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字军之王创建雇佣军:中国古代是如何进行淬火、回火,和退火工艺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29 05:01:25
谢谢你得指点,能说的更详细一点吗?

楼上的说得有一点错误。
首先把钢烧红,观察颜色火候(相当现代的目测温度)。火候到时(温度合适),淬入水中,一般是局部淬火。

这里的水,在三国时期以前,是“清水淬其锋”,没有讲究。诸葛亮在定军山屯军时,打造兵器,须从成都运水,说明对水质有了要求,大致可以理解为相当于现代的盐水淬火。

淬入水中时是不能观察颜色的,只能凭经验或听声音来判断温度。待淬火部分温度冷却到一定温度下时,将钢件提出水面。利用钢件芯部和没有入水部分的余热回火。这时候开始观察颜色。

回火温度与回火色可以大致对应如下:极淡的黄--200
微黄--220,棕黄--280,兰--300度。
因此这种自回火有回兰火,回黄火之说。要硬度高回黄火,但脆;要韧性好回兰火,但硬度低。当钢件颜色达到要求后,将钢件整体放入水中冷却。

有经验的铁匠师傅蘸火后的制品品质的确可以很好。

中国古代退火工艺不知道,想像的话,那种条件下可能钢件正火比较多。铸铁件有一种反复锻打脱碳而炼钢的工艺,也叫“退火”,与现在有所不同。刚解放后的退火听说过一种,是用煤、工件堆成一堆,点燃任其燃烧,缓冷,比较原始。

中国古代的铁匠师傅是把铁烧红后一边沾水一边观察颜色,然后利用没有沾水的高温区热传递回火,整个过程叫蘸火。有经验的铁匠师傅蘸火后的制品品质不亚于现在的自动淬火工艺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