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人童装:有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体会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1 06:06:39

一、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理论的内涵就是理论的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内涵丰富、博大精深,体现在江泽民同志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一系列重要著作和讲话中。《“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用十六个部分对这一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作了全面论述,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这些内容体现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是由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构成的。在这些内容中,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三句话是核心内容。其他内容是这个核心内容的展开和延伸。

精神实质就是理论的主旨和要义。一种理论的精神实质既要反映这种理论的本质属性,又要反映这种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基本特征。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理论界有不同提法,大体有这样几种:第一种观点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第二种观点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第三种观点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包括这一重要思想的精髓———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核心———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第四种观点认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除包括这一重要思想的精髓、核心和本质外,还应包括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个人认为,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要抓住最能反映这个理论本质属性和基本特征的方面来认识。从这一点出发,我比较同意第三种观点。

二、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意义

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意义,十六大报告和胡锦涛总书记的多次重要讲话都作了充分论述。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反映了我国最广大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的时代精神,显示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是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他还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面向21世纪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指引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目标和宏伟蓝图而奋斗的根本指针。学习十六大报告和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这样几点体会。

第一,这一重要思想,既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不同的历史任务,但都有共同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方法论,都有共同的社会理想———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都有共同的政治立场———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有共同的理论品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的红线。同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不从书本、概念和抽象的原则出发,而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刻总结实践创造的新鲜经验并上升到理论,赋予马克思主义新的鲜活力量,使人们深深感受到随着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以能使马克思主义焕发出如此蓬勃的生机,最根本的是它紧紧把握了当今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世界和中国出现了新的变化,概括起来,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尽管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没有改变,但出现了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的趋势和经济全球化明显加快的趋势,这两个趋势正深刻地改变着我们面临的国际政治和经济环境,提出了我们能否在错综复杂的国际斗争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能否在同世界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历史进程中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课题。二是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世界社会主义发生严重曲折,这正深刻地改变着国际力量的组合和对比,提出了在北强南弱、西强东弱的国际环境中,在我们面临着西方发达国家经济科技占优势的巨大压力下,我们如何在同资本主义合作、交流和矛盾斗争中更好地发展自己的重大课题。三是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这正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科学的发展和理论的发展紧密相联。恩格斯曾指出:“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就是说,随着科学的发展,理论也要有新的概括和创新。四是我们开始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正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思想观念、体制环境和社会结构。这些新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从根本上说,归结为一句话,就是要在邓小平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具有的时代意义和鲜明的时代特征,都集中体现在它创造性地回答了这两个基本问题上。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说过:“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正是适应了时代的需要,满足了时代的需要,从而把马克思主义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最新成果。

第二,这一重要思想,既是理论创造的成果又是实践经验的总结。

实践是马克思主义发展的直接源泉。马克思曾说过,人首先是实践,而不是先研究好理论;当理论遇到解不开的问题时,要看实践中是怎么解决的,然后从理论上给予总结。江泽民同志指出:理论是什么?理论就是对经验的总结。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从来都是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和现实经验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的。他们都强调了总结经验对于党的理论发展的重要意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从形成到成熟有一个发展过程,这个发展过程是同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伟大实践进程相统一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既是我们党领导人民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过程,也是对这一实践不断进行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的过程。实践探索、经验总结、理论思考,这三者紧密结合,贯穿于江泽民同志十三年的全部理论创造活动中,统一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过程中。特别是十六大科学概括的基本经验,标志着我们党对经验的总结和运用,达到了一个新的自觉高度。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十三年基本经验,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入学习十三年基本经验,是深入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应有之义;只有从党的基本经验与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内在联系出发,才能深刻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三,这一重要思想,既是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理论成果,形成了一个系统的科学理论。这一重要思想的系统性,一方面表现在实践的系统性上,它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机统一,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是党领导的伟大事业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相互促进,是当代中国与当今世界紧密联系的进程。另一方面表现在理论的全面性上,它提出的理论创新观点是完整的而不是零碎的、是系统的而不是个别的。可以说,既揭示了实践的系统性,又形成了理论的系统性,二者紧密联系,有机统一,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个显著特点。

同时,尽管这一重要思想有很强的系统性,但这个理论系统不是封闭的理论系统,而是开放的理论系统,是不断发展的理论系统。实践是永无止境的,认识真理不是一次完成的,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要不断继续下去。所以,江泽民同志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发展的、前进的。我们要突破前人,后人也必然会突破我们。胡锦涛总书记也指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我们推动实践创新的根本指针,又是我们深化理论探索的崭新起点。我们在前进中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新情况新课题,还要应对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和挑战,因此还要继续进行新的实践和新的探索。

第四,这一重要思想,既有很强的理论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不是单纯的学理。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理论的一个鲜明特征。马克思曾说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这是讲马克思主义与其他理论的显著区别。马克思还讲过,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我们的理论在本质上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马克思主义这一鲜明的理论品格,十分强调理论的实践价值,强调对这一重要思想的贯彻和运用。江泽民同志曾指出: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的关键,在于对贯彻提出具体要求,在于增强贯彻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十六大报告中有一句话同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相比,作了这样一个改动:在“七一”讲话中讲,“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十六大报告讲,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加上“始终做到”这四个字,无疑强调的是这一重要思想的实践价值和实践品格。十六大还提出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无疑也是强调这一重要思想的实践价值和实践品格。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根本目的就是要推动全党更好地带领人民群众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所以,把理论学习同理论运用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准确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五,这一重要思想,既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又是江泽民同志个人的卓越贡献。

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所指出的:“江泽民同志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审时度势的领导才能、与时俱进的政治勇气和励精图治的工作精神,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建立了卓著的功勋,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和国际社会的普遍赞誉。尤其是他集中全党智慧创立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于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编写《纲要》就是为了帮助干部群众深刻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强大精神支柱,牢固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一切工作中的指导地位。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们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倍加珍惜,作为我们根本指导方针长期加以坚持,作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理论武器认真运用。

三、关于《纲要》的主要特点

第一,《纲要》全面体现了十六大精神。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十六大的灵魂。十六大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观点,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增添了新的丰富内容。《纲要》以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着重从思想理论上反映了十六大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特别是反映了十六大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评价和科学概括。《纲要》许多部分的标题就是十六大的最新论断,在各个部分的阐述中也注意把十六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突出出来。可以说,编写《纲要》,就是要把我们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认识,进一步提高到十六大所要求的新高度。

第二,《纲要》准确概括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

既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个系统的科学理论,就要用系统的科学方法加以整理和阐述。可以说,《纲要》全篇都是在做这种系统化的工作。这里的关键是处理好“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三句话同江泽民同志全部思想的关系。“三句话”是核心内容,是整个理论的基点,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限于这“三句话”,而是包括了江泽民同志的全部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经历了一个日益丰富和完善的过程,从十三届四中全会开始发展,2000年提出“三句话”标志着这一重要思想理论体系的形成,经过“七一”讲话和十六大,这一理论体系进一步成熟。《纲要》既在绪论中对“三句话”作了突出的论述,又在各个部分全面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体系。

第三,《纲要》深刻阐明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纲要》注意充分体现了这种继承和发展关系。比如,江泽民同志指出,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论断,这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真谛。对这个历史唯物主义的真谛,《纲要》汇集了江泽民同志富有时代意义的阐述:讲了社会生产力,讲了先进生产力,讲了发达生产力,讲了第一生产力,讲了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讲了发展生产力特别是先进生产力的根本途径,讲了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这就既没有丢老祖宗,又说出了时代的新话。再比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具有的基本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都有论述,但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坚持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上升到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高度,上升到党的指导思想的高度,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还比如,《纲要》论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建党学说,又从根本上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建设的历史性课题,赋予党的性质以鲜明的时代意义,赋予党的宗旨以鲜明的时代内涵,赋予党的任务以鲜明的时代特征。《纲要》特别注意论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关系。在重大问题上,既反映了邓小平同志的理论观点,又突出了江泽民同志的理论创新,突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第四,《纲要》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贯通全篇。

江泽民同志指出,当今中国最基本的社会存在,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的中心内容。邓小平同志在1982年提出了这个命题,指出“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江泽民同志在1991年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邓小平同志已经为它确定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则,我们要继续把这篇大文章做好。可以说,我们党十三年的全部理论和实践,都是围绕着做好这篇大文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无论是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也好,还是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也好,都集中到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之处,又是对邓小平理论的发展之处。只有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去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真正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才能真正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纲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副标题来贯通全篇,符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有利于干部群众更深刻地认识我们今天所从事的伟大事业。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统一战线和祖国统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考虑到一贯的提法,《纲要》在这两个部分的副标题中没有加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关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同志们在学习中可能注意到了,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一种是说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应该说,这两种说法都没有错,是从不同角度讲的。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是从我们所从事的伟大事业角度讲的。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几代领导人带领人民所干的一件事,就是要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有成功也有失误。1993年薄一波同志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00周年讲话时曾说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于毛,成于邓。理论界一些同志说,现在还可以加上全面推进于江或发展于江。总之是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长期探索和从事的伟大事业。它是邓小平理论的主题,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说发展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题,是从对我们事业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来讲的。江泽民同志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靠发展来不断巩固和推进的。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离开发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无从谈起。发展,贯穿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整个理论之中,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发展问题,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发展问题,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还是发展问题。可以说,把握了发展,就抓住了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抓好了发展,就抓住了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

第五,《纲要》充分论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

任何一种科学理论,都是自己时代的产物,都是以特定的历史方位为背景的。马克思说过:“每个原理都有其出现的世纪。”所以,学习一种理论首先要了解它的形成条件。《纲要》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理论基础。党成立以来经验的科学总结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历史根据。当今国际局势的深刻变化,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探索,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党的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这就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渊源讲清楚了,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方位讲清楚了。

第六,《纲要》把逻辑叙述与历史叙述紧紧结合在一起。

逻辑的必然是以历史的必然为基础的。逻辑与历史结合,才能弄清事物的本质。《纲要》坚持史论结合、以史立论,把历史进程与理论观点紧紧联系在一起。既阐述了江泽民同志对重大问题的理论创新,也阐述了这些重要观点形成的历史背景和实践基础。《纲要》力求准确,忠实原著,除必要的连接语外,基本都是江泽民同志的原话。整个篇幅为6.8万字。以这样的篇幅,把如此丰富的思想表达出来,可以说《纲要》的思想含量是很大的,也是高度凝炼、高度概括的。

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我们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十六大提出,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武装全体党员,在全党兴起一个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新高潮。这是党的事业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战略任务。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认真研读十六大报告和党章,研读江泽民同志一系列重要著作和讲话。

为落实十六大提出的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的战略任务,根据中央要求,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中央认为,《纲要》比较全面、准确地反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中央同意印发这个《纲要》(由中央宣传部统一印发),作为全党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辅助材料,也可供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阅读。

各级党委要在组织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活动中,认真组织干部群众研读江泽民同志的原著,把《纲要》的学习纳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计划。通过学习,在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历史地位的认识上达到新的高度,在认真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始终做到“三个代表”上取得新的成效。把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上来,把智慧和力量进一步凝聚到实现十六大确定的各项任务上来,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四、关于《纲要》的主要内容
《纲要》共100条。包括绪论、十六个部分和结束语。十六个部分概括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和主要内容。把握这些内容要着重把握五个方面问题,或者说“五个贯穿”。

第一,《纲要》贯穿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这个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体现在江泽民同志的全部理论创造活动中,体现在江泽民同志所有思想观点中。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首先要把握这个贯穿其中的精髓,特别要注意把握与时俱进这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这个理论品质,是15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也是我们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所在。《纲要》强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与时俱进的理论,并系统阐述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这方面的理论贡献。

一是提出了什么是与时俱进。时,就是时代,就是实践;进,就是发展,就是创新。与时俱进,就要随着时代、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这种发展又不是盲目的,要在深刻认识历史规律的基础上,在掌握历史主动性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推动历史前进。时代、规律、创造,是与时俱进的统一内涵。“与时俱进,就是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与时俱进,既是人类实践和认识的发展规律,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理论正是在顺应时代潮流、应对时代挑战、破解时代课题的过程中不断实现新的突破、完成新的飞跃的;正是在总结历史经验、探索发展规律、推进历史变革中显示强劲活力、发挥强大威力的。其结果是,时代前进了,理论也发展了。不仅是“生活之树常青”,理论之果也同样常新。实践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体现与时俱进的事业,才能欣欣向荣;体现与时俱进的理论,才能生机勃勃;体现与时俱进的政党,才能永葆青春。
二是提出了创新是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其中,理论创新是前提、是关键。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江泽民同志指出:“理论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要求。”“没有理论创新的民族,不可能成为强盛的民族。”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其他各方面的创新,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理论创新必须以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前提,以最广大人民改造世界、创造幸福生活的伟大实践为动力和源泉,自觉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三是提出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与时俱进态度。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两个坚定不移、不能含糊”。一个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他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如果动摇了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就会造成思想混乱、社会动乱,那将是党、国家、民族的灾难。一个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要坚定不移、不能含糊。如果思想僵化,我们的事业就会停滞不前。江泽民同志指出:“这两个‘坚定不移、不能含糊’,始终是检验我们是不是真正马克思主义者的试金石。”这里的关键,是处理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具体结论的关系。基本原理和具体结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我们着重学习的是基本原理,而不是具体结论;我们着重掌握的是完整体系,而不是只言片语;我们着重运用的是立场、观点、方法,而不是个别论断。正是有了这种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决定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典范,又是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
四是提出了“结合”是与时俱进的必然途径。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历史发展中,深刻认识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大意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质上就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民族化、具体化、时代化,使之具有中国特点和中国特性、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毛泽东同志把这种“结合”称为党领导革命必须解决的“第一个重要问题”。邓小平同志把这种“结合”称为“吃了苦头总结出来的经验”。江泽民同志把这种“结合”称为我们党80多年最基本的经验。《纲要》强调,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实现这种“结合”,深化这种“结合”,在“结合”中推进我们的事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第二,《纲要》贯穿了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纲要》突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这样一个鲜明的观点:发展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所谓“第一要务”,是相对于其他各种要务而言的。在党面临的各种繁重任?/td>

(1)作为一名新党员,在认真学习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后,感觉热血沸腾,感觉我们党始终能够站在历史潮头,高瞻远瞩,永远保持着自己的先进性。江核心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地回答了新时期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大课题。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核心是要保持党的先进性,永葆党的生机和活力。
国内外政党发展的经验教训说明,能不能顺应历史潮流,把握发展大势,切实搞好自身建设,是关系到一个政党兴衰成败的根本问题。我们党从诞生那天起,就始终把保持先进性作为立党建党之本,因而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经受住了来自方方面面的严峻考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和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面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严重挫折,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面对我国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刻变革,我们党能否站在时代发展的潮头,顺应人类社会经济和科技进步的潮流,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更好地肩负起领导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重任,这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理论和实践迫切需要回答的重大问题。江核心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正是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把握国际国内发展大势,总结世界政党建设的经验教训,着眼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和现代化事业的战略需要提出来的。
" 三个代表"思想把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提出来,赋予了我们党以更加丰富、更加深刻的时代内涵。从代表社会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看,共产党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产物,其先进性和历史使命,最根本的体现在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上。随着现代科学的迅猛发展和高新技术的广泛运用?quot;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越来越成为普遍的共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知识化、信息化的趋势。我们党就是要坚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紧跟世界科技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做好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代表。从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看,我们党旗帜鲜明地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始终把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作为不懈的追求。当前,世界范围内各种文化思潮相互激荡,进步与落后的观念相互交织,人们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文化选择趋于多样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党明确提出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集中体现了党的先进性在思想基础方面的时代内涵。从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要求看,我们党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唯一宗旨,坚持把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作为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夺取了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也使我们的党以其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爱戴。我们党提出要成为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把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的全部政治活动的最终目的,充分体现了党的先进性与群众广泛性的有机统一?quot;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把党的建设同当今世界生产力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同中华民族在新世纪实现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联系起来,深刻揭示了党的先进性的时代特征和本质内涵。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要切实把"三个代表 "的要求落实到党的建设中去。而面对总公司做精做强的新时期的新要求,作为公司的一名中层干部和一名新党员如何把"三个代表 "的思想与自己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这就要求自己在工作中要把"三个代表 "的要求落到实处,严于律己,率先垂范,以践行"三个代表"的模范行动,来实现"三个代表"。
(2),“三个代表”的内涵是极其丰富的,它既关系到党的性质、宗旨和历史任务,也涉及到的党的全部工作。从党的性质上来讲,它强调了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党组织应该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努力保持党的先进性。从党的宗旨来讲,它强调了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党组织,应该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坚持党除了代表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任何利益。从党的任务上说,我党担负着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发展、中国人民的解放和幸福而努力奋斗的历史任务。现在面临新世纪的到来,党的任务就是要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实现国富民强。
综合起来说,“三个代表”思想是对党的性质、宗旨、任务的新概括、新认识、新要求、是邓小平同志“三个有利于”标准在党建方面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我们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我认为,这“三个代表”的关键就是要做“代表”,代表就意味着先进,意味着表率,意味着走在最前沿,意味着领导。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在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方面,必须正确制定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走改革开放的道路不动摇;其次在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方面,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再次,在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方面,必须坚持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坚持全面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为了做到这“三个代表”,当前最紧迫的任务就是要切切实实地加强党的建设。而对于我们这一代大学生来讲,最紧迫的任务就是加紧学习,因为,要做到“三个代表”之中的“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们自己的科学文化知识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牢牢的掌握了科学文化知识,我们才可以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一切优秀传统,努力学习和吸收一切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真正起到代表的作用。
(3)我在这段时间学习的最大收获就是学习了***同志关于"三个代表"重要论述: 我们党所以赢得人民的拥护,是因为我们党作为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并通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不懈奋斗 。***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站在时代发展的高度,科学地概括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根本任务,集中反映了党的先进性和阶级性特征,是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审时度势、治党治国、创造性运用唯物史观的重大成果,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与方法,对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与必然趋势的深刻和精辟的揭示,是对我们党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发展。"三个代表"是对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体认,是对党的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三个代表"的思想体现了对于社会发展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的深刻认识。"三个代表"是对于历史规律性与必然性的把握,而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和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归根到底是为了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
我们党从建立伊始就以中国社会的先进生产力、先进文化和人民利益代表的姿态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在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在政治上实行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和民主集中制,在经济上节制资本和平均地权,掌握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从而成为全民族的领导核心,掌握了革命的领导权。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党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出了"双百"方针,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然而,由于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准备不足,又缺乏经验,使得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走了许多弯路,使人民的利益受到了损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恢复和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科学分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和时代特点,科学的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提出并坚持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使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也赢得广大人民的支持与拥护。历史的经验表明,只要我们党坚持和把握了"三个代表",我们就能在前进的道路上取得胜利,什么时候我们背离了"三个代表",我们在前进的道路上就会遭受挫折和失败。能否坚持"三个代表",是关系到党能否保持先进性和领导核心地位的人问题,是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的大问题。
"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推进党的思想建设、政治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都应贯穿"三个代表"的要求。
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要继续加强理论学习,坚定理想信念,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理论的共同理想,增强贯彻党的理论路线和根本宗旨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脚踏实地的做好工作。***总书记在广东考察工作的时候,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思想,是针对党的建设提出来的,阐述了在新形势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政党的和怎样建设当党的问题,是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新贡献、新发展。江总书记面对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的历史任务,为始终保持党的旺盛生命力,总结过去,展望未来,提出“三个代表”的思想,从理论上基本解决了新形势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重要课题,意义非常重大、非常深远。
对于“三个代表”的重要内涵,江总书记自己有一个非常精辟的概述。他说:“因为我们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的,所以全党同志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党的一切方针政策都要最终促进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促进国家的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因为我们是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所以全党同志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努力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一切优秀传统,努力学习和吸收一切外国的优秀文化成果,从而不断地创造和推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使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使社会全面进步;因为我们党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所以全党同志的一切工作都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都是为了实现好、发展好和维护好人民的利益,任何脱离群众、任何违反群众意愿和危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是不允许的。所有的共产党员的领导干部,都要深刻认识和牢牢把握这‘三个代表’,用以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这样才能使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党员,合格的党的领导干部。”

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