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神功逍遥御风:水肿急治方法 速速速!!!谢谢谢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5 17:51:55
水肿急治!!!!
是妇女累之后腿腿腿腿腿腿腿腿腿的水肿!快!
我刚到家就发现我妈水肿!
心疼阿!谢谢大家拉

水肿系指以头面、眼睑、四肢、腹背甚至全身浮肿等为临床特征的病证。早在《内经》中已有“水”、“风水”、“水胀”、“石水”等名称,并对其成因、病理及临床表现等有较粗略的描述。如《灵枢·水胀》篇云:“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肿,如新卧起之状,其颈脉动,时咳,阴股间寒,足胫肿,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肿,随手而起,如裹水之状,此其候也”。

  本病证,多因感受外邪,劳倦内伤,或饮食失调,脏气亏虚,致脏腑功能失调,三焦决渎失职,膀胱气化不利,津液输布失常,引起水液潴留,泛溢于肌肤,发为本病。

  针灸治疗水肿,亦始于《灵枢·四时气》:“……取皮肤之血者,尽取之。倡从五十七个治疗水病的穴位中选穴。后世医家在继承的同时,有不同程度的发挥。如唐·孙思邈选用奇穴灸疗,宋·王执中记录里医治疗本病的验案等。这些在《针灸甲乙经》、《备急千金要方》、《外台秘要》、《针灸资生经》、《医学纲目》乃至《神灸经纶》中悉有记载。

  现代西医学之急、慢性肾炎、内分泌失调及充血性心力衰竭等所出现之水肿,均可归入本证。

  【辨证分型】

  (一)阳水

  多为急性发作,初起面目微肿,继则遍及全身,腰以上肿甚,皮肤光亮,胸闷气急。偏于风寒者,形寒无汗,脉象浮紧,舌苔白滑;偏于风热者,咽喉肿痛,脉象浮数,舌苔薄黄。

  (二)阴水

  发病较缓,足跗先肿,渐及周身,腰以下肿甚,按之凹陷,皮肤晦暗,小便短少,脾虚者,兼见脘痞便溏,四肢倦急,脉象濡缓,舌苔白腻;肾虚者,兼见腰膝酸软,肢冷神疲,脉象细弱,舌淡苔白。

  【治疗】

  (一)阳水

  1.治则:祛邪宣肺利水。

  2.处方:肺俞、水分、三焦俞;风热加合谷、水沟;风寒加外关、偏历。

  3.方义:本型乃外感邪气,使肺失宣降、三焦失疏所致,取肺俞以宣肺疏风,水分以分利水邪,三焦俞以疏导三焦。风热加合谷以清热利咽,水沟可疏面部风热而消肿胀;风寒加外关及手太阳经穴偏历,以祛风寒而有助肺气通达之力。

  4.治法:均用泻法,腹背部穴刺激宜中等度,四肢部穴强度可略强。

  (二)阴水

  1.治则:温补脾肾,利水消肿。

  2.处方:气海、水分、阴陵泉、足三里。脾虚加脾俞、三阳交;肾虚加肾俞、照海。

  3.方义:取气海,可助三焦之气化;水分,功能分清别浊为治水之要穴,足三里为足阳明之合,与足太阳相表里,取之可益生化之源以制水;阴陵泉,意在消肿利水。脾虚为主者,加脾俞、三阴交,而健运中阳;肾虚为主者加肾俞及照海,以温补肾阳,增强利水消肿之功能。

  4.治法:针用补法,腹部穴针后宜加灸。

  【古方辑录】

  《针灸甲乙经·卷之八》:风水面肿:巨虚上廉主之。

  风水面浮肿,颜黑,解溪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卷二十一》:水通身肿,灸足第二指上一寸,随年壮。又灸两手大指缝头七壮。

  《针灸资生经·第四》:水肿惟得针水沟,若针余穴,水尽即死。……里医为李生治水肿,以药饮之久不效,……一日忽为灸水分与气海穴,翌早观面如削矣。

  《医学纲目·卷之二十四》:浮肿:分水(即水分——作者注)、中脘(各灸之);内庭、行间、临泣(各泻,立安)。

  《针灸聚英·卷二》:皮水、正水、石水、风水。刺胃仓、合谷、石门、水沟、三里、复溜、曲泉、四满。

  《神灸经纶·卷三》:水肿:中脘、水分、水沟、合谷、足三里、神阙、气海、膈俞、三阴交、石门、中极、曲骨、内关、阴市、阴陵泉、中封、太冲、照海、公孙。

  发汗消肿法

  发汗消肿法 ,《内经》称之为“开鬼门”。张仲景说 :“腰以上肿 ,当发汗乃愈。”所以 ,这种治疗方法 ,主要用于身体上半部肿 ,或先身体上半部肿而后肿及全身 ,并兼见恶寒恶风、发热等表证。在临床上 ,又当根据不同病人的具体情况 ,选用恰当的发汗方法。

  1.辛凉发汗风邪外伤皮毛 ,水邪阻滞肌肤 ,郁滞化热。症见肢体浮肿 ,恶寒发热 ,骨节疼痛 ,自汗出 ,口渴欲饮 ,小便黄赤 ,脉浮大或数。治以越婢加术汤加减 ,辛凉发表 ,疏风清热泄邪 ,兼以培土制水。麻黄 10g ,石膏 20g ,生姜10g ,甘草 10g ,大枣 4枚 ,焦白术 12g,先以水煎麻黄 ,去上沫 ,再煎其余各药。若兼见咳嗽 ,则加法半夏 10g,以降逆止咳。

  2.辛温发汗风水相激 ,郁于肌腠 ,肺失宣降。症见肢体浮肿 ,恶寒 ,无汗 ,脉浮等。治以香苏饮加减 ,发汗、解表、消肿。香附 10g ,紫苏10g ,陈皮 8g,甘草 6g ,葱白 6g ,生姜 6g。水煎数沸 ,去渣 ,不拘时服。若症见四肢浮肿、发热、恶寒、全身疼痛、发汗、脉浮而兼烦躁者 ,可以大青龙汤和减 ,辛温发汗 ,消肿除烦。麻黄 10g ,桂枝 6g ,炙甘草 6g ,杏仁 10g ,生姜 10g ,大枣 4枚 ,石膏 20g ,先水煎麻黄 ,去上沫 ,再下其余各药同煎。

  3.助阳发汗风寒外束 ,水邪内停 ,正阳不足。症见肢体浮肿 ,骨节疼痛 ,汗出 ,恶风 ,脉沉。治以麻黄加附子汤加减 ,助阳发汗消肿。麻黄 10g ,制附子 10g ,炙甘草 6g ,先以水煎麻黄 ,去上沫 ,再下其余各药煎服。

  利尿消肿法

  利尿消肿法 ,《内经》称之为“洁净府”。张仲景说 :“腰以下肿 ,当利小便”。所以这种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水肿侧重于身体下半部 ,或水肿先见于身体下半部而后肿及全身。在临床上 ,又当根据不同病人的具体情况 ,采用适当的利尿方法。

  1.化气利尿“膀胱者 ,州都之官 ,津液藏焉 ,气化则能出矣”。水结膀胱 ,气化不利。症见肢体浮肿 ,小便不利 ,恶寒发热 ,汗出而渴 ,脉浮。治以五苓散加减 ,化气利水。桂枝 10g ,焦白术 12g,茯苓 12g ,泽泻 20g ,猪苓 12g ,共研末 ,以开水冲服 ,或以水煎服。

  2.温阳利尿“肾者 ,胃之关也 ,关门不利 ,故聚水而从其类也。”水邪壅盛 ,肾阳郁阻 ,但关不开 ,聚水为肿。症见肢体浮肿 ,四肢厥冷 ,小便不利 ,小腹胀满 ,脉沉。治以真武汤加减 ,温阳利尿消肿。制附片 10g ,茯苓 10g ,焦白术10g ,生姜 10g ,白芍 10g ,水煎服。

  3.甘寒利尿水热结滞 ,壅遏膀胱 ,尿道阻滞。症见肢体浮肿 ,小便不利 ,或滴沥涩痛 ,口干渴 ,脉沉。常以自拟方 ,甘寒利尿消肿。冬瓜皮 20g ,芦根 10g ,白茅根 15g ,石韦 10g,苡薏仁15g ,杏仁 10g ,灯芯草 (或通草 )10g,西瓜翠衣10g ,水煎服。

  4.苦寒利尿夏月伤冷水 ,水行皮中 ,暑热内壅。症见肢体肿重 ,小便短少色黄 ,口渴 ,舌红 ,脉数。治以一物瓜蒂汤 ,苦寒利尿消肿。瓜蒂 (甜瓜蒂或丝瓜蒂均可 )20枚 ,水煎服。

  逐水消肿法

  水邪壅盛 ,凝聚于内 ,三焦不通 ,气化受阻。症见腹部肿大如鼓 ,肢体浮肿 ,小便不利 ,脉沉等。治以十枣汤加减 ,峻下逐水消肿。芫花(炒 )、甘遂、大戟各等分 ,共研为细末备用。用时取大枣 10枚 ,劈开 ,煎水去渣 ,加药末 2g调服。本药只宜早晨服 ,不宜晚上服。服药后若大小便仍不通 ,待第 2天再服。本方药味峻猛 ,非病实体壮者不可用。若为安全起见 ,可将药末用枣肉捣和为丸用 ;或将药末用醋调成糊状 ,敷于小腹部 ,则更为稳妥。

  泻肺消肿法

  肺为水之上源 ,主肃降而通水道 ,水邪壅肺 ,上源受阻 ,肃降失职 ,水道不通。症见肢体浮肿 ,胸部胀满 ,咳嗽 ,喘息等。治以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泻肺消肿。葶苈子 (炒 ,捣碎 )15g ,大枣 4枚 ,先用水煮大枣 ,去渣 ,加葶苈子煎煮 ,去渣 ,顿服。

  祛瘀消肿法

  血瘀气滞 ,疏泄失权 ,气化不利 ,久而化热。症见肢体浮肿 ,小便不利 ,口渴 ;妇女月经不利 ,脉沉涩等。治以蒲灰散加味或小调经汤加减 ,活血祛瘀 ,利水消肿。蒲灰散方 :蒲灰 10g ,滑石 5g ,共研为细末 ,以水冲服 , 1日 3次。小调经汤方 :当归 10g ,赤芍 10g,制没药 6g ,琥珀6g ,桂枝 6g ,细辛 3g ,麝香 1g ,水煎服 ,日 3次。

  开结消肿法

  阴寒之气郁结不解 ,气化不行 ,水道不通。症见肢体浮肿 ,厥冷 ,腹满 ,心下痞阻 ,肠鸣 ;或身冷骨痛 ,或恶寒 ,或麻痹不仁 ,脉沉等。治以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加减 ,转运大气 ,开结消肿。桂枝 10g ,生姜 10g ,炙甘草 6g ,大枣 1枚 ,麻黄 6g,细辛 6g ,制附子 10g ,水煎服 , 1日 3次。

  除上所述之外 ,在临床上尚有一种“虚肿”和一种“风肿”。虽都表现为肿 ,但其病因病机和水肿病大相径庭 ,当注意加以鉴别。

  这也有

  http://www.medizone.com.cn/html/1583.htm

发汗消肿法

发汗消肿法 ,《内经》称之为“开鬼门”。张仲景说 :“腰以上肿 ,当发汗乃愈。”所以 ,这种治疗方法 ,主要用于身体上半部肿 ,或先身体上半部肿而后肿及全身 ,并兼见恶寒恶风、发热等表证。在临床上 ,又当根据不同病人的具体情况 ,选用恰当的发汗方法。

1.辛凉发汗风邪外伤皮毛 ,水邪阻滞肌肤 ,郁滞化热。症见肢体浮肿 ,恶寒发热 ,骨节疼痛 ,自汗出 ,口渴欲饮 ,小便黄赤 ,脉浮大或数。治以越婢加术汤加减 ,辛凉发表 ,疏风清热泄邪 ,兼以培土制水。麻黄 10g ,石膏 20g ,生姜10g ,甘草 10g ,大枣 4枚 ,焦白术 12g,先以水煎麻黄 ,去上沫 ,再煎其余各药。若兼见咳嗽 ,则加法半夏 10g,以降逆止咳。

2.辛温发汗风水相激 ,郁于肌腠 ,肺失宣降。症见肢体浮肿 ,恶寒 ,无汗 ,脉浮等。治以香苏饮加减 ,发汗、解表、消肿。香附 10g ,紫苏10g ,陈皮 8g,甘草 6g ,葱白 6g ,生姜 6g。水煎数沸 ,去渣 ,不拘时服。若症见四肢浮肿、发热、恶寒、全身疼痛、发汗、脉浮而兼烦躁者 ,可以大青龙汤和减 ,辛温发汗 ,消肿除烦。麻黄 10g ,桂枝 6g ,炙甘草 6g ,杏仁 10g ,生姜 10g ,大枣 4枚 ,石膏 20g ,先水煎麻黄 ,去上沫 ,再下其余各药同煎。

3.助阳发汗风寒外束 ,水邪内停 ,正阳不足。症见肢体浮肿 ,骨节疼痛 ,汗出 ,恶风 ,脉沉。治以麻黄加附子汤加减 ,助阳发汗消肿。麻黄 10g ,制附子 10g ,炙甘草 6g ,先以水煎麻黄 ,去上沫 ,再下其余各药煎服。

利尿消肿法

利尿消肿法 ,《内经》称之为“洁净府”。张仲景说 :“腰以下肿 ,当利小便”。所以这种治疗方法主要用于水肿侧重于身体下半部 ,或水肿先见于身体下半部而后肿及全身。在临床上 ,又当根据不同病人的具体情况 ,采用适当的利尿方法。

1.化气利尿“膀胱者 ,州都之官 ,津液藏焉 ,气化则能出矣”。水结膀胱 ,气化不利。症见肢体浮肿 ,小便不利 ,恶寒发热 ,汗出而渴 ,脉浮。治以五苓散加减 ,化气利水。桂枝 10g ,焦白术 12g,茯苓 12g ,泽泻 20g ,猪苓 12g ,共研末 ,以开水冲服 ,或以水煎服。

2.温阳利尿“肾者 ,胃之关也 ,关门不利 ,故聚水而从其类也。”水邪壅盛 ,肾阳郁阻 ,但关不开 ,聚水为肿。症见肢体浮肿 ,四肢厥冷 ,小便不利 ,小腹胀满 ,脉沉。治以真武汤加减 ,温阳利尿消肿。制附片 10g ,茯苓 10g ,焦白术10g ,生姜 10g ,白芍 10g ,水煎服。

3.甘寒利尿水热结滞 ,壅遏膀胱 ,尿道阻滞。症见肢体浮肿 ,小便不利 ,或滴沥涩痛 ,口干渴 ,脉沉。常以自拟方 ,甘寒利尿消肿。冬瓜皮 20g ,芦根 10g ,白茅根 15g ,石韦 10g,苡薏仁15g ,杏仁 10g ,灯芯草 (或通草 )10g,西瓜翠衣10g ,水煎服。

4.苦寒利尿夏月伤冷水 ,水行皮中 ,暑热内壅。症见肢体肿重 ,小便短少色黄 ,口渴 ,舌红 ,脉数。治以一物瓜蒂汤 ,苦寒利尿消肿。瓜蒂 (甜瓜蒂或丝瓜蒂均可 )20枚 ,水煎服。

逐水消肿法

水邪壅盛 ,凝聚于内 ,三焦不通 ,气化受阻。症见腹部肿大如鼓 ,肢体浮肿 ,小便不利 ,脉沉等。治以十枣汤加减 ,峻下逐水消肿。芫花(炒 )、甘遂、大戟各等分 ,共研为细末备用。用时取大枣 10枚 ,劈开 ,煎水去渣 ,加药末 2g调服。本药只宜早晨服 ,不宜晚上服。服药后若大小便仍不通 ,待第 2天再服。本方药味峻猛 ,非病实体壮者不可用。若为安全起见 ,可将药末用枣肉捣和为丸用 ;或将药末用醋调成糊状 ,敷于小腹部 ,则更为稳妥。

泻肺消肿法

肺为水之上源 ,主肃降而通水道 ,水邪壅肺 ,上源受阻 ,肃降失职 ,水道不通。症见肢体浮肿 ,胸部胀满 ,咳嗽 ,喘息等。治以葶苈大枣泻肺汤加减 ,泻肺消肿。葶苈子 (炒 ,捣碎 )15g ,大枣 4枚 ,先用水煮大枣 ,去渣 ,加葶苈子煎煮 ,去渣 ,顿服。

祛瘀消肿法

血瘀气滞 ,疏泄失权 ,气化不利 ,久而化热。症见肢体浮肿 ,小便不利 ,口渴 ;妇女月经不利 ,脉沉涩等。治以蒲灰散加味或小调经汤加减 ,活血祛瘀 ,利水消肿。蒲灰散方 :蒲灰 10g ,滑石 5g ,共研为细末 ,以水冲服 , 1日 3次。小调经汤方 :当归 10g ,赤芍 10g,制没药 6g ,琥珀6g ,桂枝 6g ,细辛 3g ,麝香 1g ,水煎服 ,日 3次。

开结消肿法

阴寒之气郁结不解 ,气化不行 ,水道不通。症见肢体浮肿 ,厥冷 ,腹满 ,心下痞阻 ,肠鸣 ;或身冷骨痛 ,或恶寒 ,或麻痹不仁 ,脉沉等。治以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加减 ,转运大气 ,开结消肿。桂枝 10g ,生姜 10g ,炙甘草 6g ,大枣 1枚 ,麻黄 6g,细辛 6g ,制附子 10g ,水煎服 , 1日 3次。

除上所述之外 ,在临床上尚有一种“虚肿”和一种“风肿”。虽都表现为肿 ,但其病因病机和水肿病大相径庭 ,当注意加以鉴别。

这也有

http://www.medizone.com.cn/html/1583.htm

建议 除药疗外 可食冬瓜绿豆黄芪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