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注册新的淘宝账号:《周恩来和他的世纪》哪里有下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6 11:38:22

http://lib.verycd.com/2005/10/26/0000071408.html
电螺下载。

序言
为已故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写传记很难。要用区区几百页的篇幅如实地概括他的一生,他的行为和思想,他的精神和情感是项艰巨的工作。对于一些试图为这位名扬四海的伟人立传的西方人士,这几乎是一件根本无法做到的事。他的政敌也不得不赞扬他。在西方出版商看来,要出版这样一本周恩来传就难上加难了。
周恩来是一位世界性的政治家。地不仅智慧过人,富有魅力,胆识超群,而且毫无自私自利之心;他鞠躬尽瘁,把自己一切都奉献给了他的国家和人民。这样的人物是极其罕见的。如今西方时兴搜寻名人的缺点错误以及他们鲜为人知的劣行。总是有人问我:“韩素音,依你看,他一贯非常廉洁,从不软弱胆怯……他就没有一点污点吗?”很难向西方人解释清楚周恩来一生不染根本不会腐化,因为西方许多名人都有不少毛病,有时甚至非常自私卑鄙。揭名人的短处这几年非常时髦。
当然,一个传记作家不能也不该是圣人传记的作者,只有颂扬,毫无批评。他一定要铁面无私,在描写英雄业绩,伟大壮举和光辉时刻的同时,也要指出弱点、缺陷和失误。
任何赞扬过头、言过其实、大量堆砌形容词的传记都不是好的传记。应该去掉这些华丽词藻,让公众从客观事实中得出自己的结论。不幸的是,在中国,写传记有一种“画蛇添足”的倾向,使用许多赞扬的词句,结果适得其反,削弱传记的感染力,又不利于读者的正确理解。
为了写这部传记,我与许许多多的人交谈过。他们认识周总理或者和他在一起工作过。我有意寻找周恩来身上的弱点、缺点,甚至象发脾气这种小过失也不放过。我觉得人都是血肉之躯,有七情六欲。作家应该写人而不是写神。但是,在所有认识他或与他一起工作过的人中,我发现他们都对周恩来怀着深切的爱和敬佩的心情。这是永恒的怀念,具有不朽的力量。他受到他周围所有的人真心实意的爱戴。这并不是因为他总是正确,他象其他人一样也犯错误。但是,他对自己的错误勇于承担责任,甚至有时代人受过。拿周恩来和世界上许多伟人加拿破仑、罗斯福作比较,我只能说就人格品德而言,这些人都不能望其项背。我的美国出版商曾问过我,“难道你就找不出他的一点毛病吗?”我回答说,“我找过,而且花了很大力气找过,可我找不到任何休恩要的东西,譬如不为人知的恶习、贪婪……他全都没有。他从来不谋私利。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有彻底献身精神的革命者。”
我在其他书中详细记述了我与周恩来总理和他的夫人、尊敬的邓颖超女士第一次见面的情景。那是 1956 年,我与周恩来谈了两个小时,这次谈话改变了我的一生。我曾多次提到了这次谈话。以后,我与他多次会面,并都有记录。我印象最深的一点是周总理承认观点可以不同,而且实际上是欢迎分歧意见的。他知道世界是多式多样的,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观点。他欢迎和自己不一样的想法,因为他懂得只有通过争论,人的头脑才能变得更加敏锐。时至今日,想起他,想起当时我们会面的情景,我就感到无限哀伤,无比凄凉。听到他逝世的噩耗时是我一生中最悲痛的时刻,甚至超过了我父亲去世时我难过的心情。
然而,传记作家必须控制自己的情感。过分流露个人情感会影响传记本身的作用。在这本书中,我已摈除了个人的感情,写的是事实——仅仅是事实。我要特别强调这一点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我希望中国的青年,即我们所说的第四代人,读一读这本书。他们不了解过去。他们对革命早期的情况非常模糊。他们不了解毛泽东、周恩来和其他革命英雄。正是由于这些人的英勇献身,中国这个在世界上受压迫、受屈辱最深的国家才赢得了解放。他们不知道中国人民在旧社会遭受了多么深重的苦难。他们中有一种倾向,蔑视历史,嘲笑英雄?骋芍芏骼丛谀承┙粢?赝匪?鸬淖饔谩K?侵??匀绱耸且蛭??嵌怨?ヒ晃匏???掷忠饨邮芏灾泄?姆羟车闹刚??乇鹗且蛭??嵌晕鞣降摹懊裰鳌背渎?孟搿?br>本书试图公正地表明周恩来始终以大局为重,心里权衡的是所有政策和行动的最终目标。特别重要的是:他一生中每时每刻都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他要对他治理的国家负责,要对他的人民的切身利益负责。为此,他受到了全世界的钦佩和尊敬。他的这种责任感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表现得最为明显。某些人对他的武断批评我不敢苟同。他们对当时他所处的环境没有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
未经邓颖超女士的首肯,我是不会写这本书的。周恩来夫人是一位杰出的女性,几十年来一直是周的朋友和伴侣。我告诉她,为了子孙后代,必须出版象周恩来这样的伟大人物的传记,她才同意我写这本书,青年需要榜样;可惜的是,在今天,许多国家的青年只能效仿电影明星、歌星……。然而,青年渴望英雄,渴望那些能够向他们揭示人生真谛的人物,而不是现在西方宣扬的那些被扭曲了的人生“价值”。
为了后代,我试写了这本书,周恩来的许多思想,特别是关于与民主党派结成统一战线的思想,强调“双百”方针的思想以及执政党必须欢迎批评、广开言路的思想,当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些思想为中国经济改革、政治改革取得成功指出了唯一的途径。中国未来的成败取决于能否建立保障自由讨论的必要体制和机构。在他的整个一生中,周恩来一贯强调知识分子、科学家的重要作用。他尽力维护基础科学。他明白没有基础科学中国也就没有自己的科学家和专家。而没有科学家和专家也就不能实现现代化,甚至中国的独立也会受到威胁。
全面记述周恩来一生的作为需要多卷巨著才能做到。我想写的书应该明白通晓,没有繁琐的细节,能为读者提供一幅完整的周恩来的画像。周恩来是政治家、革命家,他将一生全部奉献给了国家和人民。我希望这本书易读易懂。我决定这本书首先在中国出版,因为我觉得每个中国人都应以身为中国人而感到自豪,为中国造就了这么多象周恩来这样的伟大人物而感到骄傲。另外,我想让敬爱的邓颖超女士和所有周恩来的朋友先读到这本书,以便给我提出宝贵的意见。任何一本书都不可能完美无缺,尤其是一本试图包容几种不同观点的书。
所以,这本书仅仅是我个人对一位伟人表示永久的怀念和崇敬的一点微小的努力。周恩来的巨大形象将永世长存。我希望这本书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我认为中国所有的学校都应该讲授周恩来以及他的战友和同事们的生平,是他们谱写了中国革命和中国解放这篇光辉灿烂的史诗。
对所有帮助我完成这本最伟大的人物周恩来的书的人们,我在此再次表示感谢。

周恩来与他的世纪
第一部
第一章第一章 周门长子、取名恩来(1898—1913)
——在淮安举行的周恩来涎辰 90 周年纪念——1898 年 3 月 5 日出主——祖先——1898 年末或 1899 年过继——1907 年和 1908 年主母和嗣母相继去世——1908 年的周门“长子”——1910 年春由伯父周贻赓扶养,带至东北——1910 年进新学堂东关模范学校——1913 年春毕业——1913 年进天津南开学校江苏省淮安周门家谱节略
育关家谱的注释
每个中国家庭,即使是农民家庭,一旦识了字,便记载家谱。家谱依每个家庭的男性子嗣为根据记载。在浙江省绍兴的周氏宗族的家谱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在本节略家谱中,仅
记载了离开绍兴迁至江苏省淮安定居的周攀龙一家的后裔。
本家谱中还记载了堂伯父周贻谦,因为周恩来与他有许多关系,尽管周贻谦是周攀龙长兄的儿子。
西方读者显然已明白,在中国,一家的姓在前,个人的名字在后。
在每一代人中,每个人都有一个相同的排名,这犹如一种编码代号,便于某些两、三代人合计多达 700—800 人的大家庭一眼就能看出某人属于哪一代。根据严格的儒家习俗,这是非常重要的家规。
1988 年 3 月 5 日。
凛冽的寒风象刀割一样刺痛我们的脸颊,掠过已收割的庄稼地,掠过于涸的沼泽。我们肃立在一块用白粉标划的平地上。一里多外,村民们站在用红砖砌成的房屋前眺望着我们这个小小的人群。在这片平地的一头,悬挂着一块竹帘,竹帘上点缀着悼念死者的白花,竹帘上方是一条醒目的红绸布,上面写着:纪念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九十周年诞辰。
敬爱的周总理,我这一代人大多都这样称呼他,把这六个字紧密地联在一起。也许,我们的后代不再理解为什么亿万人热爱他。世界正在发生变化,中国正在发生变化……比如说,再过十年之后,周恩来的业绩还有多少能留在人们的记忆中?
他的肖像从缀满白花的竹帘上俯视着我们整齐的队列。这是一幅经重新修饰过的放大照片。一双眼睛那么逼真,双目炯炯,馏娼闪光。一张嘴也可以认得出来,露出那么自然的微笑,同时又善于掩盖内心深处那么多的辛酸苦辣。
要是周恩来还活着,他就不会微笑而会生气,他虽然不会大声斥责,但是心里却会十分恼怒。他会禁止我们聚会,因为他不要坚纪念碑,不要建坟墓,不要刻石碑……不要任何纪念他的东西。“把我的骨灰撒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去,撒到水里、土里去,”他曾这样说。人们遵守他的嘱咐。于是,连一把骨灰都没能留下来供人们瞻仰。
但是,人们悼念他,在亿万人的家里自发的悼念他,没有任何官方的驱使。全国各地都有他的雕塑、画像和照片。人们谈论他,著文悼念他,缅怀他诚恳慈祥、才华出众、机智敏捷和丰功伟绩的文章源源不断。对于一些人来说,他几乎已成为一位圣人。还有一批人,我自己就是其中之一,了解他,曾与他作过推心置腹的交谈,决心为他工作,因为受内心驱使,非为他工作不可。在许多年之后,每当我们想起他所说过的某句话,所做过的某个动作,仿佛他那爽朗的笑声仍在耳中遇荡,我们就忍不住热泪盈眶。我们说,他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由于有了他,我们才有所作为,体会到参与历史进程的激情。他有那种巨大的力量,能够在其他人身上点燃奋发图强的火焰。他拓展了我们的人生,使之变得崇高而伟大。尽管我们有时遇到挫折和感到失望,但目前我们依然有这样的信念。
在我们队列的前面,在人群与竹帘之间的一堆松上中,矗立着一小块洁白的奠基石。在这里,将要为周恩来建一座纪念馆。奠基石的四周摆着许多铁锹。省长在周恩来故乡淮安市市长的陪同下起立致词。没有任何伟大的领袖或部长从首都北京来参加这一仪式。他的遗孀已过于年迈体衰,不可能长途跋涉。于是就只有一个小小的人群,不超过一千人。然而,他的名字曾经蜚声于世。他曾受到崇敬、赞扬,受到许多国家领导人、国王和政治家们,甚至学者、艺术家、工人和农民们的真诚爱戴。可是,这只是一个地方上举行的仪式,只有他的少数几位亲戚和老朋友,还有我自己和两位美国的新闻记者。只有我们是从国外来的,参加了这一仪式。
在讲话越长越显得富有敬意的中国,省长的致词是我所听到的最简短的发言。省长对我说,“敬爱的周总理喜欢讲话简明扼要,他不喜欢夸夸其谈,所以我讲得很短……这是对他的纪念。他甚至不可能要这次规模很小的仪式。但是淮安的人民想要做点什么事来纪念他。他出生在这里,所以我们只好让步……”他的目光带着歉意转向周恩来的画像。
按习惯,我们都向竹帘三鞠躬,“敬爱的周总理,你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接着,他的侄儿侄女和我本人——这是件极大的荣誉——拿起铁锹铲起一些松土培在奠基石的四周,把它的底部埋于地下。
我们沿土路回到了淮安城。我参观了周恩来出生的住宅。他从未想要把这所房子重新粉刷或把它变成一处供人们瞻仰的圣地,但是人民却不这么想。过去几年里,千百万人悄悄地来到这里,默默地站在房子外面,俯首致哀,也许是说,“敬爱的周总理……”
“为什么?人们为什么热爱他?”那天晚上,两位美国记者中的一位这样问我。“他毕竟犯过许多错误。为什么人们谈起他时常常流泪?”
很难讲这是为什么。不过,可以这样说,由于有了他,我们大家都感到生活有意义,即使一切都不顺利。“也许是因为他从未忘记关心别人。甚至于他的错,也是因为他关心别人而造成的。”他无法不关心别人,这是他的天性,因为他是长子。
* *****
淮安和淮阴两城犹如一对孪生姐妹,由淮河紧密相连。两城均曾设府。公元 605 年隋杨帝下令征发民夫开凿大运河,以加强对江南地区的控制,沟通中原与江南交通并转运江南财物。经过六年时间,凿出一条全长 2700 多公里的人工水道,把地处华中的长江与地处华北的黄河连接起来,形成一条国内商业的大动脉,把中国南部富饶平原的经济财富带给了比较贫瘠的北方。粮食、丝绸、食盐、各色各样的货物,由驳船源源不断地往北运向帝国的京都。政治中心必须设在北方。那里有强大的军队驻防,以防范西伯利亚和中亚西亚的游牧民族南下掳掠富饶的平原。淮安和淮阴成为大运河上的内陆港口,并且变成扼守运河的要冲,因而随之发达繁荣起来。它们以诗礼簪缨之邦而名声日噪。淮安还保存着建于公元七世纪的唐代文通塔,这是中国最早的著名寺庙之一。
在古城淮安的僻静之处,靠近柳荫成行的文渠,有一条驸马巷。可是,谁也不记得曾经有“驸马”这么高贵的人物在这儿居住过,或者曾经坐轿或骑马从这里经过。这里甚至还称不上是一个富有的居民区。在驸马巷中段有一条与它成“丁”字形相接的局巷。在驸马巷与局巷相接的地方,有一所两个院落相连的住宅,这就是周家住宅。周宅建筑颇为雅致,灰瓦挑檐,一对小巧玲珑的石狮分守在棕色油漆大门的两旁。宅院并不大,相连两院缮为三进大约有 18 间屋子,屋子大部很小。这是个绅士之家,绝非豪门巨族。一进大门,便是一条狭窄的铺砖小道,由一道墙壁遮挡。小道向右急转弯,以避鬼怪进入内院,因为鬼怪只能走直道,从不拐弯。
庭院相当窄小,每个院落都有一座精雕细琢的砖石拱门隔开。这样,一块小小的地方就可以显得宽敞和幽雅。这是苏州名园所使用的技艺,清池水树、亭台屏山,在几平方米的区区弹丸之地就可以给人以一种心旷神怡的感觉。
在每个院落里,住着周家的一位儿子及其妻子和儿女。家庭礼教规定,随便闯入他人的院落是有失礼仪的。这使得一个大家庭的无数成员能够和睦相处。不拘礼仪是有悻于家教的。
周恩来的侄子周尔辉对我说,“这屋里总是亲友盈门,本族亲友及外地亲属经常登门。”我们一边漫步,他一边把一间间卧室、他曾祖父的内房和全家小孩读书的地方一一指给我看。“有时候这些亲友一呆就是几个月,甚至几年……周家是个典型的绅士之家,很讲究面子和身份。对于本家的任何人,我们都从不拒供住房和费用,哪怕是我们得借钱或到当铺里去典当。”
周家并非淮安本地人。其祖籍在过去的三百年里是一直在浙江省有名的绍兴城。祖宗祠堂、列祖列宗的牌位都还在那里。绍兴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都是一座可爱的城市,河流纵横交错,房舍古老典雅。在 19 世纪之前,它是一大商业和文化中心,还有一个穆斯林从 12 世纪以来就居住的回民区。绍兴以其黄酒和文官遐迩闻名。它给中国输送了最好的官员,既有文才,又精明能干。周恩来在谈论他的祖先时常常这样笑着说,“无论走到哪里,都会遇上浙江来的官员。”至于绍兴黄酒,要乘热而饮。男孩子从 6 岁开始就能端着大碗喝了。
周恩来的祖父周攀龙早年在淮安府山阳县(即今淮安县)当师爷,到晚年谋得山阳县知县。但他却未能及时上任,因为应由他接替的那位官员不把官玺交给他。没有官印,就不能在文件上盖章,不能参加任何典礼.也不能发出任何合法告示……“天高皇帝远,县太爷就是土皇帝。”攀龙懂得政敌的厉害,一边等待,一边通过适当的渠道加以规劝。
攀龙的遭遇突出地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可悲的混乱。19 世纪末,满清王朝正趋土崩瓦解。自 1840 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强迫中国以丝绸、茶叶和其他物品换取鸦片以来,中国就饱尝了被侵略、掳掠和破坏的痛苦。西方列强或是联合一起,或是单独发动一次又一次的战争,掠夺了大量的赔款,强取豪夺,把一系列“条约”强加在无能为力的民族头上。英法联军最终在1860 年彻底焚毁了圆明园。由于这种掠夺,中国沦入水深火热之中,全国各地的农民起义此起彼伏。①满清朝廷丧失了对庞大官僚机构的控制,贪官污吏则任意敲榨他们所统治的人民。当时有首歌谣这样 唱道,“再也没有父母官,只有吃人的豺狼。”
周攀龙就是许许多多经济非常拮据的绅士之一。他与哥哥在驸马巷买了这所小房子给家人居住。清朝的许多官吏通常还要购置田地,成为地主,这样便可从佃农那里收取地租,收入有所保障。可是,周攀龙在买了房子之后就无钱购置田地了,只剩下一点点钱,仅够在淮安城外买一块坟地。私人坟地很重要,因为死者也与活人一样需要得到恰当的安置。攀龙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个差使,不过是不是原来任命他担任的职务,已无从查考。随着他为四个儿子门当户对地择偶,开销就更大了。他的第二位儿子贻能于 1896 年娶了一位颇有名望的淮阴县知事万青选的女儿。万家系附近淮阴城人氏,是个殷实人家,拥有 90 间房子和许多庭院。门庭鼎盛、高墙大院,显系家境丰盈。万青选有 18 个子女。嫁与贻能为妻的是第 12 位女儿,名叫冬儿,大家又叫她十二姑。
我端详着周家一间屋子里墙上悬挂的家人画像。贻能的面部没有什么表情,留着八字胡子。他为人忠厚老实,不善交际,官场应试,屡屡落榜,一辈子只是做做小职员,收入微薄。旁边是他的妻子冬儿的画像。她容貌出众,大大的眼睛、挺直的鼻梁、温馨的绛唇,是个非常可爱的女人。第三幅画像是另一位妇女,相貌平平,但下颏坚毅有力,双目炯炯,那是陈氏。她出身于书香门第,嫁给了攀龙的小儿子贻淦。由于她与冬儿之间的特殊关系,她的画像便挂在冬儿画像的旁边。
--------
太多了帖不下,到这里来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