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幸运钢琴弹唱谱简谱:何谓“暴力美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7 02:21:05
现在很多电影都宣扬“暴力美学”,如《杀死比尔》、《罪恶之城》等等。

暴力何谈美学?!

请这方面专精的朋友来谈谈,什么是暴力美学?

暴力美学一词的由来,有待考证,但作为一种电影艺术的风格和表现手法,却是实实在在的存在。它是以美学的方式,诗意的画面,甚至幻想中的镜头来表现人性暴力面和暴力行为。观赏者本身往往惊叹于艺术化的表现形式,无法对内容产生任何的不适。

暴力美学不知道是谁最先提出的,但这个定义却广泛用于现代的电影,成为了一个流派。

吴宇森的电影中可以看到“暴力美学”的体现,其代表作,当然是它的《碟血双雄》、《英雄本色》,到了美国以后,它把“暴力美学”的精神更加发扬广大,最出色的表现是在它的《断箭行动》和《变脸》,尤其是后者,成为了“暴力美学”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作品,而后的《碟中谍》第二集尽管也不乏经典的段落,但由于表现手法上缺少新的创意,因此使得它的美学理论缺少了新的元素。

日本的北野武也可以说是“暴力美学”的实践者,他的代表作《花火》中,在复仇的暴力中也不乏人情的美,尤其是穿插了自己的绘画作品,使作品具有的独特的艺术效果。

美国的昆汀.塔伦蒂诺是“暴力美学”的又一体现者,可巧的是,他对香港和日本的“暴力电影”又非常倾心,因此他的作品就有集东方暴力与西方暴力于一体的味道。

吴宇森被称为“暴力美学宗师”。1993年,他以这个商标式的创作手法,应美国环球影片公司之邀,执导《终极标靶》获得初步成功,成为进军好莱坞的首位华人导演。此后的《断箭》(1995)《变脸》(1996)更是取得了极大的商业成功。但是,了解吴宇森创作历程的人都知道,他的暴力美学实际上源于美国。早在70年代末,美国的新生代导演萨姆·佩金法和斯坦利·库伯力克给了他很多灵感,他们作品中的暴力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暴力美学重视的是场面、节奏和视觉快感,这确实是好莱坞导演的长项,但吴宇森并没有生搬硬套美国式技法,他说过:“所谓的动作,所谓的暴力,对于我来说是舞蹈,是动态的美感。”他所表现的暴力美学是服务于侠义精神和浪漫情怀的影视主题的,所以是东方审美观,具体体现在吴宇森浓厚的江湖情结和英雄主义情结。吴宇森常用慢镜头来表现激烈的枪战战场:温柔的光线下,身着黑色风衣的杀手目光如炬,手持双枪凌空飞身,枪口喷射出愤怒的火焰,枪林弹雨中,头发同衣袂一起飘舞,洁白的鸽子如惊鸿般翻飞。将触目惊心的搏杀、火拼,拍得那么浪漫、抒情。这就是吴宇森诗意的暴力。
从1986年他自编自导了奠定自己地位的言志之作《英雄本色》开始,这部被冠以“英雄片”的电影在火爆的枪战场面中初显其“暴力美学”的特色。到吴宇森进军好莱坞后执导的电视连续剧《新纵横四海》,则更体现了艺术与动作的完美结合,《新纵横四海》同电影《纵横四海》在内容上有一定的相同之处,但表现形式却截然不同,更融合了东西方文化和视觉、审美等特点,人物塑造得更加丰满、情节更加曲折、故事更加完整。用吴宇森的话讲:它是情与爱的延续、善与恶的较量,也是中西合璧的一次探索。
但受到美国“9·11事件”的影响,吴宇森现在已经表明,准备调整拍片路线与风格了。吴宇森表示,在美国遇袭后,他不想再拍动作悲情故事,而要改朝充满希望、重友情的主题发展。不管如何,吴宇森用东方的情感加西方的技法这条路线,明显为致力于中西合璧的导演提供了一个摹本。

“暴力美学一词的由来,有待考证,但作为一种电影艺术的风格和表现手法,却是
实实在在的存在。 它是以美学的方式,诗意的画面,甚至幻想中的镜头来表现人
性暴力面和暴力行为。观赏者本身往往惊叹于艺术化的表现形式,无法对内容产生
任何的不适。支持人士往往称“暴力程度与票房收入成正比”,社会道德捍卫者和
舆论谴责人士则称其是对社会道德教化的阻碍和负面影响。

以美学的方式,诗意的画面,甚至幻想中的镜头来表现人
性暴力面和暴力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