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时代第20天简单:"官之所求,商无所退。" 是什么意思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6 02:02:09
"官之所求,商无所退。" 是什么意思呀?

大意是:做官的想要的,做买卖的就不要退却,而应该给予,以作为靠山。

出自:

王炽1836年出生,弥勒县虹溪人,字兴斋,年轻时斗殴杀死表兄逃至重庆,与旅渝滇商合营“天顺祥”商号,来往川滇互贸。随后又与席茂之在昆明合资开设“同庆丰”商号。

与胡雪岩、盛宣怀不同,王炽是以贸易起家。他的早期所谓经商,实际上就是跟从马帮穿街走巷,翻山越岭,通过贩货赚取微薄利润。然而,作为封建时代的大商人,王炽不同于一般小商小贩之处,在于他很快洞悉了时代的本质——官之所求,商无所退。若想发达,就必然要寻找政治上的靠山。

而他的发迹之路,则与胡雪岩有异曲同工之处。时清廷云南布政使的唐巡视督盐,摊派筹借白银十万,当地商贾无不避之纷纷,惟有王炽冒险以“天顺祥”名号在限期内独家承办下来。王炽的天顺祥不但一炮打响,王炽更由此使唐桐成为自己政治上的依靠,唐桐劝王炽开汇号并代办盐运。王即与席茂之分伙独营,在全国西南、东南各大要埠设分号,专营存放汇兑业务。1872年,王炽在昆明主持“同庆丰”商号,并设“兴文公当”兼营房地产,修建昆明同仁街,在弥勒、宜良等地广置田产,年收租息千余石。

随着唐桐调任云南矿务督办大臣,他派王炽作为矿务公司总办。王炽为筹办云南铜、锡矿业,先后垫支开发基金银10万两。王炽在办矿业中大获其利,成为“富甲全滇”的企业家。

正是因为洞悉权力的奥秘,王炽对内结交云南巡抚岑毓英,对外则与法国驻云南领事方苏雅结为干亲。不止于此,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仓惶出逃西安,所带银两不足大队随行人员衣食。王炽认为爱国必须忠君,因此十万火急下死命令:慈禧人马所经地方,凡王炽“同庆丰”分行须全力出资力助。慈禧回北京后,国库空虚,资金短缺,王炽发动海外及国内各分行融资接济。晋、陕两省大旱,黄河断流,王炽仗义疏财。捐银数百万两给工部兴修水利,被李鸿章称之为“犹如清廷之国库也”。

而清廷则根据王炽的义举,先后赐他四品道员职衔,恩赏荣禄大夫二品顶戴,诰封“三代一品”封典,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惟一的一品红顶商人,超出了胡雪岩的“二品”商人封号以及盛宣怀的办理商务事务大臣、太子少保衔、工部左侍郎的官阶。

某种程度而言,王炽地处一隅,正是他幸运之处。他和胡雪岩同属于以商捐官、以巨额捐献而获顶带的“红顶商人”,不同于以官吏招商,头戴红顶官帽却纵横商场的盛宣怀。然而,却几乎仅仅是因为地理上的原因,他得以在朝廷政治斗争剧烈的情况下,避开政治倾轧的激烈漩涡,并能够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环境下,延伸自己的商业寿命。而胡盛二人,则既是官场斗争的受益者,又成为官场斗争的牺牲品。

在胡、盛、王三人命运的背后,我们还可以看到这样的事实,衰败的晚清朝廷国库空虚,在貌合神离的极权统治下,层层叠叠的官商结合,不仅是官员们借机发财的机会,也是朝廷维系的惟一选择。然而可悲之处在于,商人仅仅是作为政治权力的延伸和附庸而存在。在庞大的官僚系统和分散的个人、家庭两极之间,几乎是一个真空的存在。

详见:http://www.eeo.com.cn/bookview/book1.htm

若想发达,就必须寻求政治上的靠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