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城在哪:什么是欲界,色界,无色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10 09:08:22
如题,知道多少说多少
请阁下以认真负责的态度作答

真田先生您好:
  能看出您是真心提问的,那么我就真心的回答
  另外三界不但是宇宙的三界,也是人自身的三界
  ---这一点可以参考我的附录B
  1.
  首先,如果想深入全面了解,请不要但但看字典的解释

  欲界,色界,无色界的构成,组织机构,生活习俗等:
  见阿含部<佛说起世经>,共计12品,
  目录细览:
  起世经阎浮洲品第一 344
  起世经郁单越洲品第二 170
  起世经转轮圣王品第三 133
  起世经地狱品第四 159
  起世经诸龙金翅鸟品第五 110
  起世经阿修罗品第六 117
  起世经四天王品第七 95
  起世经三十三天品第八 100
  起世经斗战品第九 121
  起世经劫住品第十 119
  起世经世住品第十一 112
  起世经最胜品第十二 140
  http://www.foxue.org/article/good.asp?typeid=335

  2
  至于三界天人表,各典籍略有出入,"不知山人"兄的表格不错.
  老古文化公司出版的"三界天人体系表"好像比较容易懂

  下面有三界的现代化讲解:

  南怀瑾先生讲解中国文化与佛学(1)
  南怀瑾先生讲于中华文化大楼
  刘豫洪记录
  ............
  什么是欲界

  在这个三界天人表中,欲界在最下面,欲界的中心是须弥山,这个须弥山有两个

  不同的说法。
  小乘的说法,须弥山好像就是喜马拉雅山,这种说法只是地理性的说法。
  大乘的说法,须弥山是一个形容词,并不局限于地理范围之内,其所指有地轴、

  银河系等等含义。
  三界中,基本的是欲界,其定义也有两种:
  狭义的说法,欲界中是以男女两性的性欲构成生命的延续。
  广义的说法,欲界有生命的众生,均有贪欲。
  在欲界人的世界中,包括了四大洲。但《华严经》中所谓的香水海,它所形容的

  ,好像是指外太空的界层。
  我们的世界是南赡部洲,界于日月星辰之间,在须弥山之南。
  四大天王天,则是位于太阳与月亮之间,在须弥山之半。所谓玉皇大帝的帝释天

  ,是欲界中的天王。
  欲界中,除了人之外,下级的有畜生,饿鬼和地狱三个境界。原始称地狱为具苦

  ,表示地狱中具有种种的痛苦。地狱的分类有十八种之多,所谓十八层地狱,即

  是此意。但天堂与地狱,也都具在人间。
  在欲界中的众生,是靠五欲而生的,所谓:
  声色香味触
  笑视交抱触
  尤其以饮食、男女二欲最难断除。
  欲界是物质器世间、国土世间、有情世间,也有圣贤世界。
  欲界中的阿修罗(魔障),位于天人与人之间。

  什么是色界

  在欲界之上,就是色界,共有十八层。
  色界之中,仍有物理的色相。色界的人,在情操方面来说,比欲界的人升华很多

  。色界的人没有淫食二欲,所以没有男女两根,无男女相。所住宫殿,一切物质

  享受,都非常美好,所以称为色界。
  色界由禅定之浅深粗妙分四级,称为四禅天。
  色界的人,寿命很长,究竟多么长,是根据每人的品德、情操和善心的不同而有

  异。
  色界中最高的是有顶天,有大梵天主,掌管一个大千世界。

  什么是无色界

  色界之上就是无色界了,其中大多是圣贤世间,没有物理的色相,只有精神的情

  况。无色界的人,寿命更长。
  无色界中的天人,有生死,也有生育。天人生下来头上便有花冠,形状难以描述

  。天人容颜永不会变老,但他们的生死要看头上的花冠,年岁老时,花冠渐渐萎

  缩终至于死。
  .........................

  =============================================
  3.

  更有尚南论坛的一位兄弟总结了十法界表--不错(根据楞严经)
  http://www.sangnan.com/cgi-bin/topic.cgi?forum=4&topic=10782
  逸荷 说道:
  三界天人表,一切众生尽在其中!
  十法界表

  =============================

  4.
  附录:以前的回答供参考(理论依据:楞严经)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2299114.html

  =======================

  5.白话简略总结

  节选自南怀瑾著作
  http://shixiu.fjbtv.com/nanshi/zhuzuo/czydj-1.htm#p12

  开拓宇宙观与世界观
  印度上古的宗教与哲学,凡是涉及形而上的问题,自然就会触及天人之际的

  探讨,虽然他们思想学说的终极,最后都自归入于天道,但各宗派所崇奉的天道

  ,纷纭不一,于是便有一尊与泛神的冲突。释迦学说,归纳天人之际,而有三界

  的区分,所谓欲界、色界、无色界,统名谓之三界。欲界的天,包括上至日月以

  外,下及人与畜生、饿鬼、地狱,日月运行之际的天,仍属欲界之中。所谓欲界

  ,是指这一界内的众生生命,都从欲爱(男女饮食)而来,广义的说:有色、声

  、香、味、触的五欲之乐;狭义的说:有笑、视、交、抱、触的行为。欲界之中

  ,共有六重天界,其中所谓切利天者,包括三十三天的分布,随时互易其主,在

  钦界中的人道世界,约分东南西北四洲(部分),我们人类的世界,是属于南瞻

  部洲的一部。这个世界的总名,叫做娑婆世界。娑婆,有堪忍、缺憾的两重意义

  。堪忍是指这个世界上充满缺憾,甚多苦难,而人与一切众生,不但能忍受其缺

  憾与许多的苦难,而且仍有很多的人们,孜孜向善,所以值得赞叹,如果世界上

  没有缺憾与苦难,自然分不出善恶,根本也无善恶可言,那应该是自然的完全为

  善,那就无可厚非,无所称赞了。欲界天人之中,各有主宰,超过欲界以外的,

  便是色界,色界的众生,但有情意而无欲,相视会心一笑,就会生出生命的成果

  ,他有十八重天,属于修习静虑禅定境界众生所生的果位,色界的最高天,为色

  究竟天,有大自在天为其主宰。超此以外,便是无色界,计有四重天,为修习静

  虑得果者所生之处,但有意识,而无情欲的存在,统此三界之中,为其主宰者,

  又名为大梵天,由此简略说来,释迦区分天人的界限,约有六十重天,统名谓之

  三界,仍然属于六道轮回的范围。
  这个三界的宇宙世界,是以一个日月所照的太阳系统为单位,由人间世上至

  日月,以及三界所属天中,时间的实际与观念,各各自有不同,例如月中一昼夜

  ,等于人间半个月旧中一昼夜,等于人间一年,于是分别宇宙世界的时间,繁细

  到难以算数,总之,他的宇宙观是无限的、扩大的宇宙观.他的世界观,是以一

  个日月系统做为一世界的单位,累积一千个日月列系的世界,名为一个小千世界

  ,累积一千个小千世界,名为一个中千世界,累积一千个中千世界,名为一个大

  千世界,他说如此三千大千世界,在这个无垠无限的宇宙,多至如河沙数量,不

  可计算,由此反观人间多欲众生的纷纷扰扰,真是渺小得可怜。释迦既说出三千

  大千世界的三界宇宙观,以统摄印度上古的各宗教与各派哲学的天人思想,开拓

  人智胸襟的领域,至于天文数字不可能及的境界,反之,分析物质微尘的精细,

  又深入到最后无形无相的微妙,因此使往古来今各派哲学思想的内容,实在难与

  其互比丰富与充实。
  ........................

  6.

  附录:A-------33种世界

  六欲天
  1、四王天:此天为欲界六天的第一层、与人间最近的一层。
  2、怛利天:六欲天的第二层,又叫三十三天。
  3、夜摩天:这是六欲天的第三层。
  4、兜率天:六欲天的第四层。
  5、乐变化天:这是六欲天的第五层。
  6、他化自在天:六欲天第六层。

  色界:18天
  初禅三天,梵从天、梵辅天、大梵天。
  二禅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极光净天。
  三禅三天:少净天十无量净天、遍净天。

  四禅之五不还天
  色究竟天{阿那含天}
  善现天 {阿那含天}
  善见天 {阿那含天}
  无热天 {阿那含天}
  无烦天 {阿那含天}

  四禅{舍念清净地}
  无想天
  广果天
  福爱天
  福生天

  无色界共有四:
  空无边处(天)
  识无边处(天)
  无所有处天)
  非想非非想处(天)

  以上28天+阿修罗+人+畜生+恶鬼+地狱=33天
  人有南赡部洲、东胜身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等四处。
  ..............阿修罗---实际上在人类中也有之

  六欲天+阿修罗+人+畜生+恶鬼+地狱=欲界
  ===================

  附录:B
  三界与与人自身的关系
  如何修证佛法第22讲
  南怀瑾先生著
  第十八讲--------人体的三界
  http://shixiu.fjbtv.com/nanshi/zhuzuo/ruhxzff.htm
  ........
  功夫炼得越好,修养越高的人,脾气越大。譬如当年的师父老和尚,不发脾气则

  已,一发就要命。徒弟犯了一点错,曹溪那么大的庙子,前院骂到后院,一路在

  骂,声音又大。固然这也是他的教育法,可是平时愈讲究修养的人,往往脾气发

  起来就越大。这也就是“水太清则无鱼”,不能容渣子,也是火灾之一吧!
  ..................

  附录C
  道家的丹鼎派的三元丹法与与三界对应
  ..............

我喜欢用比较白话文的描述来讲,但我不知道我是否描述的正确:
欲界:充满着各种各样欲望(贪欲、色欲、财欲等)的层面
色界:追求表面化东西的层面
无色界:是最高境界,即表示所有的欲望和表面化的东西都已经不能在打动你的内心

其实用更能理解的说法就是:我们普通人常常会有很多的奢望或者说追求(我想买房,那我就得想尽方法得赚钱等等),这时候的我们处于欲界;等我们达到了这种目标后,就会想去用一些表面化的东西来拼命的装饰自己,比如买高级的洋房,认识漂亮的女生,这时候的我们就是在色界;但当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会渐渐的对这些身外之物看的越来越淡,这时候我们就是到达了无色界。

三界(梵trayo dha^tavah!,巴tisso dha^tuyo、tayo dha^tavo)
佛教世界观用语。指众生所存在的三种界域。又称三有。其意义略如下述∶

(1)欲界∶指有食欲、淫欲、睡眠欲之处,即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间及六欲天。

(2)色界∶指有净妙色法之处,即四禅天。

(3)无色界∶指无有色法之处,即四无色天,或说尚存微细色法之处。《顺正理论》卷二十一就三界的区别云(大正29·459a)∶
‘若界有色而无定者,是名欲界。若界有色亦有定者,是名色界。若界无色而有定者,是无色界。若界有色有欲境者,是名欲界。若界有色无欲境者,是名色界。若界俱无,是无色界。’

依《俱舍论》卷八所述,三界的界有任持、种族之义。‘任持’指维持自相,意即欲界能持欲自相、色界能持色自相、无色界能持无色自相。‘种族’指具有生本(即因),即具有相续各种自相之因。此外,‘种族’是种种族类各有自己的性别,意即三界各别自类相续。因此,欲界是欲所属之界。《瑜伽师地论》卷四也详述三界之义。谓此三界在果报上虽有优劣、苦乐的差别,但皆是迷界,为圣者所厌弃,并喻之如火宅、牢狱。如《法华经》〈譬喻品〉云(大正9·14c)∶‘三界无安犹如火宅。’〈化城喻品〉云(大正9·24c)∶‘能于三界狱勉出诸众生。’

此外,三界又可分为二十五有。此说法出自南本《涅盘经》卷十三、《止观辅行》卷二之二等书。认为欲界中有四恶趣(地狱、饿鬼、畜生、阿修罗)、人界的四洲(东弗婆提、南阎浮提、西瞿耶尼、北郁单越)、六欲天(四天王、忉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色界有初禅、二禅、三禅、四禅等四天,初禅又分出梵天,第四禅又分出五那含天、无想天;无色界有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四天;总计二十五有。若再将五那含天算为五天,则为二十九有。六道是将六欲天及其以上诸天,视为一类,再加上人、四恶趣,共有六道。其中若将阿修罗包含在鬼、畜之中,则为五趣。又,若以定散区分三界,则欲界是散地;色、无色界是定地。若再将定地分为离生喜乐地、定生喜乐地、离喜妙乐地、舍念清净地(以上色界)、空无边处地、识无边处地、无所有处地、非想非非想处地(以上无色界)等八地,加上欲界的散地,共有九地,或称为九有。(参见下页附表)

严格来说,三界、五趣与六道有广狭之别。五趣等只是异熟果,故其体无覆无记,只是有情之数,因此不通于善、染、外器世间、中有;而三界则总摄之。三界之中,除了无色界之方处不可定之外,余皆以须弥山为中心,而向四方上下分布。此详载在《俱舍论》卷八。此外,华严、天台等,将以上三界称为界内,离出三界以外的,称为界外。

◎附一∶《法界安立图》卷中之上(摘录)

(一)三界次第安立说

下方虚空中,有大风轮,高百六十万由旬。水轮,高八十万由旬,广百廿万三千四百五十由旬,以众生业力,水不流散,如食未消,不堕熟脏。金轮,高三十二万由旬,水上有风风转此水,于上成金轮;如熟乳生膏,是名金轮。地轮,深六十八千由旬。

轮圈山内,碱海、七金山、香水海至须弥山根。上升一万由旬,绕山纵广一万由旬,是坚手天住。复上一倍,绕山八千由旬,持华鬘天住。复上一倍,绕山四千由旬,常放逸天住。复上一倍,绕山四千由旬,日月星宿天住。复上一倍,绕山四千由旬,是四王天住。

须弥山下,别有三级诸神住处,皆有七重墙垣,皆夜叉住。此三天皆药叉住,四天王之所部。

复上升四万由旬,山顶纵广四万由旬。其中,善见城纵广万由旬,是三十三天住。即从此山上升四万由旬,有处如云,七宝所成其犹大地,是炎摩天住。复上一倍,有地如云,是兜率天住。复上一倍,有地如云,是化乐天住。复上一倍,有地如云,是他化天住。次第乃至色究竟天,皆有地如云。

《因本经》云∶须弥山上,忉利天以上一倍,有夜摩天。又更一倍,有兜率天。展转至梵身天下,有摩罗波旬宫殿,梵身天上有光音天,倍光音有遍净天,倍遍净有广果天,倍广果有不粗天。其下别有无想天,倍不粗有不烦天,次第善见天、善现天、至阿迦尼吒天。上更有名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非想处。

《毗昙论》∶佛言梵处近远,如九月十五日有人在梵处,放百丈方石墬向下界,中间无碍,到后岁九月十五日至阎浮地。如是两倍,至无量光天。又两倍,至遍胜光天。倍倍加上,乃至阿迦尼吒天。此天放大石山,经六万五千五百三十五年,中间无碍至阎浮地。《智论》云∶从色界初际下一丈石,经一万八千三百八十三年,方始至地。(中略)

三界表:
┌—天道
│ 人道 ┌————————┐
┌六道┤ 修罗道│ │
│ │ 畜生道│ ┌东佛婆提│
│ │ 饿鬼道│ │西瞿耶尼│
│ └—地狱道├四部洲┤南阎浮提│
┌欲界┼———————┤ └北郁单越│
│ │ ┌四王天│ │ ┌天趣—┐
│ │ │忉利天│ ┌地狱趣 │ │人趣 │
│ └六欲天┤夜摩天│ │饿鬼趣 └五趣┤畜生趣├———————五趣杂染地┐
│ │兜率天└四恶趣┤畜生趣 │恶鬼趣│ │
│ │化乐天 └修罗趣 └地狱趣┘ │
│ └他化天 │
│ ┌——————————┐ ┌梵众天—┬有寻有伺地┐ │
│ │ ┌无云天 │┌初禅三天┤梵辅天—┘ ├离生喜乐地│
三界┤ │ │福生天 ││ └大梵天——无寻唯伺地┘ │
│色界十八天┤ │广果天 ││ ┌少光天—┐ │
│ │ │无想天 └┤二禅三天┤无量光天├——————定生喜乐地├九地亦名九有
│ └四禅九天┤无烦天—┐ │ └极光天—┘ │
│ │无热天—┤ │ ┌少净天—┐ │
│ │善见天 │ └三禅三天┤无量净天├无寻无伺地—离喜妙乐地│
│ │善现天 │ └遍净天—┘ │
│ └究竟天 └——————————————————舍念清净地│
│ ┌空无边处天————————————空无边处地│
│ │识无边处天————————————识无边处地│
└无色界四空天——————————┤无所有处天————————————无所有处地│
└非非想处天————————————非非想处地┘

(二)三界九地

通论界地者,三界、九地也。

(1)欲界六天∶下二,名地居天;上四,名空居天。四王,谓于四方统摄诸部鬼神故。忉利,谓须弥顶有三十三天宫故。《四教集》云∶夜摩以华开合,分昼夜故。兜率于五欲境,生喜足故。化乐于境,善化而受乐故。他化于自他境,皆能自在化用故。《楼炭经》云∶欲、色二界中,别有魔宫。其魔怀嫉,譬如石磨磨坏功德。纵广六千由旬,宫墙七重。以前通名欲界,亦名五趣杂居地。

(2)色界十八天∶虽离欲染,尚有色质,故名色界。通名梵世,为已离欲染也。通号四禅,为离散动也。欲界但十善感生,此天兼禅定感生。然有漏禅观,六事行耳。此是凡夫伏惑,超世间道也。初禅,《俱舍论》名离生喜乐地,谓离欲界杂恶生,得轻安乐也。二禅,《俱舍》名定生喜乐地,谓有定水润业,忧悬不逼也。三禅,名离喜妙乐地,心虽离喜,而喜乐自具也。四禅九天,然四禅报境但有三天,无想乃广果别开。此四之上,有五不还天,乃圣贤别修静虑,资广果故业而生,与凡夫不同,故又别列。亦名五净居,通名舍念清净地。亦名根本四禅。

(3)无色界∶有四天。无业果色,有定果色,依正皆然。乃灭身归无定性声闻所居,或无想外道别报,或舍厌天人杂处,其类不一,皆无色蕴。空处者,行者厌患色笼,心欲出离,即修观智破三种色。识处者,谓厌患虚空无边,修观舍前外空,更缘内识。无所有处者,外境名空,内境名识,舍此二境,入无所有定。非想非非想处者,非识处之有想,非无所有之无想,舍前二处,而入上定。《顺正理论》云∶一切天众皆作圣言,为彼言辞同中印土,然不由学,自解典言。

论无色界身处,有二义。初言无处者,《婆沙》云∶四空离形报无别处,但在欲、色二界,成就四空无色业。言无身者,《俱舍》云∶无色,无身。纂云∶无业果色,非异熟身。《楞严》云∶是四空天,身心灭尽,定性现前,无业果色。次言有处者,《起世》云∶倍色究竟有空处,乃至非非想处,皆名诸天住处。《华严》云∶菩萨鼻根,闻无色宫殿之香。言有身者,《阿含》云∶舍利弗灭时,无色界天泪下如春细雨。《仁王经》列∶无色天众。《中阴经》云∶如来至无色界中,诸天礼拜。大众部云∶但无粗色,非无细色。《净名疏》云∶若不了义教,明无色界无色;若了义教,呶色界有色。《涅盘经》云∶无色界色,非声闻缘觉所知。今此所明,当从后义。(中略)

(三)三界总别

总名三界,曰欲、色、无色也。自下从金刚际上至他化天,中间五趣杂居,一切有情未离贪欲,故名欲界。自梵众上至色究竟,此十八天正报身相如银白色,宫殿真金赤色,光色互照,故名色界。自空处至非想处,此四天人同碧落,界若虚空,四蕴成身,无色蕴故名无色界。别名二十五有,谓四洲、四恶趣,六欲并梵天、四禅、四空处、无想、五那含,皆名为有者,谓因属有漏,果系有为,有生有死故。

◎附二∶水野弘元着·郭忠生译《原始佛教》第二章(摘录)

佛教的三界说——‘三界’一语或许亦是承袭自吠陀时代的天、空、地‘三界’——是采用佛教以前已有的观念加以组织而来;这是为说明业力论的具体事相而产生的。释尊时代虽然论及三界;可是,与其说释尊是指具体的事实世界,毋宁说是精神上的世界。所谓的欲界、色界、无色界是指人的精神状态。如果感官的欲求杂多,就叫‘欲界’。初禅至四禅的禅定状态叫做‘色界’。进而更为寂静的精神统一状态叫做‘无色界’。原始圣典除了以上的三界说之外,也有称色界、无色界、灭界(nirodhadhatu)为三界的说法。这些所谓的‘界’实在不能视之为现实的世界。又‘出世间’圣者的不共世界,似乎指三界以外的世界;其实不外是指圣者内证的觉悟精神状态。部派佛教为了具体说明业力论,才把三界当成有生物存在的具体世界。

这样所组织而成的世界观,已脱离佛教的本来立场;并具有不合理与矛盾之嫌。如果把三界当成具体的存在世界,则没物质又只精神的世界与只有精神的生物,究竟能否存在?任何现象的存在必须落于时间与空间的范畴之中;没有物质的世界,即是没有空间延伸的世间,不含空间的存在是无法想像的。因此像无色界的世界及其生物,应是不存在的,遑论其天神的寿命岁数了!

〔参考资料〕 《杂阿含经》卷十七;《法华经》卷二;《华严经孔目章》卷二;《俱舍论》卷八;南本《大般涅盘经》卷十三;《品类足论》卷五;《大毗婆沙论》卷七十五、卷九十八;《阿毗昙甘露味论》卷上;《大智度论》卷二十一;《瑜伽师地论》卷四;定方晟《佛教にみる世界观》;中村元《原始佛教の思想》(下)第五编。

三界(tridhatu)

Sanjie

佛教术语。即欲界、色界、无色界。界,义为类别。三界又可总分为有情界(有情识的生物)和器世界(处所)两类,而以有情界为主体。三界是据有情所造善、恶业及修不同定业所感苦、乐、色、无色等不同果报而建立的。如“三界众生,轮回六趣”即此义。

1、欲界。欲指财、色、名、食、睡五欲。主要指男女色欲。“男女参居,多诸染欲,故曰欲界。”欲界有五趣十二处。趣,义为趣向,五趣指有情生死,有五个去处,即地狱,畜生、饿鬼、人及六欲天,所以又称五趣杂居地。又有佛、菩萨来此度生及有修行成圣果者,又称凡圣同居地。其中地狱有等活、黑绳、众合、号叫、大叫、炎热、大热、无间等八处,加上畜生、饿鬼为十恶趣。人有南赡部洲、东胜身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等四处。天有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睹史多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等六处。人天合为十善趣。此立足于人,地狱在下,最底层是无间地狱;天在上,他化自天位居最上。

2、色界。位于欲界之上,为离欲的众生所居。色,义为物质。“宫殿高大,是色化生,故名色界。”色界有四静虑十七天。静虑即平静思虑的禅定境界,四静虑天即有情依成就禅定的深浅所感的不同果报,有四级处所。初静虑三天(梵众、梵辅、大梵),二静虑三天(少光、天量光、极光净),三静虑三天(少净、无量净、遍净),四静虑八天(无云、福生、广果、无烦、无热、善现、善见、色究竟)。此八天中前三天是凡夫所居,次五天为圣者所居,圣者烦恼清净,又称五净居天。是为凡圣分居地。

3、无色界。在色界之上。为无形色众生所居。“但有四心,无色形质,故名无色界。”无色界有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此四皆以不同定心境界立名。无色界无处所,有情在某地修某空定成就,舍色身后,即于是处入某空处。由于无物质形态,又名四空天。此三界总为一个世界。大乘佛教认为宇宙之中有无数这样的世界。(刘明渊)

【三界】

佛教术语。即欲界、色界、无色界。界,义为类别。三界又可总分为有情界(有情识的生物)和器世界(处所)两类,而以有情界为主体。三界是据有情所造善、恶业及修不同定业所感苦、乐、色、无色等不同果报而建立的。如“三界众生,轮回六趣”即此义。

1、欲界。欲指财、色、名、食、睡五欲。主要指男女色欲。“男女参居,多诸染欲,故曰欲界。”欲界有五趣十二处。趣,义为趣向,五趣指有情生死,有五个去处,即地狱,畜生、饿鬼、人及六欲天,所以又称五趣杂居地。又有佛、菩萨来此度生及有修行成圣果者,又称凡圣同居地。其中地狱有等活、黑绳、众合、号叫、大叫、炎热、大热、无间等八处,加上畜生、饿鬼为十恶趣。人有南赡部洲、东胜身洲、西牛货洲、北俱卢洲等四处。天有四天王天、三十三天、夜摩天、睹史多天、乐变化天、他化自在天等六处。人天合为十善趣。此立足于人,地狱在下,最底层是无间地狱;天在上,他化自天位居最上。

2、色界。位于欲界之上,为离欲的众生所居。色,义为物质。“宫殿高大,是色化生,故名色界。”色界有四静虑十七天。静虑即平静思虑的禅定境界,四静虑天即有情依成就禅定的深浅所感的不同果报,有四级处所。初静虑三天(梵众、梵辅、大梵),二静虑三天(少光、天量光、极光净),三静虑三天(少净、无量净、遍净),四静虑八天(无云、福生、广果、无烦、无热、善现、善见、色究竟)。此八天中前三天是凡夫所居,次五天为圣者所居,圣者烦恼清净,又称五净居天。是为凡圣分居地。

3、无色界。在色界之上。为无形色众生所居。“但有四心,无色形质,故名无色界。”无色界有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此四皆以不同定心境界立名。无色界无处所,有情在某地修某空定成就,舍色身后,即于是处入某空处。由于无物质形态,又名四空天。此三界总为一个世界。大乘佛教认为宇宙之中有无数这样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