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收到检察院通知书:什么是“赤脚医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30 00:14:38

赤脚医生,即是乡村里没有纳入国家编制的非正式医生。说得通俗些,村民叫那些光着脚丫下田种地的医生做赤脚医生。
  我国解放初至八十年代末期,乡村大多都有赤脚医生。那个时代,国家贫穷,医科专家奇缺,一时培养不出那么多有医学方面专业的医生,只有培训一批略懂医术的赤脚医生来应急所需。贫穷落后的年代,生病人也尤多,更需要赤脚医生的治玻因而,那个年代,在乡村里,赤脚医生就应运而生了。
  在乡村里,选拔赤脚医生,一般是从以下二条件来选的。一是从医学世家中挑选,二是从高中毕业生略懂医术病理中挑眩挑选出来后,集中到县卫生学校培训一年半载,结业后回到乡村算是赤脚医生了。
  乡村里的赤脚医生,因没受过系统的学习,医学,病理等知识是比较低的,大并重病治不了,复杂的病更不用说了。赤脚医生能解决的问题,通常是一些头痛身热,擦损外伤等小病而已。虽说是小病,但能治理能解决,也大大方便了村民群众。一是他们没空到大医院去看病,二是到大医院看病交通也十分不便,三是到大医院看病费用高。因而,村民群众十分敬重赤脚医生,都认为他们是村里的大知识分子,是救命恩人。
  其实,在乡村当赤脚医生很辛苦,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首先,赤脚医生没有固定的薪金,有的只是每月拿大队一些补贴,有的只是以生产队记工分代酬。
  这微薄的补贴和工分,根本上解决不了他们的生活,因而,他们白天还得赤着脚参加生产队劳动,夜晚还要挑灯自学医学知识。其次,由于贫穷落后,医疗设备十分简陋。除了一个药箱,几片普通的药片,一支针筒,几块纱布,别的就少得可怜。这么简陋的设备,对赤脚医生来说,有时也是“巧妇难做无米之炊”了。
  尽管难苦,但那时的赤脚医生,还是尽职尽责,满腔热情地为人民服务的。
  不管深夜还是风雨交加的日子,只要有病人叫到,他们就会赴诊,就会认真地为病人看病打针服药。自己治得了的,就一心一意尽力去治。自己治不了的,就建议送医院治,有时还亲自陪着送去。赤脚医生治病收费不高,只收回成本钱,因为赤脚医生都拿了生产队的补贴。有的赤脚医生如果碰上困难户和五保户,就得倒贴成本费了。
  乡村的赤脚医生,医术虽不高,但服务态度特别的好。他们常背着一个印有鸡蛋般大的红十字药箱,穿着白褂,挨家串户走访群众。尤其是流感时期或流脑时期,赤脚医生的责任更大更辛苦,他们不但走家串户发药,还得讲解预防知识,通常一天吃不上一顿饭,睡不上一次安稳觉。乡村里的小孩怕打针,赤脚医生便会千方百计哄小孩,或是给他们讲故事,或是为他们唱歌,有时甚至买上一颗糖送给小孩,待小孩的注意力分散时,一针落去,还未等孩子“哇”的一声哭叫,针又拔出来了。这般一来,村里的小孩见了赤脚医生,既爱又怕,大都会缩进母亲的身后,伸出头来,怔怔地盯着赤脚医生身上的红十字药箱——那里面,既有糖果,更有针筒。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赤脚医生的医术虽没有大医院里的医生高明,但有时大医院里的医生治不了的病,赤脚医生反而治得了。记得村里有位姑娘上山打柴,不小心扭伤了手。她的手扭的也很怪,一手向上一手向下,向上的放不下来,向下的伸不上去,到了县医院看,县医院建议到地区医院看。姑娘的父母手上没钱,心急如焚,来找村里的赤脚医生。赤脚医生正在吃饭,见来了病人,放下饭碗,对着病人上下看了几遍。赤脚医生问过病由后,说这病我能治。于是,赤脚医生叫病人的母亲将病人的裤带取走,换上稻草扎着,然后将病人关在一间虚掩的房屋里。大概一个钟头后,赤脚医生提着锣,领着病人的父母,一起来到虚掩的房屋门前。赤脚医生“”的一声将锣敲响,然后推开门,连声说好了好了。病人父母一看女儿,果然好了:双手自如活动了。原来,姑娘手扭伤了因为受不住疼痛无法扭转回来,治不了。赤脚医生这铜锣一响,吓得姑娘连忙伸手去提裤子,就不治而愈了。这叫做姑娘家顾得了羞顾不得痛治疗法。
  赤脚医生治病,在乡民的眼里,确是高。但有时,也失水准。记得我儿时,有个耳朵发肿发痛,母亲便拉我去看赤脚医生。赤脚医生用手摸摸,用电筒照照,说是中耳炎,便往我的耳朵灌药水,还说再洗两次就好了。岂料这药水一灌进去,我的耳朵更肿痛了。洗一次痛一次,直到我无法忍受时,赤脚医生不好意思说了:还是到县医院看五官科吧!母亲带我到五官科一看,医生笑哈哈地说,你这小家伙,怎么在耳窝里种豆芽啦!医生说完,用夹子把耳窝里的豆芽夹了出来,我的耳朵就舒服了。原来,我在豆垛里玩,一颗黄豆跑了进去,痒痒地,我便挖,加上赤脚医生灌了药水,豆芽就在里面长大了。这也难怪村里的赤脚医生,因为没有反光照明设备,他根本看不到我耳朵里长了豆芽。
  无论怎么说,在那个贫穷落后的年代,赤脚医生为人民群众作出了巨大贡献,功不可没。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教育的发展,现在,乡村都建立了医院,医生都规范化了,赤脚医生,渐渐地被医科大学的毕业生取而代之了。这便是人类文明的又一进步。

  http://www.people.com.cn/GB/paper81/10994/997005.html

文革时期的农村医生。当时农村生产大队有合作医疗站,站内有一到两名医生,这些医生大多是农民也有一些知识青年,他们经过短期培训,懂一些医疗知识和技术,每天在医疗站上班由生产队记工分。合作医疗站经费由生产队农民自行筹集,大队补贴一些。农民兄弟看病只收挂号费不收其他费用。广大农民兄弟是欢迎赤脚医生的。
她现在早已不存在了,成了历史。我曾经是一名赤脚医生,对这段历史是非常清楚的。如各位要深入了解可看李秀明主演的电影《春苗》,当然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过去对农村里土大夫的叫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