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战2最强职业:什么是唯理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06 05:21:26

从哲学角度来时说,理性主义(Rationalisme)又称为唯理论,强调理性作用的一种集训论学说,理性是一个有关辩明、认识、阐述和评论真理能力的名称。理性主义者认为具有普遍性必然性的可靠知识应该是依据理性,经过逻辑推理得到的。只有依靠理性直接把握事物本质的那种“理性直观知识”,或依靠理性进行逻辑推理得来的知识即理性认识,才是可靠的。在哲学发展的历史上,理性主义自十八世纪笛卡尔的学说开始,经历了理性主义、非理性主义和反理性主义三大流派

和理性主义对立的不是感性主义——哲学中也无“感性主义”这一说,而应该是经验主义(Empiricisme)。经验主义认为人类知识起源于感觉,并以感觉的领会为基础

“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毛泽东 《实践论规范》的著作中,德谟克里特逐字逐句地说:‘有两种认识:真实的认识和暗昧的认识。属于后者的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但是真实的认识与这完全不同。’他指出真实的认识优于暗昧的认识,接着又说:‘当暗昧的认识在无限小的领域中再也看不到、再也听不见、再也闻不出、再也尝不到、再也摸不到,而研究又必须精确的时候,真实的认识就参加进来了,它有一种更精致的工具。’”(塞克斯都《反数学家》

只有音乐才能激起人的音乐感;对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说来,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 思想原来只是感觉的一种功能,而理性的心灵也只是用来对观念进行思索和推理的感性心灵罢了!这一点由下面一件事就可以得到证明:当感觉熄灭的时候,思想也就熄灭了。例如在癫痫、中风、麻癖等病症中,都是如此。”(梅特里《人是机器》)理性对于感性的依赖。断了源头。中断了循环。

然而,理性往往令我痛苦,我内心所想的倒是去做一个感性的人。不久前曾经读过约瑟夫•德•迈斯特(Joseph de Maistre)的《论法国》(Considération sur la France),书中对这个问题也有讨论。
迈斯特(1753-1821)是法国人,著名哲学家个政治家。他一生的目标就是要摧毁十八世纪建立起来的一切:共和制、理性主义,他反对大革命,谈及伏尔泰时,“仿佛此人是他的世仇”。迈斯特反对理性,认为理性毫无用处。因为其一人无法认识世界,其二通过理性建立起来的事物都不长久,而凡是长久存在的东西都不是理性的。他谈到了世袭制,他说历史上不可否认会存在有一个智慧的国王,但是谁能保证这个国王的儿子和他一样智慧?谁能保证他的所有后代都哦和他一样智慧?但是世袭制却存在了及个世纪,在中国,倘若从秦朝建立算起到清朝灭亡,世袭制延续了2122年!而一旦理性人士要推翻这种“不合理”的制度,建立共和制,于是革命、流血、恐怖、屠杀,一哄而上。第二个例子是婚姻,迈斯特说两个人仅仅因为在一段时间相爱便要厮守终生,哪怕他们相信或是知道若干年后两人不再相爱甚至反目成仇!

不过迈斯特的确击中了理性的要害:认识的局限性。
即使人可以认识自我以及周边的现实世界,但认识永远只局限于过去以及有限的将来和有限的空间。如果不能认识世界,不能预见那怕是很短的将来,所有的理性思考,即上文提到的“说话办事情依据的是深思熟虑而得出的结论”还有什么意义?还能起到什么作用?从这点出发,我反对理性。
另外,理性建立的基础是对现实的思考和认识,但是现实往往是残酷的,认识现实并从这个现实出发,最后的落脚点往往是陷入悲观主义的境地。而感性的人能充分抒发自我,发泄情感,他们往往快乐,这种快乐是建立在对现实的回避的基础之上的,因此他们乐观,积极,精力充沛,热情高涨。我不愿意接受乐观主义,因为我无法回避残酷的现实。依然有一个幸福的国度,那里是用感性认识堆积起来的乐观主义的乐土。

古人云:圣人忘情,下人不及情,钟于情者,止我辈耳!对于“不及情者”,既体验不到大欢愉,也感受不到大痛苦。他们生性鲁纯,缺乏敏感,要在他心中激起一点浪花都难

唯理论
rationalism
片面强调理性作用的一种认识论学说。又称理性主义。不承认理性认识要依赖感性认识,认为可靠的知识是从先天的、无可否认的“自明之理”出发,经过严密的逻辑推理得到的。西方近代唯理论由18世纪法国的R.笛卡尔开创,主要代表有荷兰的B.斯宾诺莎和德国的G.莱布尼兹等。笛卡尔主张依靠生来具有的天赋的理性认识能力,进行准确无误的推理。斯宾诺莎则肯定上帝即自然,具理性认识的对象放到了唯物主义的基础上。从广义来说,理性主义并不仅限于认识论范畴,在思想文化一切领域,凡崇尚理性的观点都可称之为理性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