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师范大学几本:你眼中的“木石前盟”“金玉良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13 02:44:43
红楼梦里的两个姻缘

所谓木石前盟是指绛珠仙子欲下凡还泪给神瑛侍者的盟誓。其实大家对此并无疑义,同时对林黛玉就是绛珠仙子也毫无疑问,有争议的是何为“石”,即神瑛侍者、顽石与贾宝玉及甄宝玉的关系。
1.有一说是甄宝玉才是下凡后的神瑛侍者,而贾宝玉是无材补天的顽石,认为绛珠仙子认错了人,还错了泪,心事终虚化。
这种说法,我个人与许多红友一样认为不可靠。我的理由很简单:一方面,木石前盟之因成就在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而三生石是公认的有前生记忆的功效;当林黛玉与贾宝玉初见时,二人同时就有似曾相识之感,贾宝玉更言之凿凿:“这个妹妹,我见过的。”这证明绛珠仙子与神瑛侍者是确实见面了,那么贾宝玉的前身就应该是神瑛侍者了。另一方面,《终身误》以贾宝玉的口气唱出“俺只念木石前盟”,则贾宝玉即神瑛侍者更不疑了。
2.前面这个不太可靠的说法隐含一个意思就是顽石与神瑛侍者分离了。与之相对的,顽石与神瑛侍者没有分离的情况,是怎样的呢?这里又有两种看法:
其一,顽石幻化成了贾宝玉生而衔来,后终日佩带的那块“通灵宝玉”,作为旁观者经历了红尘一段故事。红楼梦一书正是以这顽石的口吻叙述的。而贾宝玉只是神瑛侍者。这种说法应该比较容易被接受。
其二,顽石本性与贾宝玉及神瑛侍者紧密结合在了一起。
“神瑛侍者”一名本就模糊。可以解释为他来自赤瑕宫,本身就是真的宝玉。脂批说的不错,“赤瑕”是兼用“红玉”和“玉小病也”两层意思。而“瑛”,是似玉的美石,或玉的光彩。可加上“侍者”二字就更迷惑人了,或许他是神瑛(似玉美石),而身份为玉宫侍者?或许他是玉宫中神瑛的侍者?所以他是玉是石,本身就不清,何况玉本属石。
书中首回说那僧幻石为玉后笑道:“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且不论迷信脂批与否,一般读者读至此处,也都会发出脂批同样的问语------“何不再添一句‘择个绝世情痴作主人’”?
更兼历经红尘的通灵顽石与空空道人的谈话,只提及“几个异样女子”和此书与一般问世传奇之书的区别、可贵处,丝毫不提那男主人公--------“情痴”贾宝玉。
这让人感觉顽石似乎就是贾宝玉。
但是,第25回,宝玉中魇,几无气息,忽睁开眼说道:“从今以后,我可不在你家了!快收拾了,打发我走罢。”僧道二仙来到,取了那已“被声色货利所迷”的“通灵宝玉”来持诵了一番,除邪崇之效立现。此节又似通灵顽石与神瑛侍者分而离之。
程高本第94、95回(后40回历来争议纷纭,仅列此为一例供参考尔),失却通灵,宝玉疯癫,迷失心智,竟又似通灵石与贾宝玉和神瑛侍者合而为一。
书中本明言:“假作真时真亦假”。那么,贾为真,甄为假;而又甄家有真,贾家有假。更兼有“假宝玉,真石头”之意。则孰为真,孰为假,即使至聪明之人,恐也不能明辨。
个人以为,不管《红楼梦》一书是没有结局的故事也好,是不连贯的没修改好的故事也罢,顽石本通灵,与神瑛侍者都是有慧根、灵性与悟性的。他们虽来处不同,却在贾宝玉这里有缘相遇,经历红尘。石为玉,玉为石,或时而合体,时而分体,都是可以说得通的

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红楼梦中的一个阴阳家
中国的阴阳术源远流长,在红楼梦中也小有体现。经余注意,竟然也很有文章。秦朝是以水德王,从西汉以下有两种顺序:如西汉是火德王,下推到元是土德王,明就是木德王,清就是金德王;若西汉是土德王,明就是火德王,了。清是水德王。再看本文就有意思了。林黛玉。林者木也。黛: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来画眉。(现代汉语词典)而汉书郊祀志说夏得木德,青龙止于郊,草木鬯茂。明是木德王,林黛玉是于明有关。薛宝钗,薛,即“雪”白色的。汉书又说“殷得金德,银自山溢’,清是金德王,银也是银白色的,钗有金钗,银钗。(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里有金钗,荆钗例可能银钗不多见)薛宝钗与清相关。黛是青黑色,玉是白色的,在一起完全不协调。雪是白色的,金钗是金色的强烈的反差。这玉带林挂,金钗雪埋或可明了。而依第二个顺序明是火德王,汉书说”周得火德,有赤乌之符”,“汉兴,高祖初起,杀大蛇,有物曰:“蛇,白帝子,而杀者赤帝子。。。。。。因以十月为年首,色上赤。’赤红色也,书名为红楼梦。其意似与此亦有关。汉书说“今秦变周,水德之时。昔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于是秦更名河曰“德水”,以冬十月为年首,色尚黑,”清为水德,秦是水德,秦可卿,秦钟,秦业或可知矣。再依前序,黛从木德,钗从金德,知黛生之不时,木为金克亦或定矣。虽未必如续书之情,然其情则或只更甚之必矣。然赤者有特指赤金,赤未有朱红之浅红色也,以此处雪之中亦不协之至者言其虽得天时然时运亦舛。而以第二序列说也有意,此处明为火德,火德尚赤,钗正可为此色,明帝朱姓,或者说钗亦有涉而有惭德焉。清为水德,书中则言女儿如水,只觉其可爱等等诸语,虽故言其书略去朝代而朝代实可知矣。两序结合甚至也有意,黛者青黑而不黑,明其应清水德而不与。金钗赤红而不尽红知其得时而恋明,玉带挂林中则黛为明木德之配,而与清相连,金钗合清金德之运还与明有牵,至此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似可明矣或是兼言也。钗有先天之德而无后天之运,黛无先天之运却得后天之情,此为社禝大义,而用之于儿女私情确也相合,观钗处处衿与礼,竞于世事,发之于情,束之于礼,可谓有德贤良,其应德若此,然既无从母仪宫选,竟也不接于宝玉,其后有无失意其时运之舛以知矣;黛天时不济,多病失亲,其疴竟与生俱来,无从言愈,性情乖僻,与世不谐,此皆言其无合应天德之应明矣。然确有后天之知音,得人间情爱之至,此情此境,催心摄魄,又岂能言语尽明,然其终违于时运,木不可生金,金必克木,火无能生水而水将克火,纵尽礼含情,色授魂与,又能逆德顺人呼?此得非夫子所谓命呼?然后知夫子罕言命矣。钗尽义矣;黛尽信矣,以此人间之至种亦无得相终,此非天欤?此非天欤?悲夫!吾闻之五代以上天道往还五行相生,三代以下五行相克,此岂后代纯性至情之人多不得时欤?或其愈少矣。或曰在德不在天,虽曰世运亦在事功,然人间之事亦尽矣。不禁想至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原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可觉浅浮矣。

”木石前盟“指的是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红楼梦一开始的时候有这方面的暗示),而“金玉良缘”是宝钗和宝玉的爱情

红楼梦》从这部文学作品问世以来,就有人专门研究它。而对这部作品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说这部作品塑造了众多的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因此这部作品是对女性的讴歌;有人说它展现了一个封建家族由盛到衰的过程,这个家族是封建社会的缩影,它预示了封建社会灭亡的命运;有人说书中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叛逆者的形象,他身上已有了民主思想的萌芽……。其实这部书讲述了一个生动的因缘故事。

作者开宗明义,在第一回中就指出,“只因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霞宫神英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因此草受天地精华,又加雨露滋润,脱却草胎木质,修成个女儿身,只因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著一段缠绵不断之意。恰近日神英侍者凡心偶炽,意欲下凡。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还他,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书中又说“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到人间去了却此案。”

看来,书中虽人物众多,但主要人物只有宝玉、黛玉。其他人物只是“勾出来”“陪他们了结此案的”;书中虽事情繁杂,但主线明了,即宝、黛的爱情故事,也就是还泪之说。作者紧扣此主线,展开情节。

一、神安排了书中人物命运

书中多次提到一僧、一道,如果把《红楼梦》比作一场戏剧,那么这一僧、一道则是幕后导演。这“僧”即茫茫大士,这“道”即渺渺真人。是这两位神仙把这些人带到人间,安排了他们的出生。书中写道,这两位神仙结伴游玩,一日来到大荒山青埂峰下,见到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正在自怨自叹,原来这玉是早年女娲炼石补天,剩下的一块石头,女娲随便弃在青埂峰下。因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能大能小,于是变成个扇坠形的美玉。两位神仙将玉托在手中见其晶莹可爱,决定镌上几个字,带他到人间“诗礼簪缨之族、温柔富贵”之乡,经历一番。于是神英侍者口衔此玉下世投胎,即宝玉。

绛珠仙子则安排在一个江南的书香之家出生,即黛玉。而黛玉的母亲又是宝玉的姑妈,两人为姑表兄妹。黛玉幼年失去母亲,后父亲也病逝,投靠外祖母,与宝玉会合。书中另一重要人物宝钗,其母又是宝玉的姨妈,两人为姨表姐弟。因近日皇上征集仕宦名家之女充实内宫,为上京待选,遂上了京城,住在姨妈(宝玉母亲)家,也进了贾府。从此宝玉、黛玉、宝钗三人会合,演出了一场催人泪下、荡气回肠的故事。

神仙不但安排了人物的出生,还安排了人物的性格。因绛珠仙子要“还泪”,所以黛玉一定要是个爱哭的女孩,因此安排她父母双亡,又无兄弟姐妹,孤苦伶仃,又体弱多病,这都为爱哭奠定了基础。黛玉是个袅娜俊美、风流聪慧的姑娘;宝钗则生得肌肤丰泽、艳丽妩媚。一个敏感多疑,一个豁达随意。

神仙还安排了人物的矛盾,宝钗幼时,家里来了个癫头和尚,送给一把金锁,上面镌上了八个字:“不弃不离,芳龄永继”,与宝玉上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正好是一对,而且和尚一再叮嘱,此锁要像护身符,时时配带在身上,并说“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婚。”这为金玉良缘埋下伏笔。

神仙安排的十分有序,而且合情合理。此后两位神仙也化作一僧一道来到了人间,而且每到关键时刻就出现,推动著故事的发展。

二、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

绛珠仙草为草木;宝玉的玉曾是当年女娲为补苍天而炼的七彩石,“木石前盟”即指宝黛爱情。

宝玉与黛玉一见如故,书中写的很精彩:黛玉一见宝玉,吃了一惊,心下想到“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的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与此同时,宝玉则喊了出来:“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从此两人情同手足,“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耳鬓斯磨,十分亲密。但好景不长,不久又来了个薛宝钗,此人只比宝玉大一岁,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善解人意,做事迎合贾母的心愿,深得贾府上下的喜爱。加上宝钗的母亲刚到贾府就把和尚关于金佩玉的话散布出去,暗示大家:宝玉和宝钗才是天设地造的一双,他们的婚姻才是金玉良缘。

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互不相容。宝玉从小就不喜欢他出生时,口中衔的这块玉,曾当众摔过多次。还有一次宝钗到怡红院看望宝玉,宝玉正睡中觉,宝钗看枕边的刺绣十分精美,就顺手绣起来,忽听宝玉在梦中喊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良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宝钗顿时愣住。还有一次,黛玉的贴身丫头紫鹃和宝玉说了一句玩话“林姑娘今秋或明春就要回苏州老家”,宝玉一听,“便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一头热汗,满脸紫胀,呆呆的,失去了灵性,直像个木头人”,贾府上下忙成一片,哭成一团。直到见到紫鹃,宝玉才“哇”一声大哭起来,当众抓住紫鹃不放,说“要去连我也带了去”。只要听说“林”字,就大闹起来“不得了,林家的人接她们来了,快打出去!”并对紫鹃说“活著咱们一起活;死了咱们一起化灰化烟。”这一闹,无疑是把他们的爱情展现给了贾府所有的人。他以为视他为掌上明珠的贾母、王夫人会满足他们的心愿。恰恰相反,明白了他们的私情后,更引起了他们的反感。贾母曾借批戏文说了如下一番话:“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一些才子佳人,最没趣。开口都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一个女儿,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个绝代佳人。只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遂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哪一点是佳人?”这一番话无疑是对他们爱情的谴责,也给他们的爱情敲了一次警钟。看来,金玉良缘已成定局,木石前盟必成悲剧。

三、“把我一生的眼泪还他”

黛玉体弱多病,一个孤女寄人篱下,再加上黛玉又是个极聪慧而敏感的女孩。眼看自己的爱情无望,心中郁结的话,又无从诉说,所以终日以泪洗面。书中多次写到黛玉的哭。而她的哭无不与宝玉有关。让我们举出几例:

黛玉到贾府的第一天就掀起轩然大波。当时贾府的主要人物全部在场,黛玉正在同众人说话,有人报“宝玉来了”,宝玉早已看到了一个袅袅婷婷的女儿,料定是姑妈之女,到跟前细看,心想这样一个绝色女孩,肯定也有玉,就问“可也有玉没有?”听说黛玉没有,宝玉顿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满面泪痕说道:”家里姐妹们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儿,如今来了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不是个什么好东西。”吓的众人一拥去拾玉。贾母急得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当晚,众人都已安息,黛玉却独自垂泪,丫环袭人来询问,黛玉说:“今日才来,就惹出你家哥儿的痴狂病,倘若摔坏那玉,岂不是因我之过。”宝黛第一次见面,黛玉就流了泪。

一次黛玉去找宝玉,吃了闭门羹,书中写道:黛玉听见贾政叫了宝玉去,一天未回,十分忧虑,晚饭后便去看看,见前面宝钗进了宝玉的院内。到了怡红院见大门关闭,黛玉扣门。谁知丫环晴雯和别人拌了嘴,没好气正在抱怨;“有事没事的跑了来坐著,害得我们三更半夜不能睡觉!”忽听又有人扣门越发生气“都睡了,明儿再来。”黛玉恐怕丫环没听见她的声音,说:“是我!”睛雯高喊:“凭你是谁,二爷吩咐,一概不准放人进来!”黛玉听了,不觉气怔在门外,一串串泪珠滚了下来,正是回去不是,站著不是,只听里面一阵笑语声,更加伤起心来,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连花丛中的鸟儿也不忍听这悲戚之声,纷纷躲避。

一次宝玉遭贾政毒打,伤痕累累,黛玉去看望,宝玉听得悲戚之声,从梦中惊醒,见黛玉两眼肿得像桃子一般,满面泪光,宝玉劝慰她几句,黛玉更加伤心,此时虽不是号啕大哭,然而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厉害。

更耐人寻味的是越到后来,黛玉的病势越来越沉重,而黛玉的眼泪反而少了,书中写道:一次宝玉见黛玉又在哭,宝玉忙劝道:“你又自寻烦恼了。你瞧,今年比往年越发瘦了,你还不保养,每天必哭一回子,才算完了这一天的事。”黛玉拭泪道:“近日我只觉心酸,眼泪却像比往年少了些似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泪却不多。”

黛玉死的那一天,正好是宝玉、宝钗结婚大典的那一天,贾府上下全部在那里,潇湘馆内无比凄清,只有寡嫂李纨守在身边,黛玉悲愤交加,但此时却一话、一滴泪也没有了。为什么?正如书中所说“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好一个“泪已尽”,此笔泪债已还清,当然再也没有了眼泪。绛珠仙子还完泪债,已经没有活在世上的必要了,该回到她原来所在的位置上去了。所以魂归离恨天,一缕香魂返故乡。

纵观全书,作者将这个因缘故事,剖析出一个横断面,让读者既看到了上世的因,又看到了这一世的缘。一个生动的因缘故事鲜明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所以我们说《红楼梦》其实讲了一个因缘故事。

《红楼梦》从这部文学作品问世以来,就有人专门研究它。而对这部作品的理解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说这部作品塑造了众多的性格鲜明的女性形象,因此这部作品是对女性的讴歌;有人说它展现了一个封建家族由盛到衰的过程,这个家族是封建社会的缩影,它预示了封建社会灭亡的命运;有人说书中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叛逆者的形象,他身上已有了民主思想的萌芽……。其实这部书讲述了一个生动的因缘故事。

作者开宗明义,在第一回中就指出,“只因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霞宫神英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因此草受天地精华,又加雨露滋润,脱却草胎木质,修成个女儿身,只因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著一段缠绵不断之意。恰近日神英侍者凡心偶炽,意欲下凡。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还他,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书中又说“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到人间去了却此案。”

看来,书中虽人物众多,但主要人物只有宝玉、黛玉。其他人物只是“勾出来”“陪他们了结此案的”;书中虽事情繁杂,但主线明了,即宝、黛的爱情故事,也就是还泪之说。作者紧扣此主线,展开情节。

一、神安排了书中人物命运

书中多次提到一僧、一道,如果把《红楼梦》比作一场戏剧,那么这一僧、一道则是幕后导演。这“僧”即茫茫大士,这“道”即渺渺真人。是这两位神仙把这些人带到人间,安排了他们的出生。书中写道,这两位神仙结伴游玩,一日来到大荒山青埂峰下,见到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正在自怨自叹,原来这玉是早年女娲炼石补天,剩下的一块石头,女娲随便弃在青埂峰下。因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能大能小,于是变成个扇坠形的美玉。两位神仙将玉托在手中见其晶莹可爱,决定镌上几个字,带他到人间“诗礼簪缨之族、温柔富贵”之乡,经历一番。于是神英侍者口衔此玉下世投胎,即宝玉。

绛珠仙子则安排在一个江南的书香之家出生,即黛玉。而黛玉的母亲又是宝玉的姑妈,两人为姑表兄妹。黛玉幼年失去母亲,后父亲也病逝,投靠外祖母,与宝玉会合。书中另一重要人物宝钗,其母又是宝玉的姨妈,两人为姨表姐弟。因近日皇上征集仕宦名家之女充实内宫,为上京待选,遂上了京城,住在姨妈(宝玉母亲)家,也进了贾府。从此宝玉、黛玉、宝钗三人会合,演出了一场催人泪下、荡气回肠的故事。

神仙不但安排了人物的出生,还安排了人物的性格。因绛珠仙子要“还泪”,所以黛玉一定要是个爱哭的女孩,因此安排她父母双亡,又无兄弟姐妹,孤苦伶仃,又体弱多病,这都为爱哭奠定了基础。黛玉是个袅娜俊美、风流聪慧的姑娘;宝钗则生得肌肤丰泽、艳丽妩媚。一个敏感多疑,一个豁达随意。

神仙还安排了人物的矛盾,宝钗幼时,家里来了个癫头和尚,送给一把金锁,上面镌上了八个字:“不弃不离,芳龄永继”,与宝玉上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正好是一对,而且和尚一再叮嘱,此锁要像护身符,时时配带在身上,并说“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婚。”这为金玉良缘埋下伏笔。

神仙安排的十分有序,而且合情合理。此后两位神仙也化作一僧一道来到了人间,而且每到关键时刻就出现,推动著故事的发展。

二、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

绛珠仙草为草木;宝玉的玉曾是当年女娲为补苍天而炼的七彩石,“木石前盟”即指宝黛爱情。

宝玉与黛玉一见如故,书中写的很精彩:黛玉一见宝玉,吃了一惊,心下想到“好生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的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与此同时,宝玉则喊了出来:“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从此两人情同手足,“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息同止”耳鬓斯磨,十分亲密。但好景不长,不久又来了个薛宝钗,此人只比宝玉大一岁,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而且宝钗善解人意,做事迎合贾母的心愿,深得贾府上下的喜爱。加上宝钗的母亲刚到贾府就把和尚关于金佩玉的话散布出去,暗示大家:宝玉和宝钗才是天设地造的一双,他们的婚姻才是金玉良缘。

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互不相容。宝玉从小就不喜欢他出生时,口中衔的这块玉,曾当众摔过多次。还有一次宝钗到怡红院看望宝玉,宝玉正睡中觉,宝钗看枕边的刺绣十分精美,就顺手绣起来,忽听宝玉在梦中喊骂:“和尚道士的话如何信得?什么是金玉良缘,我偏说是木石姻缘!”宝钗顿时愣住。还有一次,黛玉的贴身丫头紫鹃和宝玉说了一句玩话“林姑娘今秋或明春就要回苏州老家”,宝玉一听,“便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一头热汗,满脸紫胀,呆呆的,失去了灵性,直像个木头人”,贾府上下忙成一片,哭成一团。直到见到紫鹃,宝玉才“哇”一声大哭起来,当众抓住紫鹃不放,说“要去连我也带了去”。只要听说“林”字,就大闹起来“不得了,林家的人接她们来了,快打出去!”并对紫鹃说“活著咱们一起活;死了咱们一起化灰化烟。”这一闹,无疑是把他们的爱情展现给了贾府所有的人。他以为视他为掌上明珠的贾母、王夫人会满足他们的心愿。恰恰相反,明白了他们的私情后,更引起了他们的反感。贾母曾借批戏文说了如下一番话:“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一些才子佳人,最没趣。开口都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一个女儿,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个绝代佳人。只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遂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哪一点是佳人?”这一番话无疑是对他们爱情的谴责,也给他们的爱情敲了一次警钟。看来,金玉良缘已成定局,木石前盟必成悲剧。

三、“把我一生的眼泪还他”

黛玉体弱多病,一个孤女寄人篱下,再加上黛玉又是个极聪慧而敏感的女孩。眼看自己的爱情无望,心中郁结的话,又无从诉说,所以终日以泪洗面。书中多次写到黛玉的哭。而她的哭无不与宝玉有关。让我们举出几例:

黛玉到贾府的第一天就掀起轩然大波。当时贾府的主要人物全部在场,黛玉正在同众人说话,有人报“宝玉来了”,宝玉早已看到了一个袅袅婷婷的女儿,料定是姑妈之女,到跟前细看,心想这样一个绝色女孩,肯定也有玉,就问“可也有玉没有?”听说黛玉没有,宝玉顿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罕物?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满面泪痕说道:”家里姐妹们都没有,单我有,我说没趣儿,如今来了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不是个什么好东西。”吓的众人一拥去拾玉。贾母急得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当晚,众人都已安息,黛玉却独自垂泪,丫环袭人来询问,黛玉说:“今日才来,就惹出你家哥儿的痴狂病,倘若摔坏那玉,岂不是因我之过。”宝黛第一次见面,黛玉就流了泪。

一次黛玉去找宝玉,吃了闭门羹,书中写道:黛玉听见贾政叫了宝玉去,一天未回,十分忧虑,晚饭后便去看看,见前面宝钗进了宝玉的院内。到了怡红院见大门关闭,黛玉扣门。谁知丫环晴雯和别人拌了嘴,没好气正在抱怨;“有事没事的跑了来坐著,害得我们三更半夜不能睡觉!”忽听又有人扣门越发生气“都睡了,明儿再来。”黛玉恐怕丫环没听见她的声音,说:“是我!”睛雯高喊:“凭你是谁,二爷吩咐,一概不准放人进来!”黛玉听了,不觉气怔在门外,一串串泪珠滚了下来,正是回去不是,站著不是,只听里面一阵笑语声,更加伤起心来,独立墙角边花阴之下,悲悲戚戚呜咽起来。连花丛中的鸟儿也不忍听这悲戚之声,纷纷躲避。

一次宝玉遭贾政毒打,伤痕累累,黛玉去看望,宝玉听得悲戚之声,从梦中惊醒,见黛玉两眼肿得像桃子一般,满面泪光,宝玉劝慰她几句,黛玉更加伤心,此时虽不是号啕大哭,然而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得厉害。

更耐人寻味的是越到后来,黛玉的病势越来越沉重,而黛玉的眼泪反而少了,书中写道:一次宝玉见黛玉又在哭,宝玉忙劝道:“你又自寻烦恼了。你瞧,今年比往年越发瘦了,你还不保养,每天必哭一回子,才算完了这一天的事。”黛玉拭泪道:“近日我只觉心酸,眼泪却像比往年少了些似的。心里只管酸痛,眼泪却不多。”

黛玉死的那一天,正好是宝玉、宝钗结婚大典的那一天,贾府上下全部在那里,潇湘馆内无比凄清,只有寡嫂李纨守在身边,黛玉悲愤交加,但此时却一话、一滴泪也没有了。为什么?正如书中所说“欠命的命已还;欠泪的,泪已尽。冤冤相报实非轻,分离聚合皆前定。”好一个“泪已尽”,此笔泪债已还清,当然再也没有了眼泪。绛珠仙子还完泪债,已经没有活在世上的必要了,该回到她原来所在的位置上去了。所以魂归离恨天,一缕香魂返故乡。

纵观全书,作者将这个因缘故事,剖析出一个横断面,让读者既看到了上世的因,又看到了这一世的缘。一个生动的因缘故事鲜明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所以我们说《红楼梦》其实讲了一个因缘故事。
回答者:slch - 秀才 二级 1-8 13:48

--------------------------------------------------------------------------------

我喜欢“木石前盟”,毕竟两人有共同语言,心心相映。
回答者:尤里最高指挥官 - 魔法师 五级 1-8 13:54

--------------------------------------------------------------------------------

”木石前盟“指的是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红楼梦一开始的时候有这方面的暗示),而“金玉良缘”是宝钗和宝玉的爱情
回答者:ytfqveidt - 童生 一级 1-8 13:56

--------------------------------------------------------------------------------

所谓木石前盟是指绛珠仙子欲下凡还泪给神瑛侍者的盟誓。其实大家对此并无疑义,同时对林黛玉就是绛珠仙子也毫无疑问,有争议的是何为“石”,即神瑛侍者、顽石与贾宝玉及甄宝玉的关系。
1.有一说是甄宝玉才是下凡后的神瑛侍者,而贾宝玉是无材补天的顽石,认为绛珠仙子认错了人,还错了泪,心事终虚化。
这种说法,我个人与许多红友一样认为不可靠。我的理由很简单:一方面,木石前盟之因成就在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而三生石是公认的有前生记忆的功效;当林黛玉与贾宝玉初见时,二人同时就有似曾相识之感,贾宝玉更言之凿凿:“这个妹妹,我见过的。”这证明绛珠仙子与神瑛侍者是确实见面了,那么贾宝玉的前身就应该是神瑛侍者了。另一方面,《终身误》以贾宝玉的口气唱出“俺只念木石前盟”,则贾宝玉即神瑛侍者更不疑了。
2.前面这个不太可靠的说法隐含一个意思就是顽石与神瑛侍者分离了。与之相对的,顽石与神瑛侍者没有分离的情况,是怎样的呢?这里又有两种看法:
其一,顽石幻化成了贾宝玉生而衔来,后终日佩带的那块“通灵宝玉”,作为旁观者经历了红尘一段故事。红楼梦一书正是以这顽石的口吻叙述的。而贾宝玉只是神瑛侍者。这种说法应该比较容易被接受。
其二,顽石本性与贾宝玉及神瑛侍者紧密结合在了一起。
“神瑛侍者”一名本就模糊。可以解释为他来自赤瑕宫,本身就是真的宝玉。脂批说的不错,“赤瑕”是兼用“红玉”和“玉小病也”两层意思。而“瑛”,是似玉的美石,或玉的光彩。可加上“侍者”二字就更迷惑人了,或许他是神瑛(似玉美石),而身份为玉宫侍者?或许他是玉宫中神瑛的侍者?所以他是玉是石,本身就不清,何况玉本属石。
书中首回说那僧幻石为玉后笑道:“然后携你到那昌明隆盛之邦,诗礼簪缨之族,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去安身乐业。”且不论迷信脂批与否,一般读者读至此处,也都会发出脂批同样的问语------“何不再添一句‘择个绝世情痴作主人’”?
更兼历经红尘的通灵顽石与空空道人的谈话,只提及“几个异样女子”和此书与一般问世传奇之书的区别、可贵处,丝毫不提那男主人公--------“情痴”贾宝玉。
这让人感觉顽石似乎就是贾宝玉。
但是,第25回,宝玉中魇,几无气息,忽睁开眼说道:“从今以后,我可不在你家了!快收拾了,打发我走罢。”僧道二仙来到,取了那已“被声色货利所迷”的“通灵宝玉”来持诵了一番,除邪崇之效立现。此节又似通灵顽石与神瑛侍者分而离之。
程高本第94、95回(后40回历来争议纷纭,仅列此为一例供参考尔),失却通灵,宝玉疯癫,迷失心智,竟又似通灵石与贾宝玉和神瑛侍者合而为一。
书中本明言:“假作真时真亦假”。那么,贾为真,甄为假;而又甄家有真,贾家有假。更兼有“假宝玉,真石头”之意。则孰为真,孰为假,即使至聪明之人,恐也不能明辨。
个人以为,不管《红楼梦》一书是没有结局的故事也好,是不连贯的没修改好的故事也罢,顽石本通灵,与神瑛侍者都是有慧根、灵性与悟性的。他们虽来处不同,却在贾宝玉这里有缘相遇,经历红尘。石为玉,玉为石,或时而合体,时而分体,都是可以说得通的

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红楼梦中的一个阴阳家
中国的阴阳术源远流长,在红楼梦中也小有体现。经余注意,竟然也很有文章。秦朝是以水德王,从西汉以下有两种顺序:如西汉是火德王,下推到元是土德王,明就是木德王,清就是金德王;若西汉是土德王,明就是火德王,了。清是水德王。再看本文就有意思了。林黛玉。林者木也。黛:青黑色的颜料,古代女子用来画眉。(现代汉语词典)而汉书郊祀志说夏得木德,青龙止于郊,草木鬯茂。明是木德王,林黛玉是于明有关。薛宝钗,薛,即“雪”白色的。汉书又说“殷得金德,银自山溢’,清是金德王,银也是银白色的,钗有金钗,银钗。(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里有金钗,荆钗例可能银钗不多见)薛宝钗与清相关。黛是青黑色,玉是白色的,在一起完全不协调。雪是白色的,金钗是金色的强烈的反差。这玉带林挂,金钗雪埋或可明了。而依第二个顺序明是火德王,汉书说”周得火德,有赤乌之符”,“汉兴,高祖初起,杀大蛇,有物曰:“蛇,白帝子,而杀者赤帝子。。。。。。因以十月为年首,色上赤。’赤红色也,书名为红楼梦。其意似与此亦有关。汉书说“今秦变周,水德之时。昔文公出猎,获黑龙,此其水德之瑞。”于是秦更名河曰“德水”,以冬十月为年首,色尚黑,”清为水德,秦是水德,秦可卿,秦钟,秦业或可知矣。再依前序,黛从木德,钗从金德,知黛生之不时,木为金克亦或定矣。虽未必如续书之情,然其情则或只更甚之必矣。然赤者有特指赤金,赤未有朱红之浅红色也,以此处雪之中亦不协之至者言其虽得天时然时运亦舛。而以第二序列说也有意,此处明为火德,火德尚赤,钗正可为此色,明帝朱姓,或者说钗亦有涉而有惭德焉。清为水德,书中则言女儿如水,只觉其可爱等等诸语,虽故言其书略去朝代而朝代实可知矣。两序结合甚至也有意,黛者青黑而不黑,明其应清水德而不与。金钗赤红而不尽红知其得时而恋明,玉带挂林中则黛为明木德之配,而与清相连,金钗合清金德之运还与明有牵,至此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似可明矣或是兼言也。钗有先天之德而无后天之运,黛无先天之运却得后天之情,此为社禝大义,而用之于儿女私情确也相合,观钗处处衿与礼,竞于世事,发之于情,束之于礼,可谓有德贤良,其应德若此,然既无从母仪宫选,竟也不接于宝玉,其后有无失意其时运之舛以知矣;黛天时不济,多病失亲,其疴竟与生俱来,无从言愈,性情乖僻,与世不谐,此皆言其无合应天德之应明矣。然确有后天之知音,得人间情爱之至,此情此境,催心摄魄,又岂能言语尽明,然其终违于时运,木不可生金,金必克木,火无能生水而水将克火,纵尽礼含情,色授魂与,又能逆德顺人呼?此得非夫子所谓命呼?然后知夫子罕言命矣。钗尽义矣;黛尽信矣,以此人间之至种亦无得相终,此非天欤?此非天欤?悲夫!吾闻之五代以上天道往还五行相生,三代以下五行相克,此岂后代纯性至情之人多不得时欤?或其愈少矣。或曰在德不在天,虽曰世运亦在事功,然人间之事亦尽矣。不禁想至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原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可觉浅浮矣。

我喜欢“木石前盟”,毕竟两人有共同语言,心心相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