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荆门分公司:中古四声在普通话中的演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1 07:23:48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四声”有些不同。自从推广汉语拼音化,和以北京语音为全国通用语言以后,同一汉字的平仄发生了变化。如按《佩文韵府》音韵标准的四声是平、上、去、入。平声列为“平”,上、去、入都归纳进了“仄”。按北京语调,则分成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样一来,平声字多了,没有“入”声,把一部分去入声字归入了平声,这是学习撰联的同志值得注意的。古来有很多语言学者对古汉语四声,作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如释真空在《玉钥匙歌诀》一书中,作了如下的分析:

1.平——平声平道莫低昂。读时发音平和、尾音长,有余韵。
2.上——上声高呼猛烈强。读音响亮,声音短促,无尾音。
3.去——去声分明哀远道。去声读音宛转,尾音短,高昂。
4.入——入声短促急收藏。入声读音质朴而急,收音短促,低沉,无尾音。

一般说来,平声字音平和,有较长的尾音。仄声字尾音短促,或者无尾音。近代语言学家刘半农先生,首先肯定了释真空对于古汉语四声的分析是正确的。半农先生又根据自己的研究所得,作了补充,他说:“平声平去,曲折最少,习称为平衡调。上去两声曲折最多,或上升,或下降,或降升,或升降。应为非平衡调。入声最短,称促调。”半农先生的论述,简单而明了。张世禄先生更为简要地将平上去入四声,分成两大类,平声是长音步所在,仄声是短音步所在,平仄主要是长与短的区别。笔者还认为,古汉语四声,除了有长音步和短音步之分外,读音高低也是大相径庭的,如以:“东董冻笃”为例,从平声起,音阶逐渐升高,至去声达到顶峰,亦即第三声读音最高。入声一落千丈,音量低短而简捷。简言之: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上列散论,只是一般方法,读者可在学习和实践中再行验证

中古四声在普通话中的演变大致是依古声母的清浊进行,基本规律如下:
1、古平声
古清声母-今阴平 古浊声母-今阳平
2、古上声
古清和次浊声母-今上声 古全浊声母-今去声
3、古去声 无论清浊声母,今音全是去声
4、古入声
古全浊声母-今阳平 古次浊声母-今去声
古清声母的入声字,今归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都有,没有明显的规律。

古时为平、上、去、入四声
而现在的阴平、阳平(第一、第2声)基本都是属于以前的平声,上声、去声也基本和古时的上、去相同。而古时的入声,现在已经没有了(在有些方言中依然有保留)。入声也分别归入现在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声中去了。比如“佛”入声,现在归第2声阳平,楼上提到的“笃”入声,现在归上声

有点接近于第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