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出租车客服电话:谁有浑天仪,地动仪的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29 10:42:20

关于天体结构,曾有三种学说,即宣夜说,廿天说,浑天说。浑天说认为天是一个圆球,把地包在球中,圆球不停转动。此说近于实际,故为史官所用。
浑天说的代表人物,是东汉的太史令张衡。他不但是有名的文学家和反谶纬的思想家,也是杰出的科学家。张衡在西汉天文学家落下,耿寿晶等人创造的浑天仪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漏水转浑天仪)。这种浑天仪于顺永建五年前创制,是早期的浑天仪。
浑天仪是用精铜铸成的球体模型。它利用齿轮,带动浑象绕轴旋转,并使浑象的转动与地球的周日运动相等,这样就可以把当时肉眼能观测到的天体现象,几乎全部表示出来。人们坐在屋里看仪器,可以清楚地观察到日月星辰起落的现象,这在当时确是一项了不起的创造。后来,在此基础上,先后经过唐代僧一行,未代张思训和苏颂等人的改进,制造了世界上最早天文钟,在中国科技史上又写上了光辉的一笔。
到了唐贞观七年,天文学家李淳风在东晋史官丞南阳孔挺所造的(两重环铜浑仪)的基础上,增加了三辰仪,把两重环改为三重环,成为一架比较完备的浑仪,称为(浑天黄道仪)。三重环分别为:一,外重环,包括地平环,子午还,赤道环,总为(六合);二,中间重环,包括黄道环,赤道环,白道环,总称为(三辰仪),各环之间的相对位置固定,而整个环组则可以绕轴旋转;三,内重环,包括极轴,赤经只环,窥管,总称为(四游仪)。唐代以后所造的浑天仪,基本上与李淳风的浑天仪相似,只是规环或零部件有所增减而已。从北未开浆,浑天仪渐渐简化,到了元代,郭守敬更进行彻底改革,创制出(简仪)。现时陈列在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的一具浑天仪,为明英完正统二年到七年间仿制而成的。左图为北京古观象台,当中位于中间的是建于明正统七年的浑天仪。

地动仪由东汉时期著名科学家张衡于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是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据《后汉书》记载,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圆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樽"。周围按方向铸着八条龙,龙口里含有铜丸,地下蹲着八个铜蛤蟆,张开嘴巴候在龙口下面,地动仪的中央竖着一根上粗下细的大铜柱,哪个方向发生地震,大铜柱便倒向哪边,触动连带龙口的活动机关,使龙口里的铜丸落到蛤蟆嘴里,人们便据铜丸下落的方位,“知震之所在”。

张衡设计的地动仪,仪体似樽形,直径与他所作的浑开仪同大,象征浑天说的天。立有都柱的平底表示大地,在天之内。仪体上雕刻的山龟鸟兽象征山峦和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二十八宿。乾坤震巽坎离艮兑等八卦篆文表示八方之气,八龙在上象征阳,蟾蜍在下象征阴,构成阴阳上下动静的辩证关系,都柱居于顶天立地的地位,是按照古代"天柱"之说法布局,至于牙机,可能是采用了杠杆结构。

张衡的地动仪制成后,安置在京城洛阳,汉顺帝永和三年二月初三(138年3月1日),地动仪的一个龙机突然发动,吐出铜丸,几天以后,信使来报,证实陇西前几天确实发生了地震,说明它的灵敏度是相当高的。这架地动仪诞生以后1000多年,到公元13世纪,古波斯才有类似的仪器在马拉哈天文台上出现。18世纪,欧洲才出现利用水银溢流来记录地震的仪器

不要指望了,古文献是没有这方面资料的。现代,多数都是有人自己猜想的原理和制作的模型,没什么资料好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