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墙面装饰扣扳:关于柔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28 12:27:13
柔道柔道,电视书上都可以见,但我就是没有什么概念,哪位能告诉我啊。还有什么腰带,柔道两段黑带是什么概念?

柔道运动起源于日本,以前称柔术或体术,柔道一词,来源于“日本传讲道馆柔道”。比赛形式为两人在14×14米至16×16米的正方形垫子上进行徒手较量。主要技术为立技和寝技,立技又分投技和舍身技,寝技分固技、绞技和关节技。1956年5月第一届世锦赛,1964年东京奥运会开始将柔道列为正式项目。

场地:

14×14米至16×16米的正方形垫子,用榻榻米或类似的材料,通常为绿色。

规则:

柔道比赛按运动员体重分为8个级别。男子是60公斤级、65公斤级、71公斤级、78公斤级、86公斤级、95公斤级、95公斤以上级和不分体重的无差别级(从1988年第24届奥运会开始,不设无差别级比赛)。女子是48公斤级、52公斤级、56公斤级、61公斤级、66公斤级、72公斤级、72公斤以上级和无差别级。1992年第25届奥运会列入的女子柔道项目除无差别级外,其余各级均列入了比赛。

柔道服为白色长袖上衣和白色长裤。系腰带、赤足。衣袖宽大,袖长略过前臂中部。衣长为系带后能覆盖臀部。裤长略过小腿中部。腰带长度为围腰两圈,束紧打扁结,两端各余20~30厘米。一方系红色带,一方系白色带,以示区别。女子柔道运动员要在柔道服内穿白色短袖圆领衫。

柔道禁止击打,不许用头、肘、膝顶撞对方。除了肘关节外,不许对其他关节使用反关节的动作。不许抓头发和生殖器。任何可能伤害对方颈椎或脊椎的动作均被禁止。运动员有犯规行为或是踏出比赛区,根据情节轻重受到“指导”、“注意”、“警告”、“取消该场比赛资格”的处罚。运动员在一场比赛中,受到两次警告,就取消该场比赛资格,判对方获胜。

男子比赛时间为5分钟,女子为4分钟。比赛设3名裁判员,主裁判在场上组织运动员进行比赛,并评定技术,宣布胜负。相对两角各有一名裁判,评定分数和运动员在场上的表现。

柔道。据一些中、日学者考证,中国武术直接影响了日本柔道的形成。如中国台湾学者梁容芳说:"相传元赟实传其技,然柔之为术,元赟东渡前日本似已有之。宽永中、关口柔心已以柔术名于国内。元赟之功,为改进完成柔道。元赟寓江户国正寺,浪人福野七郎右卫门、矶贝次郎左卫门、三浦与次右卫门,三人寓同寺,元赟授之大明捕人之武术,三人苦心研究,遂通蕴奥,遍传各地,屡有改进,渐与日本固有之柔术混合,迭今重于体育界。"(梁容芳:《陈元赟研究》,第95页)如日本讲道馆八段、早稻田大学教授山本秀雄在《柔道入门》一书中说:"在柔道各流派的著作中,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一种说法是:柔术来源于中国唐代拳术,是徒手形式的柔法、和法、体术、捕手、小具足、拳法等打、踢、摔、拿竞技项目的总称。到了明朝末年,曾在少林寺学过武术的陈元赟于十七世纪上半叶东渡日本,在江户城南国正寺,传授中国武术,致使柔道在日本广泛开展起来,从此流派也日益繁多……"(李其彪、郝承端编译:《柔道入门》,第2页)最有说服力的是,在日本爱岩山还残存一块题为《爱岩山泉法碑》刻着"拳法之有传也,自投化人陈元赟而始"的碑。19世纪末,日本人嘉纳治五郎吸收各式术派的长处,经加工整理,并不断改进,创立了柔道。现已普及世界各国,并被列为奥运会项目。

柔道场地介绍

比赛场地面积最小为14*14米,最大为16*16米,场地必须是用塌塌米或类似塌塌米的合适材料铺设。颜色通常为绿色。 比赛场地分为两个区域,区域之间应有一个约1米宽,通常为红色的危险。危险区与比赛场地四周平行,并构成整个比赛场地的一部分。危险区以内并包括危险区称为比赛区,其面积最小为9*9米,最大为10*10米。危险区以外称为安全区,其宽度约3米(不能小于2.5米)。 在比赛区中央相距4米应分别标出25厘米长、6厘米宽的红色和白色标志,指出比赛者在比赛开始和比赛结束时的位置。红色标志应在主裁判右侧,白色标志应在主裁判左侧。当使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邻的比赛场地时,允许在两个场地之间共用1个不小于3米的安全区。 比赛场地必须设在有弹性的地板或后台上。在比赛场地周围要保留一个不小于50厘米的空间。

国际柔道联合会(IJF)

国际柔道联合会于1951年日本、英国、法国等12个国家发起成立,现已有110多个会员。总部设在秘书长所在地(现在东京)。1962年国际奥委会承认柔道为永久性项目。 正式用语:法语和英语。德语和日语为补充用语 。 1965年通过了国际柔道联合会第一部章程。 柔道为奥运项目。国际柔道联合会是筹备奥运会柔道比赛的主要咨询者和监督者。 国际柔道联合会的任务:支持和改善各会员之间的友好交往;举办世界锦标赛(尽可能两年1届)和奥运会比赛;在全世界普及柔道运动;发展和改进柔道技术;编写柔道技术细则。 国际柔道联合会每逢单年举行世界锦标赛(成年),在双年举行世界青年锦标赛。 国际柔道联合会管辖的正式比赛有:1、世界柔道锦标赛;2、奥运会柔道比赛;3、欧洲柔道比赛。1956年在东京举行了第一届世界柔道锦标赛,1964年第十八届奥运会上柔道比赛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1980年举行了第一届世界女子柔道比赛。

--------------------------------------------------------------------------------

柔道的服装

在练习和比赛柔道时,必须赤足穿柔道衣进行。柔道衣分为上衣、下衣(裤子)、腰带。上衣的长度要求遮盖住臀部,袖子长度要求稍微超过前臂的中部,袖口和前臂最粗的部位有5公分以上的空隙。下衣的长度要求稍微超过小腿的中部,裤腿和小腿最粗的部位必须有7公分以上的空隙。腰带,为了防止上衣散开,要打结束紧。结的两端须余有15公分的长度。比赛时,双方运动员要系不同颜色的标志带。 柔道衣各部位的名称,有左里领、左前领、左里袖、左中袖、前腰带、左横带、左袖口、左内裆、裤腿口、左横 领、后领、左后带、后腰带等。 右面各部位名称与左面相同, 只是有左、右之分。

--------------------------------------------------------------------------------

柔道的起源与发展
柔道诞生于日本,为日本人民所喜爱。它在日本开展得极其广泛,因此日本素有"柔道之国"的称号。柔道是日本武术中特有的一科,是由柔术演变发展而来的。它具有悠久的历史,从日本战国时期到德川时代(公元十五世纪一十六世纪)。一直把柔道称为柔术或体术。现在所用的柔道这个一名词,是由"日本传讲道馆柔道"简化而来的。

柔道的历史非常古老要了解它的起源是件复杂的事。在柔道各流派的著作中。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一种传说是:在垂仁天皇时期(公元前29年即位,野见宿弥和当麻蹴速二人进行了一次有名的格斗。他们的格斗是用搏击和角力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的。此后,一些人吸取了其中角力的技术, 发展成为现在的相扑运动;另一些人总结了格斗中搏击方面的经验,发展成为柔术,进而演变成为柔道这种体育运动形式。另一种说法是:柔术起源于我国唐代拳术,是徒手形式的柔法、和法、体术、捕手、小具足、拳法等打、踢、摔、拿竞技项目的总称。到了明朝末年,曾在少林寺学过武术的陈元斌于十七世纪上半叶东渡日本,在江户城南国正寺,传授中国武术,致使柔术在日本广泛开展起来,从此流派也日益繁多,在柔术的流派中,据记载,最早的流派是天文元年(1532 年)六月创始的竹内流派;接着在丰臣末期(约1590年)兴 起了荒木流派;德川家光时代(1623年)以后,又出现了梦想流派、制刚流派、吉同流派、直心流派、良移心当流派、天神真杨流派、起倒流派、涉川流派等。

柔道的创始

明治十年(1877丰)三东京帝国大学(现在的东京大学)学生嘉纳治五郎,当时十八岁,他从健体的愿望出发,立志学习柔术。最初在天神真杨流派的福田八之助门下就学,后在同流派的矾正智处学习,随后又在饭久保恒年的起倒流派学习。经过数年努力,业艺达到很高水平。他对天神真杨流派、起倒流派,以及其它各流派进行深入的研究,不视门户之见,博采众家之长,经过整理改革,使柔术技艺理论和技术 趋向完善,并制订了一套较为系统的训练方法,取消了具有危险性的动作,确立了以投技、固技、当身技三部分为主的新的柔术体系,从而使传统柔术的面貌一新而改革创造成为现代柔道运动。从此,对柔道成为具有教育性的体育项目开始了科学探讨;并使柔道在培养高尚的意志品质方面迈出了新的步伐。日本人民出于对柔道的推崇和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热爱,非常敬仰嘉纳治五郎先生,把他称为"柔道之父"。 嘉纳不仅是现代柔道运动的创造者、倡议者,也是日本著名的教育家,一位对国际体育界有重要影响的伟人。

明治十五年(1882年)二月间,嘉纳治五郎先生移居在下谷稻荷町永昌寺内,把专院作为道场(训练场),教授学生,开始了以柔道为中心的训练活动。这个永昌寺也就成了 "日本传讲道馆柔道"的创业地。,第一年,来学习的学生只有九名,以后逐年增加,讲道馆的影响越来越大。由于柔道吸收综合各家柔术固有之长。又有可供比赛的规范可寻,所以它不仅仍然是一种行之有效的自卫技能,而且是一项引人入胜的体育运动;不但可以增强人们体质,而且有益于精神锤炼,可以提高人的警觉、应变能力,加强自信心和意志力。

柔道这项运动,在日本有着十分广泛的群众基础。现在日本每年围绕着全国柔道比赛大会,要举办名目繁多的各种类型的比赛。例如,各地区的中学生(相当于我国的初中生)柔道比赛。高等学校(相当于我国的高中生)的全国比赛、全日大学生优胜赛,以及各种形式的对抗赛等。柔道在日本不仅仅是娱乐性质的体育运动,而且是学校体育的一个教学项目。这就使日本人民从少年时代起就有机会接受系统训练,为提高柔道技艺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享有"柔道之国"美誉的日本,在历届奥运会和世界比赛中,几乎每次都获得半数以上的金牌和团体冠军

简单地说,跆拳道就是不用任何武器,赤手空拳与敌手格斗保护自身的武术。说得更详细一些,跆拳道就是为了正当防卫,通过猛烈的精神和肉体训练,锻炼手、脚和身体的各个部位的方法与技术。跆拳道不仅注重威力和技术,而且强调严格的纪律,高超的技术和强健的精神教育,以培养正义感,刚毅,果敢品质的独特的武术。因此真正的跆拳道人根本不同于那些仅仅学到搏斗时用得上的极其有限的技术,以在比赛场上讨得观众欢心为满足的似是而非的跆拳道人。 可以说,这就是称跆拳道为护身艺术的道理之一,跆拳道不仅教给人们思考和生活的方法,而且培养人们的克制力和陶冶崇高的人格。所以不少人说它是近乎一种信仰的武术。 从字面上解释,跆拳道就是:跆,意味着用脚踢,踏。拳,意味着用拳刺或破。

这意味着古代圣贤铺平的路前进,也就是进行精神修养。总而言之,就是为了用空手赤足护身。把跳,踢,刺,挡,闪避等动作,敏捷而得当地适用于活动的目标,给以最大的打击的技术加精神修养的武道,确实,跆拳道使先天性体弱者,经过科学的锻炼,也具有击败强敌的力量和自信心。 但如果运用不当,无异于使用凶器。因此,必须经常强调精神教育,不许滥用它。

冲出这个误区,大胆地去进攻或反击,就会体会到,对手并非所想象的那样可怕。
跆拳道的特点

以腿为主,以手为辅,主要关节武器化

跆拳道持术方法中主导地位的是腿法,腿法技术在整体运用中约占3/4,因为腿的长度和力量是人体最长最大的,其次才是手。腿的技法有很多种形式,可高可低、可近可远、可左可右、可直可屈、可转可旋,威胁力极大,是实用制敌的有效方法 。其次是手法,手臂的灵活性很好,可以自如地控制完成防守和进攻动作,同进也可变化为拳、掌、肘、肩的多种用法,进行实战。在竞赛马规则这外的跆拳道实战中,人体的一些主要关节部位亦用来作进攻的武器,或防守战中,人体的一些主要关节部位亦可以用来作进攻的武器,或防守的盾,这是跆拳道技术的本质,如人体的手、肘、膝、脚等关节部位,是跆拳道关战中最常用、最有效的击打武器。

方法简捷,刚直相向,少用躲闪防守法 不论是在比赛时还是在实战中,跆拳道的进攻方法都是十分简捷而实效的。

对抗时双方都画直接接触,以刚制刚,用简练硬朗的方法直接击打对方,变化多;防守的运作也是以直接的格挡为主,随即是连续的反击动作。防守时很少使用躲闪防病守法,刚来刚往,硬拼硬打,尽可能保持或缩短双方间的距离,以保证击打的有效性,争取比赛或实战的胜利 。

内外兼修,方法独特,以功力验水平

跆拳道理论认为,经过专门训练,人的关节部们能产生不可思议的威力,特别是拳、肘、膝和脚四个部位,尤以脚和手为甚。长期专门练习跆拳道,可以达到内外合一的程度,即内功和外力达到统一的巅峰。由于无法确定人体关节部位武器化的威力和潜力到底有多大,只有通过对木板、砖瓦等到物体的击打来测量验定练习者的功力水平。功力测验是跆拳道训练水平、晋级考试、表演和比赛的一个重要内容,以此显示出跆拳道独特的功法和特点。

跆拳道的作用 修身性,培养人优秀的意志品质

跆拳道练习推崇"以礼始,以礼终"的尚武精神,练习中要以"礼义廉耻,百折不屈"为宗旨,因此,可以培养人顽强果断、耐劳的精神,磨炼人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的品质,养成礼让谦逊、宽厚待人的美德,造就人热爱祖国、勇于献身的思想,为社会和国家造就具有优秀品质的建设者。

强体防身,练就人健全的体魄,跆拳道运动紧张激烈,对抗性极强,可使人强壮筋骨,提高各关节的灵性及肌肉的伸展性和收缩能力,提高人的速度、反应、灵敏、力量和耐力素质,提高人体内脏器官的机能和人体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增强人体的击打和抗击打能力。通过攻防练习,可以学习掌握实用技击术和防身自卫的能力,为保护自身安全和维护社会正义学习真正本领。

观赏竞技,享受击打艺术的美感,跆拳道比赛或实战时,双方腿法技术在对抗中高来底往,表现得淋漓尽致,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还能激发人的斗志,鼓舞人奋发向上的精神,陶冶人的道德情操,是使人在欣赏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受到良好的意志品质教育。

柔道。据一些中、日学者考证,中国武术直接影响了日本柔道的形成。如中国台湾学者梁容芳说:"相传元赟实传其技,然柔之为术,元赟东渡前日本似已有之。宽永中、关口柔心已以柔术名于国内。元赟之功,为改进完成柔道。元赟寓江户国正寺,浪人福野七郎右卫门、矶贝次郎左卫门、三浦与次右卫门,三人寓同寺,元赟授之大明捕人之武术,三人苦心研究,遂通蕴奥,遍传各地,屡有改进,渐与日本固有之柔术混合,迭今重于体育界。"(梁容芳:《陈元赟研究》,第95页)如日本讲道馆八段、早稻田大学教授山本秀雄在《柔道入门》一书中说:"在柔道各流派的著作中,有各种各样的说法。一种说法是:柔术来源于中国唐代拳术,是徒手形式的柔法、和法、体术、捕手、小具足、拳法等打、踢、摔、拿竞技项目的总称。到了明朝末年,曾在少林寺学过武术的陈元赟于十七世纪上半叶东渡日本,在江户城南国正寺,传授中国武术,致使柔道在日本广泛开展起来,从此流派也日益繁多……"(李其彪、郝承端编译:《柔道入门》,第2页)最有说服力的是,在日本爱岩山还残存一块题为《爱岩山泉法碑》刻着"拳法之有传也,自投化人陈元赟而始"的碑。19世纪末,日本人嘉纳治五郎吸收各式术派的长处,经加工整理,并不断改进,创立了柔道。现已普及世界各国,并被列为奥运会项目。

楼上太墨迹。

柔道不是传说中的2块肉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