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销售主管招聘:社会主义现代化市场经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5/12 11:49:29

今天,我们要把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全面推向前进,必须沿着邓小平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掌握和运用邓小平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思考和解决实践中出现的新问题新情况。也就是说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开放性在现阶段集中表现为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现代化实践和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与创新。

首先集中表现为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践。当代中国最伟大的实践,就是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社会主义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世界上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只能在实践中去寻找。我们必须立足于新的历史实际,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中心,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坚持和发展邓小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思想,就是我们正在完成的重大任务。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是全面发展的事业,不仅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通过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和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还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依法治国、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在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历史上,是一场新的社会实践。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道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努力进行探索。在发展物质文明的同时,必须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一方面社会主义的经济活力,有利于提高经济效益,促进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必须看到,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和盲目性,容易产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这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必然产生侵蚀作用。所以,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是一场完全崭新的社会历史实践。这不仅要以邓小平现代化思想作为思想指南,也要在实践中寻求新的答案,这要求我们坚持用邓小平现代化思想作为指导的同时,又要在实践中总结新的经验,探索新的规律,在坚持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同时,不断的发展邓小平现代化思想。

其次表现为第三代领导集体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与创新。对第三代领导集体来说,既要带领全国人民开拓创新,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又不能简单的从现象上去感性直观的去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结论,而必须把它上升到理性上加以分析和把握,善于从理论上思考和说明,并作出科学回答和解决。这种对现实问题进行的理论思考,这种从科学角度回答和解决问题的态度,就其本身而言,就是一个在实践中既坚持邓小平现代化思想,又在实践中发展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思维创新和发展过程。

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深刻总结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把这些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加以全面、系统、科学、深刻的概括总结和精辟分析。充分反映了第三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有过去所没有的新提法、新认识、新理论、新成果,涵盖了邓小平现代化思想的最主要、最基本的观点和原理。同时又根据新的实践,创造性的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现代化思想。

四、第三代领导集体的现代化思想

(一)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进中国经济现代化

1992年6月9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央党校发表的讲话中,根据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重要思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想法,同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四大正式确立了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而实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大突破。随后,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又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十四大确定的目标、要求和原则等加以系统化、具体化,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中共十五大,江泽民再次强调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将其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纲领的重要内容。

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之间是内在统一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上的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国家是可以通过深化经济改革,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政治体制改革,保证经济增长,缓解失业压力来改革现存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相适应的制度、经营机制等方面,使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更好的结合起来。

实践证明,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结合起来,从理论上讲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江泽民为核心的新一代领导集体对邓小平现代化思想进一步发展。从实践上讲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具有全局意义的跨世纪的任务,是中国人民告别贫困,走向富裕,实现全面现代化的关键。

(二)以依法治国方略推进中国政治现代化

1989年9月,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江泽民指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和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目标和任务,是党和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在十四大报告中,江泽民把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有一个较大的发展,作为全党必须努力实现的十个方面关系的主要任务之一。到了十五大,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又有了新的飞跃性认识。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跨世纪的发展,要求我们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积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强调依法治国是党和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主义文明进步的需要,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

在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对作为治国方略的依法治国的含义作了系统的阐述。它的主要思想可以理解为:第一,依法治国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第二,它的根本依据是宪法和法律;第三,它的方式是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法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第四,它的内容范围涉及到国家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包括依法管理国家政治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第五,它的目标是保证国家各项工作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从而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

“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制度文明是人类社会文明的基本组成部分。把民主法制建设归入制度文明的范畴,把制度文明从精神文明建设中显现出来,反映了我们在认识上的一种重大变化和提高。”(40)依法治国就是强调要以法律界定和制约国家权力,以法律确认和保障公民的民主权利。权力不受制约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一条铁的规律。一个国家要想经济昌盛,文化繁荣、社会政治稳定,公民的民主权利真正得到尊重和保障,就必然对国家权力的行使加以制约。这首要的就是法律制约。同时,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实践同人权保障,同民主政治建设结合起来,就更为必要。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法治国家,是民主的法治国家。

第三代领导集体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出发,将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一个基本目标予以阐述,这表明新一代领导集体进一步发展了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丰富和深化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现代化的内容。即中国的民主政治是要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种法治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民的权力,是人民享有充分民主的现代化的法治国家。

(三)以精神文明建设推进中国文化现代化

早在建国40周年大会上,江泽民就系统地论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问题。在党的十五大上,他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又作了进一步的阐述,明确提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的论断,强调文化既反映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政治的基本特征,又对经济和政治的发展起巨大促进作用。就主要内容来看,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是一致的,文化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精神文明相对于物质文明而言。

中国的社会主义新文化,是人类文化的新发展。这种新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这种新文化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丰富内容,是同现代化发展的时代要求紧密结合的文化传统,体现着社会主义新文化的本质特征,标志着现代化方向的时代风貌。人类文化发展和演进规律,从理论上揭示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环节。两个文明建设一起抓,才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从实际出发,在现实的基点上既要努力研究、继承和发扬我们的民族优秀文化,同时积极学习、引进和吸收外来先进文化,并使二者结合起来,予以创新发展,应采取兼收并蓄,融汇创新和实践检验的原则。

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性是不可忽视的,物质文明为精神文明的发展提供物质条件和实践经验,精神文明又为物质文明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它的正确发展方向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关系到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大事。同时也为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保障。在此基础上,江泽民在我国社会经济步入新的发展时期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治国方略,这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治国经验的基础上作出的科学论断。“以德治国”就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相配套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这充分说明了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对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作用。

(四)以经济、政治、文化为基础,推进中国社会全面协调发展

作为对世界现代化潮流的积极回应,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立足于中国社会的长远发展,从90年代一开始,就突出强调了社会全面发展问题。江泽民指出:“既促进经济的发展,又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因此,“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各项事业,是相互协调和全面发展的事业,不但经济要搞上去,人民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和社会秩序、社会风气都要搞好。”从“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要求出发,党和国家在制订大政方针时充分体现了经济政治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1994年10月,我国制定并公布了《中国社会发展纲要》,向全世界郑重做出了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加快社会全面发展的承诺。1995年9月,中共中央在关于制定“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突出强调要把社会全面发展放在首要战略地位,要十分重视和妥善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实现经济社会相互协调发展,并提出了“保持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积极促进社会公正、安全、文明、健康发展”的社会发展总要求。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又一次明确提出,我们应该“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经济体制改革要有新的突破,政治体制改革要继续深入,精神文明建设要切实加强,各个方面相互配合,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这一系列重大决策和举措,深刻反映了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国发展全局的驾驭能力,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富有时代精神的新飞跃。

(五)以“西部大开发”战略推进中国全面实现现代化

西部大开发这一重大决策是党中央从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根据进一步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持国家长治久安这一全局性的要求而作出的重大决策。这一决策是江泽民等国家领导人根据邓小平“两个大局”思想提出的。“两个大局”的思想是邓小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是党中央作出西部大开发决策的理论依据。在中央1995年印发的《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中指出:“对于地区间的不平衡发展,邓小平强调沿海地区要利用有利条件,较快地发展起来,放胆地干,千万不要贻误时机。沿海地区要走在全国的前面,率先实现现代化,以更好地带动全国的现代化。内地要根据自己的条件加快建设。国家要尽力支持内地的发展,沿海要注意带动和帮助内地的发展。邓小平同志认为,沿海先发展起来,这是一个事关大局的问题。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反过来,发展到一定时候,又要求沿海拿出更多力量来帮助内地发展,这也是一个大局,那时沿海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党中央作出西部大开发的决策,从根本上来说,是我国改革和发展进程中现实矛盾发展的客观要求。早在1995年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江泽民在论述要正确处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十二大关系时,已经从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一重大问题出发,提出从“九五”开始,要更加重视支持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在1999年多次发表关于西部大开发的讲话,这是中央做出西部大开发的决策的起点。

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运用自身较好的经济基础、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一些特殊措施,经济和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积累了相当的实力。现在,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步伐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在继续加快东部沿海地区发展的同时,必须不失时机的加快中西部地区的发展,不失时机的把西部大开发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

西部大开发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共同富裕和各民族团结,做到了这两点就意味着我们在经济上和社会发展上实现了社会主义所要求的社会公平,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没有西部的现代化就不可能有全国的现代化。

(六)以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快速健康推进中国现代化

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的科教思想,密切关注世界新科技革命发展的势头和知识经济已露端倪的特点,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采取有力措施,发展教育事业,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实现高新技术成果商品化、产业化。明确提出和制定了科教兴国战略,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的轨道上来。

1995年,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江泽民总书记明确指出:“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重大战略。”1996年7月全国第四次环境保护会议上,江泽民又强调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必须把贯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始终作为一件大事来抓。经济的发展,必须与人口、环境、资源统筹考虑,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决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必须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1997年9月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正式提出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对计划生育、保护环境、治理污染、资源的有偿使用、提高人口素质等作出了具体规定。把可持续发展战略融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之中。

(七)以“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推进执政党建设

党的建设是一个十分严峻的历史任务,也是一个十分艰难的历史过程。如何加强执政党的建设,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个根本问题,也是国际共运史上长期探索而又未能完全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历史上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走了弯路,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严重背离了马克思主义建党思想的基本点,即背离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背离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背离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总结历史的经验,立足时代的要求,江泽民同志指出“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41)

“三个代表”思想是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党的先进性问题的全面深刻的科学概括,是对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的深刻阐发,是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巩固扩大党的阶级基础和社会基础的有力武器。江泽民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对于邓小平党的建设思想的丰富和发展是多方面的。党的建设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整个体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极其特殊的作用。邓小平强调指出:“党要管党”、“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42)“中国共产党党员要牢牢记住:我们应该而且必须永远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的代表者和维护者。”(43)重视党的建设是邓小平对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郑重嘱托,“三个代表”的思想正是对邓小平的嘱托的回应,第三代领导集体从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的党建思想。可见,“三个代表”的论述必将以发展党的建设为契机,为中华民族的振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