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建工科技毕业证:什么是web2.0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11 18:36:29

WEB2.0本身没有明确的定义,它是一些技术的合称,Web2.0,是相对Web1.0(2003年以前的互联网模式)的新的一类互联网应用的统称,是一次从核心内容到外部应用的革命。由Web1.0单纯通过网络浏览器浏览html网页模式向内容更丰富、联系性更强、工具性更强的Web2.0互联网模式的发展已经成为互联网新的发展趋势。

Web1.0到Web2.0的转变,具体的说,从模式上是单纯的“读”向“写”、“共同建设”发展;从基本构成单元上,是由“网页”向“发表/记录的信息”发展;从工具上,是由互联网浏览器向各类浏览器、rss阅读器等内容发展;运行机制上,由“Client Server”向“Web Services”转变;作者由程序员等专业人士向全部普通用户发展。

总之,Web2.0是以 Flickr、Craigslist、Linkedin、Tribes、Ryze、 Friendster、Delicious、43Things.com等网站为代表,以Blog、TAG、SNS、RSS、wiki等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xml、ajax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互联网新一代模式。

补充。
Web2.0仍然在更新,最终的目的是要响应Internet2的建设。

Web2.0是个能装各种东西的大筐,似乎什么东西只要打上Web2.0的标签就能够马上火热起来,不过在我们还没弄清楚到底什么是Web2.0的时候,或许不妨想想什么不是Web2.0。昨天在37Signals上翻到一篇老文章谈到十个不是Web2.0的东西(The top 10 things that aren’t Web 2.0),里面有几点我也颇为赞同。

1、Ajax、RSS:现在很多的Web2.0服务言必称Ajax,但Ajax、RSS并不等于Web2.0。记得老冒也表达过同样的意见,虽然Ajax技术带来了新的用户体验,RSS方便了微内容的传播和聚合,Ruby on Rail为轻量级的开发和用户体验带来了全新的方式,但这些都只是技术上的实现方式,并不是有Ajax、RSS、RoR就表示Web2.0的改造。

2、Public Beta(公测版):在Logo中添加Beta标记也是Web2.0们所热衷的事之一,似乎没有Beta就不算Web2.0。但Perpentual Beta(永远的Beta版)代表的是一种态度而不是一种姿态。Web2.0改变了传统的网络应用的软件开发周期模式,使用户参与到应用的改进和更新之中,新特性每天、每周都会根据用户体验情况而改进或推出,使服务处于动态更新状态中,而在Logo中添加Beta与内测和公测都并不是Web2.0的关键。

3、”Proprietary” format(专有格式)和Selfishness(自私):我曾经提过,在我看来Web2.0的关键特性之一就在于可重用的微内容,这就要求不同的网络与服务之间需要有机器可识别的开放格式,比如RSS。如果你执著于利用专有格式将用户套牢,那无疑是违背Web2.0的开放的特点的,而所谓的专有格式也无法激发用户贡献、改造(hack)和混合(remix)的热情。在Web2.0时代,你越开放可能越能够让用户更积极地参与并为服务创造出更大的价值,而你越想用各种框来套住你的用户,可能用户会越快地离开你。
Web2.0是一个最近很红火的关键词,但究竟什么是web 2.0呢? 遗憾得很,至今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定。我最赞同的观点是:“web 2.0是一种态度,而不是一种技术”,也就是说web 2.0代表的并不只是特定的技术, 而是一种新的经营理念和服务于客户的态度。 既然是一种态度, 就很难给“究竟什么是web 2.0”下一个定义。

2000年前后的互联网泡沫给人们带来的冲击让很多人都记忆犹新,那个时代印象下的“.com”公司形象几乎和“烧钱”、“裁员”等必然联系了起来。 如今虽然一些那些时候的公司已经成长为盈利状况不错的企业, 但还是无法改变早期互联网公司在很多人在心目中的烙印。

2003年以来,新的互联网商机浮动, 新一代的创业者和风险资本跃跃欲试, 显然没有人愿意把自己和过去的.com发生关联, 在这样一个形势下,一个全新的词汇诞生了 –- 这就是web 2.0。 世易时移,加之有了.com泡沫的血泪教训,无论是企业、投资者还是客户,行事方式都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进,所以如今的一些新兴互联网企业标称为2.0其实一点不为过。

既然说“web 2.0是一种态度”,那么Web 2.0是一种什么样的态度呢?

1、 创新

我认为web 2.0企业第一重要是:坚定把自己定位在提供区别于传统服务的一种创新态度。 创新、不搞人云亦云的东西,这才是web 2.0的必要条件。 打着web 2.0的旗号,做着老一套换汤不换药的事情, 像.com那样烧钱作秀,搞spyware来欺骗用户, 其实不过是任何时代都会出现的投机分子。

2、 以人为本

另外一个重要Web 2.0态度就是以人为本:尊重用户, 强调服务的社会性,强调用户之间的互动。 很多web 2.0的服务都具有强烈的“社会性”, 何谓“社会性”? 简单来说是“人”与“人和人的关系”。 过去的web应用呈现给用户的主题是一张张的网页, 所谓内容为王;而web 2.0的应用把人和关系无处不在地体现在服务之中, 是用户为王。

3、 开放

开放不但是一种技术上的实现,更重要的是一种做事的态度和设计的原则。 我认为开放性几乎是区别Web 2.0的一个重要特点。 开放性表现在很多方面,例如支持开放标准(e.g. 支持RSS, Trackback等)而不是封闭系统或者搞私有格式、提供开放API等。

4、 实用

Web 2.0的一个特点是给用户提供真正有价值的服务。 看一看广为认可的web 2.0服务:flickr.com, del.icio.us等,都是提供了对用户真正“有用”的服务, 不是花哨不实用的东西, 更不是纯粹概念性的东西。

5、易用

Web 2.0的业务明显比过去的web应用要来的更复杂,过去的web应用以浏览内容为主,即使BBS等应用也仍然是以“帖子”即内容为中心的,所以传统web应用以浏览为主。而web 2.0的业务用户参与程度明显提高了,业务逻辑也往往更复杂了。 应用本身复杂了,就必须从易用性上下工夫,因此,成功的 web 2.0业务都非常注重可用性和用户体验。 被人们普遍谈论的AJAX技术正是在这样一个前提下才在web 2.0上得到了广泛的采用。

“创新、以人为本、开放、实用、易用”, 这正是我们在经营UUZone过程中所始终坚持的态度和做事方法。

要理解WEB2.0,先得看WEB的历史。 World Wide Web,简称WWW,是英国人TimBerners-Lee 1989年在欧洲共同体的一个大型科研机构任职时发明的。通过WEB,互联网上的资源,可以在一个网页里比较直观的表示出来;而且资源之间,在网页上可以链来链去。在WEB1.0上做出巨大贡献的公司有Netscape,Yahoo和Google。 Netscape研发出第一个大规模商用的浏览器,Yahoo的杨致远提出了互联网黄页, 而Google后来居上,推出了大受欢迎的搜索服务。

搜索最大的贡献是,把互联网上海量的信息,用机器初步分了个线索。但是,光知道网页里有哪些关键字,只解决了人浏览网页的需求。所以,Tim-Berners-Lee在提出WWW不久,即开始推崇语义网(Semantic Web)的概念。为什么呢?因为互联网上的内容,机器不能理解。他的理想是,网页制作时和架构数据库时,大家都用一种语义的方式,将网页里的内容表述成机器可以理解的格式。这样,整个互联网就成了一个结构严谨的知识库。从理想的角度,这是很诱人的,因为科学家和机器都喜欢有次序的东西。Berners-Lee关心的是,互联网上数据,及能否被其它的互联网应用所重复引用。举一个例子说明标准数据库的魅力。有个产品叫LiberyLink。装了它后,到Amazon上去浏览时,会自动告诉你某一本书在用户当地的图书馆能否找到,书号是多少等。因为一本书有统一的书号和书名,两个不同的互联网服务(Amazon 和当地图书馆数据库检索)可以公享数据,给用户提供全新服务。

但是,语义网提出之后,曲高和寡,响应的人不多。为什么?因为指望要网页的制作者提供这么多额外的信息去让机器理解一个网页,太难;简直就是人给机器打工。这违反了人们能偷懒就偷懒的本性。看看Google的成功就知道。 Google有个Page Rank技术,将网页之间互相链接的关系,用来做结果排序的一个依据,变相利用了网页制作人的判断力。想一想网页的制作者们,从数量来说,比纯浏览者的数量小得多。但Google就这一个革新,用上了网页的制作者的一部份力量,已将其推上了互联网的顶峰。

所以互联网下一步,是要让所有的人都忙起来,全民织网,然后用软件,机器的力量使这些信息更容易被需要的人找到和浏览。如果说WEB1.0是以数据为核心的网,那我觉得WEB2.0是以人为出发点的互联网。 我们看一看最近的一些WEB2.0产品,就可以理解以上观点。

Blog: 用户织网,发表新知识,和其他用户内容链接,进而非常自然的组织这些内容。

RSS: 用户产生内容自动分发,定阅

Podcasting: 个人视频/声频的发布/定阅

SNS: blog+人和人之间的链接

WIKI: 用户共同建设一个大百科全书

从知识生产的角度看,WEB1.0的任务,是将以前没有放在网上的人类知识,通过商业的力量,放到网上去。WEB2.0的任务是,将这些知识,通过每个用户的浏览求知的力量,协作工作,把知识有机的组织起来,在这个过程中继续将知识深化,并产生新的思想火花;

从内容产生者角度看,WEB1.0是商业公司为主体把内容往网上搬,而WEB2.0则是以用户为主,以简便随意方式,通过blog/podcasting 方式把新内容往网上搬;

从交互性看,WEB1.0是网站对用户为主;WEB2.0是以P2P为主。

从技术上看,WEB客户端化,工作效率越来越高。比如像Ajax技术, GoogleMAP/Gmail里面用得出神入化。

我们看到,用户在互联网上的作用越来越大;他们贡献内容,传播内容,而且提供了这些内容之间的链接关系和浏览路径。在SNS里面,内容是以用户为核心来组织的。WEB2.0是以用户为核心的互联网。

那么,这种意义上的WEB2.0,和Tim Berners-Lee的语义网,有什么不同呢?语义网的出发点是数据的规整及可重复被机器调用,提出使用语义化的内容发布工具, 试图从规则和技术标准上使互联网更加有序。 Google等搜索引擎,在没有语义网的情况下,尽可能的给互联网提供了线索。 WEB2.0则是鼓励用户用最方便的办法发布内容(blog/podcasting),但是通过用户自发的(blog)或者系统自动以人为核心(SNS)的互相链接给这些看似凌乱的内容提供索引。 因为这些线索是用户自己提供,更加符合用户使用感受。互联网逐渐从以关键字为核心的组织方式和阅读方式,到以互联网用户的个人portal(SNS)为线索,或者以个人的思想脉络(blog/rss)为线索的阅读方式。WEB2.0强调用户之间的协作。WIKI是个典型例子。从这个角度看,互联网是在变得更有序,每个用户都在贡献:要么贡献内容,要么贡献内容的次序.

对下一代互联网的看法,还会有很多的讨论。有一点可以肯定,WEB2.0是以人为核心线索的网。提供更方便用户织网的工具,鼓励提供内容。根据用户在互联网上留下的痕迹,组织浏览的线索,提供相关的服务,给用户创造新的价值,给整个互联网产生新的价值,才是WEB2.0商业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