奏的双吐音、三吐音练习,练习曲从同音重复的最基本的双吐音练习着手,由浅而深地设置了常见的双吐音、三吐音的各种演奏形式。如果因人而宜地采用先慢练、后快练的训练方法,将会不同程度地收到预期的演奏效果。

  练习曲进行到38课时,柯勒用40余课的极大0篇幅安排了包括全部大、小调在内的音阶与琶音练习,用这么大的篇幅安排音阶与琶音练习,在目前世界通用的长笛教材中是不多见的。也正是由于这一点,更充分地显露出柯勒长笛初级教程的实用性。
  作为一个有经验的教师或演奏者都能认识和体会到音阶、琶音的训练可以提高人的呼吸与运指能力,同时也会对调式、调性有更充分的认识,以至对训练效果产生质的飞跃。身为演奏家与作曲家的先师在百年之前就将音阶训练提到这样的高度,充分展示音阶训练的重要性,实为我们现代人敬佩,初级教程的最后一课是半音阶的模进练习,它是对段落练习的总结,也是对将进入更高层练习的合理铺垫,期待着中级程度练习的到来。

  柯勒的中级练习曲作品33(35Exercise op.33 3 vols)是长笛演奏者在技术上做进一步发展的练习曲;此练习曲共有35首,分上、中、下三册进行,它在世界通用的中级程度练习曲教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每一位成功的长笛演奏家都认真练习过柯勒的这三册长笛教材,并把它视为练习曲中的珍品。从这35首练习曲中我们能明显地感受到这位意大利演奏家的风范与气质。他所编写的每首练习曲均采用了多种音乐要素组合。而且十分巧妙地将音乐形式与技巧训练有机地结合为一体,从而构成了多种形式的练习内容。这些练习曲中简洁的音乐动机与旋律发展极具歌唱性,因此而受人们的喜爱。
  上册练习曲由15首不同技巧训练的、相对独立的音乐片段组成。在创作手法上均采用了A-B-A的三段体曲式结构,独立的A段经过变化、发展成为B段然后再回到A段,段落清楚、转换自如、结构方整,简单明了地展示了音乐的发展与结束。而且每首练习曲都很好听,都具有较强的可读性与可演奏成分。对于才脱离初级教程的演奏者来说,每演奏完一课,在心中都会充满自信、新奇与喜悦,这在作为以训练提高为目的的练习曲教材中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在音乐有技巧方面,作曲家运用自如地将连音、吐音、琶音、转调、乐句划分及强弱对比、快慢对比、表情处理等演奏要素巧妙地组合为一体,构成了丰富多彩的练习内容。

  中册练习曲由12首不同风格、不同体裁的相对完整的音乐素材组成。与上册的1首练习曲相比,中册的12首练习曲的技术难度与篇幅有了较大的提高,音乐内容也更丰富了。从创作手法上看,此册练习曲的曲式结构多为加了结尾的复三部曲式,因此增加了演奏的难度。在练习与演奏中不但要求恰如其分地按乐曲的内容表现情感,而且还要接受技术与能力的考验。有经验的教师在学生练习此教材之前往往先安排柯勒作品66《25首浪漫练习曲》或其它同等难度的练习曲进行技术上的补充与铺垫,才能收到较满意的演奏效果。

  下册练习曲由8首篇幅更长、技术含量更高的音乐体裁组成。它要求演奏者拥有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视谱能力、手指组合能力及扎实的基本功方面能胜任其演奏。此8首练习曲对基本功差、体质差、能力差的演奏者从技术操作上来看,无疑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也是一位演奏者是否能进入较高级程度演奏的分水岭。

  在柯勒的中级程度练习曲中,有一册具有独特创作风格的、给每首练习曲都相应加上了标题的作66号--25首浪漫练习曲(25 Romantic Etudes,op.66)。这25首练习曲中的每一首练习曲都有自己的标题和与标题紧扣的音乐形象和相对独立完整的音乐内容,在练习曲中各种演奏技巧与音乐形象十分巧地贯穿于音乐进行之中,丰富了演奏者的音乐想象力,提高了音乐表现力与各种演奏技巧的演奏质量,是一本可读性、实用性很强的教材,因而倍受中等程度演奏者的喜爱。这本教材由于它的技巧性训练目的不明显,在一般情况下不作为骨干教材,而是作为辅助教材杂教学中得以广泛使用。

  柯勒的高级练习曲作品75(30 Virtuoso Etudes,op.75,3 VOLS)也称大演奏家练习曲。这30首篇幅较大、技术含量较高的练习曲以每10课为一册,分上、中、下三册组成。练习曲往往由曲式结构复杂、旋律起伏大、变化音多、快而长的乐句组成,在乐句的进行中经常出现半音模进、小三度模进、大三度模进、转调、离调等音乐表现手法,无论在技术难度和音乐表现方面都有了更高层次的发展。与中等程度的练习曲作品33相比,作品75练习曲要求演奏者要有高度反应敏捷的头脑与扎实的基本功。同时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训练,直至掌握和积累了丰富的演奏经验与演奏能力后,方能演奏出预期的演奏效果,表达出深奥的音乐内涵,胜任其高超的技能组合。

  以上所泛举的柯勒长笛练习曲是目前我国长笛专业教材中经常使用的练习曲,这些练习曲的使用与我国老一辈长笛演奏家与教育家在上世纪50年代前后受前苏联长笛专家、捷克长笛专家的教学方法影响和沿袭俄罗斯传统音乐教学体系模式而自然形成的,这些长笛教材的传播与使用对我国长笛教育的开展和演奏水平的迅速提高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不知出于何种原因,柯勒的长笛练习曲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作品没有在我国的长笛教育中得到推广与使用,它们有作品77(School of Velocity,op.77),作品89(Studies in Expression and Facility,op.89),作品122(Preludes,op.122 2 VOLS)等,这些作品经过时间与时代的考验,证明其都具有极高的使用价值和艺术价值,这些长笛练习中的艺术珍品还静静地存放在世界长笛练习曲的艺术宝库中,有待于长笛音乐教育工作者去认真地学习、研究。

  (2)AFL-807:
  吹口板与吹口板台为925银合金,其余吹口管、身管、尾管、按键为镍

  合金镀银。由於拥有ALTUS技师完美的设计与严格的品质要求,使吹奏

  者相当满意,加上价格便宜,所以特别受到初学者推崇。

  AFL-907:
  吹口板与吹口板台及吹口管为925银合金,其余身管、尾管、按键均为

  镍合金镀银。长笛的吹口管部份,全部使用925银合金,使共鸣效果佳。

  此型号是绝对品味的初学者或中级学生的最爱。

  AFL-1107:
  本型长笛因除按键之外,其他材质均为银合金,故整体性能或音响共

  鸣皆具备专业条件,可使吹奏者发挥吹奏技巧,表现自己的音色。

  管体材质:吹口板、吹口板台为925银合金,其余吹口管、身管及尾管为958银合金。

  按键材质:镍合金镀银。

  此型号是标准手工长笛的上选作品,当您在演奏梦想表现的作品时,能发

  出会心的一笑,以最平实的付出,能够拥有专业的表现,是此型号的最佳写

  照。所以能广泛为中高级学生及业余演奏者所拥有。

  AFL-1307:
  管体材质:吹口板、吹口板台为925银合金,吹口管、身管、尾管为958银合金。

  按键材质:925银合金。

  AFL-1507:
  本型长笛音孔采用高难度之"焊孔"加工法。

  管体材质:吹口板、吹口板台为925银合金,吹口管、身管、尾管为958银合金。

  按键材质:925银合金。

  AFL-1607:
  本产品之身管是由958银合金高压制成分子排列紧密均匀之银板,

  银板再经精密加工技术包成管体。『包管加工』较『抽管加工』

  更需要高度工业技术,笛身管壁分子排列更紧密、均匀,

  因而有利气体分子於管内行进;并以『焊孔』方式来完成音孔制

  作,再配上精雕细琢之吹口管,使本型长笛在共鸣结构、音准、

  音色皆能达到完美。

  管体材质:吹口板、吹口板台为925银合金

  吹口管、身管、尾管为958银合金。

  按键材质:925银合金。

  此型号除了为教师及演奏家所拥有外,更是收藏家及长笛的狂热份子所热

  中的精致艺术品,复古造型的推出更为ALTUS所执著的"完美品像"下了最佳的注?。

笛子,亦称横笛。西汉以后,逐步流行于全国各地,为民间最常用的乐器之一。笛为竹制,上开吹孔和膜孔各一,按指孔六个,音色清脆,音域较宽,能吹出两组多一点的音。常见的笛有两种,一种为曲笛(过去用于伴奏昆曲或用于合奏);一种为梆笛(过去用于伴奏梆子戏)。梆笛短于曲笛,音高一般相差四度。解放后,对笛进行了多次改革,先后制出了成套的十二调的笛,并在曲笛的基础上改制了加键笛,保留原有的六个音孔,用键子控制新增的半音,便于临时升降半音及转调。笛子音色清脆、明亮,音量较大,技巧丰富,表现力很强,是我国吹奏乐器中一件重要的乐器。笛子可演奏各种不同的风格、情绪的乐曲,可独奏、重奏与合奏。在西洋乐队中,有时作为色彩乐器,可获得独特的效果。 葫芦丝又称“葫芦萧”,傣语称“芘南母倒”。主要流传于滇西的傣族、阿昌族、佤族、德昂族等少数民族地区,是青年男女用来表达爱慕思念之情的乐器。在傣族民间神话传说中相传:很久以前一次山洪爆发,一个傣家小卜冒(小伙子)抱着一个大葫芦,冲过肆虐的洪水,救出自己心爱的小卜哨(小姑娘)……于是他忠贞不渝的爱情感动了佛祖,佛祖便把竹管插入金葫芦,送个勇敢的小卜冒,小卜冒捧起金葫芦吹出了美妙的韵律。顿时风平浪静、鲜花盛开、孔雀开屏,祝愿这对情侣吉祥幸福。从此葫芦丝便在傣族人家世代相传。

葫芦丝发音优美、亲切、略带鼻音、含有忧郁的韵律感,古人云之“彩云之南独神韵,绕梁三日音不绝”,葫芦丝擅长于表达温柔细腻的感情,给人以朦胧忧郁的美感。因为它的发音犹如抖动的丝绸那样飘逸、亲柔而得名“葫芦丝”。它的起源可追溯到先秦时代。

巴乌流传于我国西南边陲的哈尼族、彝族民间,是一种弹簧震气吹奏的乐器,外形类似笛子,常用于自娱自乐性的独奏,极富民族特色,但在云南主要流传于西双版纳等少数民族集居的地区。

葫芦丝。又称葫芦箫。云南少数民族乐器。以前主要流传於傣、阿昌、德昂等民族中。其音色轻柔细腻,圆润质朴,极富表现力。在云南,深受人们的喜爱。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在舞台都能听到葫芦丝演奏的优美音乐。近年来在国内外颇受瞩目。

葫芦丝属於簧管内乐器。常见的葫芦丝是由一个作为共鸣腔的葫芦和三根竹管组成。竹管插入葫芦的一端有簧片。中间竹管为主管,两边为附管,主管上开有七个按音孔(上六下一)。副管无按音孔,一般只能发一下固定音,用作和声以丰富其表现力。曲调多有深情、委婉之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