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等级划分的玄幻漫画:血型是依照什么标准划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29 16:11:19
谢谢你~~~

红细胞血型是根据血液中的红细胞表面抗原来划分的,根据抗原种类的不同,常见的有20多个分类系统,ABO血型系统只是其中的一个,只不过由于发现得最早,由与输血的关系最密切,所以广为人知。在20世纪之前,西方医生已尝试过对失血过多的病人进行输血,但往往导致死亡。1900年,奥地利维也纳病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兰特斯坦纳(K.Landsteiner)发现输血失败的原因是由于某些人的血清导致另一些人的红细胞凝聚,但在某些组台却又不会发生这种情况。第二年,他从各位同事那里采集了血样,对红细胞进行了检测,发现它们存在两类抗原,他分别命名为A抗原和B抗原。有A抗原的血他称之为A型,有B抗原的他称之为B型,两种抗原都没有的;称之为C型或零型(后来改称O型)。又过了一年,他的两名学生采集了更多的血样,发现有的同时存在A和B两种抗原,即AB型。植物、微生物也存在A、B抗原,如果人体内原先没有某一种抗原,从食物中吸人或受微生物感染后,就会在血清中出现对抗这种抗原的抗体。因此,A型血清中有抗B抗体,B型血清中有抗A抗体,O型血清同时存在这两种抗体,而AB型血清没有这两种抗体。输血出现凝聚的原因,就是一种血清中的抗体(抗A或抗B)与另一种不同血型的红细胞的抗原(A或B抗原)相遇造成的。由此可知,A型可以输给A型和AB型,但只能接受A型和O型;B型可以输给B型和AB型,但只能接受B型和0型;O型可以输给任何型,但只能接受0型;AB型只能输给AB型,但可以接受任何型。在输血前,对供血者和受血者的血液做血型鉴定,并在体外检测二者相混不发生凝聚,就可以避免因输血凝聚反应导致生命危险。由于这个发现,兰特斯坦纳在1930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在1924年,伯恩斯坦(F.Bernstein)发现了ABO血型的遗传机制。它是由一对等位基因(各从父母得到一个)控制、严格按孟德尔遗传定律遗传的。等位基因A和B是显性基因,O是隐性基因,因此基因型AA和AO都表现为A型,BB和BO表现为B型,AB表现为AB型,OO表现为0型。子女的血型不一定与父母的相同,但是父母的血型决定了子女的血型只能有哪些可能。例如,A型父亲和A型母亲只能生下A型或O型的子女,如果其子女是B型或AB型,我们可以推断其父母中至少有一方不是亲生,即可以根据血型排除亲生父亲或母亲(但不能确认),这是法医做亲子鉴定的一种手段。后来发现A、B、O基因还各有不同变异,目前已发现14种A基因(以A1,A2……表示)、14种B基因和8种0基因。

被滥用的血型

这个重大的医学发现,很快就被滥用。在1910年,德国海德堡大学的医生范顿根(E.von Dungern)最先将血型作为种族主义的依据。他声称,纯种欧洲人的血型是A型。纯种亚洲人的血型是B型,或者说,那些B型血的欧洲人不是纯种欧洲人。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两位波兰研究者对英国和法国占领军士兵和俘虏中不同民族的人进行了调查,发现他们的血型分布存在差异,据此将人类划分成了三个人种:A型占多数的欧洲人,B型占多数的亚一非人,以及过渡型。他们并描绘了一幅人类进化的图景:人类的祖先原先都只有0型血,之后分化出了A型和B型两个不同的人种。按照这个思路,正苦于没法找到一个划分人种的客观标准的人类学家们马上把调查血型分布当成救命稻草。1930年在给兰特斯坦纳颁发诺贝尔奖的典礼上,诺贝尔奖委员会主席就是如此赞扬他的贡献的:"兰特斯坦纳的发现为研究一个民族的种族纯洁程度的决定性开创了新的领域。"

但是以后所有试图根据ABO血型划分人种的努力都失败了。并没有一种ABO血型基因是某个人种所独有的,三种血型基因在所有人种中都可以找到(只有美洲原住民有极低的B基因)。而且血型分布也有共同点,都以AB血型最少,而O血型普遍较多。那么能不能根据血型频率的差异来划分人种呢?粗一看,不同的"人种"的确有自己的血型频率特点,例如欧洲人中B血型普遍较少,亚洲人中B血型较多,美洲原住民则几乎全部都是0血型。但这是已预先划定了人种,再去找其血型分布特点。血型分布的实际情况,要比想像的复杂得多。O基因是最普遍的,在世界各地的分布都在一半以上,在中美洲和南美洲原住民中几乎达到100%。它在澳洲原住民和西欧也有较高的频率,而在东欧和中亚则最少。B基因是三种血型基因中最稀少的,它在中亚最多,在美洲和澳洲最少,但在非洲也有相对较高的频率。A基因要比B基因更常见,在世界大部分人口中所占的频率在10%-35%。它在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原居民中几乎不存在,但在北美洲的黑足人(30%-35%)、澳洲原住民(许多部落达40%-53%)和北欧的拉普人(50%-90%)这些较小的群体中达到了高峰。如果我们仔细看一下各个"人种"内部不同地区的人群状况,就会发现他们的血型分布差异很大,而属于不同"人种"的群体之间,反而可以找到相似的分布。例如北京人(O=29%,A=27%,B=32%,AB=13%)和广州人(0=46%,A=23%,B=25%,AB=6%)之间的血型分布差异,远大于日本人(0=30%,A=38%,B=22%,AB=10%)和波兰人( 0=33%,A=39%,B=20%,AB=9%)的差异。类似的例子还可以举出许多。可见,我们无法用血型分布来划分人种。事实上,没法用任何遗传特征来划分人种,"人种"在生物学上没有意义。虽然至今还有人相信血型分布决定了人种,甚至决定了一个民族的国民性,但这种论调是经不起推敲的、毫无科学依据的,只要在世界范围内仔细研究一下各个人群的血型分布,就可知其谬。

按血红细胞里和血清的抗原来分的

我们一般所谓的“血型”,是指“ABO式”的血型,既以A型、B型、O型、AB型等外观形式上的不同来分类,这是普通的卫生常识。大家都知道,如果遇到需要输血的病人,首先要查验、确认其血型,不确认血型是绝对不能随便输入什么血的。决定这个血型的因素之一就是一种被称之为“血液型物质”的东西,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可以把“型物质”三字省略来思考,但不能忘记它是怎样一种东西。不能把它和我们常说的“血液”搞混。血液型物质是一种多糖类——蛋白质型的副合化合物,是分子量极大的一种有机化合物。由于这化合物的复合构造的不尽相同,使之并非表现为某种单一的形式,而是分裂成A型、B型这两种物质型。
如果一个人身上没有任何一种血液型物质,那么他就是O型。如果含有A型物质,他就是A型。含有B型物质,那么就是B型,如果同时含有A型和B型物质,那他就是AB型,人的血中一般有一层半透明状的薄膜包裹着红血球,我们所说的“血液型物质”,就是穿过半透明的膜与红血球混到了一起。

我们除了有ABO血型系统外还有MN血型系统、P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HLA血型系统等二十多个血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