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卤猪蹄子:珍珠历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查人人中国名人网 时间:2024/04/29 08:45:09

珍珠,历来被视作奇珍至宝。它象征纯真、完美、尊贵和权威,与璧玉并重。《海药本草》称珍珠为真珠,意指珠质至纯至真的药效功用。《尔雅》把珠与玉并誉为“西方之美者”。《庄子》有“千金之珠”的说法。秦昭王把珠与玉并列为“器饰宝藏”之首。可见珍珠在古代便有了连城之价。帝皇冠冕衮服上的宝珠,后妃簪珥的垂珰,都是权威至上,尊贵无比的象征。
  中华民族祖先最先发现与认识到的不是海里的珍珠,而是淡水里的珍珠。这可从儒家典籍《尚书?禹贡》的记载得到佐证:“淮夷嫔珠”指的是淮水夷水的河蚌珠,《庄子》有“没川求珠”的故事,所指的亦是淡水珍珠。海蚌珍珠最早见于史籍的该是南海的珠玑了。产于海中的珍珠,一经发现,其品色之优,远使江河湖沼之珠黯然失色。作为珠源宝地的南海;因此竟象一块强力的磁场,把黄河流域地区先民的视野连同他们的文明一齐吸引过来。南海中的天生尤物,从此给沿海人民带来福祉,但亦同时带来了灾难。
  天覆地载,莽莽神州,南穷骆越,北尽朔漠,西止和阗,东临碣石,在这片炎黄胄裔食毛践土的广袤疆域里,鞠养土地主人生生不息和孕育璀璨华夏文明的宝藏何处不在呢。一草一木,砾石寸金,珍珠宝贝,本应属于在这块土地上历经漫长岁月胼手胝足,开发、利用它的先民群体所共有。
  随着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更替出现,九州山川“藏山隐海”的自然宝藏就不再为原始公社群体所有,而被奴隶主、封建帝皇等据为己有,变成他们及官僚阶层的私人财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财富、乃是“帝王所以服人守位之本”,并认为这是黔首黎民应懔遵恪守的“金科玉律”。但与他们的愿望相反,不甘受奴役、压榨的黎民百姓往往奋起反抗,要做珍珠的主人。于是夺宝反夺宝的斗争,便贯串于史册,历史舞台上既出现了讽刺喜剧,更多的是可歌可泣的悲壮大剧,发生在1800多年前南海之滨的“合浦珠还”的故事,便是其中最精彩的一幕。
  据说古代合浦地区“海出珠宝”而地“不产谷实”,居民们不懂耕作技术,全赖入海采珠易米以充饥。后因地方官贪污盘剥,人民生活来源断绝,以致出现饿浮遍野的惨象,海里有灵性的珠蚌亦“愤”而“跑”到交趾去了。东汉顺帝及时派孟尝任合浦郡太守,他针对前任弊政进行全面改革,使地方社会经济生活恢复正常,珠蚌又从交趾返“还”原籍合浦。这就是脍炙人口的“合浦珠还”的故事。
  古人把珍珠的品级,定得十分苛细繁琐,以至在清初已“莫能尽辨”了。
  《南越志》说珠有九品,直径五分至一寸上下的为“大品”。一边扁平,一边象倒置铁锅(覆釜)形的为“珰殊”,亦属珍品。把走珠、滑珠算是等外品。《天工开物》说直径五分至一寸五分的为“大品”。一边有光泽微似镀金的为“珰珠”,价值一颗千金。《广东新语》说珰珠“大而稍扁”的为“南珠之明珰”等级仅次于径寸大珠,珠形圆满,色泽银白,光莹无丝络的为精珠。以重量分其档次,每颗“重一分者银六倒,二分者四十倒”。光泽不佳的肉珠,“二分重者值银仅四倒”,八百颗重一两的称为“八百子”,值银十倒;一千颗重一两的称为“正千”,值银仅八倒。

  合浦县珠池所产的珍珠称南珠、也称廉珠或白龙珍珠,它与我国塞北出产的北珠,同是扬名神州,驰誉于世,据《梵天庐丛录》云:“牡丹江上游,宁安城南。其余巨流中皆有之”,北宋神宗熙宁间,“朝贵已重尚之,谓之北珠”。明末以后,北珠任人乱采,竞弄得根断种绝。从此,”北珠”永不再出产。
  我国是世界上采捕珍珠和利用珍珠最早的国家。据《尚书?禹贡》载云:”珠贡,惟土五色,羽畎夏翟,峄阳孤桐,泗滨浮磬,淮夷嫔珠,暨鱼,”其中嫔,即蚌之别名,此嫔出珠遂以珠名。淮夷此二水之名也。由此可见,战国时已经用淡水河蚌珍珠作为贡品。在《尔雅》一书中云:”以金者为之铣,以蜃者为之珧,以玉者谓之硅。”《说文》云:蜃属,谓之珠者也。谓老产珠者也。一名蚌,一名含桨,周礼谓之(豸卑)物。”很明显,这时(战国)已将河蚌珍珠作为饰品。至海产珍珠,楚国大诗人屈原在《离骚》中描述了当时我国妇女早已使用珍珠作装饰品。距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
  后汉书孟尝传》载云:“(孟)尝迁合浦大守,郡不产谷实,而海出珠宝,先时宰守多贪秽,诡人采求,不知纪极,珠遂徙于交趾郡界。尝到官,革易前弊,未已去珠复还……”从后汉书这段史料来看,在孟尝任合浦太守前,合浦采珠业已相当发达了,由于官吏贪得无厌、采捕无度,破坏了珍珠自然资源,至使珠苗到了灭绝的境地,也即是传说的”珠遂徒于文趾郡界”。孟尝到任后,看到合浦珍珠资源遭到严重的破坏,珠民纷纷逃离家园。孟尝采取了一些有效措施,使合浦珍珠资源得到了保护和繁衍,于是有“珠还合浦”之说。这说明早在汉代以前合浦采珠业,已是相当兴盛的了。公元前32年至前7年间,西汉成帝时,贫寒时与妻子午夜牛衣对泣,有名之王章后来做了京兆尹,因刚直敢言,以事忤当权之王凤,被王凤动以大逆罪下狱,其妻子八人俱连坐。嗣王章在狱内死,家属 充戍合浦,家产俱籍没充公,因合浦产珠,王章妻子等到合浦后采获了大量珍珠,积蓄财产数百万。后来王章家属遇赦返回故乡,却得以珍珠资财,赎回田宅,安享生活。东汉时合浦珍珠业的发展,达到了高峰,可是由于濒年滥采,珍珠资源遭到了严重破坏,故《后汉书?孟尝传》有“珠徙交趾之说”。陶璜以合浦百姓采珠为业,用珠贷米,而三国孙吴时,珠禁甚严。吴归晋后,陶璜乃请准,每年自10月迄翌年2月,非采上珠之时,听商族自由来往,民困一苏。唐代宗广德2年(764年)2月宁龄先在《合浦还珠状》云:”合浦县内珠池,大宝年 (公园742年)以来,官吏无政,珠逃不见,20年间阙于进奉,今年2月15日,珠还旧浦。”唐代封建统治者照样逼迫人民进贡珍珠,由于采捕无度,又将使珠苗濒于灭绝,故“珠逃不见”。《越南志》云:“国步清,合浦珠生,此实国家宝瑞,其他无敕封禁,臣称采进。”诚然,珍珠是国家宝瑞,然而在封建时代统治者只知搜刮,强逼珠民冒死采珠,不少珠民命丧海底。这样,珍珠给人民带来的不是幸福,而是深重的灾难了。宋建隆3年(南汉大宝五年)刘鋹以珍珠装饰宫殿,一代之尊,极尽奢侈,并在合浦置媚川都,置兵八千专以采珠为事。太祖皇平岭南,废其都为静江军。当时刘不鋹不择手段逼追珠民采珠时,将石(石垂)珠民足至7百尺深海中,珠民溺死者无数,刘鋹又曾以珍珠结鞍勒,为戏龙之状、工极精巧,到了元代延佑4年12月复置廉州采珠都提举司,专事采珠。7年6月,罢采珠。元顺帝至元3年,复立采珠都提举司,同年4月又罢采珠。
  明代是中国历史上采珠最鼎盛的一个时期,明洪武29年正月开始采珠,明永乐年间,又罢采珠,但翌年又下诏采珠。明天顺3年(1459年)2月,从太监福安之请,下旨采珠。命中官监守珠池,又以安南商人与钦廉商贾交通盗珠,下令不得与安南交通。成化初,有”内官太监管珠池”,初采时14500百余两,次年大者56颗,计一斤重云,价近白金5000两,少时所得不偿失。明弘治12年,诏采珠,岁久珠老得珠28000两。明正德9年(1514年)诏采珠。13年又复下诏采珠,正德9年至13年复采珠,刚好4年左右,民未得息肩又复采珠,嘉靖5年又复下诏采珠,因珠小而嫩,所得甚少,是年冬合浦大雨雪,池水结冰,树木皆折断,民多冻死,而珠民仍被迫下海昼夜未停。次年廉州饥荒,民多饿死,然而第二年秋天,封建统治者仍继续下旨强迫珠民采珠。这次采珠因所得无几而罢。时隔9年,22年又复诏采,36年又诏采。相隔5年,即41年春,又诏采珠,是年冬复诏采珠。隆庆6年诏采珠。8年又复诏采珠。明穆宗在位6年间已采珠两次。当时巡抚都御史林富上疏《乞罢采珠疏》。谓:“嘉靖5年采珠之役,死者万计,而得珠仅80两,天下谓以人易珠,恐今日虽以人易珠,亦不可得。”
  到了清代,合浦采珠业仅渐趋衰落,自顺治元年到康熙34年的51年间,第一次下诏试采珍珠,因所得珍珠寥若晨星,次年罢采。58年后,乾隆17年9月又曾下诏采珠,这次采珠却一无所获而罢。
  建国初,每年秋后剖珠季节,沿海只有几艘本地珠船和几艘海南临高船采捕珍珠,几艘船每日共产珍珠约4至5市两。 珠民每日采珠已不能维持一天的生活。
  1955年,中国科学海洋生物研究室对合浦沿海珍珠进行了调查。1958年3月26日,合浦建立了第一家珍珠养殖试验场。从此合浦珍珠养殖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

在国际市场上有有话叫"西珠不如东珠,东珠不如南珠". 也就是说世界上以我国南海产的珍珠最为名贵.

珍珠的历史:

我国是世界上采珍珠和用珍珠最早的国家,战国时已用淡水河蚌珍珠作为贡品,楚国时妇女已用珍珠作饰品,距今有2000多年的历史。 据《淮南子》和《雷州府志》记载:秦汉以来,历代封建帝王都把雷州视为珍珠的主要产地,下诏采珠。

宋代宋太祖(公元962年)开始下诏采珠,南珠正式作为贵重物品,公元972年,岭南小皇帝刘怅,为讨好宋太祖,特用合浦珍珠,制成鞍带,称为“珠龙玉鞍”进献宋太祖,宋太祖非常喜爱,对刘怅予以重任。

明代是采珍珠最鼎盛的时期,明洪武29年正月开始下诏采珠。明天顺3年(1459年)2月,下旨采珠。明正德9年(1514年)下诏采珠。正德9年下诏采珠,嘉靖三次下诏采珠。明穆宗在位6年两次下诏采珠。

清代自顺治元年到康熙,多次下诏采珠,乾隆17年又下诏采珠。

1957年11月,周恩来总理指示,“要把几千年落后的捕珠改为人工养殖。一定要把南珠生产搞上去”。
1996年,中国海水珍珠(南珠)产量达到近20 吨,成为世界珍珠市场主要供应国之一。

我国南珠养殖业经过了40多年的发展,在科研成果方面,我国三大南珠研究中心共获得近20项重大科研成果;在养殖技术方面,母贝人工育苗技术、母贝养成技术、插核育珠技术以及母贝三倍体技术等方面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在珍珠产量方面,近年来我国海水珍珠产量(南珠)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海水珍珠第一大生产国。中国广东省湛江市海岸线长达1500多公里,居全国地级市之首,占广东省海岸线46%,人均海岸线25厘米,为全国人均海岸线的10倍。湛江市具有养殖南珠的得天独厚自然条件,又有位于省内的我国三大南珠研究中心为依托,有近40年的群众性的人工养殖珍珠的实践经验,自90年代以来,湛江市海水珍珠贝苗年产量占全国的90%以上,海水珍珠(南珠)年产量约占全国70%,海水珍珠年加工、销售占全国70%以上。南珠养殖加工成为湛江海洋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湛江市已成为我国名副其实的南珠中心。

湛江珍珠具有悠久的历史,品质优良,早在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时已是重要的贸易产品。湛江市海水养殖珍珠已有三十多年的历史,并且发展迅速。据了解,去年全市珍珠养殖面积5.38万亩,珍珠产量21.8吨,约占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二,是全国海水珍珠养殖、加工、出口的重要基地。湛江已发展为我国南珠生产、加工、销售的中心。

珍珠,历来被视作奇珍至宝。它象征纯真、完美、尊贵和权威,与璧玉并重。《海药本草》称珍珠为真珠,意指珠质至纯至真的药效功用。《尔雅》把珠与玉并誉为“西方之美者”。《庄子》有“千金之珠”的说法。秦昭王把珠与玉并列为“器饰宝藏”之首。可见珍珠在古代便有了连城之价。帝皇冠冕衮服上的宝珠,后妃簪珥的垂?,都是权威至上,尊贵无比的象征。

____中华民族祖先最先发现与认识到的不是海里的珍珠,而是淡水里的珍珠。这可从儒家典籍《尚书?禹贡》的记载得到佐证:“淮夷嫔珠”指的是淮水夷水的河蚌珠,《庄子》有“没川求珠”的故事,所指的亦是淡水珍珠。海蚌珍珠最早见于史籍的该是南海的珠玑了。产于海中的珍珠,一经发现,其品色之优,远使江河湖沼之珠黯然失色。作为珠源宝地的南海;因此竟象一块强力的磁场,把黄河流域地区先民的视野连同他们的文明一齐吸引过来。南海中的天生尤物,从此给沿海人民带来福祉,但亦同时带来了灾难。

____天覆地载,莽莽神州,南穷骆越,北尽朔漠,西止和阗,东临碣石,在这片炎黄胄裔食毛践土的广袤疆域里,鞠养土地主人生生不息和孕育璀璨华夏文明的宝藏何处不在呢。一草一木,砾石寸金,珍珠宝贝,本应属于在这块土地上历经漫长岁月胼手胝足,开发、利用它的先民群体所共有。

____随着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更替出现,九州山川“藏山隐海”的自然宝藏就不再为原始公社群体所有,而被奴隶主、封建帝皇等据为己有,变成他们及官僚阶层的私人财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财富、乃是“帝王所以服人守位之本”,并认为这是黔首黎民应懔遵恪守的“金科玉律”。但与他们的愿望相反,不甘受奴役、压榨的黎民百姓往往奋起反抗,要做珍珠的主人。于是夺宝反夺宝的斗争,便贯串于史册,历史舞台上既出现了讽刺喜剧,更多的是可歌可泣的悲壮大剧,发生在1800多年前南海之滨的“合浦珠还”的故事,便是其中最精彩的一幕。

____据说古代合浦地区“海出珠宝”而地“不产谷实”,居民们不懂耕作技术,全赖入海采珠易米以充饥。后因地方官贪污盘剥,人民生活来源断绝,以致出现饿浮遍野的惨象,海里有灵性的珠蚌亦“愤”而“跑”到交趾去了。东汉顺帝及时派孟尝任合浦郡太守,他针对前任弊政进行全面改革,使地方社会经济生活恢复正常,珠蚌又从交趾返“还”原籍合浦。这就是脍炙人口的“合浦珠还”的故事。
古人把珍珠的品级,定得十分苛细繁琐,以至在清初已“莫能尽辨”了。

____南越志》说珠有九品,直径五分至一寸上下的为“大品”。一边扁平,一边象倒置铁锅(覆釜)形的为“?殊”,亦属珍品。把走珠、滑珠算是等外品。《天工开物》说直径五分至一寸五分的为“大品”。一边有光泽微似镀金的为“?珠”,价值一颗千金。《广东新语》说?珠“大而稍扁”的为“南珠之明?”等级仅次于径寸大珠,珠形圆满,色泽银白,光莹无丝络的为精珠。以重量分其档次,每颗“重一分者银六倒,二分者四十倒”。光泽不佳的肉珠,“二分重者值银仅四倒”,八百颗重一两的称为“八百子”,值银十倒;一千颗重一两的称为“正千”,值银仅八倒。

珍珠,历来被视作奇珍至宝。它象征纯真、完美、尊贵和权威,与璧玉并重。《海药本草》称珍珠为真珠,意指珠质至纯至真的药效功用。《尔雅》把珠与玉并誉为“西方之美者”。《庄子》有“千金之珠”的说法。秦昭王把珠与玉并列为“器饰宝藏”之首。可见珍珠在古代便有了连城之价。帝皇冠冕衮服上的宝珠,后妃簪珥的垂?,都是权威至上,尊贵无比的象征。

____中华民族祖先最先发现与认识到的不是海里的珍珠,而是淡水里的珍珠。这可从儒家典籍《尚书?禹贡》的记载得到佐证:“淮夷嫔珠”指的是淮水夷水的河蚌珠,《庄子》有“没川求珠”的故事,所指的亦是淡水珍珠。海蚌珍珠最早见于史籍的该是南海的珠玑了。产于海中的珍珠,一经发现,其品色之优,远使江河湖沼之珠黯然失色。作为珠源宝地的南海;因此竟象一块强力的磁场,把黄河流域地区先民的视野连同他们的文明一齐吸引过来。南海中的天生尤物,从此给沿海人民带来福祉,但亦同时带来了灾难。

____天覆地载,莽莽神州,南穷骆越,北尽朔漠,西止和阗,东临碣石,在这片炎黄胄裔食毛践土的广袤疆域里,鞠养土地主人生生不息和孕育璀璨华夏文明的宝藏何处不在呢。一草一木,砾石寸金,珍珠宝贝,本应属于在这块土地上历经漫长岁月胼手胝足,开发、利用它的先民群体所共有。

____随着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更替出现,九州山川“藏山隐海”的自然宝藏就不再为原始公社群体所有,而被奴隶主、封建帝皇等据为己有,变成他们及官僚阶层的私人财富,“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天下财富、乃是“帝王所以服人守位之本”,并认为这是黔首黎民应懔遵恪守的“金科玉律”。但与他们的愿望相反,不甘受奴役、压榨的黎民百姓往往奋起反抗,要做珍珠的主人。于是夺宝反夺宝的斗争,便贯串于史册,历史舞台上既出现了讽刺喜剧,更多的是可歌可泣的悲壮大剧,发生在1800多年前南海之滨的“合浦珠还”的故事,便是其中最精彩的一幕。

____据说古代合浦地区“海出珠宝”而地“不产谷实”,居民们不懂耕作技术,全赖入海采珠易米以充饥。后因地方官贪污盘剥,人民生活来源断绝,以致出现饿浮遍野的惨象,海里有灵性的珠蚌亦“愤”而“跑”到交趾去了。东汉顺帝及时派孟尝任合浦郡太守,他针对前任弊政进行全面改革,使地方社会经济生活恢复正常,珠蚌又从交趾返“还”原籍合浦。这就是脍炙人口的“合浦珠还”的故事。
古人把珍珠的品级,定得十分苛细繁琐,以至在清初已“莫能尽辨”了。

____南越志》说珠有九品,直径五分至一寸上下的为“大品”。一边扁平,一边象倒置铁锅(覆釜)形的为“?殊”,亦属珍品。把走珠、滑珠算是等外品。《天工开物》说直径五分至一寸五分的为“大品”。一边有光泽微似镀金的为“?珠”,价值一颗千金。《广东新语》说?珠“大而稍扁”的为“南珠之明?”等级仅次于径寸大珠,珠形圆满,色泽银白,光莹无丝络的为精珠。以重量分其档次,每颗“重一分者银六倒,二分者四十倒”。光泽不佳的肉珠,“二分重者值银仅四倒”,八百颗重一两的称为“八百子”,值银十倒;一千颗重一两的称为“正千”,值银仅八倒。