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执黑先行:陶侃是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9 08:21:02

陶侃,字士行,三国孙吴景帝永安2年(公元259年)出生于浔阳(今江西九江)的一个没落官僚家庭。其父早亡,母亲湛氏,是中国古代有名的贤良妇女。《晋书》上记载:“陶侃家贫,适范逵闻而吧之曰:非此母不能生此子也。因荐侃孝廉,后拜太尉。”是陶母的教诲使陶侃成人,最初陶侃出任浔阳县吏,后任江夏、武昌太守;都督荆、江、雍、梁、交、广、益、宁八州诸军事。虽然身居高位,但他决定不居功自傲,养尊处优,始终克勤克剑,以爱民和清廉而留名后世。

陶公从小勤奋好学,做官后仍保持了这种良好的秉性。镇守鄂州时,他经常劝告人们说,大禹可称圣人员?可他还珍惜寸寸光阴,那么,象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就更应“当惜分阴了”。千百年来,大禹和陶侃的惜时精神被人们用“禹寸陶分”来赞誉。鄂州学子,多受影响,勤奋读书蔚然成风,结果是人才辈出,时人以“武昌多士”称道。后来,有名的庾(庾亭之弟,荆州刺史)、殷浩(扬州刺史)等人都是出于陶公门下。

陶侃在任职期间,对各类公文书函都及时处理答复,从无积压、拖拉和推诿的现象。人们来这里办事都很顺利,从没有久候不决的事。因奸臣王敦忌恨,降调广州,逆境中他不堪沉沦,闲暇时搬动砖块,借以磨炼自己的意志,防止懒惰习性的滋生。王敦死后,陶公升为征西大将军,接替王敦,复镇鄂州。在这里他还专门修了一座“读书堂”。史载“读书堂在寒溪寺后”,大约在今西山水泥厂处。公务之余陶公就在读书堂中潜心研读,终日不懈。清咸丰8年(公元1858年)主事王家壁同邑人曾重新修缮读书堂,同治年间亦有人维修。在读书堂中的“桂花厅”有百年丹桂一株,周长数十围,每到秋天,红花满树,浓香弥漫里,格外招人喜欢。可惜的是,如此一个好处所,竟被日本帝国主义炮火所毁。解放前夕,在读书堂遗址中还发现了陶公的“侃”字铜印一枚,现藏于市博物馆内。

陶侃镇守鄂州时,江北豫州、五水蛮(大别山、皖南及黄冈一带)的民众也来鄂州赶集,民间的往来很活跃,但是当时并没有固定的交易场所,他便在武昌城东开壁了一声场地,建立一处称为“夷市”的交易市场,作为百姓们贸易的专门场所。这便是鄂州历史上最早的官办集贸市场。夷市的建立,既便于官府统一管理,也方便了老百姓的买卖交易,繁荣了市场,活跃了经济。

陶侃生在社会动荡、吏治腐败的两晋时期,但他贫苦的出身和母亲的严格教育,使他刚正不阿,清廉自守。担任太守期间,他亲自督导官吏百姓种植的“官柳”,如同他的操守、风范一样,荫及后世,千秋景仰。

在鄂州民间还流传着这样几个故事。有一次,陶公处出巡视,看见一个贵公子手上拿着一把未成熟的稻穗,便责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做?”那人漫不经心地回答:“我在路上行走时,看到稻子长得不错,便随手扯来玩玩…..。”不等他说完。陶公便勃然大怒,严厉呵斥道:“你自己不知种田苦,反而糟贱天物,这稻子是农夫辛勤劳动种出来的,人家还靠它给全家老小养命呢!”从那以后,再也没人敢糟踏庄稼了。

据说,陶公从不饮酒,厌恶赌博。有一次,他的几个最亲近的部属因酗酒赌博而耽误了公事,陶公十分恼火,将他们叫到跟前,命令他们将酒器赌具投入长江之中,并按照军法处置:“一边打板子,一边数落道:“赌博是一种最卑劣的行为,一个正派而有道德的人,怎么能做这种取财无道,非礼非义的事呢?

史料记载,在他管辖的范围内,“自南陵迄于白帝,数千里中,路不拾遗。”那些外地来鄂州的饥民也因受到陶公的赈济而“归之盈路”。

晋咸和9年(公元334年)6月,陶侃劳累成疾,主动上表辞官。在他辞官的第二天便逝世于鄂州樊口溪,终年75岁。遵照他生前的遗嘱,将他葬于国南(长沙县南)十里处。他的部属则在鄂州城西为他立碑画像,让“武昌官柳”与他为伴。

陶公41年军的军旅生活,其中有30年是在鄂州度过的,与鄂州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他逝世千年后,鄂州人还特在西山之巅为他和元结、苏轼建立了“三贤亭”。

1:以前看陆毅主演的一部青春偶像剧《一网情深》里面 他主演的男主任公叫陶侃...

2:陶侃
259~ 334 晋朝名将,大臣。字士行。原籍鄱阳(今江西波阳),后徙家庐江寻阳(今湖北黄梅西南)。早年孤贫,初为县吏,后任郡督邮,领枞阳令。西晋太安二年(303),为南蛮长史、大都护,于竟陵(今湖北潜江西北)等地大破张昌起义军,斩数万人。永兴二年(305),东海王司马越部将陈敏反于历阳(今安徽和县)。陶侃为江夏太守、鹰扬将军,于武昌(今湖北鄂州)以运船为战舰,屡破陈敏部;又与顺阳太守张光等破陈敏部将钱端于长岐(今黄陂西南)。永嘉五年(311),任龙骧将军、武昌太守。此后四年间,拜南蛮校尉、荆州刺史,参与击溃杜弢领导的巴蜀流民起义军。旋为镇东大将军王敦所忌,调任广州刺史。击败谋据广州的交州刺史王机及杜弢部将杜弘等,平定广州。在广州时,朝夕运砖出入以习勤劳,准备北进中原。东晋太兴元年(318),进号平南将军,加都督交州诸军事。永昌元年(322),领江州刺史,后转都督、湘州刺史。太宁元年(323),受诏领交州刺史,进征南大将军。三年,迁征西大将军、都督荆、湘、雍、梁四州诸军事,荆州刺史。咸和三年(328),历阳内史苏峻举兵攻入建康(今南京),挟持年仅7岁的成帝司马衍。陶侃被推为各路晋军盟主,联兵4万进讨。苏峻闻讯率众自姑孰(今安徽当涂)还据建康西石头城以拒。陶侃认为峻兵势盛,难以速决,当以智取。令沿京口、曲阿(今江苏镇江、丹阳)方向筑大业等三垒,以分峻兵势,又遣军焚其粮秣。为解大业之围,纳长史殷羡之策,以水陆军急攻石头城,迫叛军还救,击杀苏峻。四年,尽灭其残部(见晋平苏峻之战)。以功升侍中、太尉,加都督交、广、宁三州诸军事,自江陵(今湖北荆沙)移镇巴陵(今湖南岳阳)。次年,获悉后将军郭默袭杀江州刺史刘胤,即与豫州刺史庾亮联兵往讨,斩郭默。又受命都督江州,领刺史,移镇武昌。七年秋,乘后赵防守空虚,夺回樊城(今湖北襄樊)、新野(今属河南)等地。陶侃在军数十年,聪敏善断,治军严谨,处事周密,终生勤奋,在朝中享有特殊礼遇。晚年曾求引退,未能获准。 。

“当惜分阴”忆陶公

陶侃,字士行,三国孙吴景帝永安2年(公元259年)出生于浔阳(今江西九江)的一个没落官僚家庭。其父早亡,母亲湛氏,是中国古代有名的贤良妇女。《晋书》上记载:“陶侃家贫,适范逵闻而吧之曰:非此母不能生此子也。因荐侃孝廉,后拜太尉。”是陶母的教诲使陶侃成人,最初陶侃出任浔阳县吏,后任江夏、武昌太守;都督荆、江、雍、梁、交、广、益、宁八州诸军事。虽然身居高位,但他决定不居功自傲,养尊处优,始终克勤克剑,以爱民和清廉而留名后世。

陶公从小勤奋好学,做官后仍保持了这种良好的秉性。镇守鄂州时,他经常劝告人们说,大禹可称圣人员?可他还珍惜寸寸光阴,那么,象我们这样的普通人,就更应“当惜分阴了”。千百年来,大禹和陶侃的惜时精神被人们用“禹寸陶分”来赞誉。鄂州学子,多受影响,勤奋读书蔚然成风,结果是人才辈出,时人以“武昌多士”称道。后来,有名的庾(庾亭之弟,荆州刺史)、殷浩(扬州刺史)等人都是出于陶公门下。

陶侃在任职期间,对各类公文书函都及时处理答复,从无积压、拖拉和推诿的现象。人们来这里办事都很顺利,从没有久候不决的事。因奸臣王敦忌恨,降调广州,逆境中他不堪沉沦,闲暇时搬动砖块,借以磨炼自己的意志,防止懒惰习性的滋生。王敦死后,陶公升为征西大将军,接替王敦,复镇鄂州。在这里他还专门修了一座“读书堂”。史载“读书堂在寒溪寺后”,大约在今西山水泥厂处。公务之余陶公就在读书堂中潜心研读,终日不懈。清咸丰8年(公元1858年)主事王家壁同邑人曾重新修缮读书堂,同治年间亦有人维修。在读书堂中的“桂花厅”有百年丹桂一株,周长数十围,每到秋天,红花满树,浓香弥漫里,格外招人喜欢。可惜的是,如此一个好处所,竟被日本帝国主义炮火所毁。解放前夕,在读书堂遗址中还发现了陶公的“侃”字铜印一枚,现藏于市博物馆内。

陶侃镇守鄂州时,江北豫州、五水蛮(大别山、皖南及黄冈一带)的民众也来鄂州赶集,民间的往来很活跃,但是当时并没有固定的交易场所,他便在武昌城东开壁了一声场地,建立一处称为“夷市”的交易市场,作为百姓们贸易的专门场所。这便是鄂州历史上最早的官办集贸市场。夷市的建立,既便于官府统一管理,也方便了老百姓的买卖交易,繁荣了市场,活跃了经济。

陶侃生在社会动荡、吏治腐败的两晋时期,但他贫苦的出身和母亲的严格教育,使他刚正不阿,清廉自守。担任太守期间,他亲自督导官吏百姓种植的“官柳”,如同他的操守、风范一样,荫及后世,千秋景仰。

在鄂州民间还流传着这样几个故事。有一次,陶公处出巡视,看见一个贵公子手上拿着一把未成熟的稻穗,便责问:“你为什么要这样做?”那人漫不经心地回答:“我在路上行走时,看到稻子长得不错,便随手扯来玩玩…..。”不等他说完。陶公便勃然大怒,严厉呵斥道:“你自己不知种田苦,反而糟贱天物,这稻子是农夫辛勤劳动种出来的,人家还靠它给全家老小养命呢!”从那以后,再也没人敢糟踏庄稼了。

据说,陶公从不饮酒,厌恶赌博。有一次,他的几个最亲近的部属因酗酒赌博而耽误了公事,陶公十分恼火,将他们叫到跟前,命令他们将酒器赌具投入长江之中,并按照军法处置:“一边打板子,一边数落道:“赌博是一种最卑劣的行为,一个正派而有道德的人,怎么能做这种取财无道,非礼非义的事呢?

史料记载,在他管辖的范围内,“自南陵迄于白帝,数千里中,路不拾遗。”那些外地来鄂州的饥民也因受到陶公的赈济而“归之盈路”。

晋咸和9年(公元334年)6月,陶侃劳累成疾,主动上表辞官。在他辞官的第二天便逝世于鄂州樊口溪,终年75岁。遵照他生前的遗嘱,将他葬于国南(长沙县南)十里处。他的部属则在鄂州城西为他立碑画像,让“武昌官柳”与他为伴。

陶公41年军的军旅生活,其中有30年是在鄂州度过的,与鄂州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他逝世千年后,鄂州人还特在西山之巅为他和元结、苏轼建立了“三贤亭”。

3:陶 侃

绍兴文理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陶 侃,男,汉族,1955年3月出生,浙江绍兴人,1970年10月参加工作,198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原杭州大学哲学系毕业,教授。

1970年10月至1975年12月在浙江生产建设兵团农三师直属营四连任文书。1975年12月至1978年10月在浙江吴兴茶场任评茶员兼文书。1978年10月至1982年8月在浙江杭州大学哲学系哲学专业学习。1982年8月至1995年8月先后在原绍兴师范专科学校任马列主义教研室副主任,政史系副主任、主任,社会科学系主任,副教授。其中1984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进修,1990年至1991年在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作访问学者。1995年8月至1996年4月任绍兴大学(筹)政史系主任兼党支部书记。1996年7月至1999年7月任绍兴文理学院院长助理兼成人教育分院院长。1999年8月起任绍兴文理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
获曾宪梓教师基金三等奖、全国优秀教师奖。
绍兴市越城区第二届、第三届人大代表。
业务专长:中国哲学史研究。

陶侃(259--334),字士行,东晋浔阳郡人,故史籍称陶侃为浔阳人。父早亡,自幼由母亲谌氏扶养成人。陶母教子恩威并重,如孟母之贤,对陶侃后来为官清廉产生很大影响,是东晋著名军事家。

http://www.unitedcn.com/03ZHMJ/10XIJIN/new_page_2349.htm
这里有。

你们的说法太不通俗,陶侃是陶渊明的老爷爷,你们不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