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局电工证查询网站:南宋时山东地方的忠义军李全和他妻子的事迹及结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7 05:22:26

王师北定中原日之
淮乱

(1)

开禧元年五月甲申,在宋金大战一触即发的淮东前线,李全登上了历史舞台。那时候他本来只是流浪在淮水北岸涟水县的一名弓手,手下有着一帮横行涟水的兄弟,江湖人称“李三统辖”,日子过得原也自在。然而开禧元年他在越境宋军配合下伙同忠义人朱裕放的一把火,改变了他的生活。暴怒的金人索要元凶,朱裕被宋廷牺牲,枭首境上。至于李全,他的名字金人是如此地念念不忘,以至于堂而皇之得出现在嘉定元年的宋金议和条款上,跟堂堂“师王”的韩侂胄并列。凭着过人的机警,他躲过了宋金的屠刀,销声匿迹[1]。然而 日后的岁月,看来是要在亡命江湖中度过了。好在北方暴起的蒙古和喜怒无常的黄河无意中挽救了他。嘉定七年,李全重现江湖。已不在流浪的涟水,而在故乡的潍水。他的手下是浩浩荡荡的饥民,身穿红袄,四出劫掠。他的手上,是一柄铁枪,长两米,重四十五斤。这柄得自潍水的铁枪,似乎有那么一点点天赐神兵的意味。饥荒兵祸之间,“李铁枪”的名号在山东愈传愈响。十余年后,李全跻身南宋末年四大害之列。四大害,是为方张之敌【蒙古】、未亡之金、叵测之忠义、跳梁之群盗。所谓忠义,就是当时淮上、山东以李全为首的山东红袄军。

李全在当时的史书记载中留下了这样一句话:“淮乱相仍,遣帅必毙!” 淮乱十余年间,宋廷派去节制山东忠义军的数位淮东帅臣【指制置使、安抚使等】,全死于兵变之中,宋廷对江北诸州,视同羁縻。绍定三年【公元1230年】底,李全兵围扬州,淮乱达到顶峰。然而它的结束快得出乎任何人的意料。就在绍定四年元宵节,李全大意中伏,兵败身死,庞大的李全军队随即崩溃,持续十余年的淮乱戏剧性结束。

天灾人祸的逼迫、私欲野心的驱动、民族大义的激励、宋蒙金三方的明争暗斗,使得十三世纪初的山东【宋人称呼的山东,包括今天的山东、苏北】,成为人性的最佳试金场。山东忠义军中,彭义斌矢志抗蒙,慷慨就义,与百年前抗金不屈而死的石铮,辉映两宋,齐鲁豪杰、河朔志士,成就千古英名。更多的人,如石圭、时青之徒,则在夹缝中磨损了是非廉耻,投机于宋蒙金之间,终为时代泯灭。而李全,以其奸雄之姿,在历史上留下了独特的形象。这场淮乱,就象能量强大的加速器,以乱世激烈的矛盾冲突做为粒子束,撞击世人,探测出人心最深处的奥秘。

我最早知道李全是因为他的儿子李璮。李璮,专制山东的汉族世侯,在十三世纪六十年代举兵抗蒙、失败、投济南大明湖自尽未遂、被俘、被杀。当全世界都在蒙古铁蹄下颤抖的时候,竟然还有人有如此勇气,挑战人生,真称得上是难酬蹈海亦英雄了。那时的我心下好奇,翻了翻书,就发现了史书中赫然写着的李全二字。这个宋蒙金之际的传奇人物,以忠义出场,以逆贼辞世,肆无忌惮,在三朝史册上箕踞而坐,嘲笑着道德的空洞,冷对着笔墨的苍白。他的故事,他与杨四娘子在磨旗山的相遇、相识、相爱,还在民间流传,让人感觉我们离历史竟然那么近。李铁枪的绰号,梨花枪的盛名,纵横青徐的大汉,天下无敌的巾帼,这些武侠小说中的传奇竟然真的在历史中上演。

<>[1]:开禧元年同朱裕焚涟水接应宋军的李全和山东忠义军的李全是否一人,史无明载。两个李全,活动年代重合,又都曾有涟水县弓手的身份,《续通鉴》大概据此判断二人为同一人的。然而《宋史-李全传》和《齐东野语》李全条都没有记载李全焚涟水的经历,事有蹊跷。而黄宽重《南宋时代抗金的义军》第四章据以下两条:(1)《金史-完颜匡传》载宋钱象祖的交涉文书“、、并将侂胄首函送,及管押纳合、道僧、李全家口一并发还。” (2)《絜斋集》卷十三所载袁燮所撰黄度行状“初王师北伐取泗州,既而弃之,拔其民南迁,涟水人李全与其孥来归,赐名孝忠。既复议和,散约归濠、梁三关,求侂胄首,且欲得李全与其家,及泗人之在本朝者。公言于庙堂,谓‘、、函侂胄首,古无是事,李全决不可杀,泗人决不可还。’时庙议已定,莫能用之”。认为李全当被遣还。除非李全途中设法逃脱,否则两个李全绝非一人。有建炎年间信王赵榛逃脱的先例在,有宋人对李全的同情在(从黄度的议论可以看出),身手矫健<>的李全于遣返途中在宋境脱逃的可能性并不小。开禧元年朱裕被宋廷牺牲,枭首境上,作为他的同伙,李全却毫发无损,可见他为人机警。这又增大了他成功逃脱的可能性。至于李全究竟是否逃脱,史无明据。本文姑取成功逃脱一说,认为两个李全是同一人。这也正可以解释李全为什么要从涟水回到潍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